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美中国学生自白:宁愿回国撸串也不留美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5.2015 15:5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即将从一所美国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毕业,虽然学习的不是什么“计算机科学”之类的万金油专业,但是想要找到一个可以糊口的工作还是不太困难。但是,毕业之后,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打哪里来,回哪里去了。此举遭到了不少亲戚朋友的质疑,我决定今日一改往日“懒得理你“的态度,一一作答。

回国,意已决

提纲挈领地说,我想要回国,就是因为我在国内爽快不憋屈,而我作为一枚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最讨厌的就是憋屈。此话一出,总有人会质疑我,毕竟在国内的舆论环境,如果说”活得一点不憋屈“恐怕还是有点夸张之嫌。

如果我们把自由简单地理解成”我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免有点肤浅。在我们说”自由“的时候,就假设了我们说的话有人听,有人在乎。不然, 在独自一人的小黑屋里呓语,只要音量不吵到邻居,岂不是说什么都是”绝对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意义的吗?容许我夸张地说,中国人在美国的自由就有点像一个人在小黑屋里呓语。

1. 佐证:

李银河、王小波与王思聪

王小波和李银河夫妇早在三十年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当被问到两个人明明可以在美国(注意,三十年前的美国和国内就生活条件来说不可同日而语)度日,为何要卷铺盖回国,李银河说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美国,你是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没人听;在中国也许只能说几句话,但是每句话都有回响。

当然了,李银河在国外是一所公立大学的研究员,也是个无名小卒;在国内,随便说几个观点,都可以“上头条”,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丈夫王小波更是一代才子,《黄金时代》给无数青年(比如我)进行了“自由”启蒙的同时,也完成了半吊子“性启蒙“。如果不提李银河王小波这些上个时代的人,那么就拿王思聪为例,他在英国估计也是无名小卒,最多可以获得“全球最优秀华人青年”之类的莫须有奖项,但是如果想要参加Oxford Debate Union(牛津辩论会)这样的英国人霸占的小团体,还是很困难的。但是,回到中国,他在微博上随便发个感慨,无论是今天买了个普普通通的电脑桌,还是没事闲着拧一拧某餐饮集团的屁股,都能引起尖叫一片。

2. 码农=“八国联军”

你甘心就这么打一辈子工?

当然,大多数留学生最多是“泯然众人矣”,影响力终日不可和大V相比。

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我们只要看看美国留给我们的工作机会,便可以了解到美利坚为我们安排的”位置“。

如果在美国念书,最容易获得的位置就是软件工程师。曾经有在美国做码农的哥们戏谑道,公司里的技术团队总让人觉得是“八国联军”。所谓八国联军,通常都是来自印度、中国、斯里兰卡、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人。

一方面这和美国人不愿意念理工科专业,加上公立学校基础数理基础差有关,一方面是美国的移民政策往往只偏向于体力劳动者(往往以拉美裔为主)或者理工科技术移民——两者都是本土美国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码农的工作虽然薪酬丰厚(以至于很多百度腾讯的高级程序员纷纷为了这份薪酬人肉翻墙),但如果想要成为公司的管理层乃至决策层往往比在中国困难很多。毕竟,中国同胞交流结社乃至纵横捭阖的方式和美国人乃至印度人都大有不同,而管理层往往被后两者把持,造成了不少作为技术大拿的中国人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却拿不到应有的小红花。

3. 勤奋比不过“会哔哔”

很不幸,美国基本还是白人说了算

念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中国同胞抱怨美国队友“就会哔哔”,即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具体到写代码乃至写文章,全部都是中国人一手包办。但是,偏偏人家在向教授展现成果的时候发动了“哔哔”的功力,恨不得让人以为全部任务都是他一人完成的。这种在中国恐怕会造成”再也没朋友“的行为,在美国却容易成为晋升的契机。

而往往靠”实干“取胜却不会表现自己的中国人,在团队中被变成了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任何奖章的边缘人。什么?你想要在美国成为脱口秀主持人?你想要成为政治家?你想要成为每天出现在媒体上的人?不谢,请一边站着去,虽然常青藤学校有着将近20%的亚裔比例,但是如果打开电视,每天“瞎哔哔”的往往都是白人。参选总统的往往也都是白人,当然最近也出现了不少拉美裔,不过还是不见亚裔的踪影。

美国人关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聪明努力”但是“缺乏领导力”,很多人都认为亚洲人天然地不关心政治,也天然全无社会责任感。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因为如果看过财富500的榜单,中国人的公司总有那么几家身居前位,而阿里巴巴也刚刚成就了史上最大的IPO,当了一回美国人的爸爸(注:阿里在纳斯达克的代号是BABA)。



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可见,中国人是有领导力的,考虑到中国在过去30年的崛起,中国人的领导力至少不比美国人差。只是两种文化对于什么是领导力的认识不同。比如,美国人觉得人前人后蹦跶,大嗓门叫唤,充满激情是领导力,但是并不代表中国人欣赏的含蓄、内敛、四两拨千斤不是领导力。但是,这涉及到一个话语权问题——说的简单了,就是谁说的算。很不幸,在美国基本还是白人说的算。

