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小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洗澡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9.7.2003 21:58:1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br><br>    许彦成和杜丽琳结婚五年了。他们同在国外留学,一个在美国,一个却在英国,直<br>到这番回国,才第一次成立家庭,这也许是偶然,也许并非偶然。据说,朋友的交情往<br>往建立在相互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br>    壮丽琳家在天津,是大资本家的小姐。她中学毕业后没考上天津的大学,爱面子,<br>补习一年后再次投考,就撇开天津而考进了上海的一个教会大学。她身材高而俏,面貌<br>秀丽,又善于修饰,长于交际,同学送了她一个“标准美人”的称号。据说追求她的人<br>多于窟门弟子七十二。<br>    许彦成家也在天津。他是遗腹子,寡母孤儿由伯父赡养;伯父是在天律开业的西医。<br>彦成的寡母是了不起的人物——至少在她自己心目中是如此。因为她是一位举人老爷的<br>小姐,而她听说,守节的寡妇抵得大半个举人。举人当然了个起,该享特权。她父母在<br>世的时候,她是“最小偏怜女”。父母去世后哥嫂把她嫁了个短寿的姑爷,对得起父母<br>和妹妹吗?他们凡事都让她三分,也是应该呀。至于许家,更不用说了。新郎是“寒金<br>冷水”的命,“伤妻克子”,害得新娘子没做妈妈先成了寡妇,许家人凡事当然更让她<br>七分。唯一不纵容她的是自己的不孝之子彦成,一两岁的娃娃时期就忤逆。妈妈要他吃<br>甜的,他偏要吃咸的。甜藕粉糊喂到嘴里,他还不肯咽下去,“噗噗”地喷了妈妈一脸,<br>气得妈妈一巴掌把他从凳上打得滚落在地,还放声大哭。伯母把他拣了去,他竟忘本不<br>要妈妈,专和伯母好。他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只往伯母屋里跑。做妈妈的说:儿子<br>是她生的,大房有大房的儿子,不该抢她的儿子。彦成上中学,伯父干脆让寄宿在校,<br>省些口舌。他妈妈寂寞,不知哪里去买了个小丫头来陪伴并侍候自己。彦成中学毕业,<br>小丫头已十六八岁,长得也还不错。彦成的妈妈想叫儿子收了房,好让丫头死心塌地,<br>更要紧的是乘早给她生下个孙子。彦成干脆不回家。他要到大后方去读大学。他妈妈当<br>然死也不放,她认为大后方就是战场。伯父伯母说好说歹,讲定折中办法,让彦成到上<br>海投考大学。他考进了一个有名的教会大学,和杜丽琳恰在一校,并且同在外文系。<br>    杜丽琳比许彦成大一岁而低一班。她是个很要好的学生,十分用功而成绩只在中上<br>之间,一心倾慕有学问的博士。她又像一般教会中学毕业的女学生,能阅读西洋小说,<br>爱慕西洋小说里的男主人公:身材高,肤色深,面貌俊秀,举止潇洒。许彦成虽然不是<br>博士,他学习成绩出人头地,杜丽琳认为他是博士的料。他虽然衣着不修边幅,在杜丽<br>琳眼里,他很像西洋小说里的主人公。<br>    许彦成有时也注目看看这位“标准美人”,觉得她只是画报上的封面女郎,对她并<br>没有多大兴趣。他中学时期,周末怕回家,宁愿在图书室翻书,因而发掘到中外古典文<br>学的宝藏,只可惜书不多。上了大学,图书馆里可读的书可丰富了,够他仔细阅读和浏<br>览欣赏的。他性情开朗,脾气随和,朋友很多,可是没有亲密的朋友,也不交女朋友。<br>这也许因为他有书可读,而且一心追寻着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东西。<br>    大学三年有一门必修课,那是一个美国哲学家讲授的伦理学。老师十分严厉,给的<br>分数非常紧,学生都怕他。学期终了的大考,大家看作难关,因为不及格就不能毕业。<br>可是许彦成大考前在图书馆看书,竟把考试忘了。等他记起,赶到考场,考试的时间已<br>过了一关。老师生气,不让他考。彦成笑嘻嘻他说,他正在看一本书,思索一个伦理问<br>题,想到牛角尖里去了。他一面说,一面自己动手从老师手里抽了一份考题,擅自到教<br>桌上取了一份考卷,从容坐下,不停笔地写答题。他的笑容软化了老师的严厉。他交卷<br>也不太晚。老师好奇地当场就看了他的考卷。比他后交卷的人告诉他魌:“老头子对你<br>的考卷好像很满意。”果然,那位老师不久就找彦成谈话,说他正在写一本有关中国伦<br>理的书,要彦成做他的助手。约定一年后带他同到美国去。<br>    杜丽琳偶见许彦成注目看也,以为是对她有意。彦成从不追求她,她认为这是彦成<br>的自尊,自知是穷学生,不愿高攀有财有貌的出风头小姐。彦成不追求她,在她心目中<br>就比所有追求她的人高出一头。她明显地当众表示她对彦成的仰慕,同学间因此常常起<br>哄,弄得彦成看见她就躲了,越发使丽琳拿定他是看中自己的。她倒是很大方,见了彦<br>成总笑脸相迎。彦成却显得很窘,甚至红了脸。转眼彦成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将要<br>结束,过了阳历年就大考;再过一学期,彦成毕业就出国了。丽琳还有机会和他亲近吗?<br>    新年一九四四年是闰年。按西洋风俗,每当闰年,女人可向男人求婚。男方如果不<br>答应,得向求婚的女人赠送一套绸子衣料。杜丽琳拿定许彦成是怕羞而骄傲,虽然对她<br>有意也不敢亲近。她凭自己的身份,不妨屈尊向彦成求婚。<br>    <br>    那天飘着小雪,丽琳拿了一把大伞到图书馆去找彦成,说有事和他面谈。她叫彦成<br>打着伞,自己勾着他的胳臂,带他走入校园的幽僻处,一面当笑话般告诉他闰年的规矩,<br>然后就向他倾吐衷情。她满以为彦成会喜出望外,如痴如狂。可是许彦成却以为杜丽琳<br>作弄他,苦着脸说:“我不会买衣料。”<br>    她笑说:“你非买衣料不可吗?”<br>    彦成急得口吃的老毛病几乎复发,结结巴巴说:“你你不是说,得送送送……”<br>    她打断了他,干脆说:“你非拒绝不可吗?”<br>    彦成那时候正给他妈妈逼得焦头烂额。他家那个小丫头已经跟人逃走,他妈妈自觉<br>丢脸,不再提丫头收房的事。可是她自从知道儿子毕业了要出国,就忙着为他四处求亲,<br>定要他先结了婚,生下个孙子再“远游”。她已求得好几份庚帖,连连来信催促儿子回<br>家挑选一个,因为庚帖不兴得留过年,得在除夕以前退还人家。如果彦成再不答理,她<br>决计亲自赶到上海来。许彦成对妈妈还应付不了,怎禁得半夜里又杀出一个程咬金来!<br>他苦着脸把自己的苦经倒核桃似的都倒出来。<br>    丽琳却笑了,认为这都是容易解决的事。她问彦成:“你就没跟你那些朋友谈谈<br>吗?”<br>    彦成说:“这种事怎么跟他们谈呢?”<br>    丽琳觉得彦成把这些话都跟她讲,就是把她看得超过了朋友。她既是求婚者,就直<br>接了当,建议如此这般,解决一切问题。<br>    彦成没想到问题可以这么解决,而丽琳竟是侠骨柔肠,一片赤心为自己排难解纷,<br>说不尽的感激。但是他说:“我怎么可以利用你来对付我妈妈呢?”<br>    丽琳觉得他老实得可爱。她款款他说:“别忘了我在向你求婚呀!我愿意这么办,<br>因为我爱你。我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你爱我。你爱我吗?”她问的时候不免也脉<br>脉含羞。<br>    他们俩同在一把伞下紧紧挨着。丽琳不复是画报上的封面女郎,而是一个暖烘烘的<br>人。她大衣领上的皮毛,头上大围巾的绒毛,软软地拂着他的脸颊。彦成很诚恳他说:<br>“你待我这样好,我什么都应该对你老实说。我——我——”<br>    丽琳凉了半截,以为彦成要拒绝她。可是他只说:“我实在不知道。我从来没有经<br>验。”<br>    丽琳笑他傻,她自己也没有经验呀。在她的诱导下,谈话渐渐转入谈情的正轨。雪<br>仍在飘,两人越谈越亲密。