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256|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经概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1.2008 18:5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23 编辑

前  言

  一般弟兄姊妹对圣经的印象大都是片面的,因为习惯上都以卷为读经的单位,以章为查经的范围,以致造成某些篇章印象深刻,有些则一片模糊的现象,如果要将一部圣经细说重头,大概很难说的完全。再者,整本圣经有六十六卷,面对它的份量,难免有无从下手之感。欲识庐山真面目,先要脱离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茫然,好像每卷圣经都有各自的主题思想,透过历史、诗歌、书信、预言等多种的表达方式,似乎使圣经的研读倍感艰难,其实整本圣经,在新旧约中前后呼应的只有一个主题--神救赎的计划,先是藉着一个人,再藉着一个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最后藉着他的独生子道成肉身,都是以弥赛亚的显现、及其国度的实现为目标而向前推进。
  神的救赎计划是透过以色列的历史而进行的,因此本课程将圣经的史实,分期编在每一章中,因从空中神学的广播课程转编而来,我们保留了浅白而口语化的特色,较一般的神学书籍要浅显易读。读完此课程至少可以收到三个果效:
  一、可以对圣经有全面的了解,从旧约到新约有一个清楚的轮廓及脉络。
  二、对神的话不但有点的认识,更有线的连贯,乃至面的概念。
  三、可以有系统而清楚的说出神的救赎计划,及以色列的历史。
  本课程将旧约到新约共计编排了三十章,每一章设计了三大部份,研读的方式可以(一)先研读课程内容,以了解该章的圣经史实,(二)再配合以圣经导读中所列的相关经卷,(三)最后透过研读回应,以考核自己是否确实掌握了该章的重点,(四)为了补文字叙述的不足,在书末附了一些相关的图及表,辅佐参考。本书可作培训教材,亦可作个人的研经辅读,盼望透过此书,使读者更了解神的救赎,愿意真正的委身、回应于神,以成就神救赎的目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8:54: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引 言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25 编辑

神的自我启示

  你可能碰过不认识神的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又不是神,你凭什么向我们介绍神?而且还要谈神的救赎计划!」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故事: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来到一座桥上游玩。偶然间,庄子看见很多鱼,在桥下游来游去。他就对朋友说:「啊!这些鱼真是快乐!」他的朋友听了觉得奇怪,就问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会知道这些鱼是快乐的呢?」庄子回答:「你又不是我,怎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的回答是在狡辩,人不懂得鱼的话语,就无法了解鱼的心意,岂能猜出到底鱼的快乐与否?人对比他低等的生物都不了解,又怎能自夸说他知道神的心意呢?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回答,我们又不是神,怎么能明了神的心呢?

  关键就在我们对神的认识,并不在于人有什么办法,有什么能力去认识神,而是在于神主动将他自己显示给我们,好使我们能认识他、了解他,这就是所谓的启示。何谓启示呢?启示的意思就是显明或揭开,使人能认识他。


神的启示方式

  那么,神如何启示他自己,使我们认识他呢?假设我们认识了一位美国朋友,我们必须以英语和他交谈,这样才可能彼此沟通,同样的,神如果要我们认识他,也要用我们能听得懂的言语与我们交谈,在历史上,神采取三种方法与人类交谈;第一:神亲自用人的言语与人交谈。第二:神寻找一个人,代替他向人类传达他的话语。第三:神亲自成为人,介入人类的历史中,向人说话,并且改变了历史!

  这些事,都曾发生在过去的历史中,假使没有文字的记载,除了当时的人以外,以后的人根本无从了解。例如:我们怎会知道历史上曾有位岳飞、秦始皇等,这都是透过文字的记载。也惟有藉着文字的记录,使后代的人可以知道古时的人和事。同理可证,神向人说话、与人的接触,也是透过文字的记载,这就是圣经。

  圣经的应用

  今天,我们所以能明白神的事,明白他的心意和计划,都是因为神自己主动地,透过人类所能明白的文字,在圣经里清楚地记载出来。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基督徒生活与信仰的最高权威,整本圣经都是神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用呢?

  例如:有一位弟兄,他很喜欢一位姊妹,想向那位姊妹求婚,但是那位姊妹并不爱他,他就想了一个方法,便对那位姊妹说:「神已经感动我,说你将会成为我的妻子!」那位姊妹很惊讶的反问他说:「奇怪!神感动你,怎么没有感动我呢?」那位弟兄赶紧翻开圣经,把姊妹的名字找出来,然后对她说:「你看!这三处经文合起来正好是你的名字,这就是神的旨意,要你做我的妻子,你怎可违背呢?」虽然以上的例子只是一则笑话,但确实说明有人误用圣经,而产生的许多误解与笑话!

  有首诗歌,里面有一句是「红日出东方」,唱这首诗的人就嚷着说,红日怎能「出」呢?明明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并非太阳绕着地球转,唱的人若因此而下结论,说这篇诗歌不合科学,我们一定认为他是愚蠢的,但事实也有人是用这种态度来读圣经:以前有人读到圣经中的「地之四角」,便下结论说,地既然有四个角,所以地是方的,因此就把那些不肯承认地是四方形的人全部杀了,后来经过科学家的证明,地是球形,便有人认为圣经的记载不合乎科学根据,都是错误,不足以相信。以上这两种态度都是矫枉过正,并不是研读圣经的正确之道。

圣经的主题

  圣经中包含许多不同的文体,有历史、诗歌、书信等,我们必须找出各卷书的主题思想,才能正确明白,神要透过圣经的记载,向我们表达些什么信息!

  当我们能够以谦虚的态度,接受神的启示,聆听圣经对我们的教导,自然就可以察觉到整本圣经中的重要主题,就是「救赎」。也就是将神对人类的救赎计划,由远古至今,直到未来,都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我们将逐章地来探究这奇妙的效赎计划!


圣经的目的

  我们已清楚,圣经是神用来向人类传达他的作为、言语与计划的一本书。但是神为什么要将圣经赐给我们?圣经与耶稣又有什么关系呢?提后三15:「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由保罗这句话中可见,圣经使提摩太有智慧,对耶稣有信心,并因此而获得救恩。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神赐圣经给我们,就是要将救恩显明,使我们对耶稣有信心,接受他作救主。约翰则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主;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五39~40),故知犹太人查考圣经,是希望从圣经里找到永远的生命。但耶稣却指责他们说:「你们寻找不到永生,因为你们不到我这里来寻找。」犹太人不知道主耶稣才是生命的源头,更不明白他们查考的圣经,其实就是为耶稣作见证的。因此,总括这两段经文,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从圣经所记载的信息,再配合上主耶稣自己的言语行为,都证明耶稣即是人类的救主,是人永远生命的源头。

新、旧约圣经

  以上提到圣经对人的目的和作用,再来谈谈圣经与耶稣的关系。在耶稣及初期教会的时代,圣经是指着旧约书卷而言,而今天圣经则包括新旧约两部份。旧约共有三十九卷,成书的日期约在主前一千四百多年到主前四百多年之间,前后历时一千年,由许多位不同的作者写成。新约则有二十六卷,成书日期约在主后五十二年至九十几年之间,也是经由多位作者写成的。亦可说,旧约是在耶稣降生以前完成的,新约是在耶稣升天以后才写出来。旧约的最后一卷书,与新约头一卷书写成的日期,相距约五百年之久!


新、旧约之间

  奇妙的是,新旧约的写作时代相差了九百到一千多年之久,却由背景完全不同的作者分别写成的。无论是生活环境、教育程度、职业与性格都不同,但他们所写出的启示却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而不是各自独立、彼此毫不相干的一部书,各卷之间声气相通,就是新旧两约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这真是件很奇妙的事,也证实圣经不只是人手写成的,而是全能的神,藉着圣灵感动人心透过人手完成的,在神眼里,一千多年算得了什么呢?圣灵的工作是超越时空限制,在世界里畅行无阻的。

  主耶稣说旧约是为他做见证的。在主还没有降生以前,旧约中所记载的,就已充份的显明对主的预言。当读者仔细的阅读圣经,会惊讶的发现,两约之间都隐存着一个相同的主题--神的救赎。

  旧约是从神造天地开始,神的作为气象万千,充满全地,可惜后来因为始祖犯罪,人类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境,连大自然的规律都遭到破坏。但同时神也在人类历史中展开他的救赎工作。神拣选了亚伯拉罕,要藉着他使万族得福,称他为信心之父;又藉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建立王国。但以色列的命运并非从此一帆风顺、平平稳稳,相反的是非常坎坷。他们经历亡国、被掳、回归,最后才于现在的巴勒斯坦复国。

  新约开始于耶稣的诞生,这表明了神救赎计划根基的完成,因为耶稣就是旧约所应许的那位救主。耶稣升天以后,教会被建立,福音被广传,圣经又预言耶稣的再来,那时他要施行审判,把一切罪恶除掉,建立新天新地。直到那日,人类和自然界中的万物,才能得到完全的救赎!

研经行动

  新旧约都是在启示神的救赎计划,而耶稣就是这计划的最高点。当我们阅读圣经时,就可以明白神的心意和计划,也能对耶稣产主信心,以致得救!就像一个小孩子收到一份心爱的礼物时,通常都会爱不释手,舍不得打开。但是如果他不拆开包装,就不能真正的得到这份礼物。同样的,如果我们一直把圣经当成一本普通的书来读,而不认识圣经里的中心人物——耶稣基督,我们就像那小孩一样,至终仍然得不到神给我们的礼物——永远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份礼物吧!藉着研读圣经,以致明白神为每一个人预备的救赎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8:56: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创造与堕落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25 编辑

圣经导读:
创一~三章,赛十四12~14,启十二7~9

宇宙的起源

  曾有一位医生表示,当他学习人体解剖时,发现人体内器官的奥妙实在比任何精密的仪器还要来得精细,他不得不发出赞叹,佩服上帝奇妙的杰作!我们若以虚心的态度向四周环视,大如宇宙,小至原子、电子,以及我们触目所见到的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在在都使我们承认,确实有一位充满智慧的造物主存在。

  圣经创世记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句话实在含有很丰富的哲理。它指出天地万有,就是宇宙的一切,都是由神创造的。整个宇宙的运行,和世界事物的转变,上至天、日月星辰,下至人间的生老病死,都具有时间的因素,换言之,也产生了「历史」。我们可以说既然这个世界是有历史的,并且是由一位有智慧的神所创造的,那么我们应该可以肯定:人类的历史不是漫无头绪、毫无目的的,相反的,我们相信神创造万物有他的目的,神创造人类有他美好的心意。同样的,神所掌管的人类历史,也应有它的规律、价值和意义。既然时、空都在神的掌握中,那么无论是世界、国家、民族所发生的事,或者是你、我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都有神最高的旨意!

