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633|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洗澡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9.7.2003 20:44:03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21pt;line-height:100%'><span style='color:green'>第一部 采葑采菲</span></span><br><br><br><span style='color:gray'>第一章</span><br><br>    解放前夕,余楠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当——至少余楠认为他是上了胡小姐的当。他<br>们俩究竟谁亏负了谁,旁人很难说。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他们俩中间那<br>段不清不楚的糊涂交情呢。<br>    余楠有一点难言之苦:他的夫人宛英实在太贤惠了,他凭什么也没有理由和她离婚。<br>他实在也不想离。因为他离开了宛英,生活上诸多不便,简直像吃奶娃娃离开了奶妈。<br>可是世风不古,这个年头儿,还兴得一妻一妾吗?即使兴得,胡小姐又怎肯作妾?即使<br>宛英愿意“大做小”,胡小姐也决不肯相容啊!胡小姐选中他做丈夫,是要他做个由她<br>独占的丈夫。<br>    胡小姐当然不是什么“小姐”。她从前的丈夫或是离了,或是死了,反正不止一个。<br>她深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所以要及时找个永久的丈夫,做正式大人。在她的境<br>地,这并不容易。她已到了“小姐”之称听来不是滋味的年龄。她做夫人,是要以夫人<br>的身份,享有她靠自己的本领和资格所得不到的种种。她的条件并不苛刻,只是很微妙。<br>比如说,她要丈夫对她一片忠诚,依头顺脑,一切听她驾驭。他却不能是草包饭桶,至<br>少,在台面上要摆得出,够得上资格。他又不能是招人钦慕的才子,也不能太年轻、太<br>漂亮,最好是一般女人看不上的。他又得像精明主妇雇用的老妈了,最好身无背累,心<br>无挂牵。胡小姐觉得余楠具备他的各种条件。<br>    胡小姐为当时一位要人(他们称为“老板”)津贴的一个综合性刊物组稿,认识了<br>余楠。余楠留过洋,学贯中西,在一一个杂牌大学教课,虽然不是名教授,也还能哄骗<br>学生。他常在报刊尾巴上发表些散文、小品之类,也写写新诗。胡小姐曾请他为“老板”<br>写过两次讲稿。“老板”说余楠稍有才气,旧学底子不深,笔下还通顺。他的特长是快,<br>要什么文章,他摇笔即来。“老板”津贴的刊物后来就由他主编了。他不错失时机,以<br>主编的身份结交了三朋四友。吹吹捧捧,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捧得住饭碗儿,也识得风<br>色,能钻能挤,这几年来有了点儿名气,手里看来也有点积蓄;相貌说不上漂亮,还平<br>平正正,人也不脏不臭;个儿不高,正开始发福,还算得“中等身材”。说老实话,这<br>种男人,胡小姐并不中意。不过难为他一片痴心,又那么老实。他有一次“发乎情”而<br>未能“止乎札仪”,吃了胡小姐一下清脆的耳光。他下跪求饶,说从此只把她当神仙膜<br>拜。好在神仙可有凡心,倒不比贞烈的女人。胡小姐很宽容地任他亲昵,只到他情不自<br>禁,才推开说:“不行,除非咱们正式结婚。”<br>    余楠才四十岁,比胡小姐略长三四年。他结婚早,已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已先后<br>考上北平西郊的大学,思想都很进步,除了向家里要钱,和爸爸界钱划得很清。女儿十<br>六岁,在上海一个教会女中上学,已经开始社交。宛英是容易打发的。胡小姐和她很亲<br>近,曾多方试探,拿定她只会乖乖地随丈夫摆布,决不捣乱牵掣,余楠可以心无挂虑地<br>甩脱他的家庭。可是余楠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和胡小姐正式结婚,却总拖延着不离婚。胡<br>小姐也只把他捏在手心里,并不催促。反正中选的人已经拿稳了一个,不妨再观望一番。<br>好在余楠有他的特点,不怕给别的女人抢走。<br>    余楠非常精明,从不在女人身上撒漫使钱。胡小姐如果谈起某个馆子有什么可口的<br>名菜,他总说:“叫宛英给你做个尝尝。”宛英传授得老太太一手好烹调,余楠又是个<br>精于品尝的“专家”。他当了刊物的主编,经常在家请客。这比上馆子请客便宜而效益<br>高。他不用掏腰包,可以向“刊物”报销。客人却就此和他有了私交,好像不是“刊物”<br>请客组稿,而是余楠私人请的,并且由他夫人亲手烹调的。胡小姐有时高兴,愿意陪他<br>玩玩,看个电影之类。余楠总涎着脸说:“看戏不如看你?”当然,看戏只能看戏里谈<br>情说爱,远不如依偎着胡小姐诉说衷情。不过,胡小姐偶尔请他看个戏或吃个馆子,他<br>也并个推辞。因为他常为胡小姐修改文章,或代笔写信。胡小姐请他,也只算是应给的<br>报酬。有一次胡小姐请他看戏。散场出来,胡小姐觉得饿了,路过一家高级西莱馆,就<br>要进去吃晚饭。余楠觉得这番该轮到自己做东了,推说多吃了点心,胃里饱闷,吃不下<br>东西,胡小姐说:“我刚听见你肚里咕噜噜地叫呢”,一面说,就昂首直入餐馆。余楠<br>少不得跟进去,只是一口咬定肚里作响是有积滞,吃不进东西。他愿意陪坐,只叫一客<br>西菜,让胡小姐独吃。胡小姐点了店里最拿手的好菜;上菜后,还只顾劝余楠也来一份,<br>余楠坚持“干陪”,只是看着讲究的餐具,急得身上冒汗;闻着莱肴的香味,馋得口中<br>流涎。幸喜帐单未及送到他手里,胡小姐抢去自己付了。