一个是痴心,一个是诚恳;一个是爱慕,一个是感激。丽琳<br>说,她只爱他一个,永远永远只爱他一人,问彦成嫌她不嫌。彦成当然不嫌,可是他很<br>惶恐,只怕不配受她的爱重,只怕辜负了她。丽琳拉着他的手说:<br>    “答应我,彦成,我只要你永远对我真诚,永远对我说实话。”<br>    彦成一口答应。他们直谈到晚饭时,丽琳送彦成回宿舍。她的求婚算是成功了。<br>    彦成都按丽琳的建议办事。寒假两人同回天津举行婚礼。两家都无异仪,彦成的妈<br>妈更是喜出望外。婚礼完毕,新人到北平度蜜月——其实不满一月,然后又同回学校。<br>彦成毕业后出国,丽琳准备迟一年毕业后也出国。<br>    可是丽琳没有毕业,因为她生了孩子,旷课太多了。她父亲年老多病,已把企业交<br>付给两个儿子。丽琳的大哥在天津经营,二哥到了美国。二哥已为妹妹办好入大学的手<br>续。丽琳母亲早亡,庶母没有孩子,很巴结丽琳兄妹。丽琳把孩子托给庶母,自己就到<br>美国就学。彦成的妈妈因为丽琳的只是个孙女,急要儿媳妇和儿子团聚,多生几个孙子,<br>所以一力赞成。<br>    彦成却已离开美国,到了英国。那位哲学家的书已经写完。有个英国汉学家要彦成<br>和他合译《抱朴子》,为彦成弄到一笔伦敦大学的奖学金。彦成可以进修,还能省些余<br>寄家。彦成夫妇分居两地,只在假期同出旅行,延长了他们断断续续的蜜月。<br>    一年来,一年去,丽琳已经得了一个普通文学士学位和一个教育硕士学位。她二哥<br>在美国经营商业很成功,已把妻子儿子都接到美国。彦成如果愿意到美国去,二哥可帮<br>他找到合适的工作。从前带他出国的美国哲学家已当上了一个州立大学的校长,也召他<br>去教书。丽琳只为等待彦成得一个响当当的博士,没有强他到美国和自己团聚。谁知彦<br>成把学位看作等闲,一心只顾钻研他喜爱的学科。<br>    祖国解放,丽琳的大哥嫂和庶母等都已逃往香港。丽琳的父亲已于解放前夕去世。<br>丽琳的女儿小丽早由许老太太接去。丽琳准备留在美国,设法把小丽接出来。彦成却执<br>意要回国。他向来脾气随和,丽琳以为他都会依顺她,不料他却无情无义他说:“你自<br>己考虑吧。如果你不愿意回去,我决不勉强。”他自己是打定主意要回国的,尽管回去<br>后工作还没有着落。<br>    丽琳跟他一同回国了,倒也并不后悔。丽琳在国内大学里有个要好的女同学,曾和<br>傅今交过朋友,虽然没成眷属,傅今对那位女友还未能忘怀。他认识丽琳,偶尔在朋友<br>家相逢,便把他们夫妇延请到文学研究社,并为他们留下了最好的房子。丽琳的姑妈从<br>天津为侄女运来了她家早为她置备的整套卧房、书房、客堂的家具。丽琳布置了一个非<br>常漂亮的新家。<br>
12#
发表于 9.7.2003 21:59: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br><br>    杜丽琳认为彦成算得是一个模范丈夫。他忠心——从不拈花惹草;他尊重她,也体<br>帖她,一般总依顺着她。例如他爱听音乐,丽琳爱看电影,他总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陪<br>丽琳看电影。不过他们俩不免有点几生疏。彦成对她界限分明,从不肯花她的钱;有时<br>也很固执,把她的话只当耳边风。放着好好的机会可得博士,他却满不理会。社国解放<br>了,他也不盾“风色”,饭碗还没个着落,就高兴得一个劲儿要回国。丽琳觉得夫妻不<br>宜长期分居,常责怪自己轻易让他独去英国。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可以亲密无间了。<br>    丽琳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对女儿不甚关心,家里有庶母,有当家的大哥大嫂,有不<br>当家的二哥二嫂,加上大大小小的侄儿侄女,还有个离了婚又回娘家的姐姐。她在这个<br>并不和谐的家庭里长大,很会“做人”,在学校里朋友也多,可是她欠缺一个贴心人。<br>她一心追求的是个贴心的丈大。她自幸及时抓住了彦成。可是她有时不免怀疑,她是否<br>抓住了他。<br>    他们布置新家,彦成听她使唤着收拾整理,十分卖力。可是他只把这个家看作丽琳<br>的家。他要求丽琳给他一间“狗窝”——他个人的窝。他从社里借来些家具和一个铺板,<br>自己用锯子刨子制成一只木板小床,床底下是带格子的架子,藏他最心爱的音乐片。丽<br>琳原想把这间厢房留给四年个见的女儿小丽。她忙着要接她回家团聚。自从许老太太硬<br>把这孩子从杜家接走,三年来没见过这孩子的照相。彦成对这个从未见面的孩子却毫无<br>兴趣。他回国后一人去看了一趟伯父母和老太太,却不让丽琳去。理由是他对老太太撒<br>了谎,说丽琳不在天津。为什么撒谎他也不说,只承认自己撒了谎。问他小丽怎样,他<br>一句也答不上,因为小丽不肯叫他,也不理他;他觉得孩子长得像她奶奶,脾气都像。<br>丽琳直在盘算,如有必要,得把老太太一起接来。彦成只叫她“慢慢再说”。<br>    以前他和丽琳只是一起游玩,断断续续地度蜜月。现在一起生活了,丽琳感到他们<br>之间好像夹着个硬硬的核;彦成的心是包在核里的仁,她摸不着,贴不住。以前,也许<br>因为是蜜月吧,彦成从没使她“吃醋”。现在呢——也许是她多心,可是她心上总不舒<br>服。<br>    彦成天天跑图书室,有时带几个年轻同事来家,不坐客厅却挤在他那“狗窝”里,<br>还放唱片。丽琳嫌他们闹,彦成就不回家而和他们在外边打球下棋。没有外客,他好像<br>就没有说话的人了。<br>    他从图书室回来,先是向丽琳惊讶“那管书的人”找书神速。后来又钦佩“那管书<br>的人”好像什么书都看过,后来又惋惜“那管书的人”只不过中学毕业,家境不好,没<br>读完大学。他惊诧说:“可是她不但英文好,还懂法文。图书室里的借书规则,都是她<br>写的,工楷的毛笔字,非常秀丽。”有一天,彦成发现了大事似的告诉丽琳:“那管书<br>的人你知道是谁?她就是姚小姐!”<br>    丽琳也听说过姚小姐,不禁好奇地问:<br>    “怎么样儿的一个人?美吧?”<br>    “美?”彦成想了半天。“她天天穿一套灰布制服,像个三十岁的人——不是人老,<br>是样子老;看着也满顺眼的,不过我没细看。”<br>    丽琳相信彦成说的是真话,可是她为了要看看姚小姐,乘彦成要到图书室去还一本<br>到期的书,就跟着同去。这是她第一次到图书室。姚宓和她的助手郁好文同管图书出纳,<br>姚宓抽空还在编目。丽琳看见两个穿灰布制服的,胖的一个大约是郁好文,她正在给人<br>找书,看见又有人来,就叫了一声“姚宓”。另一个苗条的就站起来,到柜台边接过许<br>彦成归还的书,为他办还书手续。丽琳偷眼看这姚宓,她长得十分匀称,五官端正,只<br>是穿了这种灰色而没有式样的衣服,的确看老。姚宓见了丽琳,就一本正经地发给她一<br>个小本子请她填写。她说:“这是借书证,您还没领吧?”她说完就回到后面去编目了,<br>对他们夫妇好像毫无兴趣,只是例行公事。<br>    丽琳放了心,回家路上说:“干吗穿那么难看的衣服呀!其实人还长得顶不错的。”<br>她随就把姚宓撇开了。<br>    研究社的成立大会上,丽琳看见彦成眼睛直看着她背后,又和不知谁打招呼似的眼<br>睛里一亮,一笑。她当时没好意思回头,回家问彦成跟谁打招呼。彦成老实说,没跟谁<br>打招呼。<br>“我看见你对谁笑笑。”<br>    “我没笑呀。”彦成很认真地说。<br>    “我看见你眼睛里笑一笑。”<br>    彦成死心眼儿说:“眼睛里怎么笑呀?得脸上笑了眼睛才笑呢。不信,你给我笑一<br>个。”<br>    丽琳相信彦成不是撒谎。彦成从不对她撒谎,只对他妈妈撒谎,撒了谎总向丽琳招<br>认自己撒谎。可是,这回彦成看完姚宓的记录,眼睛里对她一笑,和研究社成立会那天<br>的表情正是一样。<br>    吃饭的时候,她试探着说:<br>    “姚小姐真耐看;图书室那个旮旯儿里光线暗,看不清。”<br>    彦成很有兴趣地问:“怎么耐看?”<br>    “问你呀!你不是直在看她吗?”<br>    彦成惶恐道:“是吗?”