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个道儿自个走
本报顾问 关愚谦(汉堡)
各位读者,2010年的新年到了,我首先祝贺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年比一年更好。别向我学习,一年比一年老。
今年2009圣诞节我是在上海度过的,本来还想在上海好好度过一个热闹的圣诞节,谁知,找个联欢的地方都很难,只好自己在家中请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记得还是几年前,我在上海度圣诞节,那时的热闹难以想象。街街彩色霓虹,楼楼红灯绿酒,人人兴高采烈,连我这欧洲来人都觉得有点过分,这是西方人基督教的节日,侬上海人凑什么热闹?可是,今年的圣诞,上海街头虽仍是车水马龙,饭店也是挤得满满的,但与圣诞节的关系不大。圣诞树除在大酒店可以看到外,很少有人问津。
我和一个出租汽车司机攀谈,他说,“西洋的东西,过去非常吃香,大家都来凑热闹,现在西洋东西除化妆品外,没有那么诱人了,中国品牌开始多起来了。人们开始买中国自制的汽车、电视,服装更不用说,又便宜,质量也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对洋玩意儿不那么热情,因而对圣诞节也冷淡好多。”他说的还真有道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国自己的产品的多样化,社会风气也就自然地在转化中。我这个“假洋鬼子”反而觉得不太自在。以后过圣诞节,还是在欧洲过。
“仁”“爱”是中国人的道德观
到年底了。是回忆2009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了。对我来说,今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法兰克福书展,搞得很刺激,几乎所有的热闹场面我老关都参加了。我们中国人这一百年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逐渐和自己老祖宗的“中庸之道”文化划清界限,学会了非黑即白、有你无我那套斗争哲学观。中国人中出现了所谓的新“左”派,2009年9月中旬,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组织中国文学研讨会,我当时应邀在一个上午当大会主持人。眼见我们的个别同胞在西洋人众目睽睽之下,唾沫横飞,横眉冷对,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跟着西方媒体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的旗帜,和国内的文化人对着干,认为凡是公家出机票来的都是保皇派。火药味十足。它使我想起我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亲眼所见的两派红卫兵那一幕幕的火药场景。心想,你们可以瞒住外国人,但瞒不住我的眼睛。拉起大旗当虎皮,文化大革命的派性习气表现无遗。
当然,德国媒体看到这一点,极为兴奋,便把它当作可利用的工具,大做文章。一位德国记者事后对我说,“想不到你们中国人会这么厉害,在会场上你们互相争了半天,我们都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我说,“你们既然不知道在说什么,怎么报道起来还是长篇大论?”他笑着回答说:“那就按着我们自己的理解去写报道了”。
那次斗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丢中国人的脸,在座的西方文人百分之九十点九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实情,在看我们的笑话。我是过来人,这辈子看得多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和”“仁”“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道德观,而中国的政治运动和夸大化的阶级斗争把中国人的思想一再扭曲。人家德国反而心平气和利用议会讲道理,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我们这“礼仪之邦”,在干什么啊!想来痛心。
文化传统的复兴
谁都知道,欧洲这几百年来的进步,应当感谢“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其实这两条路,目前的中国都也已经开始走,只是形式不同而已,道路当然是不会平坦的。争论、矛盾必然产生。这是好事。问题是怎么争怎么论?