  创世记一章,开宗明义的记载了人类历史的起头,神是如何的创造世界。神用了六天的时间创造万物。第一天神创造了光,分开白天晚上。第二天他造了空气,把水分开,使天上有云,地上有水。第三天,神使水聚集在一处成为海,这样,陆地就露出来了,神又在陆地上造了青草树木和各种花果、蔬菜。第四天神创造了日月星辰,使我们有日、周、月、年的分别。第五天神创造水中的鱼,空中的鸟。第六天神造出地上的各种动物,最重要的,神在这一天创造了人,至此才算完成他的创造计划,也达到创造的最高峰。第七日神歇息,并终止他一切的创造。事实上,第七日是很独特的一天,有分别为圣的意义,神将第七日定为圣日(创二3),为要将这天分别出来,同样主日亦有相同之意义。

人是神独特的创造

  在这段创造过程的叙述中,有一句重复出现的话,就是「神看着是好的」。原来每当神完成一项创造时,神都以为满意,也许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验,例如当我们塑造一个美丽的泥娃娃,作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好菜,或发明了一样精密的机器,我们都会有心满意足的感觉。同样,当神创造了一个如此美丽而有生气的世界时,也感到非常满意,看着是好的。

  若比较创世记二章七节和十九节,我们知道无论人和动物,都是神用尘土造成的,因此在身体结构方面,可能会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提倡进化论的学者,可以在人和动物的身上找到一些共同点。但是圣经同时告诉我们,神创造人的时候,把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藉此将人和其他的动物分别出来。创一27:「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因此,唯有人是按着神的形象造的。

神赋予人的使命

  神的形象又有什么含意呢?这并非说从外表看神跟人长的一样,有两只手、两只脚,有眼、耳、口、鼻等,而是说神有理性,所以人也有理性,神有感情,人也有感情,神有创造力,相同的,人也有创造力,神有道德观念,人也有道德观。另外,神自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他也要人作这个被造世界的管理者。这一点,在创世记第一章已经说得很清楚,在神创造人的同时,他赋予人一项特别的使命,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并且治理这地,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一28)。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与特权,因为唯有人才享有这份荣誉,能够在一切其他受造物之上,行使管治权,尤有甚者,神愿意与人交往,使人可以享受他丰盛的同在。难怪诗篇第八篇里,诗人赞叹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神给人的考验

  为了要试验人对神的忠诚,神在伊甸园中安置了一棵树,名为「分别善恶树。」伊甸园里有很多花果树木,神告诉人可以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只是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并且清楚的警戒:「人吃的日子必定死。」其实这棵树并没有什么特别,但透过人自己的选择,就把人内心是否愿意顺服神的态度显明出来。如果人存心要违背神,就算没有这棵树,也会在其他的事情上显露出来。问题是,当人违背神而去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时,他从此就有了犯罪的经验,且能分别善与恶了。可惜的是,人选择的结果,竟使他走上了歧途。

始祖的堕落

  创世记三1~6,记载了始祖犯罪的过程:耶和华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神岂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也给她丈夫吃了。

  从新约的启示,这条诱惑始祖犯罪的蛇,就是魔鬼的化身(魔鬼又名撒但),当它诱惑夏娃时,它首先歪曲了神的命令。神明明只说「不许人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但魔鬼却说成是所有树上的果子。蛇一再攻击神的信实和慈爱,神分明说:「人吃的日子必定死。」它却说成:「不一定死……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若我们仔细观察,当撒但要试探人时,每每保留着一部份真理,它只说吃了树上的果子便能分别善恶,却没有提到「知善却不能行,知恶却不能抵挡」,迫使夏娃在日后经历了痛苦,才领悟这个道理。它的目的无非是怂恿人去争取与神同等的地位,而不愿顺服在他的掌理之下。

犯罪的影响

  由于女人的信心受到动摇,导致夫妻二人都违背了神的诫命,误把罪恶引进了世界,将人类的历史带进了万劫不复的地步。「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此处所指的一人,就是始祖亚当。亚当是人类的代表,夏娃不是。神是公义的,他应验了自己的禁令;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7),死亡是对犯罪的必然惩罚,虽然,因着神的恩典,他并没有立刻叫亚当死亡,或即刻取走他肉体的生命。但按灵性来说,亚当是死了!在神眼中,死的真正含意是与上帝隔绝。人的肉体死了,是与世上的亲人隔绝,人的灵性一旦死了,乃是与神关系断绝。罪的后果是人与神的关系遭到破坏,虽然神曾在园中呼唤亚当、夏娃,他们却将自己躲藏起来,因为有罪的人,无法与圣洁的神同在。

  此外,人与人的关系也同样遭到了破坏,当神质问亚当时,他就把责任全推在夏娃身上,不敢承担犯罪的后果,因此,先前二人亲密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还有,当人犯罪以后,就开始为自己的赤身露体感到羞耻,罪恶带来羞耻,也难再彼此坦诚相对,而变成彼此提防了!至于自然界,也因为人犯罪而受到咒诅,无法受制于人类,就这样,原先人类的尊贵、荣耀都失去了!至此人就好像陷在污泥中,再也无法自拔了。唯一的盼望,是等待圣洁的神介入人类的历史,施行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8:56: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女人的后裔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26 编辑

圣经导读:
创四~九章,彼后二5

救恩的盼望

  亚当犯罪以后,神按照他的公义施行审判、惩罚人类。但在审判的同时,伸也宣告了救恩的盼望,神对蛇说:「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三15)。换句话说,神已经应许在女人的后裔当中设立一个人,作为救主,要摧毁撒但的权柄,消灭撒但。从此以后,人类本性罪恶的事实,和神不断保守及拯救的恩典,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两股洪流,彼此互相冲激。可确定的是,由始至终,神都是胜券在握,他的救赎计划正一步步的迈向完成。

  在人犯罪堕落之后,人类虽然继续他们的起居饮食、日常工作,不过人心已然败坏,罪恶也开始逐渐地蔓延开来。人类第一宗谋杀案发生在亚当的儿子身上,这件事记在创世记第四章。当时,亚当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该隐,另一个名叫亚伯,该隐是种地的,亚伯是牧羊的。两兄弟都向神献上供物,神看中了亚伯的供物却不喜欢该隐的供物,为何会这样呢?希伯来书给了我们答案:「亚伯因着信,献祭物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来十一4),该隐心生嫉妒,恼羞成怒,终于找着机会,把亚伯杀了。不过神的救赎计划,并未因此停顿,神再赐亚当和夏娃另一个孩子,名为塞特。圣经也转而记载塞特的家谱,按圣经的启示,后来救主的降生,是从塞特的后裔中出来的。

神后悔了

  当人类在地上衍生越来越多的时候,罪恶相对地增长,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创六5~7)。当神遍察人心,发现人败坏到极点,因此神后悔了!他后悔创造人,因为人使得他失望,请注意此处所指的后悔,并不是说神做错了事,以致后悔;也不是说神在计划上有差错,以致失败。不是的!神根本不受时间的限制,他预先知道人会堕落,他的智慧比任何人都高得多。这里指的后悔,主要的是就感情而言。神因人的堕落,为人的罪恶感到忧伤痛心,因为神爱人!就好像一位慈父见到儿子,因着生活败坏、犯罪而遭受刑罚,心里是多么地悲痛呢?圣经不过是用人所能了解的话语,未描写神的心境罢了。

挪亚的世代

  按神的公义标准来说,这样一个混乱的社会,是需要审判的。神已经立意要消灭这个罪恶的世界,但是,因为神的慈爱,他的救赎计划还是继续进行。他的方法就是选召那合他心意的人,派他去承继人类的历史,从他们的后代中设立救主,打破罪恶和魔鬼的权势,这个合他心意的人正是挪亚和他的一家(参创六8)。

  这个挪亚是什么人呢?他的父亲名叫拉麦,是塞特的后裔,圣经记载他是个义人,按圣经的解释,义人的含意,是指那些因信靠神、敬畏神,而约束自己的生活,行为非常正直的人。在当时那邪恶败坏的世代里,挪亚是唯一在耶和华面前蒙恩的,这也是他能够出污泥而不染的原因。

  神既然有意施行审判,又计划力地上的生物留下余种,便呼召挪亚,命他用杉木制造一只三层高的大方舟,以备在洪水来临,神要毁灭世界时用的。神又与挪亚立恩典之约,要挪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其他的活物,不洁净的一公一母,洁净的七公七母,在洪水来临之前,进入方舟,以保全生命。

  当神向挪亚启示他的旨意时,挪亚随即做了两件事--传道、劝人悔改和建造方舟。可以想见,挪亚必然受尽人的讥笑,或许挪亚在初宣布洪水来临时,人们还会傍徨恐惧,但当日子渐渐过去,洪水却未降临,一切如常,他们便不再惊慌,仍然继续行恶,人心就是如此,依靠四周的环境胜于神的话,但惟有挪亚一家仍旧相信神。

洪水的刑罚

  在挪亚六百岁时,天下大雨,一连四十天之久,地上洪水泛滥,甚至最高的山都淹没了。地上各样的动物,包括飞鸟、牲畜、走兽和昆虫,都淹死了,唯有挪亚一家,及他们所携带的活物,因躲藏在方舟里而获得拯救。方舟在水面上一共飘浮了一百五十天。

  后来水势渐退,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一九七四年有人造卫星拍下地球的图片,发现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拉特山里,冰层底下埋藏着巨大的舟形之物。于是有些科学家从该物体上取下一些木料,研究结果证实属于五千年前的本质,所以不少人相信这冰层下的舟形之物,就是圣经里所讲的方舟,而那一座亚拉拉特山,就是圣经里所提到的亚拉腊山。有一些人甚至希望把整只方舟,从冰层里取出来。可惜因为政治的因素,到目前仍无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又过了一百多天,挪亚为了试验地上的水退了没有,便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然后又放出一只鸽子,但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地,便又回到方舟。再过七天,又把鸽子放出去,到晚上却叼着一片叶子回来,挪亚便知道地上的水已经退了。再等七天挪亚六百零一岁时,他打开方舟的盖观看外面的世界,见地面都干了。从洪水开始到重新回复干地刚巧过一年,挪亚全家和其他的活物就都出了方舟。神这次的拯救行动才告完成。

第一座祭坛

  挪亚出方舟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神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这是挪亚敬拜神的行动,也是挪亚感谢神的一种表现,并作为重回地上过新生活的开始。神悦纳了挪亚的献祭,便定意要保存大自然的运行次序,并赐福挪亚和他的儿子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伯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们不可吃。流你们血、害你们命的,无论是兽是人,我必讨他的罪,就是向各人的弟兄也是如此。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你们要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茂」(创九1~7)。

挪亚之约

  如果我们要比较神赐福挪亚,和神赐福亚当时所说的话,就可以发现,人在堕落后,神还是保留了人的基本责任,即生养众多、和管理受造之物。但和以前不同的是,从此动物是在惧怕人的状态下受人类的管治,不再像以前与人类有和谐的关系了!而人也可能把动物当作食物,不单只是爱护它们了。另一方面,现在无论是野兽、人类,都有可能伤害别人,流他人的血,害别人的命,所以神定下制度,要追讨这些人的罪,因为人是按着神的形象造的,应享有基本的人权和尊严,他生存的权利是不应被剥夺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人犯罪堕落以后,人还是具有神的形象,不过这形象可能已经破损,不再完整,也不复有先前的荣耀了。 这便是我们所看到人类的矛盾,有些时候,表现得很有理想、很有爱心。慈悲;有些时候人又是那么自私、卑鄙。究竟人是善或恶呢?其实人既然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自然满有善良,但自从人犯罪堕落以后,人向着神的心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一些本来善良的德性,在自我中心的扭曲下,便不能够完全了。其实只要我们坦诚的面对自己,这种善恶间的一线之差,岂不是每个人的经验吗?