他想了一想说:“我大概是看了,因为——因为我觉得好<br>像从来没看见过她。”<br>    “你过不了三天两天就上图书室,还没看够?”<br>    “我只能分清一个是郁好文,一个是姚宓。我总好像没看清过她似的。”<br>    “没看清她那么美!看了还想看看。”丽琳酸溜溜他说。<br>    “美吗?我没想过。”彦成讲的是老实话。可是他仔细一想,觉得丽琳说得不错。<br>姚宓的脸色不惹眼,可是相貌的确耐看,看了想再看看。她身材比丽琳的小一圈而柔软;<br>眼神很静,像清湛的潭水;眉毛清秀,额角的软发像小儿的胎发;嘴角和下颌很美很甜。<br>她皮肤是浅米色,非常细腻。他惭愧他说:<br>    “丽琳,下次你发现我看人,你提醒我。多不好意思呀。我成了小孩子了。”<br>    丽琳心上虽然还是不大舒服,却原谅了彦成。<br>    饭后她说:“彦成,你的工作计划拟好了吗?借我看看好不好?”<br>    彦成说,拟好了没写下来,可是计划得各定各的,不能照抄,他建议和丽琳同到图<br>书室去找些资料,先看看书再说。<br>    图书室里不少人出出进进,丽琳想他们大概都是为了拟定工作计划而去查找资料的。<br>他们跑到借书的柜台前,看见施妮娜也在那儿站着。江滔滔在卡片柜前开着抽屉乱翻。<br>施妮娜把手里的卡片敲着柜台,大声咕哝说:<br>    “规则规则!究竟是图书为研究服务,还是研究为图书服务呀?”<br>    郁好文不理。她刚拿了另一人填好的书卡,转身到书架前去找书。姚宓坐在靠后一<br>点的桌子打字编目。她过来接了许彦成归还的一叠书,找出原书的卡片一一插在书后。<br>    施妮娜发话道:“哎,我可等了好半天了!”<br>    姚宓问:“书号填上了吗?”<br>    妮娜生气说:“找不到书号,怎么填?”<br>    姚宓说:“没有书号,就是没有书。”<br>    “怎么会没有呢!我自己来找,又不让!”妮娜理直气壮。<br>    姚宓接过她没填书号的卡片,念道:《红与黑》,巴尔扎克著。”她对许彦成一闪<br>眼相看了一下。彦成想笑。<br>    姚宓说:“《红与黑》有,不过作者不是巴尔扎克,行不行?”<br>    妮娜使劲说:“就是要巴尔扎克!”<br>    姚宓说:“巴尔扎克的《红与黑》,没有。”<br>    妮娜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呢?这边书架上没有,那个书库里该有啊?”<br>    “那个书库”就指姚宓的藏书室。<br>    姚宓说:“那是私人藏书室。”<br>    “既然借公家的房子藏书,为什么不向群众开放呢?”<br>    姚宓的眼睛亮了一亮,好像雷雨之夕,雷声未响,电光先照透了乌云。可是她只静<br>静的说:<br>    “那间房,还没有捐献给公家,因为藏着许多书呢。里面有孤本,有善本,都没有<br>编目,有的还没有登记。外文书都是原文的,没有中文译本,也都没有登记,所以不能<br>外借,也不开放。”<br>    她在彦成的借书证上注销了他归还的书,坐下继续编目。<br>    彦成看施妮娜干瞪着眼无话可答,就打圆场说:“妮娜同志,你要什么书,我帮你<br>找书号。”<br>    妮娜气呼呼地对遥望着她的江滔滔一挥手说:“走!”<br>    她对彦成夫妇强笑说:“算了!不借了!”她等着江滔滔过来,并肩一同走出图书<br>室。<br>    彦成夫妇借了书一起回家的时候,丽琳说:“她真厉害!”<br>    彦成并没有理会丽琳的“她”指谁,愤然说:“那草包!不知仗着谁的势这么欺人!<br>管图书的就该伺候她研究吗?”<br>    “我说那姚小姐够厉害啊,两眼一亮,满面威光。”<br>    彦成接口说:“那草包就像鼻涕虫着了盐一样!真笑话!巴尔扎克的《红与黑》!<br>不知是哪一本文学史上的!跟着从前的丈夫到苏联去待了两年,成了文学专家了!幸亏<br>不和她在一组!谁跟她一起工作才倒霉!”<br>    姚宓和彦成相看的一眼没逃过丽琳的观察,她说:“让姚小姐抓住了她的错几吧?”<br>    “留她面子,暗示着告诉她了,还逞凶!”<br>    丽琳想不到彦成这么热忱地护着姚宓。她自己也只知道《红与黑》的书名,却记不<br>起作者的名字。她除了功课,读书不多,而她是一位教育硕士。<br>    她换个角度说:“这位姚小姐真严肃,我没看见她笑过。”<br>    “她只是不像姜敏那样乱笑。”<br>    丽琳诧异说:“怎么样儿乱笑呀?”<br>    “姜敏那样就是乱笑。”彦成的回答很不科学。<br>    丽琳问:“我呢?”<br>    “你是社交的笑,全合标准。”<br>    丽琳觉得不够恭维。她索性问到底:“姚小姐呢?”<br>    彦成漫不经心他说:“快活了笑,或者有可笑的就笑。”<br>    “她对你笑吗?”<br>    彦成说:“对我笑干嘛?——反正我看见她笑过。我看见她的牙齿像你的一样。”<br>    这句话可刺了丽琳的心。她有一口像真牙一样的好假牙,她忘不了彦成初次发现她<br>假牙的神情。<br>    她觉得彦成是着迷了,不知是否应该及早点破他。<br>
13#
发表于 9.7.2003 22:00:52 | 只看该作者
看《我们三》的介绍,以及里头的文字片断,已经感觉到那本书是泪水写成的。<br>钱先生当年的死,让我感觉对死有挥之不去的恐惧。这么才华横溢的人,也逃不了命运的终结。而他的死是后于陈景润和王骆宾。至此,数学,音乐,和文学的哭泣,彻底宣告中国没有了大师。取而代之的,便是营营苟苟,浮躁不安或者美女作家肉体诱惑的恶俗。看看现在的中国,真是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了。<br>看杨先生的书,不禁回忆起早年学生时期床头钱先生的各类文集。还有其他的其他。心中一半是失落一半是失望。<br><br>
14#
发表于 9.7.2003 22:05:5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br><br>    姚宓每天末了一个下班。她键上一个个窗户,锁上门,由大院东侧的小门骑车回家。<br>从大院的东头到她家住的西小院并不远。这几天图书室事忙,姚宓回家稍晚。初冬天气,<br>太阳下得早。沈妈已等得急了,因为她得吃完晚饭,封上火,才回自己家。<br>    姚宓一回家就减掉了十岁年纪。她和姚太太对坐吃饭的时候,鬼头鬼脑地笑着说:<br>“妈妈,你料事如神,姜敏的妈真是个姨太太呀,而且是赶出门的姨太太。妈妈,你怎<br>么探出来的?”<br>    姚太太说:“你怎么知道的?”<br>    “我也会做福尔摩斯呀!——姜敏的亲妈嫁了一个‘毛毛匠’——上海人叫‘毛毛<br>匠’,就是做皮大衣的洋裁缝。她不跟亲妈,她跟着大太太过。家里还有个二太太,也<br>是太太。她父亲前两年刚死,都七十五岁了!妈妈,你信不信?”<br>    姚太太说:“她告诉你的吗?”<br>    “哪里!她说得自己像是大太太的亲生女儿,其实是伺候大太太眼色的小丫头。”<br>    姚太太看着女儿的脸说:“华生!你这是从陈善保那儿探来的吧?”<br>    “妈妈怎么又知道了?”<br>    可是姚太太好像有什么心事,她说:“阿宓,咱们今天没工夫玩福尔摩斯,我有要<br>紧事告诉你呢?”<br>    姚太太要等沈妈走了和女儿细谈,不料沈妈还没走,罗厚跑来了。<br>    罗厚和姚宓在大学同班,和姚家还有点远亲。姚家败落后,很多事都靠他帮忙,他<br>父亲继母和弟妹等逃往台湾,他从小在舅家长大,不肯跟去。舅舅舅妈没有孩子,他等<br>于是舅家的孩子了。舅舅是民主人士,颇有地位,住一宅很宽敞的房子。可是舅舅舅妈<br>经常吵架,他又是两口子争夺的对象,所以宁愿住在研究社的宿舍里。他粗中有细,从<br>不吹他的舅舅。同事们只知道他父母逃亡,亲戚家寄居不便,并不知道他舅家的情况。<br>罗厚没事也不常到姚家去。这时他规规矩矩先叫声伯母,问伯母好,接下就尴尬着脸对<br>姚宓说:<br>    “姚宓,陈善保——他——他……”<br>    罗厚诨名“十点十分”,因为他两道浓眉正像钟素上十点十分的长短针,这时他那<br>十点十分的长短针都失去了架式,那张顽童脸也不淘气了。