胡小姐觉得他攥着两拳头一文<br>不花,活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听说他屡遭女人白眼,想必有缘故。不过,作为一<br>个丈夫呢,这也不失为美德。他好比俭啬的管家婆,决不挥霍浪费。反正她早就提出条<br>件,结了婚,财政权归她。余楠一口答应。在他,财政权不过是管理权而已,所有权还<br>是他的,连胡小姐本人也是他的。<br>    时势造英雄,也造成了人间的姻缘。“老板”嘴里说:“长江天险,共产党过不了<br>江,夹江对峙是早经历史证实的必然之势,”可是他脚下明白,早采用了“三十六计”<br>里的“上计”。他行前为胡小姐做好安排,给她的未来丈夫弄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br>个主任。这当然是酬报胡小姐的,只为她本人不够资格,所以给她的丈夫。余楠得知这<br>个消息,吞下了定心丸,不复费心营求。他曾想跟一个朋友的亲戚到南美经商,可是那<br>个朋友自己要去,照顾不到他。他又曾央求一个香港朋友为他在香港的大学里谋个教席。<br>那个朋友不客气,说他的英语中国调儿太重,他的普通话乡音大多,语言不通,怎么教<br>书,还是另作打算。他东投西奔,没个出路。如今胡小姐可以带他到巴黎去,他这时不<br>离婚,更待何时!<br>    他对胡小姐说,家事早有安排,他认为乘此时机,离婚不必张扬,不用请什么律师,<br>不用报上登什么启事,不用等法院判定多少赡养费等等,他只要和宛英讲妥,一走了之。<br>胡小姐很讲实际,一切能省即省,她只要求出国前行个正式婚礼。余楠说,婚礼可在亲<br>友家的客堂里举行,所谓“沙龙”结婚。胡小姐不反对“沙龙”结婚,不过一定要请名<br>人主婚,然后出国度蜜月;“沙龙”由她找,名人也由她请。她只提出一个最起码的条<br>件——不是索取聘礼。她要余楠置备一只像样的钻戒,一对白金的结婚戒指。余楠说,<br>钻石小巧的不像样,大了又俗气,况且外国人已不兴得佩戴珍贵首饰,真货存在保险库<br>里,佩戴的只是假货。至于白金戒指,余楠认为不好看,像晦暗的银子,还不如十八K<br>的洋金。<br>    胡小姐并不坚持,她只要一点信物。余楠不慌不忙,从抽屉深处取出一对椭圆形的<br>田黄图章。他蘸上印泥,刻出一个阳文,一个阴文的“愿作鸳鸯不羡仙”,对胡小姐指<br>点着读了两遍,摇头晃脑说:<br>    “怎么样?”<br>    胡小姐满面堆笑说:“还是古董吧?”<br>    胡小姐见识过晶莹熟糯的田黄。这两块石头不过光润而已。余楠既不是世家子,又<br>不是收藏家,他的“古董”,无非人家赠送他和宛英的结婚礼罢了。即使那两块四黄比<br>黄金还珍贵,借花献佛的小小两块石头,也镇不住胡小姐的神仙心性呀!她满口赞赏,<br>郑重交还余楠叫他好好收藏,她敛去笑容说,还有好多事要办,叫余楠等着吧。她忙忙<br>辞出,临走回头一笑说:“对了,戒指我也有现成的!”<br>    用现在流行的话,他们俩是“谈崩了。”<br>    胡小姐择夫很有讲究,可是她打的是如意算盘。不,她太讲求实际,打的是并不如<br>意的算盘。她只顾要找个别的女人看不中的“保险丈夫”。忘了自己究竟是女人。她看<br>到余楠的小气劲儿,不由得心中大怒。她想:“倒便宜!我就值这么两块石头吗?我迁<br>就又迁就,倒成了‘大减价’的货色了!”那个洋官的职位是胡小姐手里的一张王牌难<br>道除了你余楠,就没人配当了!她连成有她爱恋的人,只为人家的夫人是有名的雌老虎,<br>抱定“占着茅房不拉屎”主义,提出口号:“反正不便宜你,我怎么也不离!”胡小姐<br>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中了余楠,多承余楠指点了她“一走了之”的离婚法和“沙龙”结<br>婚法。她意中人的夫人尽管不同意,丈夫乘此时机一走出国,夫人虽然厉害,只怕也没<br>法追去,反正同样不是正式的离、正式的结,何必委曲求全,白便宜你余楠呢!她在敛<br>去笑容,叫余楠“等着吧”的时候,带些咬牙切齿的意味。他害自己白等了一两年,这<br>会儿叫他白等几天也不伤天地。她临走回头说的一句话,实在是冷笑的口吻。她只是拿<br>不稳她那位意中人有没有胆量担着风险,和她私奔出国。所以当时还用笑容遮着脸。<br>    余楠哪里知道。她觉得胡小姐和他一样痴心,不然,为什么定要嫁他呢。<br>    他“痴汉等婆娘”似地痴等着她的消息。不过也没等多久。不出十天,他就收到胡<br>小姐的信,说她已按照他的主意,举行了一个“沙龙”婚礼,正式结婚。信到时,他们<br>新夫妇已飞往巴黎度蜜月。行色匆匆,不及面辞,只一瓣心香,祝余楠伉俪白头偕老,<br>不负他“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心意。
2#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0:44:44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二章</span><br><br>    这封信由后门送进厨房,宛英正在厨下安排晚饭。她认得胡小姐的笔迹,而且信封<br>上明写着“南京胡寄”呢,胡小姐到南京去,该是为了她和余楠出国的事吧?宛英当然<br>关心。她把这封信和一卷报刊交给杏娣,叫她送进书房去。她自己照旧和张妈忙着做晚<br>饭的菜。<br>    这餐晚饭余楠简直食而不知其味。他神情失常,呆呆地、机械地进食,话也不说。<br>熏鱼做得太咸些,他也没挑剔。一晚上他只顾翻腾,又唉声叹气。余楠向来睡得死,从<br>没理会到宛英睡得很轻,知道他每次辗转不寐的原因。第二天他默默无言地吃完早饭就<br>出门了。宛英从字纸篓里找出那封撕碎又扭捏成一团的信——信封只撕作两半,信纸撕<br>成了十几片。宛英耐心抚平团皱的碎片,一一拼上,仔细读了两遍。她又找出那一对田<br>黄图章,发现已换了簇新的锦盒。<br>    宛英不禁又记起老太太病中对她说的话:“阿楠是‘花’的——不过他拳头捏得紧,<br>真要有啥呢,也不会”。