  无论如何,神因为爱延续了人类历史,他要重新建立人类,因此神以虹为记,与人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全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9:0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05 编辑

第四章 亚伯拉罕之约

圣经导读:
创十~廿五11, 徒七2~8, 来十一8~19
救赎历史

  远古时期,就是在挪亚的时代,因为人类的罪恶甚大,神用洪水毁灭全地,却保守了挪亚一家人,挪亚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闪、含、雅弗,从他们又繁衍出许多的后代。当时的人,都讲相同的语言,有相同的口音。由于他们在巴别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高塔,为要传扬自己的名,想靠自己的方法,夺取神的荣耀,于是神变乱了他们的口音,并把人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各随他们自己的支派立国。神这样作,同时也帮助人实践遍满全地,和管理全地的使命,只可惜人在自我中心的驱使下,人与人、民与民、国与国常有纷争。当人不愿以一位公义、慈爱、圣洁的神为中心时,地上就会纷争四起,但在神的永世计划中,神要藉一位救主的来临,将人重新团结起来,以除掉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仇恨。

  闪的后代中,有一个名叫他拉,他有三个儿子,亚伯兰、拿鹤、和哈兰。神的救赎计划,就是透过选召亚伯兰(后改名为亚伯拉罕)而伸展下去。创世记只用五分之一的篇幅,概述人类的整体历史,却用五分之四的篇幅,记载亚伯拉罕的家族,严格来说,从创世记十二章起,到旧约圣经最后一卷书的记载,均是以亚伯拉罕家族为主。换句话说,就是以以色列民为主,故此可以说圣经并不是人类的历史,而是人类得救赎的历史。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从他的生平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信靠、敬畏神的榜样,这种信靠,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亚伯拉罕的蒙召

  亚伯兰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位于巴比伦的南部,即现今的伊拉克。吾珥是一个著名的城市,在幼发拉底河岸,从考古学中发现,可以知道当时,也就是主前两千年的时候,吾珥便是非常繁荣的城市,文化也很发达,在宗教方面,是一个敬拜月神的中心。就在这种背景之下,神的呼召临到亚伯兰「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去的地方」(创十二1),亚伯兰跟随他的父亲他拉,离开吾珥往西北迁移到几百里以外的一个城市。它位于今天土耳其的东部——哈兰,哈兰是另一个敬拜月神的中心,亚伯兰的父亲他拉可能跟这种敬拜有关连,也许是为此缘故,神要亚伯兰离开他的亲族与父家。但更要紧的是神在亚伯兰身上有特别的旨意,要藉着他建立一个民族,作为神分别为圣的子民--就是从不认识耶和华的万民中分别出来,成为以神为中心、专心事奉神的民族。为了这个缘故,神先要把亚伯兰从他的亲族中分别出来,过专心仰望神的生活。

  他拉二百零五岁死在哈兰,亚伯兰听从神的呼召,开始向西南迁移,与他同行的有他的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并一些壮丁,及所牧养的牛、羊群。从此亚怕兰不再住在城市,而在旷野支搭帐棚到处流荡,寻找青草和水源,过着半游牧民族的生活。

  亚伯兰放弃了安定、舒适、繁荣的环境,顺服神去开闯新路,这个行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亚伯兰的信心。因为神只是说要带领他到一个地方去,得那地为业,却没有指明那地在何处。所以当亚伯兰出去时,他根本不知道目的地,但神既是这样呼召他,他就顺从,这是亚伯兰第一个信心的证明。他信什么?他信神既然这样应许,就必定成就,也导致他顺服的行动。

契约之应许

  当神引导亚伯兰走到迦南地,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神先后多次向亚伯兰应许和立约,要赐这地给亚伯兰为业。其中一次很详细清楚的立约,神亲自向他说话:「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字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为多国的父。我必使你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上帝。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神」(创十六4~8)。

  如果我们分析该约的内容,可以看到四个重点:

  (一)神要立亚伯兰为多国之父,所以为亚伯兰更名为亚伯拉罕;他的妻子撒莱,也要改名为撒拉,撒拉的意思就是多国之母。

  (二)神要赐给他极其繁多的后裔。

  (三)从这后裔中将有君王兴起,就是创世记三章提及的「女人的后裔」。(创廿二18,加三16)。由此可见,神应许亚当夏娃之「女人的后裔」,将由亚伯拉罕而出。

  (四)神选召亚伯拉罕,就是为了要成就他普世性的救赎计划,因为神曾应许亚伯拉罕说:「万族要因你得福」。

  从亚伯拉罕的后裔中所兴起的王,就是神要藉着祝福万族的人物,根据这应许,再配合新约里称亚伯拉罕为「信心之父」、「多国之父」来看,这两个名称除了指从肉身而生的后裔之外,也包括了属灵的层面,任何相信神的人,不分国籍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子孙。神拣选了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要他们居住在迦南,成为一个民族,神要作这个民族的神,这个民族要作神的子民。这一点非常重要,将神和以色列民族以后的关系表明出来,此外,神更定下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所有以色列的男丁,无论是本族的,或是外人归服其名下的,都要受割礼,作为与神立约的凭据。

下埃及避饥荒

  亚伯拉罕无疑是位蒙恩的人,也是一位极受以色列民尊崇的先祖,但更重要的是神透过了他,为我们成就了救恩。虽然如此,亚伯拉罕的信心并不是一蹴而成,乃是长期经历神的引导,才慢慢坚固、成熟的,在他的一生当中,也曾出现过几次信心软弱的时刻。

  当亚伯兰,迁移到迦南寄居后不久,当地发生了大饥荒,这次饥荒考验了亚伯兰对神的信靠;是否信得过神的供应与预备,但他没有得到神的命令便去埃及避难,因此,惹来了不少麻烦,由于撒莱容貌俊美,亚伯兰因惧怕埃及人知道他们是夫妻而加以迫害,他就谎称撒莱是他的妹妹,亚伯兰对神失去信心,以致制造谎言以确保生命(创十二10~16)。但是此罪行仍被揭发,幸而神降祸于埃及和法老王,于是王下令赶亚怕兰及其妻出境。类似的事件,其后又重演一次(创廿),幸亏神一路保守他们,才不致闯祸。但从这些事件可以知道,亚伯兰并不是生来就信心十足,他也会有恐惧、害怕的时候,因为他是人。

因信称义

  在神和亚伯兰所立的约里面,神曾应许给他很多的后裔,及许多土地为产业,但从亚伯兰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关于后裔的应许。在他离开哈兰时,已经七十五岁,而撒莱也一直没有生育,因此神应许赐后裔的事,在人看来的确是有点难以理解。

  所以,后来神在异象中向亚伯兰显现,重申他的赏赐时,亚伯兰说:「耶和华啊,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又说:「你没有给我儿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参创十五1~4)神应许亚伯兰要主一个儿子承受产业。圣经记载说:「亚伯兰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创十五6)使徒保罗引用这一段经文来证明「因信称义」之真理(罗四1~5,9~12)。可见无论旧约时代或新约时代,无论以色列人或外邦人,在亚当堕落后,「因信称义」是唯一得救之道。

应许初步的成全

  亚伯兰八十五岁时,撒莱仍未生育,为了成就神的应许,撒莱就建议她的丈夫纳妾,娶她的使女--夏甲,代他生孩子,好促成神的应许。一年以后,夏甲果真为亚伯兰生了一个孩子,取名以实玛利。但这件事也带给亚伯兰不少麻烦,因为夏甲怀孕之后,就轻看她的主母,引起家庭纠纷,这是神所设立的一夫一妻制却被轻忽的结果。但是最重要的,这种以人的方法来完成神应许的方式,是徒劳无功的。十三年后,当亚伯兰九十九岁时,神再次向亚伯兰显现,重新立约,将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把撒莱也改为「撒拉」,并预言撒拉会生一个儿子,且要给他取名以撒。此时亚伯拉罕快一百岁了,而撒拉也已经九十岁,并且月经也断了!按人来说,哪能再生育?所以当时两人只在心中暗笑。

  但全能的神岂有难成的事!信实的神岂会说假话?就在亚伯拉罕一百岁时,撒拉果真怀孕生子,并按神的吩咐给孩子取名以撒,另一方面问题也来了,力要免除以实玛利与以撒争宠,一同承受产业,亚伯拉罕听从撒拉的决定,把夏甲和以实玛利都赶出去,使他们不能承受产业。为什以呢?因为圣经说,从以撒生的,才称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区别在以撒是按神的应许而生的,以实玛利则是按人的方法而生的,这显明了一切救赎计划的完成,都是因为神的恩典。神的应许与人的功劳完全无关,因此人想得到救恩,也只能凭着信靠神的应许。

最严格的考验

  经过这么多次的经历神以后,亚伯拉罕的信心才逐渐茁壮,然而最严厉的考验终于临到。那时以撒已经长大,神竟然呼召亚伯拉罕,要他把所爱的独生子——以撒献为燔祭。(神在此的表现似乎充满矛盾,他曾应许亚伯拉罕大国从以撒而立,现在却又命令把以撒献为祭,究竟神要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当他一步步领着以撒走向预备献祭的坛时,他的心完全顺服,愿意让神来负一切的责任和后果。他表露出毫不怀疑的信心,确信神必有预备,就算以撒真的死了,神也会使他复活过来,他绝对相信神会履行他的应许,正如希伯来书的记载,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参来十一17~19)。就在他举刀要杀以撒时,神拦阻了他,并预备了献祭的羊羔。这个顺服的行动,预表了神救赎计划的一个奥秘--神要把他自己的独生子献在祭坛,作代罪的羊羔,为人赎罪!