他鼓足勇气说:“陈善保问<br>我,他——他——伯母,您听说过一个新辞儿吗?……”<br>    沈妈正要出门,站在门口不知和谁说了几句话,就大喊:“小姐,小姐,快来!”<br>    姚宓急忙赶到门口。<br>    罗厚巴不得她一走,立刻说:“陈善保问我是不是跟姚宓‘谈’呢——‘谈’,您<br>听到过吗?”<br>    姚太太点头。<br>    罗厚接着说:“我告诉他我和姚宓认识多年了,从来没‘谈’过。”<br>    这确是真的。罗厚好管闲事爱打架,还未脱野男孩子的习性。他有鉴于舅家的夫妻<br>相骂,而舅妈又娇弱,一生气就晕倒。他常诧怪说,一个人好好的结什么婚!他假如结<br>婚,就得娶一个结结实实能和他打架的女人。他和姚宓同学的时候很疏远,觉得她只是<br>个娇小姐。姚宓退学当了图书馆员,回家较晚。一次他偶然撞见街上流氓拦姚宓的自行<br>车。他从此成了义务保镖,常遥遥护送,曾和流氓打过几架。他后来对姚宓很崇拜,也<br>很爱护,也很友好,可是彼此并没有什么柔情蜜意,他从没有想到要和她“谈”。<br>    他接下说:“善保对我说,你不谈,我就要谈了。伯母,我可怎么说呢?我怕姚宓<br>回头怪我让他去找她谈的,我得先来打个招呼。”<br>    姚太太抬头听听门口,寂无声息。<br>    罗厚也听了听说:“我看看去,什么事。”<br>    他回来说:“大门关上了(姚家的大门上安着德国式弹簧锁),一个人都没有。开<br>门看看,也不见人。”他哭丧着脸说:“准是陈善保找她出去了。”<br>    姚太太说:“不会,准有什么急事。”<br>    “也许陈善保自杀了。”<br>    姚太太忍不住笑了。<br>    “人家转业军人,好好的,自杀干嘛?——他还是团支部的宣传组长呢,是不是?”<br>    罗厚说:“陈善保是头等好人,长相也漂亮,可是姚宓……”<br>    姚太太说:“好像姜敏对他很有意思。”<br>    “可不!她尽找善保谈思想,还造姚宓的谣……”罗厚说了忙咽住,深悔说了不该<br>说的话。他瞧姚太太只笑笑,毫不介意,也就放了心,转过话题,讲图书室这几天特忙。<br>他说:“那老河马自己不会借书,还拍桌子发脾气。幸亏那天我没在……”<br>    “你在,就和她决斗吗?”她接着问是怎么回事。<br>    “姚宓没告诉伯母?糟糕,我又多嘴。伯母,可惜您没见过那老河马,怎么长得跟<br>河马那么像呀!她再嫁的丈夫像戏里的小生,比她年轻,人家说他是‘偷香老手’,也<br>爱偷书。真怪,怎么他会娶个老河马!”<br>    姚太太早听说过这位“河马”,她不问“河马”发脾气的事,只说:“罗厚,我想<br>问问你,姚宓和姜敏和你,能不能算同等学力?”<br>    “哪里止同等呀!她比我们强多了!”<br>    姚太太说:“你的话不算。我是要问,一般人说起来,她能和大学毕业生算同等学<br>力吗?当然,你不止大学生,你还是研究生呢。”<br>    罗厚说:“姚宓当了大学里图书馆的职员,以后每次考试都比我考得好。”<br>    “她考了吗?”<br>    罗厚解释:“每次考试,她叫我把考题留给她自己考。我还把她的答卷给老师看过。<br>老师说她该得第一名,可是,在图书馆工作就不能上课;不上课的不准考试,自修是算<br>的,考得再好也不给学分。图书馆员的时间是卖死的!学分是学费买的!”<br>    他气愤愤他说着,一抬眼看见姚太太籁籁地流泪,不及找手绢,用右手背抹去脸上<br>的泪水,又抖抖索索地抬起不灵便的左手去抹挂在左腮的泪。<br>    罗厚觉得惶恐,忙找些闲话打岔。他说,听说马任之升官了;又说,傅今入党了,<br>他的夫人正在争取。他又怕说错什么,看看手表说:“伯母要休息了吧?我到外边去等<br>门。”他不敢撇姚太太一人在家。<br>    姚太太正诧异女儿到了哪里去,姚宓却回来了,问沈妈有没有讲她到了谁家去。<br>    原来沈妈在外边为姚宓吹牛,说她会按摩,每晚给她妈妈按摩,有什么不舒服,一<br>经按摩就好了。那晚余楠到了宝桂家吃晚饭,他们的女儿晚饭后不知到哪里去玩了。余<br>太太忽然胃病发作,面如黄蜡,额上汗珠像黄豆般大。她家女佣急了,慌慌张张赶到姚<br>家,门口碰到沈妈,就说:“我们家太太不好了,请你们小姐快来看看。”姚宓不知是<br>请她当大夫,听到告急,赶忙跟着那女佣赶到余家,准备去帮帮忙。宛英以为女佣请来<br>了大夫,她神识很清楚,说没什么,只因为累了,胃病复发了。姚宓瞧她的情况并不严<br>重,按着穴位给她按摩一番,果然好了。宛英才知道这位“大夫”是早已闻名的姚小姐,<br>又是感激,又是抱歉,忙着叫女佣沏茶。要不是姚宓说她妈妈在家等待,宛英还要殷勤<br>款待呢。<br>    姚宓笑着告诉妈妈:“我给揉揉肚子,放了——”她当着罗厚,忙改口说:“气通<br>了,就好了。”<br>    罗厚说:“姚宓,你出了这个名可不得了呀!”<br>    姚宓说:“我辟谣了——谢谢你,罗厚,亏得你陪着妈妈。沈妈真糊涂,也不对妈<br>妈说一声就自管自走了。”<br>    姚太太等罗厚辞走,告诉女儿:“今天午后王正来看我,对你的工作做了安排。据<br>她讲,领导上已经决定,叫你做研究工作,你和姜敏一伙大学毕业生是同等学历。你原<br>先的工资高,所以和罗厚的工资一样,比姜敏的高。她说,你这样有前途,在图书室工<br>作埋没了你。”<br>    姚宓快活得跳起来说:“啊呀,妈妈!太好了!太好了!”她看看妈妈的脸,迟疑<br>地问:“怎么?不好吗?”<br>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br>又嫉妒。不比图书室里,你和郁好文两人容易合作。”<br>    姚宓说:“那我就不换工作,照旧管我的图书。”<br>    姚太太说:“没那么简单。你有资格做图书室主任吗?图书室放定要添人的。将来<br>派来了主任,就来了个婆婆,你这个儿媳妇不好当,因为你又有你的资格,假如你做副<br>主任,那就更倒霉,你没有权,却叫你负责。”<br>    “反正我不做副主任,只做小职员。”<br>    姚太太摇头说:“由不得你。小职员也不好当——我看傅今是个爱揽权的。他夹袋<br>里准有人。你也没有别的路。做研究工作当然好,我只怕你太乐了,给你泼点儿冷水。<br>——还有,咱们那一屋子书得及早处理。这个图书室规模太小,规章制度定了也难行,<br>将来保不定好书都给偷掉。”<br>    “索性捐赠给规模大的图书馆。”<br>    “我就是这个意思。你得抽空把没登记的书都登记下来。”<br>    姚宓服侍妈妈吃了药,照常读她的夜课。可是时候已经不早,她听妈妈只顾翻腾,<br>想到以后黑日白天都可以读书,便草草敷衍了自定的功课,上床睡在妈妈脚头,挨着妈<br>妈的病腿,母女安稳入睡。<br>
15#
 楼主| 发表于 9.7.2003 23:24:44 | 只看该作者
  <!--emo&b^--><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beer_yum.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beer_yum.gif'><!--endemo--> 谢谢言子~<br><br>不过还是慢点,慢点~<br><br>就像一条路,和心里面的人走啊走,希望这一条路,永不会走到头~<br><br><br><br>何妨吟箫同学,你说的这话真是我爱听的。<br>所以这本书是要买来放在枕头边,看看停停想想~
16#
发表于 9.7.2003 23:48:39 | 只看该作者
  <!--emo&:d--><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eeth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eeth_smile.gif'><!--endemo--> <br>洗澡,围城和浙江文艺的钱钟书散文我都是带在身边的,不用看得这么费劲,只可惜了&quot;宋诗选注&quot;没带.<br>其实钱先生一家虽然也屡遭磨难,但在他那个年代已算幸运,(哎,中国的<br>历史,不说也罢),相较之下,吴宓,陈演恪可悲惨多了.