西洋人把女人分作“母亲型”和“娼妓型”。“花”就相当于<br>女人的“娼妓型”。不过中国旧式女人对于男人的“花”,比西洋男人对女人的“娼妓<br>垫”更为宽容。宛英觉得“知子莫若母”。显然这回又是一场空,证实了老太太所谓<br>“真要有啥呢,也不会”。宛英和余楠是亲上做亲。余楠的母亲和宛英的继母是亲姐妹。<br>宛英和余楠同岁,相差几个月。一个是“楠哥”,一个是“英姐”。余老太太只有这个<br>儿子。她看中宛英性情和婉,向妹妹要来做干女儿,准备将来做儿媳妇。宛英小时候经<br>常住在余楠家,和余老太太一个床上睡,常似懂非懂他说自己是“好妈奶的童养媳妇”。<br>她长大了不肯再这么说,不过她从小就把自己看作余家的人。她和余楠结婚后连生两个<br>儿子,人人称她好福气,她也自以为和楠哥是“天配就的好一对儿”。她初次发现楠哥<br>对年轻女学生的倾倒,初次偷看他的情书,初次见到他对某些女客人的自吹自卖,谈笑<br>风生,轻飘飘的好像会给自己的谈风刮走,全不像他对家人的惯态,曾气得暗暗流泪。<br>她的胃病就是那个时期得的。她渐渐明白自己无才无貌,配不过这位自命为“一表堂堂”<br>的才子,料想自己早晚会像她婆婆一样被丈夫遗弃。她听说,他公公是给一个有钱的寡<br>妇骗走的。她不知哪个有钱的女人会骗走余楠,所以经常在侦察等待。假如余楠和她离<br>婚,想必不会像他父亲照顾他母亲那样照顾妻子。<br>    余楠每月给老太太的零用钱还不如一个厨娘的工钱。宛英的月钱只有老太太的一半。<br>宛英曾发愁给丈夫遗弃了怎么办。她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她可以出去做厨娘,既有<br>工钱,还有油水,不称意可以辞了东家换西家。如果她不爱当厨娘,还可以当细做的娘<br>姨。她在余家不是只相当于“没工钱、白吃饭”的老妈子吗!出去帮人还可以扫扫余楠<br>的面子。不过宛英知道这只是空想,她的娘家和她的子女决不会答应。<br>    余楠“花”虽“花”,始终没有遗弃她。老太太得病卧床,把日用帐簿并给宛英说:<br>“这是流水帐,你拿去仔细看看,学学。”宛英仔细看了,懂了,也学了。老太太不过<br>是代儿子给自己一份应给的管家费。宛英当然不能坏了老太太的规矩。余楠查帐时觉得<br>宛英理家和他妈妈是同一个谱儿。老太太病危,自己觉得不好了,乘神识还清,背着人<br>叫宛英找出她的私蓄说:“这是我的私房,你藏着,防防荒,千万别给阿楠知道。”她<br>又当着儿子的面,把房契和一个银行存折交给宛英,对儿子说:“你的留学费是从你爹<br>爹给我的钱里提出来的,宛英的首饰,也都贴在里面了。这所房子是用你爹爹给我的钱<br>买的。宛英服侍了我这许多年,我没什么给她,这所房子就留给她了。存折上是你孝敬<br>我的钱,化不完的,就存上;没多少,也留给宛英了。”“留给宛英”是万无一失的留<br>在余家,因为余楠究竟是否会“有啥”,老太太也拿不稳。<br>    老太太去世后,宛英很乖觉地把老太太的银行存折交给余楠说:“房契由我藏着就<br>是了。钱,还是你管。”余楠不客气地把钱收下说:“我替你经管。”其实宛英经常出<br>门上街,对市面很熟,也有她信得过的女友,也有她自己的道路,不过她宁愿及早把存<br>折交给余楠,免得他将来没完没了地算计她那几个钱。<br>    宛英料定余楠这回是要和胡小结婚了。据他说,“老板”报酬他一个联合国教科文<br>组织的什么职位。共产党就要来了,他得乘早逃走。尽管他儿子说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br>叫爸爸别慌,他只说:“我才不上这个当!”不过他说宛英该留在国内照看儿女,他自<br>己呢,非走不可。宛英只劝他带着女儿同走,因为他偏宠女儿,女儿心上也只有爸爸,<br>没有妈妈,从不听妈妈一句话。余楠说,得等他出国以后再设法接女儿,反正家里的生<br>活,他会有安排。宛英明白,余楠的安排都算计在留给宛英的那所房子上。不过,她也<br>不愁,她手里的私房逐渐增长,可以“防防荒。”两个儿子对她比对爸爸妈妈;女儿如<br>不能出国,早晚会出嫁。宛英厌透了厨娘生活,天天熏着油气,熏得面红体胖,看见油<br>腻就反胃,但愿余楠跟着胡小姐快快出洋吧,她只求粗茶淡饭,过个清静日子。<br>    可是老太太的估计究竟不错。胡小姐还是和别人结婚了。宛英的失望简直比余楠还<br>胜几分。这会影响余楠的出国吗?她瞧余楠惶急沮丧的神情,觉得未可乐观。他连日出<br>门,是追寻胡小姐还是去办他自己的事呢?<br>    黄金、美钞、银元日夜猛涨,有关时局的谣言就像春天花丛里的蜜蟀那样闹哄哄的<br>乱。宛英忍耐了几天,干脆问余楠:“楠哥,你都准备好了吗?要走,该走了,听说共<br>产党已经过江了。”<br>    余楠长叹一声,正色说:“走,没那么容易!得先和你离了婚才行。你准备和我离<br>婚吗?”<br>    宛英便不回答。<br>    余楠说:“我没知道出洋是个骗局,骗我和你离婚的。”<br>    宛英说:“你别管我,你自己要紧呀!”<br>    余楠说:“可是我能扔了你吗?”<br>    宛英默然。她料想余楠出国的事是没指望的了,那个洋官的职位是“老板”照顾胡<br>小姐的。<br>    她不说废话,只着急说:“可是你学校的事已经辞了。南美和香港的事也都扔了。”<br>——余楠对宛英只说人家请他,他不愿去;宛英虽然知道真情,也只顺着他说。<br>    余楠满面义愤,把桌子一拍说:“有些事是不能做交易的!我讨饭也不能扔了你<br>呀!”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确实说了真话。<br>    宛英凝视着余楠,暗暗担忧。她虽然认为自己只是家里的老妈子,她究竟还是个主<br>妇,手下还有杏娣和张妈,如果和楠哥一起讨饭,她怎么伺候他呢?<br>    余楠接着说:“共产党来也不怕!咱们乘早把房子卖了,就无产可共。你炒五香花<br>生是拿手,我挎个篮子出去叫卖,小本经纪,也不是资本家!再不然,做叫化子讨饭<br>去!”<br>    宛英忽然记起一件事。