  亚伯拉罕经历无数的颠沛流离,终于学到了一个功课——专心信靠神的应许而活,成了信心的伟人。对今天的信徒而言,亚伯拉罕这次所受的考验实有深远的教导,要爱我们的赐与者(就是神)多于他所赐的,更要乐于献上神所赐的一切,并存着信心,确信他的美意是最好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4.1.2008 20:20 编辑 ]

t01.gif (12.74 KB, 下载次数: 43)

t0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9:15: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长子的名份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06 编辑

圣经导读:
创 廿五9~五十章
以撒:创廿五~廿七章
雅各:创廿五,廿七~卅四章
约瑟:创卅七,卅九~五十章

为以撒娶妻

  从神选召亚伯拉罕,并训练他的信心,目的在透过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使万族得福,他的后裔要成为大国。但那个时候,亚伯拉罕只是建立了一个家族,寄居在迦南地,人数不多,并且还没有得着迦南地为业,究竟神要如何使他们发展成为以色列民族呢?

  亚伯拉罕因为蒙伸赐福,家道兴旺,人丁、财富和牲畜都大大增多。在撒拉去世后,亚伯拉罕就定意为儿子娶妻。但他不愿意以撒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差遣仆人回哈兰去,为以撒寻觅妻子,这是亚伯拉罕信心的表现。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他的信心:

  一、他不寄望于和迦南地的首领结亲,以求获得保障;脱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全心保持以色列民族的纯洁性。

  二、他要求老仆人到哈兰去,宁可将本族的女子带回迦南来成亲,也下愿叫以撒回到本族去,免得阻碍了神的计划,因为迦南才是神的应许之地。

  神悦纳了亚伯拉罕的信心,为以撒预备了利百加,是拿鹤的孙女儿。亚伯拉罕的仆人来到哈兰,向利百加和拉班说明来意,拉班当时就答应了,利百加也愿意跟仆人回到迦南去,成为以撒的妻子。这一切都看见神奇妙的安排与带领,以撒娶妻时正四十岁。亚伯拉罕活到一百七十五岁离世,以撒把父、母亲葬在一起。此后,神的祝福仍继续临到以撒身上,有一次,神向以撒显现,重新坚定他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并应许与以撒同在,万国要因以撒的后裔得福。换句话说,神给亚伯拉罕的祝福,现在都由以撒继承了。

以撒的双生子

  以撒六十岁的时候,利百加为他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先出世的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名叫以扫;后生的则抓着以扫的后脚跟,取名雅各,就是抓住的意思。怀胎期间,耶和华神已向利百加预言,将来两个孩子要成为两国,大的要服事小的(参创廿五23)。后来以扫的后裔建立了以东国,雅各则为以色列国的祖先,以东果然被以色列所管辖。

  以扫本为长子,应该有权承受产业,继承以撒作一家之主。不但如此,长子名份还有属灵的层面,因君王由长子而出,「女人后裔」由他而生(参第四章)。以扫却轻看长子的名份。有一次他打猎回家,十分疲倦,恰好雅各在熬汤,以扫便以一碗红豆汤而出卖他长子的名份(参创廿五33~34)。由此可见,他对神的应许根本毫不珍惜,而且心中怀着不信的态度。

偷取的祝福

  到了以撒年老,眼睛昏花,于是想要在未死之前,给以扫祝福,可是利百加念念不忘神的预言,结果她设下骗局(创廿七6~17),命雅各假扮成以扫,好使雅各骗取父亲的祝福。虽然神的旨意是要雅各领受祝福和应许,但他岂会需要利百加的干预,更何况是用欺骗的手段,利百加只是让问题益形复杂。以扫因失去祝福而怨恨雅各,扬言要杀他,利百加只好安排雅各逃往哈兰她哥哥处避难,又以避免雅各娶赫人的女子为妻作理由,藉口要雅各离开。她虽得偿宿愿,却从此不能再见心爱的儿子,而雅各则有家归不得,在外飘流了廿十年。利百加因着不肯寻求神的带领,所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其实雅各所在意的是物质上的供应,从他所许的愿就可以知道(创廿八20~22)。他一心所想,以为神能为他作的是:供应食物、衣服和平安,这岂非低估神的大能!无论如何,在伯特利所许的愿是雅各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经过一段跋涉,雅各终于到达哈兰,找到他的舅父。他未料到,在神公义的审判下,他要尝受他自己所种下的苦果,拉班在利亚和拉结的事上欺哄他,又十次更改他的工价,致使他在哈兰待了二十年。然而神也加添雅各的财富,甚至使他的产业多过拉班,引起拉班的儿子心生嫉妒,常藉故找他的麻烦,使得雅各愈发思念家乡,盼望可以带着妻儿返回老家。可是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如何平安的离开拉班?

  (二)如何面对以扫,化解他心中的恨意?

  他先从神得了应许(创卅一11~13),又从两位妻子得到鼓励,在起身返家的途中,神也阻止了拉班对他伤害,最终两人在「米斯巴」立约,然后雅各全家才得以安然离去。

神的祝福

  然而,要解决与以扫之间的问题,雅各就需要经历一次灵命的更新,那就是昆努伊勒的经历。那时以扫定居以东,雅各便先差人通知他哥哥,并送了许多的礼物,纵然他作了万全的准备,但心中仍觉不安,害怕以扫并未原谅他,甚至会伤害他及全家。于是他诚心向神祷告呼求,他开始明白要依靠神,多于自己的聪明和能力,这是经历了十多年磨练后所学到的功课。

  当他在夜间与天使摔跤时,使者在雅各的大腿窝上摸了一把,以致他的腿从此瘸了。但雅各还是死缠着不放,硬要那使者给他祝福,那使者不但给他祝福,并把他的名字改为以色列,象征他与神与人较力,都得胜了。无疑惟有破碎自己才能得胜,否则,雅各无法承受神与亚伯拉罕的约,正式得到长子名份。至此,他才明白,以往奋力所夺的长子权利和祝福都是徒然。神确实垂听了他的祷告,当他与哥哥以扫相遇时,以扫并不记旧恶,神平息了以扫的怒气,神愿为他的儿女除去难处,是轻而易举的事,神要改变人心时,谁能阻挡呢?

  那被称为神的使者(创卅二30),是神的儿子在旧约的彰显。神的儿子屡次在旧约以使者的身份彰显。当「耶和华的使者」与「耶和华」或「神」的称呼同时用在一位使者身上时,那使者即神的儿子(参创十六13;士六14;十三21~22)。

  从此雅各安居迦南地,他的妻妾为他生了十二个孩子,分别命名为:流便、西缅、利未、犹大、西布伦、以萨迦、但、迦得、亚设、拿弗他利、约瑟和便雅悯,后来便发展为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在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中,还经过一些曲折,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约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约瑟的一生

  约瑟和便雅悯是雅各最钟爱的妻子拉结所生,因此他特别的疼爱他们。约瑟十七岁那年,父亲特别给他作了一件彩衣,因而引起兄长们的嫉妒。后来,约瑟作梦,第一次梦见与哥哥们在田里捆禾稼,他的禾稼捆起来站着,而兄长们的禾稼却来向他下拜。第二次又梦见太阳、月亮与十一个星辰,都向他下拜。本来兄长们,为约瑟的得宠已经心怀不平,如今听到这些梦,更加反感,就愈发恨他,甚至兴起害约瑟的念头。

  有一次,兄长们往一个名叫示剑的地方放羊,雅各不放心,就打发约瑟去看望他们。哥哥们趁此机会,把他卖给一批路过的商人,并将他的彩衣染上山羊的血,谎称约瑟已被野兽撕掉。这事使雅各悲伤不已,事实上约瑟被卖到埃及,作了埃及法老护卫长波提乏的奴隶。这本是一件苦事,但耶和华与约瑟同在,使他所作的事尽都顺利,得到主人的信任,并被提升为管家。

在埃及受冤屈

  然而,好景不常,波提乏的放荡妻子勾引约瑟,但他因敬畏耶和华,不从主母的诱惑,结果反而受主母的诬告,下在监里,神却没有离弃他,因他定意不得罪神:「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创卅九9)。尽管如此,当他被打入监狱后,并未怀恨或陷入忧虑;相反地,他在狱中常有杰出的表现,更为得罪法老而下监的膳长和酒政解梦,所解的梦竟都成为事实,并使酒政的生命得以存留。可惜的是他官复原职后,竟将约瑟完全置诸脑后,根本忘记曾答应要为他求情,而且这一忘就是漫长的两年多。但神的时间表都在他的计划里,他让法老连得二梦,全国上下竟然无人能解,酒政这才想起曾为他解梦的约瑟,便召他来为法老解梦。约瑟得神的指示:说明埃及将会有七年的大丰收,接着有七年可怕的大荒年,因此建议在丰年时大量囤粮,以备欠收。法老因而看出约瑟有神给他的智慧,就立他为宰相,治理埃及全地,并对约瑟言听计从。

晋升为宰相

  昔为囚犯,今贵为宰相,这也就是约瑟少年时所得的异梦,预言他要居高位,约瑟当时并不明白神所预定的计划,然而神的信实、公义,是远超过人所求所想的!大荒年果真来临,饥荒遍满全地,连迦南地也不例外。雅各便打发儿子们往埃及去买粮,约瑟立时认出兄长们,但他故意隐藏自己的身分,想藉此试验他们。由于离家多年,他非常思念弟弟便雅悯,便藉故扣押西缅作人质,以带便雅悯来购粮,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雅各原本不答应,无奈饥荒甚大,只好让小儿子也一同前往埃及。

  以色列寄居埃及

约瑟想试验他的兄长们,目的在察验他们对父亲及弟弟的态度,在经过重重考验后,约瑟与兄弟们相认,并把父亲和所有的家眷都接到埃及,神就这样保全了以色列整个家族的生命,也藉此渡过大饥荒的灾难(参创四五5~8)。

  当以色列预备带领全家往埃及时,神再次向他显现,应许要与他同行,并要使以色列在那里成为大族,将来还会再回到应许之地(参创四六1~4)。因此雅各携家带眷移居埃及,这显然是神的智慧。在埃及,他的后裔将成为特殊和有区别的百姓,因为雅各和儿子们都是牧羊人,而凡是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厌恶(参创四三32,四六34)。这种现象自然也就拦阻彼此通婚,若以色列人一直留在迦南地,极可能与当地人混杂,甚至在信仰上完全被同化。

以色列民族的诞生

  神保守雅各在埃及的时日,以色列人民在埃及果真生养众多,极其强盛,一个以色列民族终于诞生了。回顾整个事件,可以看见神的恩典极其奇妙,约瑟的兄长们虽然谋害他,波提乏的妻子也诬赖他,但就在事情辗转变化的过程里,神反而提升约瑟,成为埃及的宰相。而且约瑟所到之处,无论是贱为奴隶、囚犯,甚至贵为宰相,都因着他敬畏神的态度,神就赐福与他,使他所作的尽都顺利,就连与他有所接触的人也间接蒙福,因此有机会认识耶和华。约瑟的事迹一方面是义人受苦的例子,预表耶稣基督也是以义的代替不义的,为罪人接受刑罚,另一方面也显明不认识神的人,可以因敬畏神的人蒙福,包括物质和属灵的福份。

