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okushade 于 4.5.2010 01:53 编辑
8 n7 T9 V5 @; ~, O3 Y* O* p# l1 b6 `. o6 p7 r# o9 t7 n* F2 G+ w
王安忆暧昧地很有水准。8 J6 P% n. b7 F- d: `% |0 Y
/ n/ E% p. o6 V5 y6 s; I; F不过这个相对主义的调调太令人熟悉了,文革成长起来的一批今日中国的都市bourgeois,多多少少都居然还有些暧昧的归属感。所以丁学良当年在美国炫耀起自己的文革战绩来是何其自然,甚至有些得意,结果被听众老太太痛斥到哑口无言。+ d6 T4 n' X, H: r6 t( J( K
* Z [/ b0 ^# ]) r, W# o5 K% F
今天那位“满怀感激之情”,起立致谢的女士不就是活生生的一例么? 如此看来,王安忆自我化么?那一代的共享记忆,她看来也是深有感触。所以才能在靡靡如今日之“盛世",开出这道颇合胃口的药方,回应她那代的集体认同危机。2 u6 w' o3 Y# V
) |' j' Y, y4 Q, t
选读的那段,似解构又非解构。然经其本人之口,竟真是在对她所谓‘不擅长描写的大时代’进行一番温情的重构(听她举的例子)。某人一惊之下,就不由自主跳跃了...联想到三月底汪晖在费城侃毛主义的morality(当然,现场遭遇痛批), 四月中老杜定居北大开讲‘儒家现代性,’ 五月初又惊闻什么‘文革的启蒙性’...中国的知识分子发起烧来还真是蛮有季节性的......
^4 H+ w5 s7 G. a5 M
/ E; ], q4 e- C; R8 KBTW, 独国还是太河蟹了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