二三月间,北京有个姓丁的来信邀请余楠到北京工作。余楠<br>当时一心打算出国,把债一扔说:“还没讨饭呢!”宛英因为儿子都在北京,她又厌恶<br>上海,曾拣起那封信反复细看,心上不胜惋惜。这时说起“讨饭”,她记那封信来。她<br>说:“你记得北京姓丁的那个人写信请你去吗?你好像没有回信。”她迟疑说:“现在<br>吃‘回头草’,还行吗?——不过,好像过了两三个月了。那时候,北京刚解放不久—<br>—那姓丁的是谁呀?”<br>    余楠不耐烦说:“丁宝桂是我母校的前辈同学,他只知道我的大名,根本不认识。<br>况且那封信早已扔了,叫我往哪儿寄信呀?”<br>    宛英是余楠所谓“脑袋里空空的”,所以什么细事都藏得住。她说她记得信封上印<br>就的是“北平国学专修社”几个红字,上面用墨笔划掉,旁边写的是“鹅鹁子胡同文学<br>研究社”。<br>    余楠知道宛英的记性可靠。他想了一想,灵机一动,笑道:“我打个电报问问。”<br>    他草拟了电报稿子,立刻出去发电报。<br>    宛英拼凑上撕毁的草稿。头上一行涂改得看不清了,下面几行是“……信,谅早达。<br>兹定于下月底摒当行李,举家北上。”他准是冒充早已写了回信。宛英惊讶自己的丈夫<br>竟是个撒谎精。<br>    电报没有返回,但杳无回音。不到月底,上海已经解放。她越等越着急,余楠却越<br>等越放心,把事情一一办理停当。将近下月底,余楠又发了一个电报,说三天后乘哪一<br>趟火车动身。<br>    宛英着急说:“他们不请你了呢?”<br>    余楠说:“他们就该来电或来信阻止我们呀?”<br>    宛英坐在火车上还直不放心。可是到了北京,不但丁先生亲自来接,社里还派了两<br>人同来照料,宿舍里也已留下房子,宛英如在梦中,对楠哥增添了钦佩,同时也增添了<br>几分鄙薄。<br><br>
3#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0:45:47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三章</span><br><br>    北京一解放,长年躲在角落里的“北平国学专修社”面貌大改。原先只是一个冷冷<br>清清的破摊子,设在鹅鹁子胡同“东方晒图厂”大院内东侧一溜平房里。中间的门旁,<br>挂着个“北平国学专修社”的长牌子,半旧不新,白底黑字,字体很秀逸,还是已故社<br>长姚謇的亲笔。这里是办公室和图书室。后面还有空屋,有几间屋里堆放着些旧书,都<br>是姚謇为了照顾随校内迁的同事,重价收购的。姚謇的助手马任之夫妇和三两个专修生<br>住在另几间空屋里。<br>    姚謇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北平沦陷前夕,学校内迁,姚謇有严重的心脏<br>病,没去后方。他辞去教职,当了“国学专修社”的社长。这个社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建<br>立的,好像姚謇辞职前早已存在。反正大院里整片房屋都是姚謇的祖产。姚謇当时居住<br>一宅精致的四合院连带一个小小的花园,这还是他的家产。此外,他家仅存的房产只有<br>这个大院了。有人称姚謇为地道的败家子,偌大一份田地房屋,陆陆续续都卖光了。有<br>人说他是地道的书呆子,家产全落在帐房手里,三钱不值两钱地出卖,都由帐房中饱私<br>肥了。这个大院里的房了抵押给一个企业家做晒图厂,单留下东侧一带房子做“国学专<br>修社”的社址。<br>    社里只寥寥几人:社长姚謇,他的助手马任之和马任之的夫人王正,两三个“专修<br>生”,还有姚謇请来当顾问的两三位老先生,都是沦陷区伪大学里的中文教师,其中一<br>位就是丁宝桂。社的名义是“专修同学”,主要工作是标点并注释占籍;当时注释标点<br>的是《史记》。姚謇不过是挂名的社长,什么也不管。马任之有个“八十老母”在不知<br>哪里的“家乡”,经常回乡探亲。王正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是个足不出户的病包儿,<br>可是事情全由她管。她负责指点那三两个“专修生”的工作,并派他们到各图书馆去<br>“借书”、“查书”,或“到书店买书”。至于工作的成绩和进度,并无人过问。顾问<br>先生们每月只领些车马费,每天至多来社半天;来了也不过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姚<br>謇也常来聊天。<br>    胜利前夕,姚謇心脏病猝发,倒下就没气了。姚太太是女洋学生的老前辈,弹得一<br>手好钢琴。他们夫妇婚姻美满,只是结婚后足足十五年才生得一个宝贝女儿。姚太太怀<br>孕期间血压陡高,女儿是剖腹生的,虽然母女平安,姚太太的血压始终没有下降。姚謇<br>突然去世,姚太太闻讯立即风瘫痪了,那是一九四五年夏至前夕的事。他们的女儿姚宓<br>生日小,还不足二十岁,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正当第二学期将要大考的时候。她由帐房<br>把她家住房作抵押,筹了一笔款子,把母亲送入德国医院抢救,同时为父亲办了丧事。<br>    姚太太从医院出来,虽然知觉已经回复,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识也不像原先<br>灵敏了。大家认为留得性命,已是大幸,最好也只是个长病人了。姚太太北京没有什么<br>亲人,有个庶出的妹妹嫁在天津,家境并不宽裕,和姚家很少来往。姚宓的未婚夫大学<br>毕业,正等出国深造。他主张把病人托付给天津的姨妈照管,姚宓和他结了婚一同出国。<br>可是姚宓不但唾弃这个办法,连未婚夫也唾弃了。她自作主张,重价宴请了几位有名的<br>中医大夫,牛黄、犀角、珠粉等昂贵药物不惜工本,还请了最有名的针灸师、按摩师内<br>外兼施,同时诊治。也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姚太太神识复元,口眼也差不多正常了,<br>而且渐渐能一瘸一拐下地行走。