神的美意本是如此

  更重要的,我们看见唯有神是历史的主宰,纵然人思想作恶、行为作恶,千方百计的谋害约瑟,但在神的手中却可使这些伤害转变成祝福,成就他的救赎计划。信实的神既然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要使他们成为大国,繁衍后裔,又应许有一君王要从他们的后裔而出,成为救主,万族也因他得福。约瑟在受尽苦难后,方识透神的心意,明白自己是神用来拯救以色列民的器皿。所以他曾对兄长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五十19~20),这便是神大能的作为,他的爱与智慧。

长子名份的继承

  雅各有十二个儿子,那么长子名份归哪一位?在创世记四十九章,当雅各临终为众子祝福时,我们可到从肉身所生的长子流便,因淫乱行为,失去长子名份。西缅和利未因残忍的行为,也得不到长子名份。结果,属灵的长子名份归犹大:「主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10节)。君王将来出自犹大家族,并且基督,「女人的后裔」,将由犹大支派而生。至于约瑟,雅各最爱的儿子,创世记卅七至五十章之主要角色,也得了长子名份,因他两儿子(以法莲,玛拿西)各成了以色列的支派。产业得双份是长子的权利。历代志上五章2节如此归纳长子名份的一分为二:「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名份却归约瑟。」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5.1.2008 10:39 编辑 ]

t02.gif (8.76 KB, 下载次数: 41)

t0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9:22:0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出埃及记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07 编辑

圣经导读:
以色列在埃及为奴:出一~十36
以色列往西乃山途中:出十三37~十八章
以色列在西乃山安营:出十九~民十10
以色列往加低斯巴尼亚途中:民十11~十二章
以色列在加低斯巴尼亚:民十三~十四章
以色列由加低斯到约但河东岸(旷野漂流):民十五~卅六章
以色列在约但河东岸:申一~卅四章

  神藉着约瑟被卖,成就他的救赎计划,拯救了以色列一家,将他们带到埃及去,直到他们力量加增,才能回去占有迦南地。在雅各离世以前,他先给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祝福,本来玛拿西是长子,但雅各却把以法莲放在他哥哥前面,并预言以法莲的后裔要成为大族,不过两人都获得与雅各其他儿子一样的位份,他们的子孙也与其他支派享有同等的地位。

  然后雅各对自己十二个儿子作类似的预言(参创四九1~28),这事乃是神的引导,因为他的话奠定未来各支派的命运。流便本是长子,但他放纵情欲,与父亲的妾行淫,以致被废去长子的权利。其次是西缅和利未,因他们曾在示剑地进行残酷的屠杀,所以受惩罚将来不能承受地土。果然在以色列民得迦南地之后,西缅支派被犹大支派所并吞,而利未支派也没有地土分给他们,都一一应验了雅各的预言。故此长子的福分便落在排行第四的犹大身上,神所应许的君王也就从犹大支派而出。

摩西出世

  以色列在埃及寄居三百多年,人数从原来雅各家的七十五人增加到逾两百万人,已经由一个家族成为一个民族。那时,有不认识约瑟的法老王在位,对日渐繁衍兴盛的外族人产生不安,遂想到两个方法来控制他们:(一)以做苦役,建筑新城的方式,来消耗他们的体力。(二)下令杀掉所有以色列妇人所生的男婴,以抑制人口的增长。但收生婆因着敬畏神,暗中违令,以色列民的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于是法老另生一计,就是命以色列人将所生的男婴丢在河里淹死。

  正当此时,属利未支派的一对夫归,生了一个儿子,模样俊美,他们不忍见他受害,便把孩子藏在箱子里,搁在河边,让他姊姊看管,碰巧被正在河边沐浴的法老王之女所拾获,心生怜悯,便托孩子的姊姊找希伯来妇人乳养他。就在这奇妙安排之下,孩子仍由生母乳养,直等到他断奶,才送进埃及王宫成为法老女儿合法的儿子。这孩子就是后来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摩西。

  摩西在王宫长大,学习所有埃及人的学问和专长,他大概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是希伯来人,有希伯来人的身份与信仰。四十岁时,他前去探望他的希伯来弟兄,见他们受虐待做苦工,因打抱不平竟失手打死一名埃及人。后来事迹败露,法老大怒,下令捉拿摩西,他只好逃到米甸的旷野去,在那里娶妻生子,过着游牧生活,一晃四十年。

  新的法老登基,但仍奴役以色列民,以色列民叹息哀求,其实神听见他们的哀声,也看见他们的苦情,就眷顾且纪念他曾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

蒙召的摩西

  有一天当摩西在何烈山牧羊时,耶和华的使者,藉着未被烧毁的荆棘为记号呼召他;要他回到埃及去,并领出多年来正受苦役的以色列人。

  起初摩西不肯担负此重任,虽然神应许与他同在,并驳倒他所有的藉口,但摩西仍然害怕,神便应允差遣他的哥哥亚伦与他同去。亚伦将成为他的代言人,以弥补摩西辩称自己缺乏口才的遗憾!摩西以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时间,去拯救以色列人,但神却藉着摩西把以色列民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并引导他们重返应许之地—迦南。

  我们若比较徒七25:「他以为弟兄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他们却不明白」,和出三11:「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呢?」很难相信这两句话是出自同一个人口中,经过四十年的岁月,摩西是改变了,当他愿意放下自己时,神才能使用他,这给今天的每位信徒极大的提醒,人的热心并不能成就神的工作。

带领百姓出埃及

  摩西回到埃及,在百姓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以取得百姓的信任和接纳,然后便和亚伦去见法老,要求容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去事奉耶和华。但法老心里刚硬,不肯平白损失这么多的廉价劳工,不但不肯放人,反倒加增他们的工作量,几经交涉都没有结果,神便藉着摩西之手在埃及降下九次的灾祸,近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每一次灾难过后,法老的心仍旧刚硬。

  最后的灾祸是在逾越节,神说:「因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又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在埃及的最后一夜,以色列人杀羔羊,将血涂在门楣和门框上,为要救他们的长子得免灭命。出十二章详细记载了逾越节的由来,逾越节杀羔羊的晚上,乃是以色列史的转折点,是神选民新纪元的开始,他们生养众多,现在正要脱离压制他们之人的毒手,他们为此起用新的历法(出十二2),并且要以此为永远的定例,每年均记念这日。「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五7),启示了神只有在赎罪的基础上才能行使他的恩典,也表明了神对以色列人所施行的救恩,并非是因以色列人有任何功德,乃是出于神的主权与拣选,而白白的接受。

昂然出埃及

  摩西一定曾在事先就指示以色列百姓,预备启程离开埃及,根据民卅三3:「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的出去。」当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百姓的数目,光是廿岁以上的男丁就约六十万(参出十二37,民一46,十一21),全部总数加起来可能超过两百万人,我们可以想像那种扶老携幼,喧哗熙攘的场面,及他们后来在旷野中的种种背逆,真可称为乌合之众,可是从神的眼光来看,却被形容为耶和华的军队(出十二40~41),由此可见神对这群选民的期望有多深了!

  以色列民在摩西率领下,浩浩荡荡的离开埃及。耶和华神与百姓同在,日间用云柱领路,晚间以火柱带领他们,可是在以色列民抵达应许地—迦南之前,需经历旷野的窘困行程。这段时期乃是使以色列人的信心,经过认识神的大能,而达到更成熟的阶段。他们曾多次的受试探,头一个大难题就是法老反悔了,派大路军马追赶,逼到红海边,是神显出大能,在海中开出道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出十四10~30)。第二个试探是肉体的需求,以色列人在旷野的饮食全由神亲自供应,神每日降吗哪,百姓为了满足个人的口腹之欲而大发怨言,怀念在埃及所吃的肉锅,不愿以此生命粮来饱足他们的灵命(出十六)。第三个试探是他们跪拜其他偶像,敬奉假神,沾染污秽,惹神发怒。当摩西上山时,他们为自己制造了金牛犊以代替耶和华,因为他们不愿等候那位不可见的神,宁可以自己的方法来替代(出卅二1~6)。

拜金牛犊得罪神

  更可叹的是,经过万里的跋涉,尝尽了千辛万苦后,目的就是为进迦南,可是以色列民却在行近目的地时,因派人窥探,而得知迦南地的居民,不只身材魁梧且城邑坚固,就心生惧怕而丧胆,更埋怨摩西:「为何领我们到此,使我们倒在敌人的刀下,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么?」(民十四1~3),甚至在等候摩西上西乃山领受神所颁布的十诫时,因为不耐烦而铸造金牛犊膜拜,神是忌邪的神,要灭绝他们,另外兴起摩西的后裔成为大国。但是摩西仍然以民族为念,切切为以色列民祈求。结果,神应允了摩西,不立即消灭他们,但也不准许他们进入应许之地(民十四26~36),除了约书亚与迦勒因着信心得以进入之外,其余的都死在旷野,甚至连摩西也因一时的赌气而丧失进迦南的资格(民廿11~13,申卅48~52)。在漂流的日子完结后,约书亚继承了摩西的工作,继续带领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进迦南美地。

出埃及对以色列民的意义

  出埃及与漂流旷野四十年的生活,对以色列民族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神拯救他子民的行动,更把神的信实、慈爱、公义、圣洁都表露无遗,但这些事情所代表的含意,其实在神普世的救赎计划中,极具意义。

  首先,很明显的,这件事的主要动力,是神纪念他曾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以色列民在埃及共居留了四百三十年,刚好成就了神向亚伯拉罕的应许:他要有一国之众的后裔。进迦南是实现第二个应许的时候了,就是要有自己的家园。

  其次,谈到那位应许的救主,神对摩西说:「他要从以色列人中兴起一位像他们先知」(申十八18),这成了以色列人最大的盼望。在他们受外邦辖制时,就一直期待着这位先知的降临,以拯救他们早日脱离外邦人的轭。从新约的记载来看,基督就是这位要来的救主,而他也具有先知的职事。

  第三,逾越节的设立,表现了救赎的方式,神以羔羊的命代替人命,以血作记号。这岂不是耶稣基督舍身、流血为要替我们赎罪的预表吗?

