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顺利召开
(黄思年, 陆 芳)
2014年11月14至15日,由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CPAE)举办的第六届欧洲论坛在美丽的法兰克福美茵河畔的欧慧酒店 (Green Hotel by Meliá) 隆重举行。作为FCPAE的理事学会,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GCCCD)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2014年11月15日相继召开。近40位在德学习或工作的化学化工会员分别从慕尼黑,乌尔姆,卡尔斯鲁厄等地或坐火车,或集体租车赶来参加了14日的欧洲论坛。加上10多位于15日才能赶来的共50多位会员参加了GCCCD的学术讨论会和年会。组委会从决定举办年会到年会举办的4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确定会议举办城市,与兄弟协会合作,撰写会议通知,成立章程修改小组,征集筛选学术报告,联系赞助单位和个人,组织创立分会,设计印刷海报、会议日程和宣传册等一系列工作。为此,理事会特别感谢夏凉,柳迪,贾思立,刘芃,董海龙,陆芳,万玉娟等人组成的组委会的辛勤准备工作。
由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俞博士咨询及投资公司总裁、赢创工业集团公司前执行董事俞大海博士于14日下午为第六届全欧华人专业协会的欧洲论坛做了题为“化学工业的回顾与前瞻”的开场报告。他比较了欧洲化学工业过去三十年来的发展及变化,分析了化工领域当下的格局,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会上俞大海博士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有关华人如何在德国工业界成为优秀人才以及中国公司海外投资等饶有兴趣的问题。
在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学术讨论会中,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质谱中心主任张向阳博士回顾了质谱发展的历史,通过MALDI离子化技术和ESI多电荷离子技术的比较,向与会者阐述了质谱在大分子分析上的应用。乌尔姆大学的陈燕鑫博士介绍了电化学催化剂在可再生能源中的使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苏蒙先生用流利的英语带给与会者他的有关DNA做配位体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会员于晓峰征求苏蒙先生用中文进行讨论的时候,会场里回荡着会意的欢笑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的董琦教授在为兄弟学会做完报告后,临会倾听了苏蒙等几位化学化工学者的专业报告并欣然地为与会者摄影留作纪念。会议在何佳岳博士关于木质素催化降解的报告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学会的前学术理事,巴斯夫的资深经理梁社律博士就催化剂在液固界面的催化机理与何佳岳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术报告以慕尼黑大学陈全博士的廉价,绿色和高效的有机合成收场。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会员们抓紧时间为难得的聚会合影留念。紧接着,巴斯夫的胡静博士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自己作为华人女性博士在巴斯夫的职场经历,从她的求职,研发到职位升迁,从婚姻,家庭与亲子的成长扶植,她说,只要利用好周围的环境,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并正确认识自己,一只在沙漠的企鹅也能欢歌起舞。由于时间有限,胡静博士不得不结束报告,与会者意犹未尽,建议明年胡静博士能做长达一个小时的报告。从事专利律师业务的王波博士以生动的下围棋做比喻,报告了如何进行专利保护。他将本来比较枯燥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描述得通俗易懂。会场中,演讲人和听众互动热烈,反响积极。
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二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很多会员们在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国际和国内知名公司担任着各种重要职位。今年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的中国分会在高小钢博士和马昌期教授的带领下应运而生。学业有成并在德国任职的会员们积极为学会作贡献,特别是为还在学习的留德学生传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当今留德化学化工同仁日趋增多,年轻人渴望学习的心情不亚于学会成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中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费留学生有能力走出国门,更多更广地拓宽学习方向。因此,学会在德国各地的分会纷纷发起,乌尔姆,慕尼黑,莱茵美茵,卡尔斯鲁厄,莱茵内卡等分会在不同程度上为当地化学化工同仁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良机。各个分会组织不定期的聚会,聚会上会员们也探讨分会与其他学科学者的相互渗透相互发展的可能性。在11月8日的莱茵内卡分会聚会上,来自巴斯夫的资深会员和在海德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谢劲博士、陈剑博士就丙酸合成的路线和转化率、四氢呋喃生产中的热效应等专业话题交流了4个小时。分会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新老会员谈论专业和学习的话题时很有参与感,收获更直接。因此分会的活动受到总会的极大支持。北德的汉堡分会和东德的莱比锡分会也在筹备之中。
在第六届全欧华人专业协会欧洲论坛上,学会本届理事长王荣彪博士还荣获欧洲论坛2014年度“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称号。在活动会场之外,王荣彪博士接受了欧洲时报记者的专访,就绿色化工、专利保护、企业发展等话题发表了看法。该专访整版刊登在欧洲时报2014年第61期的德国版上。
此次学术研讨会后,会员大会上通过了理事长王荣彪博士的年度报告及财务理事陆芳女士的财务报告。学会的会员人数已经从今年7月份会员特别会议时的44人增加到年会举行时的92人,加上还没有来得及被统计的会员,总会员人数已经达到100人。会员包括了化学工业界,高校研究所等各类学生和学者。半数以上具有化学化工博士学位。从90后到50后,学会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次的精英。学会积极和中国大使馆,中德化工界,公益机构以及资深会员建立了广泛友好富有诚意的联系和合作,为学会将来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会员大会表决了修改后的学会新章程。学会还就明年年会举办城市等进行了讨论并选定了学会成立的城市卡尔斯鲁厄。分会长刘倩博士高兴的接受了这一任务并发表了简短演说。会议结束后的晚上,会员们仍然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依依不舍地探讨着各种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契机。很多从远路赶来的会员一直到很晚才开车回家。
本着为留德化学化工同仁提供各种交流机会的目标,学会将于2015年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工作:比如2015年3月份参观德国大型化学公司巴斯夫;2015年4月组织参加第13届深圳人才大会;参加2015年6月德国DECHEMA协会主办的全球最大化工领域流程工业展览“ACHEMA (www.achema.de);2015年10月在卡尔斯鲁厄市举办第二十七届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各位化学化工同仁若想更多了解学会的信息,或欲成为本会会员者,请垂访本会的官方网站: www.gcccd.de 或者给学会写电子邮件: info@gcccd.de。
2014年11月28日于德国法兰克福
Bericht der 26 GCCCD Jarestagung.pdf
(687.83 KB, 下载次数: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