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vpr的个人空间 https://bbs.kaiyuan.cn/?3441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维基百科]以色列第二部分

已有 1476 次阅读2.4.2017 18:15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 以色列, 战争

1948年战争
以色列复国的隔天,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伯不承认以色列国,因此名为宣战,但实际是没有这样的宣言),几天内集结军队开始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进攻。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面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在缺乏外国正式军援的情况下,犹太人民兵部队阻挡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侵占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东耶路撒冷、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伯人在冲突中逃离“犹太国家”,**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النكبة‎),估计有400,000至900,000名**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独立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他们自己抛弃的家园,但承认留守的**伯人拥有以色列国籍。以色列与**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迁入以色列,大量来自**伯国家的犹太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移民,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195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为报复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苏伊士运河英国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地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直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总理。


1960年代

在1961年,纳粹的领导人阿道夫·艾希曼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Mossad)情报局人员绑架并送回以色列,被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遭到法庭判处死刑罪犯

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趋紧张。叙利亚约旦埃及透露开战的意图,埃及随即驱逐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之前订立的条约、并且封锁以色列战略要地堤蓝海峡,接着又在接壤以色列的边界部署大量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军事攻击。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所有**伯邻国的军队。以色列一口气掠夺整个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控制全境。而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占领区域行政分界线。在签订大卫营和约后,以色列才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

而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一艘美军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因彼此的军事利益交换,美国和以色列认定是一场误击意外,因自由号辨识困难而造成。

1969年,以色列的第一位女总理梅厄夫人当选。


19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报复性的“天谴行动”(Operation Wrath of God),由一批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的特工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教赎罪节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突袭攻势。尽管**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厄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捩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团结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工党结束长达三十年的执政,而右翼党派从此在以色列国会取得多数地位。

接着,在当年的11月,埃及总统沙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和谈。在沙达特拜访之后,两国和平谈判后签下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逐渐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暂时获得自治权。


19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堆,阻止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发动攻势,卷入1975年开始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在建立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攻下首都贝鲁特。之后在以色列国防军的默许下,黎巴嫩长枪党策划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在数日内杀害千名以上的伊斯兰教徒,亦拍成电影与巴席尔跳华尔滋。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着,直到2000年以色列撤军完毕。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希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理,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占领区域的一连串行动,事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1990年代

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

在1990年代早期,随着苏联解体,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团结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再次成为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力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希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佩雷斯在1996年5月以微弱差距输给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崙(Hebron)撤军,并且签下怀伊备忘录(Wye River 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2000年代
巴拉克在2000年决定单边从黎巴嫩撤军,这次撤军也是为了阻挠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攻击,迫使他们不得不跨越以色列边界才能发动攻击。巴拉克和亚西尔·**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大卫营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了,亚西尔·**法特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沙地带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巴拉克拒绝这个提议。

在谈判破裂后,巴勒斯坦开始第二次的**,被称为阿克萨群众起义,开始的时间就发生在以色列反对派领袖阿里埃勒·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Temple Mount)之后不久。协商的失败以及新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以色列人对巴拉克政府感到失望,并且也使和平协议的支持度大减。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新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成功连任。然而,鹰派的沙龙政府开始从加沙地带单边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沙龙的决定遭到党内的强烈不满,他其后退出利库尔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并提前大选。内塔尼亚胡其后重夺党的领导权。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围墙,表面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事实上长达681公里的围墙及其缓冲地区侵占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围墙的建立遭致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减少对以色列的恐怖攻击事件,也顺便压迫巴勒斯坦的土地与平民。。

在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第一大党席位。

在2006年6月28日,哈马斯的民兵部队从加沙地带挖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色列国防军的据点,俘虏一名以色列士兵并且杀害其他两名。以色列以此为借口展开报复性的夏雨行动,大量轰炸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以及其他桥梁、道路、以及发电站等民用设施,以色列也派军占领此地区。并且辩称此行动与伊斯兰份子无关。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真主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军事行动中杀害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以此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游击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这场冲突导致一千名黎巴嫩平民、440名真主党民兵、以及119名以色列士兵丧生,也对黎巴嫩城市的基础建设造成庞大损害。

2008年12月1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大约百枚火箭弹和迫击弹,以色列借此发动反击,从12月27日开始对加沙地带实行空中军事攻击,造成至少228人死亡和约780人受伤,加沙战争爆发。2009年1月3日,以军开始从地面侵略。此外,以军在攻击中使用被联合国禁止的白磷弹,并因此遭到各方相当的抗议,以军才在2010年2月1日承认曾使用白磷弹。经过连续20多天对加沙的进攻后,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17日晚宣布,以军将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18日8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实施单边停火。据悉,以国防军已经得到命令,在实施单边停火期间,将仅对针对以方城镇的火箭弹袭击和针对以军的攻击火力进行还击。以军强调说,将对敌方任何攻击行为予以强力回应。哈马斯一名发言人当晚表示,哈马斯将继续抵抗,直到以军撤出加沙。他说,以色列应该“停止侵略并完全撤出加沙,开放口岸,解除封锁”。

以色列自向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侵略以来,已造成超过91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5300人受伤。相较下,以色列方面只有13人死亡,120受伤。埃及方面一直努力调解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停火,并提出三点停火倡议,包括巴以双方立刻实现一定期限的停火,然后开始长期停火条件谈判。

2009年以色列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尔德集团及其他右翼宗教政党取得多数,组建联合政府,内塔尼亚胡再次出任总理。


2010年代

以色列因在2010年5月袭击联合国为加沙提供物资的国际援助船队,导致惨重的人员伤亡,其中土耳其蒙受的损失最严重。在联合国大会9月23日上午的一般性辩论中,时任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称以色列的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法,他要求以色列对此事件道歉,并且赔偿受害者家庭。当船队行至距离加沙海岸40多海里公海上时,以色列国防军对船队进行拦截,并在与船上救援人员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导致九人死亡,十多人受伤。死者几乎全部是土耳其人。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在土耳其国内更是引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土耳其与以色列至此十分紧张。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击毙策划2007年加沙之战、绑架以色列士兵吉拉德等事件的加沙地区哈玛斯军事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同时召集7万5千名后备军人展开云柱行动,直到11月21日停止行动。。

2013年以色列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成功连任总理,成为以色列复国以来任期第二长的总理。

2014年6月,以色列3名青年疑遭哈马斯绑架杀害,事隔不到1日,1名巴勒斯坦青年遭人拖入车中杀害弃尸,巴勒斯坦怀疑是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这场“青年之死”成了引爆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的导火线。7月8日,以色列国防部队发动保护边缘行动,导致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平民死伤惨重,引发国际关注。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12.2024 15:5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