可是她们家的四合院连小小的花园终究卖掉了,帐房已<br>经辞走,家里的佣人也先后散去。母女搬进专修社后面的一处空屋去居住。姚宓还在原<br>先的大学里,不当大学生而当了图书馆的一名小职员,薪水补贴家用,雇街坊上一位大<br>娘早来晚归照看病人。好在大院东侧有旁门,出入方便。<br>    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马任之却一去无踪。专修生已走了一个。社长去世后并无<br>人代理,“专修社”若有若无。王正照旧带领着一两个专修生工作,并派遣他们到各处<br>图书馆和书店去“借书”、“查书”或“买书”。丁宝桂等几位老先生还照常来闲坐聊<br>天,不过车马费不是按月送了。<br>    北京解放后,马任之立即出现了。不仅出现,还出头露面,当了社长。不过这个社<br>不仅仅专修国学了,社里人员研究中外古今的文学,许多是专象家和有名的学者。<br>    马任之久闻余楠的大名,井知道他和丁宝桂是先后同学,据丁先生说,这余楠是个<br>神童,没上高中就考取大学,大学毕业就出国留学。马任之对这种天才不大了解,不过<br>听说他没有逃跑,还留在上海。他出于“统战”的原则,不拘一格收罗人材,就托丁宝<br>桂写信邀请。余楠究竟什么时候写了回信,也许王正记得清楚,反正马任之在并不追究,<br>丁宝桂自认健忘,还心虚抱歉呢。<br>    “那时候社里人才济济。海外归来投奔光明的许彦成和杜丽琳夫妇是英国和美国留<br>学的。在法国居住多年的朱千里是法国文学专家。副社长傅今是俄罗斯文学专家。他的<br>新夫人江滔滔是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奔流的心》,不久就要脱稿,还有许多解放区<br>来的文艺干部,还有转业军人,还有大学毕业分配到社里来研究文学的男女毕业生。专<br>修社的人员已经从七八人增至七八十人。<br>    不出半年,专修社的房屋也修葺一新,整片厂房都收来改为研究室和宿舍。马任之<br>夫妇搬出大院,迁入分配给他们的新居。姚太太母女的新居没地方安放这一屋子书,姚<br>宓只拿走了她有用的一小部分。姚宓已调到文学研究社,专管图书。<br>    “北平国学专修社”的招牌已经卸下,因为全不合用了。社名暂称“文学研究社”,<br>不挂牌,因为还未确定名称。<br><br>
4#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0:46:20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四章</span><br><br>    旧国学专修社的办公室已布置成一间很漂亮的会议室。一九四九年十月中间,文学<br>研究社就在这间会议室举行了成立大会。<br>    大院里停放着一辆辆小汽车,贵宾陆续到会,最后到了一辆最大最新的车,首长都<br>到了,正待正式开会。<br>    余楠打算早些到场,可是他却是到会最迟的一个。他特地做了一套蓝布制服,穿上<br>了左照右照,总觉得不顺眼。恰好他女儿从外边赶回来,看见了大惊小怪说:<br>    “唷,爸爸,你活像猪八戒变的黄胖和尚了!”<br>    余楠的说:“和尚穿制服吗?”<br>    宛英说,她熨的新西装挂在衣架上呢,领带也熨了。<br>    余楠发狠说,这套西装太新,他不想穿西装,尤其不要新熨的。<br>    余楠的女儿单名一个“照”字。她已经进了本市的中学,走读。这时她出了门忙又<br>赶回来的。她解释说:<br>    “我刚出去,看见‘标准美人’去开会。她穿的是西装。不识货的看着很朴素,藏<br>蓝的裙子,白色长袖的上衣,披一件毛茸茸的灰色短毛衣,那衣料和剪裁可讲究,可漂<br>亮呢!我忙着回来看看爸爸怎么打扮。”她说完没头没脑地急忙走了。<br>    “标准美人”是回国投奔光明的许彦成夫人杜丽琳,据说她原是什么大学的校花,<br>绰号“标准美人”。她是余楠目前最倾慕的人。<br>    余楠听了“黄胖和尚”之称很不乐意。经女儿这么一说,越觉得这套制服不合适。<br>他来不及追问许彦成是否穿西装,忙着换了一套半旧的西服,不及选择合适的领带,匆<br>匆系上一条就赶到会场,只见会场已经人满,各占一席,正待坐下。<br>    中间一条长桌是几张长桌拼成的,铺着白桌布,上面放着热水瓶,茶杯茶碟和烟灰<br>缸。沿墙四面排着一大圈椅子,都坐满了人。长桌四面都坐满了。面南的一排显然是贵<br>宾、领导和首长的位子,还有空座。余楠惶急中看见傅今在这一排的尽头向他招手,把<br>自己的位子让给他,自己坐在最尽头的空椅上,余楠不及推让,感激不尽地随着大众坐<br>下。他看见丁宝桂就在近旁,坐在长桌侧面。下首就是许彦成。他还是平常装束,西装<br>的裤子,对襟的短袄,不中不西,随随便便。“标准美人”披着“嘉宝式”的长发坐在<br>长桌的那一侧面,和许彦成遥遥相对。<br>    社长马任之站起来宣布开会。全室肃然。余楠觉得对面沿墙许多人的目光都射着他,<br>浑身不自在,生怕自己坐错了位子。他伸头看看他这一排上还有什么熟人,只见那位法<br>国文学专家朱千里坐在面南席上那一尽头,也穿着西装。他才放下心来——不仅放了心,<br>也打落了长期怀在肚里的一个鬼胎。看来马任之并没有着破他捣鬼,当初很豪爽地欢迎<br>他,并不是敷衍,而确是把他看作头面人物的。他舒了一口气,一面听社长讲话,一面<br>观看四周的同事。<br>    长桌对面多半是中年的文艺干部,都穿制服。他认识办公室主任范凡,中国现代文<br>学理论专家黄土。年轻人都坐在沿墙椅上,不过他对面的那位女同志年纪不轻了,好像<br>从未见过。她身材高大,也穿西装,紧紧地裹着一身灰蓝色的套服。她两指夹着一支香<br>烟,悠然吐着烟雾。烟雾里只见她那张脸像俊俏的河马。俊,因为嘴巴比例上较河马的<br>小,可是嘴形和鼻子眼睛都像河马,尤其眼睛,而这双眼睛又像林黛玉那样“似嗔非<br>嗔”。也许因为她身躯大,旁边那位女同志侧着身子,好像是挤坐在她的怀抱里。