神对以色列民与对教会呼召之间的对照

  最后,从出埃及到漂流旷野,以至进入迦南,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可以作新约教会的预表。在出埃及的事件里,可以见到几个特色:(一)神呼召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同样,神藉着福音的呼召临到他所拣选的人,要他们与世界分别出来。(二)在摩西与法老的对话里,摩西多次的提到他要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目的是要敬拜神,与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同样,教会是神特别从世界分别为圣,归于他自己的一群,教会是以神为中心的。(三)神呼召一群人出埃及,这样,教会也有她的群体性。旧约的以色列人和新约的教会都被称为神的子民,是众数的,教会是不搞个人主义的。(四)神要呼召以色列民去迦南地,去承受应许之地为产业。因此,以色列民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向着一个盼望前进的。同样,教会也是动态的,在世上只是客旅、寄居的,等候将来神所应许的荣耀、和永存在天上的产业。从这个角度未看,旷野的漂流也成了教会天路历程中的监戒了。

  无论如何,以色列民终于进入迦南美地,因为神的应许永不落空,神的旨意永不失败。但从埃及出来头一代的人,因为不信的缘故,造成不能承受应许的结果。愿我们以此为监戒,抓紧神的应许向前进,这样,我们必能看见神的荣耀。

t03.gif (15.64 KB, 下载次数: 38)

t03.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9:23: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祭祀与救赎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08 编辑

圣经导读:
会幕的建造:出廿五-卅一章,卅五~四十章
道德律法:十诫,引导生活的细则。出二十3-17,申五7~21
民事律法:有关以色列人的社会关系,如饮食、卫生检疫、税制婚姻仳离…等规条。
      利十二~十五,十七~二十,廿五~廿七
礼仪律法:与宗教的事有关,包括节期献祭和祭司职责等。
      出廿八~七九章,利一~五章,十六章,廿三~廿五章

西乃之约

  神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固然是为叫他们脱离外邦的压迫,可是更正面的目的,是他要作以色列民的神,他们要成为他的子民。这是神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约,在这约之下,以色列民当顺服神的指示而行,建立以神为最高主权和治权的国度(参出十九4~6)。

  以色列人出埃及满三十月后(出十九1),他们来到西乃的旷野。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一群无组织制度的乌合之众,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律法,也并不真认识神,更谈不上了解神所要求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需要被改正,神透过西乃的旷野来调整他们,在西乃停留的十一个月又五天中(民十11),神向他们启示了律法、颁布律法,也建立了中央会幕,教导以色列人怎样做会众崇拜、私人崇拜,以及怎样过日常生活,使他们成为相信并依靠神的子民。神在西乃向以色列人传达的第一件事,是口传十诫:(出廿1~17)(一)除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神。

(二)不可雕刻、跪拜和事奉偶像。

(三)不可妄称耶和华神的名。

(四)当守安息日为圣日。

(五)当孝敬父母。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十)不可贪恋别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前四诫是人对神的责任,关于神的存在、敬拜、名字和神的日子。后六诫则是人对人的责任,有关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见证、不贪心。这十诫是以色列民道德律的纲领,也是更详细的民事法和礼仪规则的基础。

  以后,神又向摩西宣示了一套民事律,作为治理全民的准则,若把这些律例与当时近东文化的民事律比较,可以看出以色列的律例是人道得多。

  除了十诫和民事律外,则是礼仪律法,都是与礼仪、律法、宗教的事有关,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里所启示的律法中,神用了很长的篇幅指示敬拜神的会幕所应有的尺度和陈设。而在利未记的启示里,却记载着关于献祭和节期的详细吩咐,这些看来颇为琐碎的描述,常使人感到索然无味,但在这里面却蕴藏着极丰富的救赎含意。

会幕的建造

  当时埃及和其他国家庙宇林立,以色列却不同,只有一个敬拜之处,那就是会幕。会幕是以色列人根据摩西在西乃山上,得到神的指示所建造的,为要配合以色列人旷野生活的居无定所,敬拜的场所也就设计成可移动的圣所,称为「会幕」。每当以色列民在路途中安营时,利未人便负责支搭会幕,这是神的圣所,象征着神与以色列民同在。从出廿五8~9神对摩西的晓喻中可知,会幕是以色列人根据摩西在西乃山上得到神的指示而建造的。「照我所指示你的样式」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神履行了与以色列民所立的约—耶和华成为他们的神;但另一方面,当神要临到人中间时,人不可以马虎随便,他们要与这位圣洁的神相遇,得依照神的指示去行,否则会自取灭亡。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神不要人创造自己的宗教,唯有与神的旨意相符的宗教,才有意义。

会幕的样式

  至于会幕的陈设和结构又是如何呢?会幕本身是一个大的帐幕,用幕幔区分为二,构成圣所和至圣所。这幅幔子把有罪的人和圣洁的神分开了,唯有大祭司才有资格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目的是为全民赎罪、献祭。

  陈设方面,在至圣所里有约柜,柜内藏着两块刻有十诫的约版,而约柜之前是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出十六33;民十七10)。约柜上的施恩座,有两个高张翅膀相对的基路伯,是大祭司在赎罪日洒赎罪祭之血的地方,要做基督在神面前的代赎,这约柜是整个会幕的宗教中心,代表了神在他的百姓中间,与他们同在。因神曾向摩西说:「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又要从法柜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间,我所要吩咐你传给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廿五1~22)。

  在圣所里面,设有香坛、金灯台和陈设饼的桌子。每天早晨和黄昏,祭司都要在香坛上烧香,象征着人的祷告。金灯台是会幕中唯一的光源,桌上则陈设着十二块饼,代表十二支派。

  会幕是设于一个院子的西面,通常称为外院,整个院子都被一层细麻布幔围着,院中有铜盆和祭坛。铜盆是给祭司洗濯之用,这是在他进去幕或献祭之前,表明敬拜神的人需要手洁心清,至于祭坛,则明显是为了献祭之用。

  从会幕的设计和结构来看,它显示了神愿意主动的住在以色列人中间,再者,其中所有的尺度和陈设,都是神的指示,表明人要接着神的方法才得见神,在救赎方面何尝不是如此。第三,从外院到施恩座,须要献祭、清洁、燃香和洒血。罪人要到圣洁的神面前,同样也须经过赎罪和洁净的步骤。

  会幕设立后,接下来的是祭祀问题,而祭祀又分祭司、献祭及节期,这三者间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祭司职任

  先谈祭司,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中,利未人被分别出来,完全献给神,行宗教方面的事务。在利未人之中,又有一个家庭被分派作特殊的事奉,便是亚伦的后裔,他们被指定作祭司,祭司就是作中保,使罪人可与圣洁的神相交。唯有祭司才可以献祭,而其他的利未人只担负一些比较卑微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祭司的仆人。祭司的责任重大,所以要求也高,任何身体上有残疾的人,都不能作祭司,祭司的衣着也有规定,在大祭司的胸牌上,镶有十二粒宝石,刻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可见祭司的职份,是代表百姓,为他们赎罪。此外,祭司也有责任,要为人民寻求神的旨意,和教导神的律法。管理祭司的人就是大祭司,唯有大祭司可以在每年一次的赎罪日里,进入至圣所为全民赎罪,不过祭司本身也是罪人,因此在他进入会幕事奉神之前,须先用水洗濯,穿上圣袍,首先为自己赎罪,然后才能在神面前供职。

  至于献祭,在摩西之前,就早已经有透过献祭来敬拜神的方式。创世记四章曾记载亚伯杀羊献给神,挪亚出方舟后献动物为祭,后来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神也曾降火烧肉,表示悦纳亚伯拉罕的祭物。在以色列出埃及后,献祭正式被纳入了律法之内。

献祭制度

  利未记里记载了五种祭祀,分别为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燔祭的特点乃在焚烧整个祭牲,象征完全奉献生命给神。献祭的人要按手在祭牲的头上,表明这祭牲是代替他的意思,祭牲必须是无残疾的雄性牲畜,表示献给神的东西应当毫无瑕疵。

  素祭的祭赎物是细面、无酵饼和禾穗,主要是一种感恩祭,代表奉献自己所有物质财产给神,与其他祭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带血,不包括任何动物而是奉献谷类。

  平安祭的仪式与燔祭相似,但只是将脂油烧在坛上献给神,因为脂油是以色列人认为最好的一部份,而祭肉则一部份归给祭司,一部份归给献祭的人。平安祭是神人共享的,表征神与人、人与邻舍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愿望。

  赎罪祭与赎愆祭类似,都是当人得罪了神,或得罪了人的时候所献的,尤其是为了解决人在无意中、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破坏了神的律法,就采用这个祭来向神赎罪。但对于那些干犯耶和华律法、故意犯罪的人,这种人一定要被剪除,而不容他以献祭的方式来解决。至于赎罪的方法,则是用祭牲的血,洒在会幕各处,表明藉祭牲的死,一切的污秽都得洁净,献祭者也因而得到洁净。至于祭肉则归祭司,当献祭者看见祭司吃掉祭物,而平安无事,就晓得神已经接纳他的悔改。

  从祭司与各种祭祀的描述里,我们可看到这一切乃是神指示人,使人可以与他和好,而不是人用自己的方法去讨神喜悦。这些都预表救赎,也都有很丰富的含意。譬如,祭牲必须是没有残疾的牲畜,预表赎罪物必须毫无瑕疵;至于强调血的功能,是为了解决罪的问题,又以祭牲成为人的代替品,接受罪人的刑罚。

  从新约的角度来看,唯有基督才是最完美的祭司和祭物。基督原为祭司,本身无罪,不需要为自己献祭,但他为了罪人,来到神面前甘为祭物,献在坛上,为人流血,使人得洁净,代替人接受了神忿怒的刑罚。更要紧的,一般献祭的功效是有限的,不能真正地永远替人除罪,只是神暂时接纳了这种方式,暂时不降刑罚,唯有基督的献祭是一次的献上,便永远赎尽了人一切的罪,使人与神和好。因此,这些献祭,其实都是预表以后要来的救主基督。

犹太的节期

  最后谈到节期,在旧约律法中,以色列人的节期也不少,一年一度的有逾越节和除酵节、初熟节、五旬节、吹角节、住棚节及赎罪日,其他节日包括安息日、月朔、安息年及禧年。以色列人的日历,订出每年的三个大节期,每个男丁都要到示罗过这些节期。(一)逾越节的目的是,纪念以色列自埃及的奴役中蒙拯救。除酵节则为纪念在埃及匆忙逃难的苦境,除酵代表诚心分别为圣,(二)五旬节目的是将初熟的麦子献给神。(三)住棚节是为了纪念旷野飘流并庆祝丰收。

  在此特别提到赎罪日,这是在以色列历法中第七个月的第十天,在这一天,全以色列民都要认罪,向神祈求赦免和洁净。这天也是大祭司每年一度进入至圣所的日子,那天他要穿着白色的细麻衣,首先为自己和众祭司的罪献祭,然后再为百姓的罪献祭。他要把祭牲的血洒在至圣所里,然后再取一只「代罪羔羊」,把手按在羊的头上,这是代替的意思,代表百姓的罪都归到羊的身上,再把羊带到旷野,表示百姓的罪已经被挪去了(利十六1~22)。洒血和代罪羔羊都是基督的预表,是为所有人民而设的,也唯有在这赎罪的基础上,才能够接近神、感谢神、敬拜神和事奉神。