4. 赚的多,花的也多

30万并不能让你体面的生活

你跟我说,留在美国吧,因为留在美国还是赚的比较多!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假。清华毕业的应届生平均工资大约7000元每个月上下,但是在我所在的学校毕业生,大约平均薪资是一年30万人民币上下。如果能找到体面的投行或者咨询工作,那么一年可以甚至赚到7万到10万美金。我甚至有一在脸书工作的好友除了拿了每年10万美金的起薪,还有约6万美金的期权(大约三年时间就会成熟)。这位朋友很显然比一位刚刚清华毕业的小伙伴赚的多多了。

虽然不假,但是在美国赚的多,花的也多。一位在美国纽约市做咨询工作年薪将近七万刀的妹子,如果选择住在市内,周六周日偶尔出去和朋友吃个饭喝个酒打牙祭——一年下来估计不剩下几个子儿,再不济买衣服还要伸手问国内的父母要钱,毕竟每个月的房租就要平白无故地消耗掉4/5000刀(曼哈顿)。



2014年8月,曼哈顿平均房租为4022美元

如果选择中西部的大田野,薪资也自然会适当降低,如果一个人做单身贵族还是很畅快的。但是如果要养家糊口,区区六七万美金恐怕又略显拮据。 虽然也许比在国内上班好一些,但是也并没有天壤之别,更不可能通过在美工作一夜致富。

5. 想任性换工作?“呵呵”

先冷静想想工作签吧~

好吧,这些钱虽然还算丰厚,但是你可丝毫不敢怠慢。什么?你想要换工作?那可不行!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愿意为你提供既麻烦又价格高昂的工作签证。

简单来说,如果有美国人可以胜任这个工作,那么恐怕就轮不到你。往往愿意提供签证的只有四大、投行、咨询公司、以及部分基金和大型IT公司,而且往往还要求你做的是美国人一般不太愿意做的技术岗位。

我有一位伙伴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每天都无比憋屈,但是他不敢毅然决然地辞职——如果你要辞职,工作签证立马失效,他也就必须快速离开美国。所以,他一面佯装病假、瞒着公司去东西海岸面试,一面又要在公司里当着“好好人”。直到后路完全找好了,才敢斗胆跟老板辞职。

什么,你现在不想当律师了?想要去尝试一下拍电影?(这不是我瞎编的,而前段时间声名大噪的《万物理论》的制片人在之前就是一位华尔街律师。)对不起,在美国对于你这种外来移民不太适合做这样的文化产业,您要不然乖乖继续做为您提供工作签证的律师,要不然就卷铺盖回国吧。

可是,我还年轻啊?我不确定我要不要成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螺丝钉,或者亚马逊无数位工程师中的一枚闪闪螺丝钉,万一——我的梦想就是去拍一部电影呢?那么,这种梦想不太适合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

6. 为了理性的虚荣心

在中国,至少有人听我说话

之前在上学的时候,我休学一年,试图在中国找到我喜欢干的事情。我在优酷土豆上做了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叫”笑说天下“,简单来说就是给中国人讲美国,讲西方世界。我之前并无拍视频或者当主持人的经验,除了在朋友面前喝过酒以后瞎哔哔也并无哔哔的经验,更没有我们的老公王思聪的家世背景。作为一个无名小卒并不影响我的视频每集获得几十万的点击量。

意外的成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感兴趣程度远远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感兴趣程度,比如我们都看”纸牌屋“或者”猫和老鼠“,但是有几个美国人能说出一部中国电视剧的名字呢?而留学生作为”过来人“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兴趣。另,美国同学往往都不太愿意听我讲中国故事——或者,他们似乎对于我讲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太多兴趣——但是,在中国居然能找到20万到30万听众,这简直让我受宠若惊。突然间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王小波和李银河要回到中国,王思聪要回到中国。

7. 回国撸串,不服来约

我受够深夜默默刷朋友圈了!

简单来说,留学归国,成为一只优秀的海带并不是和西方世界决裂。相反,我和西方世界绝对不会决裂,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人人争当”世界公民“的时代。肤浅地理解这句话,B1签证一签都是十年,随时想去卷起铺盖就可以去,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地留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另一方面来说,留学生正好是最容易了解美国的中国人,不妨通过此切入点找到自己在中国社会的位置。至于薪资,我只能说——出去留学的鲜有活不下去的,既然生活无忧,不如考虑一下如何活得有意义,而不是活得每年多叁万美金。

而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目的真的是赚大钱,恐怕为人打工也不是赚大钱的好办法,自己翻身成为资本家才是好主意。而在美国因为身份和语言和认同感的限制,如果想要成为一枚白手起家的资本家,还是不如回到国内当一枚优秀的海带容易。

回国,还有一个不足外人道的妙处。在北京生活,每每到周五的晚上,就可以找三五好友勾搭着撸串喝扎啤,坐在房顶看星星(好吧,我说的是六环外)。在美国,深夜默默地刷着国内的朋友圈,即便窗外漫天都是星星,心中还是不免五味杂陈。我记得有一句俗语,叫”金窝银窝全不如我的狗窝”,于是我就要回狗窝了,不服来约。
文章来源: 留学杂志 于 2015-05-26 11:02:5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2024 13:5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