余楠<br>认识这一位是女作家江滔滔,傅今的新夫人,余楠的紧邻。她穿一件蓝底绿花的假丝绒<br>旗袍,涂了两颊火黄胭脂。她确是坐在河马夫人的怀抱里,不是挤的。余楠忽然明白了,<br>河马夫人准是他闻名已久的施妮娜,“南下工作”刚回来。她曾和前文大同在苏联,认<br>识傅今。听说江滔滔是她的密友,傅今的婚事是她一手促成的。<br>    马任之约略叙说文学研究社怎样从国学专修社脱胎发展,还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br>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余楠一只耳朵听讲,两只眼睛四处溜达。他曾听了宝桂说,社里最<br>标致的还数姚小姐,尽管这几年来太辛苦,不像从前那样娇滴滴的了。余楠到图书室去<br>过多次,从没有看见标致的小姐,难道姚小姐比“标准美人”还美?他眼光一路扫去,<br>一个女同志眉眼略似他的胡小姐,梳着两极小辫儿,身体很丰满,只管和旁边一个粉面<br>小生式的人交头接耳,一面遮着脸吃吃地笑,一面用肩膀撞旁边的“小生”。难道她是<br>姚小姐吗?那边还有个穿鹅黄色的毛衣的年轻姑娘,白白的圆脸,一双亮汪汪的眼睛,<br>余楠认识她,是上海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姜敏。两侧椅上挤坐着好些穿制服的。余楠不<br>敢回过头去。他自信美人逃不过他的眼睛,可是他没有看见标致的小姐。<br>    马任之简短地结束了他的开场白。他很实际他说,俗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br>这个文学研究社还只是蛋里没有孵出来的麻雀呢。有一位贵宾风趣地插话,说文学研究<br>社是个“鸵鸟蛋”,或者可称“凤凰蛋”,凤凰就是大鹏鸟。<br>    一位首长在众人笑声中起立,接着“凤凰蛋”谈了他的期望,随即转入正题,说要<br>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齐心协力,为新中国的文化做出贡献,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他<br>说:知识分子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文武两条战线同样重要,而要促使<br>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促使全世界人民同心协力,笔杆子比枪杆子的力量更大。<br>    余楠觉得这倒是自己从未想过的,听了大为兴奋,并觉得老共产党员确像人家说的<br>那样,像陈年老酒,味醇而厚。他忘掉了“最标致的小姐”,正襟危坐,倾听讲话。<br>    丁宝桂却在伤感。这间会议室是他从前常来喝茶聊天的办公室。姚謇突然倒地,就<br>在这间屋里——就在他目前坐着的地方。那时候姚謇才五十五岁。姚太太和他同岁,看<br>来还很年轻很漂亮呢,现在却成了残废,虽然口眼不复歪斜,半边脸究竟呆木了,手不<br>能弹琴,一只脚也瘸了。姚小姐当年是多么娇贵的小姐呀,却没能上完大学,当了一名<br>图书室的职员,好好一门亲事也吹了。马任之那时候不过是姚謇的助手,连个副社长都<br>不是,现在一跃而当了社长!那时候,他和丁宝桂最谈得投机。丁宝桂常常骂共产党煽<br>动学生闹事罢课。另两位老先生谈到政治都有顾忌,只有马任之和他一吹一唱地骂。丁<br>宝桂听说马任之当了社长,方知他原来是个地下党员,不觉骇然,见了马任之又窘又怕,<br>忍不住埋怨说:“任之兄,你太不够朋友了。我说话没遮拦,你也不言语一声,老让我<br>当着和尚骂贼秃。”他说完马上后悔失言,心想糟糕,马任之尽管不拿架子,他究竟是<br>社长了呀,怎么还把他当作姚謇的助手呢!马任之只哈哈大笑说:“共产党不怕骂。你<br>有什么意见,尽管直说,别有顾虑。”他还邀请丁宝桂到文学研究社来当研究员。据丁<br>宝桂了解,研究员相当于大学教授呢,他原先不过是个副教授,哪有不乐意的。马任之<br>对他还是老样儿,有时也和他商量事情(例如聘请余楠的事)。丁宝桂渐渐忘了自己原<br>是反共老手,而多少以元老自居了。他的好饭碗是共产党给的,他当然感谢。只是想到<br>去世的姚謇音和他的寡妇孤儿,不免凄恻。<br>    他看见姚宓坐在沿墙的后排,和王正在一起。几个年轻人可能都是对她有意思的,<br>也坐在近处。她在做记录,正凝神听讲。忽然她眼睛一亮,好像和谁打了一个无线电,<br>立即低头继续写她的笔记。“呀!”丁宝桂别的事糊涂,对这种事却特别灵敏,“姚小<br>姐不是随便给人打‘无线电’的女孩子,她给谁打‘无线电’呀?”他四顾寻找。坐在<br>面南一排的余楠一脸严肃,他当然看不见后排的人。他旁边的许彦成呆呆地注视着他的<br>“标准美人”。俊俏的河马夫人已经停止抽烟,和女作家仍挤坐在一处。那个粉面“小<br>生”在打瞌睡。他一路看过去,都是他还不知姓名的中青年,看来并没有出色的人物。<br>谁呢?丁宝桂未及侦察出任何线索,首长的讲话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来宾的自由发<br>言也完了。傅今站起来请大家别动,先让来宾退席。他通知全体人员下星期开会谈谈体<br>会。<br>    文学研究社就此正式成立了。<br>