  希伯来书十章1节:「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祭祀的律法并不能真正的使人离开罪恶,唯有基督—就是那将来的美事、本物的真像,才能够使人完全。因此律法只是神救赎计划中的一个小点,如保罗所说:「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三24),神的律法是叫人知罪、认罪。要真的完全对付罪恶,拆毁罪恶的捆绑和势力,还得等候那位神所应许的君王——耶稣基督的降临,因为他才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的,他也是那女人的后裔,是彻底消灭魔鬼作为的那一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9:29:47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进驻应许地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08 编辑

圣经导读:
入侵迦南:书一~五章
征服迦南:书六~十二章
分配土地:书十三~廿四章
士师时期:士一~廿一,得一~四章

灭亚摩利人

  摩西去世前,在约旦河东帅领以色列人打败并灭绝亚摩利人(申二24~37;三1~8),把亚摩利人的地分给以色列人的两个半支派。同时,摩西也规定以色列人不可扰害另三族人,不可与他们争战(申二4~5,9,19)。为什么有些族要灭,有些族不可灭?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不可扰害的那三族人与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而且神已把地赐给那三族人为业。第二,亚摩利人到了摩西时代罪孽已满盈,所以神要藉以色列人向他们施审判。基督徒不可以随便引用灭亚摩利人的命令,从事流血的战争。引用圣经时必须考虑到经文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神要我们成全的福音使命。

渡约旦河

  摩西死后,神立约书亚为他的继承人,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地,神吩咐约书亚务要刚强壮胆,并应许与他同在,就像以往与摩西同在一样。

  约书亚承受重托,领以色列民到约旦河边,他吩咐抬约柜的祭司先过约旦河,当祭司的脚一入水里,约旦河下流的水,立时在远处停住了。抬约柜的祭司在河中干地上站定,以色列民便鱼贯过河,等到所有的人和牲畜都过了河,祭司才上岸,上游的水立刻就流下来,河水涨过两岸(书三,四)。这个神迹有三个目的:第一,叫以色列人认识神的大能;第二,增加以色列民进攻迦南地的信心;第三,使以色列民知道神立约书亚为首领,上帝确实是与约书亚同在。以色列人过约旦河这天是正月初十。

  正月十四日,以色列人在吉甲守逾越节,吃了迦南的土产,第二天吗哪就停止了。神不再用吗哪供应他们,乃是要他们以耕田为业,以色列民也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化成为农业生活,他们需要为自己的生存辛苦工作。

  现在以色列人的任务,就是要把原先住在迦南地的居民赶走,才能承受那地为业。神的应许并没有排除人的责任,但是唯有在神的应许之下,人才可以肯定他所作的是对的,也唯有在神的帮助下,人所作的才会有结果。

与迦南人交战

  以色列人面对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耶利哥城,这是迦南平原的一个重镇,约书亚在攻这城之前,看见神的使者拔出刀来向他站立,这人的目的是要来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要个领以色列人争战(书五13~14)。这个经验对约书亚很有帮助,因为它使他知道征服迦南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自己为以色列民争战:也是神要实践他向列祖的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他们的后裔为业,更要使这民族成为大国,在神的救赎计划上,继往开来。

  约书亚信心大增,便命令以色列人攻城,方法是每天围绕城墙一次,一连六天:到第七天,以色列人绕城七次,第开次祭司吹角,众百姓齐声呼喊,城墙便应声倒塌了,百姓攻入城中,把人畜杀尽,攻陷了耶利哥城。

  以色列人挟着战胜的余威,想速战速决,进攻迦南中部另一个城镇—艾城,他们没想到竟然败北。故败的主因是营中有罪恶,原来是犹大支派的亚干,把神吩咐当灭之物收藏起来。俟约书亚把亚干从民中除掉,然后再攻艾城,这一回就一举成功。从这次的经验,他和百姓学了两个功课:罪的代价和过份自信的错误。

  紧接着耶利哥城及艾城两场战役之俭,以色列人又陷入另一种信心的陷阶中,基遍人自知无法对抗以色列大军,就冒充成远路客,来到以色列人的营地求和(书九9~11),因他们掩饰成功,陈词恳切,以色列人滥用同情心,终于与基遍联盟。三天后诡计才败露,这件事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人「并没有求告耶和华」,以致给魔鬼留地步,为以色列人的信仰种下可怕的危机。

  迦南中部虽然已落在以色列人的手里,但是南部和北部仍有不少敌人,在以后的日子里,约书亚南征北讨,击败了迦南众王,又攻败了许多重要的城市,这些成果足够让以色列民在迦南定居下来。约书亚把整个迦南地分给九个支派为业,这九个支派包括约瑟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的后代,而利未支派就被分别出来,专司祭祀的职事,仰望神的供给,没有分地为业(书十四3:民十八20~28)。

  在以色列人迫近约旦河东岸,预备过河进入迦南时,以色列并没有全面的征服迦南,在他们分地的时候,也只是凭信心分地,将来各支派的人需要各自去征服已经分配给他们的土地。而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见约旦河东土地肥沃,可以牧放牲畜,便要求将那块地分给他们,成为他们的产业,因此以色列人「夺了那全地」却也「还有许多未得之地」。最重要的地区已经得着了,最重要的城池也已掳掠了,余下的仇敌已在以色列军的控制之下,但他们还未得着全地为业,他们仍要继续儆醒争战。这时属神的儿女亦然,我们天上的元帅已经伤了撒但及黑暗权势的头,然而在不守主道的教会势力,仍有余威,仍有力量打击,阻碍走十字架道路的人,这就是我们要胜过的地方了。

约书亚的遗言

  最后,年迈的约书亚要离世了,他殷勤嘱咐各支派的领袖要忠于神的约,多次提到境内仍仁拜偶像的国家,并已预见以色列信仰的危机,因此他提出三个重要方法:(一)要谨守神的律法(书廿三6),(二)与他们完全分别出来(书廿三7),(三)对神持守纯正的信和热诚的爱(书廿三8~11);这样神必赐福,千万个可离弃上帝去敬拜别神,那必会招致大祸临头,因耶和华是忌邪的神,是圣洁的神。可惜以色列人忽视了约书亚的警告,不但成为他们的后患,对以色列历史的发展影响颇钜,也影响救赎计划的进行。 为什么神对灭绝迦南各国,与他们断绝来往看得这么重要呢?原来从考古资料里我们发现,迦南地是一个被各种宗教充斥的地方,而这些宗教又与以色列的信仰完全不同。

  首先,以色列的信仰是一神论,他们只相信独一的真神,单单事奉这一位神。但迦南人则敬奉很多的神明,在这些「多神教」的环境之下,以色列的信仰是特别的,也显示以色列的宗教信仰是神所启示的,而不是逐步进化出来的宗教。 其次,神严禁人雕刻和敬拜偶像,但迦南的多神教却充满各式各样的偶像,从考古学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迦南地的神像,却从未发现过耶和华的像。以色列神是天地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主宰,他介入人类的历史,按他的公义施行审判,也按他的慈爱进行拯救。这位圣洁、公义和慈爱的神对人也有同样的要求,他不仅要人按着他所指示的方式去敬拜他,也要以色列人力行道德生活来配合他们的信仰。

  迦南人最常拜的神是巴力,它是管理雨、雾和露水的神。雨、雾和露水在农业的收成与发展上占了极重要的因素,所以也成了务农为生的迦南人最敬奉的神。迦南人的神有男有女,常常是充满暴力、血腥和淫乱的,所以在他们的宗教仪式里,常有男女杂交,献人为祭等邪恶和淫乱的罪行。甚至以这些仪式来取悦神明,使他们降雨赐福,耶和华神对这些邪教非常愤怒,严厉地命令以色列人远离,更要把一切偶像从他们中间除去。 但以色列人却不听从耶和华神的命令,他们效法当地人,且敬拜当地的神,好像唯有这样才能安居乐业,而使生活有保障。他们失去了对神的信心,也失去了道德的观念,而敬拜耶和华就必须过严谨的道德生活,但拜迦南的偶像则可以顺着自己的情欲而活。结果许多以色列人就被住在他们中间的迦南人同化了,他们弃绝耶和华,终于带给自己重大的祸害。

神权政治

  自从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就违背了耶和华的约,去敬拜别神。当时以色列实行神权政治,他们并没有所谓的中央政府,而是各支派各自为政,就算在各支派里面,也只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作领袖,并没有什么政治结构,社会里面也没有很大的阶级分别,唯一能把以色列人团结起来的就是他们的信仰。每逢节期,以色列人就聚集寻求神的面,耶和华与他们立的约也成了他们唯一的法律。

  但是这种神治社会,只能在大家都专心依靠和事奉耶和华的时候才有效用。什么时候以色列人背弃耶和华,什么时候整个社会就要崩溃,因此当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便很快的被迦南人同化,并事奉迦南的神,以致带给整个社会极大的混乱。

士师时期

  旧约士师记记载了这段混乱时期的历史,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50年~1050年左右,那时外有敌人环伺,内有以色列民自己的腐化、败坏的生活。于是发生了许多可耻的罪行,例如:被分别出来要专心事奉耶和华的利未人,竟改宗事奉其他的偶像,作其他假神的祭司。「但」族支派的人更掳掠了祭司,要祭司去事奉他们自己所设立的神。一个利未人的妾被便雅悯族的暴徒凌辱而死,支派与支派之间互相残杀,以致便雅悯支派几乎被灭族。这一切都反映出以色列人的宗教和道德,已经腐败至极! 「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的发怒。并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他录。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的手中,又将他们交付与四围仇敌的手中,甚至他们在仇敌的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及至士师死后,他们就转去行恶,…」(士二11~19),这种犯罪——惩罚—悔改—拯救,周而复始的重演在他们当中,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士师职份

  所谓士师,就是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是神听人的祷告,兴起来拯救以色列民脱离仇敌的领袖。神与士师同在,使他们大有能力,担起时代的使命,成为英勇的战士,并治理百姓,维持民间的公义,使以色列暂享太平。基甸、耶弗他、参孙、撒母耳等,都是比较有名的士师。

  无奈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离弃神,士师记中三番两次出现的宣告:「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六6,廿一25),一再说明了,社会的混乱是因着各人下服从神,而又没有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和制度来管理百姓,所产生的必然后果。

非利士的迫害

  最后,一个庞大的外敌—非利士人出现了,他们成为以色列人的劲敌,使以色列惶恐不安,对由神亲自治理的政权制度缺乏信心,因而要求神立一个君王来治理他们,好像其他外邦国家一样。