17#
 楼主| 发表于 10.7.2003 10:53:5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怕他抢我帖子数~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endemo--><br><br>洗澡和围城都是可以一口气看完的~<br><br>不过我说的是“我们仨”,绝对是应该看看停停~<br><br>那种感觉不用看就知道,字里行间满是思念,仍旧是淡淡的。。。。。<br>生死之别,谁能忍受啊
18#
 楼主| 发表于 11.7.2003 21:00:55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九章</span><br><br>    姚宓不知为什么,忙着想把她调工作的事告诉许彦成先生,听听他的意见,并请教<br>怎样订她的工作计划。她觉得许先生会帮她出主意。他不像别的专家老先生使她有戒心。<br>那位留法多年的朱千里最讨厌,叼着个烟斗,嬉皮赖脸,常爱对她卖弄句法文,又喜欢<br>动手动脚。丁宝桂先生倚老卖老,有时拍拍她的肩膀,或拍拍她的脑袋,她倒也罢了,<br>“丁老伯”究竟是看着她长大的。朱千里有一次在她手背上抚摸了一下。她立刻沉下脸,<br>抽回后在自己衣背上擦了两下。朱千里以后不敢再冒昧,可是尽管姚宓对他冷若冰霜,<br>他的嬉皮赖脸总改不掉。余楠先生看似严肃,却会眼角一扫,好像把她整个人摄入眼底。<br>只要看他对姜敏拉手不放的丑相,或者对“标准美人”毕恭毕敬的丑相,姚宓怀疑他是<br>十足的假道学。许先生不一样。他眼睛里没有那副馋相。是不是因为娶了“标准美人”<br>呢?看来他的心思不在这方面。许先生即使注视她,也视而不见,只管在想别的事似的。<br>他显然是个正派的人。<br>    许先生曾探问姚宓的学历,对她深表同情,偶尔也考考她,或教教她。姚宓觉得许<br>先生有学问,而许先生也欣赏姚宓读书不少,悟性很好。许先生常到图书室来翻书或借<br>书,姚宓曾请他到她父亲的藏书室去看书。他们偶尔谈论作家和作品,两人很说得来;<br>人丛里有时遇遥相见,他会眼神一亮,和她打个招呼。姚宓觉得许先生虽然客客气气,<br>却很友好,准会关心她的事。不过那天是星期日,她不会见到他,得再等机会。<br>    星期日姚家常有客来。姚宓母女商量好,免得陈善保来“谈”,姚宓乘早到她父亲<br>的藏书室去登记书目。<br>    姚宓未及出门,姜敏就来了。她穿一条灰色西装裤,上衣是墨绿对襟棉袄,胸口露<br>出鲜红的毛衣,小鸟依人般飞了进来。姜敏身材娇小,白嫩的圆脸,两眼水汪汪地亮。<br>她惯爱垂下长长的睫毛,斜着眼向人一瞄,大有钩魂摄魄的伎俩。她两眼的磁力,把她<br>的小鼻子和参差不齐的牙齿都掩盖了。她招呼了姚伯母,便拉了姚宓说:“我特来向你<br>道歉——也许不用道歉,可是我做了一桩冒昧的事。我没有征求你的同意,我向傅今同<br>志建议,调你作研究工作!别管什么图书了!你看怎么样?我是不是冒失了?”<br>    姚宓说:“我有资格吗?”<br>    姜敏说:“我叫他们大家都保证你有!”<br>    姚宓笑说:“嗬!好大口气!大家都听你的!”<br>    姜敏说:“反正大家都会同意。”<br>    姚宓满不理会说:“姜敏,我要替妈妈去办点儿事,你陪妈妈坐会儿。”姚宓知道<br>姜敏是来等善保的。善保来了,她会跟着一起走。<br>    姚宓赶忙推着自行车出门。她骑车过大院中门,忽有个小孩儿窜出来,拦着车不让<br>走。姚宓急忙一脚下地,刹住了车。那孩子她从没见过,大约四五岁,穿一件和尚领的<br>厚棉袄,开档裤,脚上穿一双虎头鞋。头发前半面剪得像女式的童化头,后半面却像和<br>尚头。<br>    姚宓说:“小妹,乖,让我走。”<br>    那孩子拉着车不放,只光着眼睛看人,也不答理。<br>    姚宓说:“你是小弟吧?你是谁家的孩子?”<br>    孩子一口天津话:“人要骑车。”<br>    门里赶出来的是许家的女佣。她说:“小丽,不能街上乱跑呀!快进来!”她认识<br>姚宓,解释说:“昨晚老太太带着孙女儿来了。这孩子一刻也看不住。”她抓了孩子进<br>去。姚宓忙又上车。<br>    分房子的时候,她听说许家有个老太太。孙女儿是许先生的女儿吗?她名叫小丽,<br>该是丽琳的女儿吧?怎么长得不像许先生,也不像杜先生。那一身打扮,更是古怪。<br>    姚宓进了大院东侧的小门,推着车往图书室去,只见有个人在前廊踱步,正是许先<br>生。<br>    姚宓说:“呀,许先生,今天星期日,图书室不开门的。阅览室要下午开呢。”<br>    许彦成举手拍拍脑门子说:“忘了今天星期日!我说怎么还不开门!可是,我不是<br>要借书。”他看着姚宓诧怪说:“你怎么来了呢?你值班儿?”<br><br>姚宓说了她的任务。许彦成吐一口气说:“那么,对不起,让我进来躲一躲,我糟<br>糕了。”<br>    原来许彦成应付不了他妈妈的时候就撒谎,撒完谎他又忘了。他在国外的时候,每<br>一、二星期会接到伯父母的信,里面总夹着他妈妈一纸信。伯母每次解释说,同样的信<br>还有几张,因字大纸厚,内容相同,只寄一纸。信上翻来覆去只是一句话:“汝父仅汝<br>一子,汝不能无后也。”然后急切问:“新妇有朵未?”(他妈妈看不起白话文,也从<br>不承认自己会写错别字。“孕”字总写成“朵”字。)彦成知道伯父事忙,伯母多病,<br>他免得妈妈常常烦絮,干脆回信说:“新妇已有朵”。过些时他妈妈又连连来信询问生<br>了儿子还是女儿。他就回信说:生了儿子。他从未想到该把这些谎话告诉丽琳,也记不<br>清自己生了多少孩子。他妈妈却连孩子的生日都记得,总共三个,都是男的。彦成回国,<br>先独自去看望伯父母和母亲。他母亲问起三个孩子,彦成推说都在丽琳身边,没来天津。<br>他撒完谎就忘了。直到丽琳要看看女儿,才想起无中生有的三个儿子。他觉得这种谎活<br>是无聊,只告诉丽琳他撒了谎,阻止丽琳去看女儿,并未说明缘由。彦成打算稳住老太<br>太仍在天津定居,每月尽多给她家用钱。<br>    丽琳的姑母为侄女儿运送了一批家具,最近偶逢许老太太,便告诉说,彦成夫妇已<br>布置好新居。老太太立即带了孙女赶到北京来。彦成夫妇得到伯母打的电报,亲自到车<br>站去接。老太太问起三个孙子,彦成说,都托出去了。丽琳一心在女儿身上,也没追究<br>三个孙子是谁。她为小丽寄回一套套漂亮的洋娃娃式衣服,老太太嫌穿来不方便,又显<br>然是女装,都原封藏着,这次带来还给丽琳。小丽那副不男不女的怪打扮,是象征“招<br>弟”的。丽琳瞧她前半面像小尼姑,后半面像小和尚,又气又笑,又觉丢脸,管住她不<br>让出门。老太太直念叨着三个孙子,星期六不接回家,星期天总该接呀。彦成事到临头,<br>才向丽琳招供出他那三个儿子来。他这会儿算是出来接儿子的。<br>    彦成跟着姚宓进书室,一面讲他的糟糕事。姚宓先还忍住不笑,可是她实在忍不住<br>了,跨进她父亲的藏书室,打开窗于,竟不客气地两手抱住肚子大笑起来。<br>    在这一刹那间,彦成仿佛眼前拨开了一层翳,也仿佛笼罩着姚宓的一重迷雾忽然消<br>散,他看清了姚宓。她凭借朴素沉静,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儿,其实是小女孩子谨谨<br>慎慎地学做大人,怕人注意,怕人触犯,怕人识破她只是个娇嫩的女孩子。