5#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0:47:10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五章</span><br><br>    我国有句老话:“写字是‘出面宝’”。凭你的字写得怎样,人家就断定你是何等<br>人。在新中国,“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br>    傅今召集的会未经精心布置,没有分组,只好仍在会议室举行。许多人济济一堂,<br>彼此相熟的中青年或政治水平较高的干部就不发言了,专听几位专家先生发表高论。负<br>责政治工作的范凡不肯主持这个会,只坐在一隅,洗耳旁听。<br>    傅今坐在长桌面南的正中做主席。他是个广颡高鼻,两耳外招的大高个儿,虽然眼<br>睛小,下巴颏儿也往里缩,他总觉得自己的耳鼻太张扬,个儿也太高,所以常带些伛背,<br>做主席也喜欢坐着。姚宓坐在他对面做记录。她到社较早,记得快,字又写得好,记录<br>照例是她的事。<br>    经过一番冷场,傅今点了余楠的名。余楠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他从自己听了首长的<br>讲话如何受到鼓舞谈起,直谈到今后要发挥一技之长,和同志们同心协力,尽量做出贡<br>献,他谈得空洞些,却还全面,而且慷慨激昂,因为他确信自己是爱上了社会主义,好<br>比他确信自己决不抛充宛英一样。可惜他乡音大重,许多人听不大懂。那位居住法国多<br>年的朱千里接着谈。他说同意余楠先生的话,接下就谈他几十年寒窗,又谈到他的种种<br>牢骚,海阔天空,不知扯到了哪里去,也不知谈的是什么,许彦成但愿他把时间谈完,<br>自己得以豁免。准知朱先生忽然咳两声说:“扯得远了,就到这里吧。”大家舒了一口<br>气。许彦成生怕傅今点他的名,只顾低着头。他觉得这种发言像小学生答课题。答得对,<br>像余楠那样,他也觉得不好意思。答得不在点儿上,当然更可笑了。首长的话他不是没<br>有仔细听;他还仔细想过,感慨很多。可是从何说起呢?在这个会上谈也不是场合。杜<br>丽琳这次开会还是坐在许彦成对面,瞧他低着头不肯开日,就大大方方地接着谈了几点<br>“粗浅的体会”,内容和余楠的相仿,只是口齿清楚,层次分明,而且简简短短。大家<br>对这位十足的“资产阶级女性”稍稍刮目相看。许彦成看见傅今眼睛盯着他,对他频频<br>点头,知道逃不过了。可是这一套正确的话又让杜丽琳说过一遍了,他怎么再重复呢?<br>    他平日常在图书室翻书,又常和年轻同事们下棋打球,大家觉得他平易近人,和他<br>比较熟;又因为他爱说笑,以为他一定会“发”一个很妙的“言”。谁知他只蚊子哼哼<br>一般,嗡嗡地自己对自己说了一串话。大家带着好意并好奇,齐声嚷:“听不见!”他<br>急得抬头向着人家,结结巴巴吐出几句怪话来。他说:“人、人、人类从从有历、历、<br>历史以来,只是互相残、残、残杀,怎么能同、同、同心协、协、协力呢!谁都觉得自<br>己的理是唯一的真、真、真理……”他说不下去,就把手心当擦脸的毛巾那样在脸上抹<br>了一把。大家都笑起来。<br>    杜丽琳笑着举手,请主席让她插句话。她替彦成说:“所以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想,<br>要用马列主义为指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br>    余楠不示弱,忙也插话说,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加紧学习马列主义。<br>    施妮娜为了抽烟方便,带着江滔滔坐在长桌侧面。她这时忍耐不住,把她那双似嗔<br>非嗔的眼睛闭了一闭,用低沉哑涩的声音,语重心长他说:<br>    “首先是把屁股挪过来。”<br>    余楠正坐在她近旁。他瞪着她的这部分,肥鼓鼓地裹在西装裤子里稳稳地坐着。他<br>竟不敢当众重复她用的名词,只好顿口无言。壮丽娜却不知轻重笑说:<br>    “我们万里迢迢赶回祖国,我们是整个人都投入了。”她忘了自己是一脑袋的资产<br>阶级思想,浑身散发着资产阶级的气息呢。她的话引起会场上一段语言空白,接着是乱<br>哄哄许多议论。傅今立刻掌握了会场,请许先生继续谈。<br>    许彦成如梦初醒,惊跳一下,口吃都停止了。只傻乎乎他说:“忘了——哦,没有<br>了,完了。”接着尽:“我同意大家的话。”大家又都笑了。<br>    姚宓认真地想了一起,走笔如飞连写了好多行。许彦成不知记录了什么,只看着她<br>发怔。<br>    经过这段插曲,会场活跃起来,很多人都围绕着刚才的论点阐发一句两句。丁宝桂<br>坐在角落里,本来打定主意不说话的,这时也参加了“大合唱”。<br>    傅今总结了这个会。他要求各研究员本着首长讲话的精神,拟定自己的工作计划,<br>并把自己前一段的工作写出小结。<br>    壮丽琳随着散会的群众挤出会议室,站在门口等待许彦成,只见他还没出来,正在<br>翻看姚宓的记录;看完后,他很有意思地一笑。把本子还给姚宓。姚宓背门而立,丽琳<br>看不见她的脸,只看见彦成微笑和姚宓点点头,才随着人流走向门口。<br>    他们俩同回宿舍。丽琳装作不在意,随口问:“记录上把你的话都记上了吗?”<br>    “都记上了。”<br>    丽琳冷眼看着他说:“你好像很满意。”<br>    彦成认真地:“难为她,记得好极了。”他想着姚宓的记录,的确很满意,并没注<br>意到丽琳的脸色和她的沉默。<br>    丽琳看看左右没有旁人,才叹口气说:“说笑也该看看什么场合。范凡同志坐在一<br>边听着呢,你就为了逗人笑,装起小丑来了。你什么时候学会了说话结结巴巴的呀?”<br>    彦成委屈说:“我要是逗人笑,早不结巴了。小时候我妈妈打我,我就结巴。后来<br>对老师也结巴。我伯父费了不少心思,我自己也下了好大功夫才纠正过来的。我又不是<br>假装。他们笑我,我也没办法呀。”<br>    丽琳也委屈说:“我拉你一把,帮你接上一句,你却当众给我没脸:‘忘了!没有<br>了!完了!’”。<br>    “是完了呀。我开头说同心协力的重要。接下说,要促使全体人民同心协力,首先<br>要彼此了解,相互同情,团结一致,不能为个人或个体的私利忘了全体的福利;因为一<br>有私心,就看不清是非,分不出好夕,造成有史以来人类的互相残害——当然,这话也<br>只是空话,可是,活没有错呀。”<br>    丽琳睁大了一双美目,诧异说:“这套话,我怎么没听见呀?”<br>    “我声音小了些,也谈得有点乱——可是你又不在听,你在看人。”<br>    “我看人?”丽琳不怒而笑了。“倒说我看人!不知谁只顾看人,连话也不会说<br>了。”<br>    他们已到了家门口。两人都住嘴,免得女佣看见了以为他们吵架。<br><br>
