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12.5.2015 21:55 编辑 5 D! [2 g3 j9 p; q
9 U- E! \9 J# O q ~3 N/ C' E5月9日,201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在驻德国使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德各地的获奖者及部分家属、导师代表、华人专业学会代表以及柏林地区往届获奖代表、公派生代表等70余人应邀出席。史明德大使到场致辞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颁奖仪式由公使衔教育参赞董琦教授主持,使馆教育处和法兰克福及慕尼黑总领馆教育组老师出席。
) ]7 I r j# C" O7 A
) I4 y! i0 Y6 K G* _/ N
; x5 V e; U' [0 l( V2 `- q" [
史明德大使致辞
4 \6 {1 b3 F" H/ p% n! J- h, y3 f5 b/ d. T5 B
史大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驻德国使馆向获奖者及家属表示祝贺,向获奖者导师表示感谢。他肯定了在德留学人员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留德学子素以高质量和高水平著称,德国已成为向我国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高素质的“留德华”们是祖国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P; z) d- Q+ R, S. y/ _
6 D+ F4 Z3 a! K: Y
! M4 [4 b# O* o# Z p; C+ @: g* o
7 }* t* r5 p+ M: w ^; U
他指出,获奖的同学基本都是80后,将成为我国实现“双百”目标的建设者、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中国能否在世界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占领制高点,关键是要自主创新,实现以科技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对此,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化爱国之情为爱国之行,踏实勤奋、刻苦钻研,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二是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更大的空间发挥个人价值;三是充分利用留学德国的资源优势,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为促进中德两国的教育交流和科研合作做出贡献。最后,史大使嘱托学子们牢记习主席在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回信中提出“秉持崇高理想,努力报国为民”的殷切期望,深刻学习领会习主席去年“五四”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希望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谱写华彩篇章!7 E( @. |- j% F$ e2 B
+ n; b+ A7 R2 b; }* M
" ?3 d$ t6 i. w# H: p' F6 p- a
博士生米艳
0 d3 ~- e9 v7 [: x" d9 v5 ?. R5 F1 @
- f/ u, f& K! i# s博士生李锐) x$ p& n/ v# F: r4 [0 _
% D2 m( `% E9 s. b1 A q; A4 J来自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的博士生米艳和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李锐分别代表获奖者发言,分享求学经历和心得体会。米艳来自大巴山深处的国家级特困县,表示此次获奖是国家对自己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既是巨大荣誉,也是鞭策鼓励,更多了一份责任、感恩和期盼。李锐现为西门子公司的数据科学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德国的“工业4.0”计划两者异曲同工,自己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在祖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他们均表示,一定会继续努力,勤奋求实;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作用,为祖国建设和中德合作贡献力量。
* n X) R2 y* t u1 X7 F
6 {! ^6 l3 f8 {, y- C. f
Y4 \ o5 l* u1 DKühler教授- \/ I( D1 g3 N" G9 h
M6 g: l" _0 @
雷勇教授( w5 v+ s G: x5 p0 H8 g, H3 `( w) }
! i- W0 I) i8 ~ D2 D
导师代表Kühler教授认为“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关爱,既是物质奖励,更是精神支持。雷勇教授表示该奖项吸引了更多中国年轻学子赴德留学,对于促进中德两国教育和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均并对使馆和教育处所做的大量工作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 K, k6 H- c8 f% @; Q4 @) @* @6 M" S. u+ M2 i" T
& e$ M; e1 J/ }, X2 L& G
6 O9 J0 {, f' K0 i) `5 R8 ?4 x s大使与导师代表合影" @9 z# \. m. D& l4 V
! P. j+ Z& q W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设立于2003年。十余年来,共有334位在德留学人员获奖,约占全球获奖总人数的7.6%,年度及累计获奖人数多年来稳居欧洲各留学目的国首位。其中2014年度获奖35人,再居全球第四,欧洲第一。近几年来已有15位获奖同学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占在德取得博士学位“青年千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均成为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并在中德科研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C. j5 W0 a( V9 [* ?, o
7 f* D# V# n9 _& s8 E' e1 g/ `, I: B
, I' M, \- O! w0 s. p3 e8 o$ z' u. A座谈会活动现场: s- V& ^0 b G+ w
! A m" y, j$ ?3 F' m! ]
朱晓香博士发言% D8 s r& z. J/ B& i5 W( X, b4 }
, O% M; S% e# a3 Q" H- j3 V张永光博士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