  士师记为我们留下以色列惨痛的历史,可列入圣经中最可悲的一页,有人称这书是失败之书,透过此书也说明了两方面的真理:(一)人类败坏得无可救药,忘恩负义、顽强悖逆及愚昧无知。(二)神的忍耐、宽容、仁爱和怜悯。

t05.gif (13.34 KB, 下载次数: 40)

t05.gif

t06.gif (3.78 KB, 下载次数: 40)

t06.gif

t07.gif (14.73 KB, 下载次数: 34)

t07.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9:32:4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国度的建立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08 编辑

圣经导读:
撒母耳:撒上一~七章
扫罗王:撒上八~卅一章
大卫王:撒上十六~撒下廿四,王上一~二11,代上十一~廿九

  以色列民在迦南地的命运,本来是一片光明,因为他们是神的选民,神要为他们争战,条件是他们要遵守神的约,按神的律法行事,可惜以色列民忘恩负义,敬拜迦南神巴力和亚斯他录,又放纵私欲、胡作非为。这期间非利士人一直与以色列为敌,他们中间进行过多次的战争,神虽然兴起土师抵抗外敌,终究只能带来暂时的太平。

  到了大约公元前一○五○年,非利士变得非常强盛,有一次在沿海平原的亚弗,非利士人大败以色列,杀死以色列军兵约四千人。后来以色列人把约柜抬出来作护身符,以为这样就可以胜过敌人,但是他们不明白约柜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法力,要紧的是神是否与人同在?由于以色列人离弃神,神便把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中。以致以色列人战败,连抬约柜的祭司也一命呜呼,神的约柜也被非利士人掳去(撒上四1-11)。

  从此,以色列便被敌人控制,以色列的四境有非利士人驻守军队,各个战略重地都被占领了,金属工业也被夺去,目的是防止以色列人制造武器(撒上十三19~22)。

最后的士师—撒母耳

  这时以色列的领袖撒母耳,他是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士师,也兼任祭司和先知的职位。在非利士人控制以色列的期间,撒母耳走遍各支派,教训以色列人要专心事奉耶和华。经过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以色列开始为罪忧伤,倾向耶和华,并除掉外邦神巴力和亚斯他录,带来了全民的复兴。 他有一次在米斯巴召集大家禁食祷告,神因看见以色列人的悔改就怜悯他们,将敌人交在他们的手里,大败非利士人,使以色列暂时平静,这件事情再次显明,以色列人的得胜与否,不在于军力,乃在于耶和华。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

  然而,以色列仍在非利士的压迫之下,而撒母耳年纪老迈,他的两个儿子又生性败坏,不求上进,以色列人一方面担心撒母耳死了,无人可以带领他们,另一方面,看见外邦各国都有君王和完整的国家组织,且国势强盛,他们便要求撒母耳也为他们立一个君王,来治理他们。显然他们以为以色列衰弱的原因,在于缺乏坚强的领导和完善的体制,而不反省他们自己的罪,是否对神失去了信心。

  所以神对撒母耳说:「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主」(撒上八7~9)。不过神还是允许了他们的要求,于是以色列结束了近两百年的神权体制,建立了君权的体制。

  在神救赎的计划里,本来神是要拣选一个民族,组成由神亲自治理的国度,向外邦宣扬神的真理,同时人类的救主也要从这个国家中产生。假如以色列人遵守神在西乃山所颁布的约,神自然会为以色列民争战,消灭敌人,也无按立君王的必要了。但以色列人离弃了神,他们便失去了中心目标及领导者,这个时候若没有一个完善的政治体制,他们就会零乱涣散,受到外敌侵扰,所以神允许他们实行君权政治。其实君王只不过是代表神去治理他的百姓,所以在本质上,君权政体不一定与神权政体相违背。但假若君王偏离神并他的约,国家失去了正确的导向,就无幸福可言!所以神拣选以色列的统治者的拣选标准,乃在于他对约的责任及与神的关系。

第一位君王—扫罗

  以色列第一个君王扫罗,属便雅悯支派,身材高大,健壮俊美。神命撒母耳膏他作王,然后获得民众的承认和支持,这和传统上,一个人被立为以色列民领袖的过程相似。而且在扫罗任内,他并未对以色列的组织作重大的改革,只是建立了一支军队的雏型而已。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第一位君王的出现,并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只是情势使然。

  扫罗主要的特长是在军事方面,领导以色列人对抗外敌,更重要的是虽然选立了君王,但并没有否认神才是最高的领导者,只是神膏立了合他心意的人来代表他治理众民。而君王也成了民众的代表,当这位被立的君王忠于神,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神就赐他能力完成工作,祝福也临到整个国家。但如果王违背神,行恶事,灾祸就要临到这个国家,神也随时可以废掉他,另立他人。因此,君王只是代表神的人,并不是神,这与当时的外邦人对君王的观念完全不同,以色列君王的荣耀也只是来自荣耀之神的选召。可惜这些君王有辱所托,并没有按神的公义治理众民,反而成为众民的辖制,正如撒母耳当初对众民的警告一般(撒上八10~18)。

扫罗王的见弃

  扫罗成为以色列第一位君王后,起初他也满有能力,先后击败亚扪人、非利士人和亚玛力人,获得人民的拥戴,但他在这些争战中,却几次犯罪。第一次妄自献祭,僭取祭司的职份,这是律法所禁止的,唯有祭司才可以献祭给神,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骄傲、自满、背道的心境(撒上十三1~12)。第二次是故意违背耶和华的命令,因在亚玛力战役中,扫罗奉命要完全灭绝亚玛力人及他们的牲畜,然而他违命存留亚甲王和上好牛羊的生命。待撒母耳追究原委,扫罗竟推说牲畜是为献祭用的(撒上十五1~21),因他不甘顺服神的命令,神也不要一位偏行己意的君王,神要的是「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所以神定意兴起他人来取代扫罗,当神弃绝扫罗之后,神指示撒母耳膏大卫接续王位。大卫是耶西的儿子,路得与彼阿斯的曾孙,他生于伯利恒城,是耶西的最小的儿子,虽然距离他实际开始统治还有若干年,但神的灵已经降临在他的身上,赋予他特别的能力,为将来被立为以色列君王而作准备(撒上十六1~13)。

  扫罗自从第二次被弃绝为王后,情绪极不稳定,常显出极度的低潮,显然是受了神弃绝的影响,扫罗的臣仆便建议:找一个善于弹琴的少年来为他弹琴,使他消愁解闷。他们选中了大卫,扫罗非常易于嫉妒,起初大卫是王所宠爱的,但当百姓称赞他过于王的时候,大卫便尝到这种被嫉妒的滋味了。

  嫉妒的起因是,有一次非利士人前来骂战,非利士人当中有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歌利亚,他在战场上谩骂、挑战,扫罗及以色列军兵都不敢出去应战。大卫恰巧来到营中,看望他的哥哥,他听到歌利亚在那里大放厥词,心里不甘以色列人被辱,于是自告奋勇接受挑战。大卫出战,他以机弦甩石,一举击中巨人的额头,巨人当场倒毙,非利士人军心大挫,大卫不以刀枪,轻易取胜,显明争战的胜败全在于耶和华,这件事使大卫声名大噪,备受民众的爱戴(撒上十七)。以色列妇女又歌唱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因此,更引发扫罗的戒心,千方百计图谋杀害大卫。

大卫的流亡生涯

  起初是直接的攻击,大卫在王面前弹奏竖琴时,扫罗两次尝试用枪刺杀大卫未果(撒上十八10~11),后又采取间接的方法,以女儿米甲许配大卫为由,要求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做聘礼,这个借刀杀人之计也失败了(撒上十八20~29)。后来又藉着他的臣仆谋害大卫,终于迫使大卫开始逃亡,过着流亡的生活。

  扫罗并不因此放过大卫,他继续在追杀大卫,甚至放下抵挡非利士人的重任,更可耻的,扫罗竟因为报复心理,而公然滥杀八十五名无辜的祭司,并杀尽该城的男女老少和牲畜,主要的原因是,他深知大卫是神所拣选继承王位的人(撒上廿二11~19)。

  大卫在经历四处飘泊流亡之中,逐渐赢得一群跟从者,有四百人之众,后来又增加到六百人,俨然成了一支军队。在扫罗追赶大卫途中,大卫曾有两次杀他的机会,但大卫敬畏耶和华,不敢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两次大卫都放过了他(撒上廿四,廿六)。可惜扫罗精神错乱了,他不知好歹,时常反悔,大卫被逼得无路可逃,只好逃到非利士地,投奔迦特王亚吉,并得到「洗革拉城」,作为军事基地。

扫罗王之死

  扫罗与非利士人决定性的战役,是发生在基利波山,他带着三个儿子迎战,结果以色列人全军覆没,三子均阵亡,他自己也身受重伤,为了避免被掳,他伏刀自尽,以色列人又落入非利士人的控制下(代上十1~12)。不过,神已经预备了大卫,当扫罗战败的消息传出之后,大卫和他的跟从者,便回归祖国,并在犹大地的希伯仑,接受犹大支派的人拥戴为王。另一方面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却逃亡到约旦河外的玛哈念,也登基作以色列王。但伊斯波设根本不是大卫的对手。果然,两年以后,伊斯波设便失去人民的支持,被刺杀了,以色列所有的支派便聚集于希伯仑,共同拥立大卫为全以色列的王。

大卫受膏为王

  大卫起先在希伯仑作王七年零六个月(撒下五5),但希伯仑位于犹大的南部,对管理全以色列很不方便,大卫便攻取耶路撒冷,赶走住在其中的迦南人,取名大卫城,定为全国首都。非利士人自然不愿意看见以色列的统一,便又挥军讨伐,但神与大卫同在,连续两次大卫都击溃敌军,非利士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成为以色列的威胁。

  大卫继续乘胜除掉以色列中间的迦南人,并迅速征服附近的邻国,大大的扩展版图,成为以色列史上政治最辉煌的时期。神拣选了大卫,他也以敬畏神的心,顺服神的带领,使神透过大卫建立他国度的心意得以成全。这也是士师和扫罗失败的地方,尤其可贵的是,扫罗死后,大卫并未用武力去争取王位,乃是求问耶和华(撒下二1)。在犹大支派尊他为王后,又过了七年,以色列人才拥戴他为王,大卫知道这是出于神的旨意,要他成为以色列民的领导者,但是他愿意等候神的时间和方法,无怪乎神称大卫为合他心意的人(徒十三22)。

  以色列的君王制度,与其他民族的君王制有基要的分别,就是君王的权柄非最高,神的话语的权柄才是最高。申命记十七章18~20节如此说:「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气傲,偏左偏右,离了这诫命。这样,他和他的子孙,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t08.gif (16.35 KB, 下载次数: 32)

t08.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8.12.2024 12:2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