6#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0:48:11 | 只看该作者
暂且先看这么多~<br><br>泡杯菊花茶~缩在椅子里~可以舒服一点 <!--emo&b^--><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beer_yum.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beer_yum.gif'><!--endemo-->  
7#
发表于 9.7.2003 21:12:1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感觉自己越来越浮躁,已经感受不到文字之间的灵动了。<br>在一个深冬的黑夜里,外面飘着大雪,在地面积了几尺高。我围着火炉,手里捧着一本清淡小说。炉子上有我老婆给我炖的热汤,咕咚咕咚的冒着热气。炉子里的火焰映的我脸膛发红。而我老婆正在甜甜地睡着,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唉,这一直是我的梦想阿!<br>(呵呵,休息完了继续贴的时候把我这帖子删了,否则有点焚琴煮鹤之嫌)
8#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1:22:16 | 只看该作者
杨先生的文字就是这般生活气的,不会故作深奥,也不会特意清高,<br>好像一杯热茶,连菊花这样有点造作的东西也不要,清清淡淡一杯绿茶~<br><br>或是浓浓一锅鲜汤~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 <br><br>若是依着我的性子,好酒好菜,三两知己,就是抓个把仙鹤来煮煮,也是佛祖心中留~<br>算不得罪过吧~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endemo--> <br><br>
9#
发表于 9.7.2003 21:24:20 | 只看该作者
最绝的是老太太的&quot;新妇有朵乎&quot;,和他那N个儿子.
10#
发表于 9.7.2003 21:44:59 | 只看该作者
这段的确是经典,现在还记着很清楚他的诉苦:<br><br>一个还好办,就说死了,两个可以说是传染病,三个总不能是谋杀呀!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endemo--> <br><br>可惜由于时间太久,很多情节都记不起来了。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cry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_smile.gif'><!--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cry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_smile.gif'><!--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cry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_smile.gif'><!--endemo--> <br><br>感谢小青,给我们一个重温的机会。 <!--emo&b^--><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beer_yum.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beer_yum.gif'><!--endemo-->  <!--emo&b^--><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beer_yum.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beer_yum.gif'><!--endemo--> <!--emo&(F)--><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ros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se.gif'><!--endemo--> <!--emo&(F)--><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ros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se.gif'><!--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cak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ake.gif'><!--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cak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ake.gif'><!--endem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11.2024 23:3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