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边写边瞪眼的个人空间 https://bbs.kaiyuan.cn/?962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老师,我要发言!

热度 8已有 1099 次阅读1.4.2010 09:23 |

老师,我要发言!

 

  

当被邀请参加汉堡总领馆“北德四州中文学校校长座谈会”的时候,我连日程安排都没来得及看、即刻便应承了;而且暗中盘算:如果届时还有插话的空档,我会把手臂高高举起:老师,我要发言!

 

虽然,一,我不是中文学校校长、而只是作为媒体代表列席;二、我没有子女、要送到中文学校去历练。以此看来,“中文学校”的话题似乎与本人关联不大;但话说回来,海外华文教育,这样牵扯到文化传承、子孙兴盛的头等话题,谁又能说与我这个中国人没有干系?!

 

中国历来重视教育,即便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读书无用”的短暂断层,但一旦熬过饥馑、挺过战乱,还是要读书。因为,除了有读书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调,我们历来还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几乎在中国所有的历史时期,不但沿袭着“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还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作为直接动力策驱着人们去头悬梁、锥刺股。

 

置身国内时,实在没有想起,还有一个海外华文教育的话题。那时中国的国际声望远不及今日这般足重,在国内的时髦人都恨不得讲英语,更何况好不容易来到了西洋地界。在日韩,很多华人鱼目混珠地做起了“当地人”;在欧美,也要尽量标榜自己的“洋文”比中文更利索。试想,此等状况下,何谈什么“海外华文教育”?

 

到了海外后,才发现有这么多仁人志士、圣贤子孙,克服万难、开馆办学,不为名利、只为我中华文化得以传袭、厚重德行能够远播。身边的朋友中,或华商富贾、或青壮学生、或家庭主妇,有钱出钱、有力出来,在没有拨款、没有场地、没有师资、甚或没有生源的情况下,在游离于祖国母文化万里之外的异域它乡,把一所所中文学校侍弄的有声有色,不由让我等崇敬十分。

 

为了更多地了解华文教育的历史溯源和当今状况,我通读了中国文史类大学华文教育专业教材的相关章节,令人受益匪浅。海外华人教育,并非起源于今日,古已有之。汉唐时期,便有中华先师游历列国、讲学传道;1696年,印尼华人便创办了世上最早的中华塾馆,传授文化、道德礼仪,教习侨民生存技能;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的民众为求生而飘洋过海,虽身处“华工”的艰难境地,依然不忘兴办教育,帮助求生同胞掌握“实用”的一技之长;近现代,中国国力虚弱、内忧外患,但各届政府始终没有放弃鼓励扶植外桥兴办教育,各国华人开设的塾馆、书院、侨校达到了史上空前的繁荣。

 

作为一名海外华文媒体的编辑,我自然能够掂量出“华文教育”的份量。尽管版面有限、经费紧张,但我们宁愿多与广告客户斤斤计较、也不愿“人文教育”版面有所删减;对客户付费的广告都不肯放大丝毫,而整版地宣传各地中文学校、刊登学生习作却不取分文————尽点义务,心里安慰。

 

但现实不容回避,主流之下、亦有泥沙。在这等圣贤之地,也伴生了一些与“教书育人”相悖的矛盾和尴尬,让为人之师的丧失尊严、当学生的无所适从、做家长的心存忧患。就以德国为例,小城市华人数量很少,同胞们自愿发起一家中文学校,周末空闲不但可以教习孩子学习中文,平日少有联络的家长们也可借机相聚,文体娱乐、互通有无,中文学校成了团聚同胞的一个重要平台。但在大中城市,就少有这样的“天下太平”,华人社会规模大了、子女多了,中文学校成长壮大后往往按照地理位置、所属团体分裂开来,为了争取生源学校之间明争暗夺、相互攻讦,因为利益分配老师之间也起纷争、甚至不顾“为人师表”的颜面……中文学校之间的争端,通过漫天飞舞的告状信件、拉拢生源的哭诉电话、恶意攻击的匿名邮件,在相对平静的华人社会中卷起波澜。

 

一位在汉堡经营多年的华人企业家,曾向笔者引述了他与中文学校的芥蒂。早先热情高涨地支持赞助中文学校,但后来发生的事端令他心寒,从而撇清了关系、再不参与。这位华商事业大成、家事兴旺,膝下公子聪明健康、讨人喜爱。可有一天,问及孩子学堂上有甚收获,小儿摇头作答:“没有上课!”为什么没上课呢?“最近我们老师在跟其他老师吵架、打仗,没时间教我们了。”这位华商无奈地叹道:如此教书,谈何育人!

 

一位在中国从教多年、来德后又发起组织了一所中文学校的前辈向笔者分析了德国中文学校弊端之来源:1,无管理组织之殇。与国内学校不同,华人自发组织的中文学校,既不隶属于国内教育部门、也不纳入德国教育体系,没有行业规范和统一管理,自然会呈现出各自主政、互不协作的局面;2,从业者职业素质的缺失。无论在德国、中国,教师资格并非轻易可取,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方能成为育人之人;而现今在中文学校任职的专业教师极少,大多数都是业余兼职,部分从业者专业素质不达标就很难履行育人之责;3,资源稀缺导致争端。因为是华人自发成立,所以并没有政府的教育拨款,学校及教师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学费和赞助款项;这样一来,生源、师资、教材、场地等等教育资源就成为各家争取的对象;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矛盾纷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尤其是在祖国发展举进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在海外“传道授业”的文化使者,其学识光芒会映射入子孙的心灵,其人格魅力会影响众多承受者的未来方向。我们向那些忘我付出的教育先行者鞠躬致敬,也希望更多的同胞关注支持、亲身参与海外的华文教育大业。

 

任何行业都不可能避免矛盾,但担有“育人”重任的中文学校并非普通的茶坊酒肆,其言其行往往会影响深远。所以,所有同胞都希望看到中文学校的团结协作、互补互助,都希望志士们在海外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树人”环境。

 

也许,作为一个行外人,我的些许言语并不十分顺耳。之所以“造次”,是再也不想从孩子的嘴里听到“老师在打仗”,不忍心让这崇高的首善之举被泥沙蒙蔽。

 

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恳请————停止争息。

 

                                 

2010325,于汉堡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第19洞 1.4.2010 11:37
不知道中文学校还有这么多事情。不过,中国人多的地方,哪里事情也不会少
回复 二零一二 1.4.2010 11:43
偶尔去打球,但没掺合他们的事情
回复 mayavati 2.4.2010 08:38
顶一下范主编。(怀仁)
回复 雨之静 15.4.2010 19:40
一针见血,痛快淋漓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11.2024 20:2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