彦成常觉得<br>没看清她,原来她是躲藏在自己幻出来的迷雾里,这样来保护自己的。料想她是稚年粹<br>遭家庭的变故,一下子失去依傍,挑起养家奉母的担子,少不得学做大人。彦成觉得满<br>怀怜惜和同情,看着她孩子气的笑容,自己也笑起来。<br>    姚宓忍住笑说:“许先生,你可以说,孩子都在外国,没带回来,不结了吗?”<br>    彦成承认自己没脑子,只图眼前。他实在是不惯撒谎的。他说:“我也没知道儿子<br>已经生了三个。一个还容易,只说死了。两个一起死吧,该是传染病。三个呢!分别死<br>的?还是一起死的呢?没法儿谋杀呀。反正随丽琳怎么说吧,她会对付妈妈。”他长叹<br>一声:“我心里烦得很。让我帮你干干活儿,暂时不去想它。”<br>    姚宓讲了自己可能调工作。只是还不知事情成不成,也不知自己够不够格。<br>    彦成大为高兴,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忘了,连声说:“王正真好!该说,新社会真好!<br>不埋没人!”他接下一本正经告诉姚宓:“你放心,你比人家留学得硕士的强多了,怎<br>会不够格!”<br>    他帮姚宓登记书,出主意说:“外文书凡是你有用的都自己留下,其余不用的一一<br>登记书目,咱们分分类,记个数就行。”<br>    姚宓也是这个意思,两人说着就干。英文书她早就留下了大部分,彦成帮她把法文<br>书也挑出来,一面还向她介绍什么书易读,什么书难懂。彦成把姚宓需要的书从架上抽<br>出,姚宓一叠叠堆在地下。其他的分类点数。两人勤勤紧紧地干活,直到姚宓觉得肚子<br>饿了,一看表上已是十一点半。她问许先生饿不饿,要不要跟她家去吃饭。彦成在书堆<br>里坐下说,先歇一会儿吧。两人对面坐下。<br>    彦成说:“你妈妈看见我这种儿子,准生气。”<br>    “不,我妈妈准喜欢你。”姚宓说完觉得不好意思,幸亏彦成并没在意。他把自己<br>家的情况告诉姚宓,又说他的伯母待他怎么好。<br>    他们歇了一会儿,彦成说,不管怎么样,他得回家去了,说着自己先站起来,一面<br>伸手去拉姚宓。姚宓随他拉起来,她笑说:“假如你不便回家,到我家来吃饭。”<br>    彦成笑说:“我得回家看看我那群儿子去了。姚宓同志……”<br>    “叫我姚宓。”<br>    “好,姚宓,我得回家去了。”<br>    姚宓因为藏书室冷,身上穿得很厚,看许彦成穿得单薄,担心说:“这个窗口没风,<br>外边可在刮风了,许先生,你冷不冷?”<br>    许彦成说:“干了活儿暖得很,乘身上还没凉,我先走吧。”他说声“再见”,匆<br>匆离去。<br>    姚宓回家,姜敏和善保都走了。姚太太对女儿说:“你调工作的事,王正准是和傅<br>今谈妥了,傅今已经和别人说起,所以姜敏也知道了。”<br>    姚宓说:“姜敏,她听了点儿风声就来居功。她就是这一套:当面奉承,背后挖苦,<br>上面拍马,下面挤人。她专拍傅今的马屁,也拍江滔滔,也拍施妮娜,也拍余楠,也拍<br>‘标准美人’;许彦成她拍不上,‘标准美人’顶世故,不知道吃不吃她的。”<br>    接着她讲了许彦成的“三个儿子”和不男不女的女儿,姚太太乐得直笑。<br><br><br>
19#
 楼主| 发表于 11.7.2003 21:01:18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十章</span><br><br>    宛英虽然早看破了余楠,也并不指望女儿孝顺她,可是免不了还要为他们生气;而<br>且她对两个儿子太痴心,把希望都寄在他们身上,余楠来北京后,两兄弟只回家了一次,<br>从此杳无音信。宛英胃痛那天是星期六。她特意做了好多菜,预先写信告诉儿子,家里<br>已经安顿下来了,她为他们兄弟布置了一间卧房,星期六是她的四十岁生日,她叫两兄<br>弟回家吃一顿妈妈的寿面,住一宵再回校。他们没有回音。中午已吃过面,宛英左等右<br>等,到晚上直不死心,还为他们留着菜。<br>    余照早不在耐烦说:“妈妈,你就是死脑筋,没法儿进步。该学学爸爸,面对现实,<br>接受新事物呀!做什么好菜!还不是‘糖衣炮弹’!”她的语言表示她的思想近期内忽<br>然大有进步了。<br>    余楠附和说:“现在的大学生不但学习业务,还学习政治呢。你别扯他们的后腿。<br>我叫你做两个菜给隔壁傅家送,睦睦邻,你就是个听!”<br>    “他们又不认识我。”<br>    “啊呀,做了邻居,面也得送两碗!你亲自送去,不就认识了?”<br>    宛英说:“现在还行这一套吗?我是怕闹笑话。”<br>    余楠使劲“咳”了一声说:“你睁眼瞧瞧,现在哪个‘贤内助’只管管油盐酱醋的!<br>傅今是当权的副社长,恰好又是紧邻。礼多人个怪。就算人家不领情,你反正是个家庭<br>妇女,笑话也不怕呀。”<br>    他说完就到丁宝桂家去吃晚饭了。丁宝桂是他新交的酒友。经常来往,借此打听些<br>社里的新闻和旧事。<br>    余照直嚷肚子饿,催着开饭。她自管自把好的吃了个足,撂下饭碗,找人扶她学骑<br>自行车去了。<br>    宛英忙了一天,又累又气。她对两个儿子还抱有幻想,不料他们也丝毫不把她放在<br>心上。她勉强吃下一碗饭,胃病大发。<br>    她发现找来治病的不是大夫,而是听人说是为了妈妈丢了未婚夫的那位姚小姐。别<br>瞧她十指纤纤,劲头却大,给她按摩得真舒服。她想到自己的女儿,不免对姚小姐又怜<br>又爱,当时不便留她。过了几天,特地做了一个黄悯鸡,一个清鳜鱼,午前亲自提着上<br>姚家致谢。<br>    她把菜肴交给沈妈,向姚太太自我介绍了一番说:“前儿晚上有劳姚妹妹了,又搅<br>扰老伯母,心上实在过不去,特地做两个菜,表表心意。”她有私房钱,可以化来结交<br>朋友。<br>    姚太太说:“余太太,您身体不好,做街坊的应该关心,您太客气了。”<br>    余太太忙说:“叫我宛英吧,我比老伯母晚一辈呢。”她知道姚太太已年近六十。<br>    姚太太喜欢宛英和善诚恳,留她坐下说闲话,又解释她女儿只是看见大夫为她按摩,<br>胡乱学着揉揉。<br>    正说着,忽听门铃响。沈妈领来一位高高大大的太太,年纪五十左右,穿一件铁灰<br>色的花缎旗袍,带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鼓鼓囊囊地穿一身紫红毛衣,额前短发纠结成<br>两股牛角,交扭在头顶上,系上个大红缎带的蝴蝶结子。后脑却是光秃秃的。姚太太拄<br>着拐杖站起来迎接,问来客姓名。<br>    那位客人说:“您是姚太太吧?这位是余太太呀!我是许老太太。”<br>    姚太太说:“许太太请坐。”<br>    “许老太太了!许太太是我们少奶奶,许彦成是我犬子。”<br>    姚太太看了那女孩子的头发,记起姚宓形容的孩子,已猜到她们是谁。她一面让坐,<br>一面请问许老太太找谁,有什么事。<br>    那孩子只光着眼珠子看人,忽然看见姚太太的拐杖,撒手过去,抢了拐杖,挥舞着<br>跑出客厅,在篱笆上乱打。<br>    许老太太也不管孩子,却笑着说:“这孩子就是野!活像个男孩子,偏偏只是个女<br>的。”<br>    她长叹一声说:“也亏得是女的,她爷爷,她爸爸两代都是寒金冷水的命,伤妻克<br>子,她要是个男孩子就招不住了,所以我也不指望她招弟弟了。”<br>    宛英追出去,捉住了孩子说:“小丽,手杖给我!