来到北京、上海、杭州,发现了一个新气象,就是不少文化界人士都愿和我们探讨“中国往何处去?”一开始,基本上还是过去的老套,全盘西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社会主义胜过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好?谈谈谈谈,大家思想进入境界,开始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未来世界联系到一起,把中国的近百年史进行剖析,竟然得出了几乎相似的结论。
一,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文化革命。不能否定其历史意义,但是过于激进。采取打倒孔家店、引进西学、全盘西化的过激手段,不考虑任何事物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结果消化不良。
二,通过对清朝帝国的否定,打倒孔家店,当时的左派思潮逐渐在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其结果是把儒道佛的传统文化都一股脑儿扫入垃圾堆。
三,积极的一面是中国的主流社会开始引进西学,掀起一股学习欧美先进文化的浪潮,在当时的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民主、博爱、自由、平等的等等口号成为中国社会上的新启蒙文化,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列宁的革命观也逐渐吸引了一批对社会不满的先进中国知识份子,在保守的落后的社会打开一个缺口。他们更否定中国的孔孟之道。
四,1949年的革命胜利更证实左派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毛泽东推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各项政治运动更促使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变本加厉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以江青为首的文革领导,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采取批判和封杀手段,提出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极左政策。他们事先没有进行很好的酝酿和思想准备,最初让毫无知识的红卫兵进行打砸抢,把中国推向无政府主义状态。接着又来个急刹车,采取高压政策,该给老百姓的自由反而取缔,不该给自由的,则任意放纵,使人们的思想一再扭曲,给社会上留下了极不健康的欺骗、投机、自私、阳奉阴违等等恶习,延续到今。
五,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中国经济的飞跃和人们生活的提高,许多有头脑和历史观的文化人开始反思。一直推到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它开始给予新的评价。这种反思带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儒家道家佛学又开始热门了。
不久前,我在杭州参加了国际儒学大师、哈佛大学燕京学院前院长杜维明教授发起的儒商和儒学研讨会 。与会者除一些大学学者外,还来了不少国内的顶尖企业家,大家意见纷呈,针对中国社会出现的时弊如“物欲横流”“利益熏心”“唯利是图”结合儒家学说做了对照和分析,对中国商人今后的道德尺范做了很多的探索,引起我无限的兴趣。
回归文化传统不等于排除西学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去了,人们生活提高了,可是给人们留下了思想上的空白,用什么来弥补这个空白呢?连大部分文化人这些年来都向钱看。但它弥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因而有相当多的人寻找宗教的寄托。可是西方的宗教毕竟和中国的文化脱离很远。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界人士开始注重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个尝试看样子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上海人不过圣诞节就是一例。不过,目前又派生出几个新问题:
一, 用什么钥匙来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糟粕?
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和西方文化对立?还是可以互补的?
三, 在当前的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也可以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 如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加以推广?他应该在世界文化中起到什么角色?
五, 中国文化里的哪一部分对未来的世界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我在东方和西方都住了几十年,对两国的文化都有肤浅的了解,我认为中国文化在人性方面比人权更有普世价值。中国古人常说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仪、廉、耻、温、良、恭、俭、让,从境界上都高于“人权”思想。西方人善于推广他们的道义,而我们的优秀哲学思想只限于士大夫去掌握,鲜为人知。实际上我们的前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说苑.建本》等等等等,都是永远的真理,应该推广。我们现今的国人,被这百多年来的战争、动乱、革命、斗争弄得精疲力竭,忘掉了我们起码的规矩和礼仪。令人可悲。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社会和谐,纠正以往,把一切好的教义形成公认的法律,中国人必会成为一个世界的表率。
不要小觑我们中国的大学生
我最近在浙江大学讲学和逗留,看到大学生们是那样的关心世界,对我的报告,他们是那样的有兴趣和聚精会神,听了两个半小时,提出了很多令人思考的问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并且自发组织支持三农建设的活动,有一千个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说明中国年轻人大有希望。我曾问一个大学二年的女大学生:“听说你们大学生都不好好读书,只谈恋爱,上课睡觉。是不是这样。”她生气地回答说:“目前报刊对我们中国大学生报道,有很多地方以偏概全。很多是一些媒体和年纪大的人对我们的偏见,也算是代购吧!的确,我有时上课也想睡觉,因为有的老师水平太差,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被提成教授的。我们年轻人,有时比他还见多识广。但有些好老师,人们都聚精会神去听,课堂都被挤破。谈恋爱又有什么错?中国老一辈的人,过去没有公开谈恋爱的自由,偷偷摸摸的,对现在年轻人的自由恋爱看不惯、甚至妒忌”。
她的话真是一针见血。由于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社会背景,我发现,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见解、对民主、人权、自由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记得笔者在上海市西中学念高中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内战时期,我曾和几个同学一起办过学校壁报。当时专辟了一栏《中国向何处去?》。现在为什么不吸收广大中国国民的意见,一定很有意思。
“狗改不了吃屎”,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话,但形容得恰到好处。我们夫妻二人把写作当人生之乐趣,更喜欢选择社会题材。目前社会上思想非常活跃,给我不少启发,长了很多知识,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地有意识地和他们谈谈,收集一下不同中国人是如何看自己的国家的。好的、坏的、左的、右的,极端保守的和极端激进的,都把它们的意见摆出来,也许,通过广泛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集腋成裘。也许会对中国今后的建设出好的想法。我们现在已经走访了七八十人了,上到前中央部长、下到农民,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