你昨天砸了我们的花瓶,我还没<br>告诉余伯伯找你算帐呢!”<br>    小丽不知余伯伯是谁,有点害怕,让宛英夺回手杖,给拉进客厅。<br>    许老太太听说小丽砸了余家的花瓶,也不敢护着孩子,只说:“我也就是为了她呀!<br>四岁了!女孩子嘛,都说女孩子最有出息是弹琴,这玩意儿得从小学起,所以三岁半我<br>就叫她学琴了。我听说您家有架钢琴,现在没用了,我来商量商量,借我们孩子用用,<br>或是让她过来弹,或是让我们把琴搬回去。”<br>    姚太太说:“我的琴多年不用,已经坏了。”<br>    许老太太说:“不要紧,找个人来修修,我花钱得了。反正或是出租,或是出借,<br>总比闲搁着好了。”<br>    姚太太沉下脸说:“我这个琴,也不出租,也不出借。”<br>    宛英捉不住小丽,忙道:“许老太太,你们小丽要回家呢——钢琴的事,我替您跟<br>老伯母谈吧。”<br>    许老太太并不是泼妇,也不是低能,只是任性别扭,只有自己,从不想别人。她碰<br>了姚太太的钉子,看到宛英肯为她圆转,就见风扯篷,请宛英代她“说说理”,牵着孩<br>子走了。<br>    宛英叹气说:“这些孩子,就欠管教。可是,老伯母,不是我当面奉承,像姚妹妹<br>这样的好女儿,不是管教出来的,是老伯母几世修来的——我听到她就佩服,见了她就<br>喜欢。”她紧紧捏着姚太太的手说:“老伯母,我有缘和您做了街坊,以后有什么事,<br>让沈大妈过来叫我一声,我是闲人。”<br>    姚太太喜欢她真诚,请她有空常来坐坐。至于钢琴的事,姚太太说,不用再提了。<br>    午饭时姚太太和女儿品尝着宛英做的菜,姚宓说:“妈妈,咱们怎么还礼呢?”<br>    姚太太说,不忙着“一拳来,一脚去”,人家是诚心诚意来交朋友的。她只追问女<br>儿,傅今找她谈话没有。<br>    姚宓上心事说:“还没有呢。可是那个陈善保看来直在想找我。幸亏我躲得快,但<br>愿再躲几回,他知趣别来找我了。”<br>    那天下午,天阴欲雪,陈善保好像在等机会和姚宓说话。正好许彦成到图书室来,<br>对她说:“姚宓,我有件事想问问你。咱们到外间去谈谈,可以吗?”<br>    他们坐在阅览室的一个角落里,彦成低声说:“我妈妈昨天早上到你们家去闯祸了,<br>你知道吧?”<br>    “知道——也不算闯祸。”<br>    “余太太说得很委婉,可是我知道我妈妈准闯祸了。而且她的脾气是犟极了的,不<br>达到目的就没完没了,准缠得你们厌烦。我呢,忽然想出个好办法,不知你赞成不赞<br>成?”<br>    他告诉姚宓,他从国外带回一只新式唱机和许多古典音乐唱片,可是他只可以闲搁<br>着,因为丽琳嫌他开了唱机闹个没完。丽琳读书的时候怕搅扰,连手表都得脱下,包着<br>手绢儿,藏在抽屉深处,免得“滴答”“滴答”的声音分心。他想姚太太准爱听音乐。<br>    姚宓高兴说:“我懂你的意思了,交换,是不是?”<br>    彦成点头说:“琴,搁在我们家客厅里做摆设。我负责保管。小丽压根儿没耳朵,<br>唱个儿歌都走调,弹什么钢琴!我们送他上学就完了。唱片,你们可以听听,消遣消<br>遣。”<br>    “太好了!妈妈经常也看看书,可是大夫不让多看。她有时候叫我弹琴解闷儿,可<br>是这几年来我哪有工夫练琴呀?指头都僵了。妈妈渴着要听点好音乐呢——你也可以到<br>我们家来听。”<br>    “可以吗?谢谢你。反正我闲搁着唱片不用,和你们的钢琴正是一样,今晚,丽琳<br>要我和她一起到府上来向你妈妈道歉。丽琳准也赞成我这个建议,不过我还没有告诉她,<br>先问了你再说。”<br>    姚宓看见善保守在一边。等他们谈完,善保却走了。<br>    许彦成的建议得到丽琳赞成,也受到姚太太的欢迎。“交换”的事,双方很顺利地<br>一下子就谈妥了。<br>    彦成夫妇告辞出门。姚太太对女儿说:“这位‘标准美人’看上来顶伶俐的,怎么<br>竟是个笨蛋,听音乐嫌闹!她说她爱听静静的音乐。什么‘静静的音乐’呀,就是电影<br>里的情歌。我看她实在有几分俗气,配不过她那位不标准的丈夫。”<br>    姚宓不及答话,陈善保就来了。她无处可躲,只好硬着头皮等他“谈”。<br>    陈善保说:“我等了你两天,只好等你们的客人走了再来,也许时间晚了。”<br>    他接着就告诉姚宓,领导上调她做研究工作,叫她快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她不用<br>写小结,不过得把书目编完。他说,姚宓和他和姜敏都算同等学历,施妮娜、杜丽琳和<br>许彦成大概也算同等学历吧?他不大知道。<br>    “罗厚呢?”<br>    “不清楚,他和江滔滔算是同等吧?以后施妮娜和江滔滔都到咱们外文组来了。”<br>    “她们来干吗?——哦,施妮娜是苏联文学专家。江滔滔是什么学历、什么专业呀?<br>她不是作家吗?她难道也和罗厚一样是研究院毕业的?”<br>    “她原在现当代组,可是咱们这里需要她。她在不知什么学院的研究班上旁听过。”<br>    姚宓说:“我的书目哪年才能编完呢?我干脆还是继续管图书吧,不用订什么研究<br>计划了。”<br>    善保做了个鬼脸说:“编目呀,你把手里的一本编完就算,留给施妮娜吧,你不管<br>了。”<br>    “什么?留给施妮娜?她不是在外文组了吗?”<br>    “她兼任图书室的什么主任。”<br>    姚宓忍住没说什么。等陈善保一走,她苦着脸对妈妈说:“我怎么办呢?连退路都<br>没有了。”<br>    姚太太安慰她说:“研究工作总比管图书好些,而且,姜敏准对善保作了些工作,<br>他找你只谈了公事。别多想了,过一天咱们一起听唱片。”<br><br>
20#
 楼主| 发表于 11.7.2003 21:01:40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ay'>第十一章</span><br><br>    余楠有意“睦邻”,伺得机会,向傅今倾吐钦佩之情,博得一声“有空请过来”。<br>余楠就到傅家去请傅今夫妇吃个“便晚饭”。当时施妮娜在座,他知道妮娜和江滔滔的<br>交情,顺口也邀请了妮娜“伉俪”,指望对方客气辞谢。不料施妮娜欣然一诺无辞。<br>    请两个客人“便饭”是方便的,称得上“便饭”。四个客人,规模稍大,就不那么<br>方便了。余楠只知道妮娜有丈夫,却不知那位丈夫在哪里工作,是何等人,是否和傅今<br>夫妇合得来。四个客人,加上三个主人,八仙桌上还空一席。请客添双筷,乘机也把范<br>凡请来。范凡和傅今合作得很紧密,两位都是当权派。这么一想,他觉得不方便也值得。<br>他和宛英商定菜单,比酒席简单些,比“便饭”丰盛些。四冷盘可合成一拼盘。热炒只<br>两个,一大碗汤加四大菜,这就行了。他等候机会也邀请了范凡,范凡并不辞谢。只是<br>他女儿余照不肯陪客,胡乱吃了几日晚饭就往外跑。家里已经生火,外面又冷又黑,难<br>道还学骑车?宛英怀疑她新交了什么男朋友。<br>    傅今夫妇和施妮娜夫妇是结伴同来的。余楠没想到施妮娜的丈夫就是研究社成立大<br>会上和梳两小辫儿、略像胡小姐的女人并肩而坐、窃窃密谈的那位“小生”。余楠说:<br>    “这位见过,只是没请教尊姓大名。”<br>    “区区姓汪名勃”——他简直像戏里“小生姓张名君瑞”或“小生柳梦梅”是一个<br>腔调。他晃着脑袋说:“这是经过一番改革的名字。原名汪伯昕。‘伯’字有封建味儿。<br>‘昕’字多余,不妨去掉。再加上点儿革命气息,就叫江勃。”<br>    江滔滔掩口而笑。施妮娜似嗔非嗔地瞅了他一眼,回脸对江滔滔说:“滔滔,训他<br>几句。”<br>    傅今一本正经说:“汪勃同志其实是咱们古典组的,可是他只来报了个‘到’。他<br>是一位能诗能文的大才子,又是《红楼梦》专家。他瞧不起古典组专管标点注释,所以<br>至今还在学校讲课,从没到组里去过,怪不得余先生不熟。”<br>    施妮娜说:“他是独木不成林,要等明年组成了班子才来呢。”<br>    余楠忙向这位年轻才子致敬意。<br>    汪勃涎着脸对宛英说:“不才的大才是做菜,今天特来帮忙,听余太太使唤的。调<br>和五味是我的专长。”<br>    江滔滔故意板着脸说:“汪勃,少吹牛!”<br>    施妮娜笑说:“余太太,小心他会偷您的拿手本领。”<br>    宛英只老实说她没有拿手本领一面让坐奉茶。<br>    汪勃端详着她说:“余太太,看来您是喜欢朴素的,衣服‘带些黯淡大家风’。您<br>如果请我做顾问,黯淡之中,还可以点染几分颜色,保管让您减去十岁年纪。”他不等<br>余太太回答,指点着妮娜和滔滔说:“瞧!她们俩都采用了区区的审美观,效果很明显。<br>这位滔滔同志喜欢淡装,衣服只穿青绿,胭脂不用大红。哎,滔滔西湖之水,‘淡装浓<br>抹总相宜’啊!瞧她不是今日胜往昔吗?”<br>    江滔滔已脱下簇新的驼色呢大衣。她穿一件深红色的薄丝棉祆,搽着深红色的胭脂<br>和口红,果然比平日艳丽,傅今顾盼中也流露出他的赞许。<br>    “滔滔穿上妮娜嫌瘦的衣服,多合适!我区区的小祆,妮娜穿了不也稳稳地称身吗!<br>她这样‘铅华淡淡妆成’;比她平日的浓妆不更大方吗!余太太,‘画眉深线入时无?’<br>不用‘低声问夫婿’,问我汪勃更在行!余先生不怪我狂妄吧?”<br>    汪勃一张嘴像漏水的自来水龙头,滴滴答答不停地漏水。宾主间倒也不拘礼节地热<br>闹起来。<br>    一会儿范凡来了。汪勃抢着代宛英捧了茶,便跟着宛英同下厨房,把孙妈称为“大<br>妈”,又用尊称的“您”,乐得孙妈一口一个汪先生,不知怎么巴结才好。汪勃确会帮<br>忙。他很在行地替主妇装上拼盘,自己端出去,请大家就坐,又给大家斟酒。他站着指<br>点盘里的菜一一介绍。<br>    宛英不知道自己是嫌恶汪勃,还是感谢他。他确会帮上一手,可是他不停嘴的废话,<br>扰得她听不清客堂里宾主的高声谈话了。他们好像在谈论图书室的事。余楠朗朗他说:<br>“他!他怎么肯干图书室的事呢!他也太年轻些。这事还得傅今同志自己兼顾……”宛<br>英不知“他”指谁,很为姚宓关心。<br>    汪勃向余太太建议,两个热炒连着炒了一起上。他拉了宛英一同坐下喝酒吃菜。傅<br>今不喝酒。范凡对主人一同举了举酒杯,笑说:“余太太辛苦了!汪勃同志,你也辛苦<br>了!”<br>    汪勃扬着脸说:“我呀,不但鼓吹男女平等,也实行男女平等。余先生大概是‘大<br>男子主义者’吧?”<br>    施妮娜瞪了他一眼说:“去你的!你就是‘大男子主义者!’”<br>    余楠一面请客人吃菜,一面以攻为宁说:<br>    “汪勃同志是‘大女子主义者’!”<br>    汪勃说:“‘大女子主义’我也反对!”他一面忙着吃,满口赞好,又转移目标,<br>瞎皮赖脸对范凡说:“范凡同志,您别生气啊,我看见您出门,您爱人抱着个包袱跟在<br>后面。我说范凡同志还是‘夫权至上’呢!”<br>    范凡谦虚认错说:“哎,我们农村里行得这样。这是多年的老习惯了,一时改不过<br>未。汪勃同志几时下乡去看看,农村里落后的地方还多着呢。”<br>    江滔滔说:“我和妮娜想参加土改去,范凡同志,我们先向您挂个号,等合适的时<br>候下去。目前还得做好规划工作呢。”<br>    汪勃喝了几杯酒,兴致愈高,废话愈多,大家杂乱地说笑。孙妈上了汤又端上四大<br>菜,汪勃抢着为大家盛饭。<br>    饭后,沏上新茶。范凡因为还要开个会,最先告辞。<br>    施妮娜和江滔滔脸上都添了油光,唇上都退了颜色。<br>    余楠忽然说:“宛英,你不是说,要把你那支变色唇膏送给傅太太吗?那颜色可真<br>是最合适不过的——哈,汪勃同志,瞧我啊,我可不是‘大男子主义者’,我为太太服<br>务,我拿去!”他笑着走进里屋,傅今好奇地等着。<br>    宛英傻呆呆地不知她哪来什么变色唇膏。她只管做她的主妇,为客人斟茶,又为妮<br>娜点烟。一会儿余楠出来。向江滔滔献上一支口红。江滔滔刚接在手里,汪勃抢过去,<br>看看牌子说:<br>    “嗬!进口的名牌儿货!”他脱下口红的帽子一看,说:<br>    “又是黄色!淡黄色!”<br>    余楠得意说:“不,这是变色的,擦上嘴唇就变玫瑰色。”汪勃把门红交给江滔滔,<br>问余楠要镜子。宛英忙去拿出一面镜子。汪勃双手捧着镜子,矮着身子,站在江滔滔面<br>前问:<br>    “自己会上吗?”<br>    江滔滔娇羞怯怯地对着镜子听汪勃指导:<br>    “先画上唇,涂浓些,对!上下唇对着抿一下,印下个印儿,对!照着印儿也涂上,<br>浓些!”他拍手说:“好!好极了!果然是玫瑰色,比妮娜那支深红的还鲜艳。太美了!<br>太美了!”<br>    傅今显然也十分欣赏。<br>    余楠说:“我内人早想把胭脂送与佳人,这回她如愿以偿了。”<br>    宛英怪不好意思地站在一旁,不知怎么接口。<br>    汪勃放下镜子说:“滔滔,你就笑纳了吧!我替大家谢谢余太人,因为抹口红的人<br>看不见自己的嘴巴,欣赏的却是旁人——傅今同志,我这话没错吧?”妮娜瞟了他一眼<br>说:“别尽疯疯癫癫的,看余老太太笑话。”<br>    宛英真不知汪勃是轻薄,还是疯疯癫癫。她只说:“汪先生不见外,大家别拘束才<br>好。”<br>    江滔滔收下口红,谢了余太太。当晚宾主尽欢而散。<br>    宛英料想口红是解放前余楠在上海买的。她很识趣,一字不问那支口红当初是为谁<br>买的,只问余楠:“你刚才说谁不肯当图书室主任?”<br>    余楠说:“我探探傅今的口气。图书室副主任已经定了施妮娜,可是正主任谁当呢?<br>傅今说,他问过许彦成,许彦成推辞说没有资格。许彦成!他!他当然没有资格!当这<br>个主任得懂行,中外古今的书籍都得熟悉。傅今当然也兼顾不了。这事只有我合适。”<br>    “他请你了吗?”<br>    “等着瞧吧,不请我清谁!”<br>    宛英说:“你兼任啊?不太忙吗?”<br>    余楠很有把握地笑着说:“能者不忙,忙者不能。许彦成准是嫌事情忙,官儿也不<br>大。其实,官儿大小全看你怎么做呀。悄悄儿加上两个字,成立一个‘图书资料室’,<br>规格不就高了吗!‘图书资料室’正主任,下面有个副主任,再设个‘秘书处’,用上<br>正副两秘书,日常的事就都有人管了。目前先有一个秘书也行。”<br>    “谁当秘书呢?”<br>    “瞧谁肯听指挥,肯做事。”<br>    宛英心想:“为什么姚小姐不当主任呢?她是内行,管了好几年图书了,而且听说<br>图书室的不少书都是她家捐献的。难道她还得让这个施妮娜来管她吗?”她暗打主意,<br>一定要把这事告诉姚太太,别让姚宓吃亏。<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11.2024 14:4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