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股市暴涨原因曝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4.12.2014 20:4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上证综指从2000点上涨到4000点,新增民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潜力在4万亿元以上。
  中国政府正在推动新一轮“四万亿”,姑且称之为“新四万亿”。有别于2008年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大兴基础建设的“旧四万亿”,“新四万亿”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就有不少政府智囊团队提出类似“以股市上涨为手段,搞活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融资功能,带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融资能力,进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拉动消费的目的”的建议。万博经济研究院测算过,如果上证综指从2000点上涨到4000点,A股的流动市值将增加20万亿元,由此带来的新增民营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潜力在4万亿元以上。
  种种迹象显示,资本市场受到了习李政府的重视,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抓手之一,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国务院、央行、证监会等部门“一盘棋”式地呵护。
  最近的事实是,11月21日,谢镇江在第十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透露证监会授权《证券日报》写文章唱多股市的细节。谢镇江透露,9月22日、9月23日两天,A股连续两天大跌,在中国证监会有关领导授意下,9月24日《证券日报》刊发了《中国股市市值再增二十万亿,沪指跃上四千点的路径选择》一文。与此同时,在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同日用了八版专刊,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养老金入市的情况。
  很显然,证监会在推动股市上涨方面不遗余力,但这并不是全部,更深远的意义是: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回归其在金融领域应有的地位;二,资本市场扮演结构转型的重要工具大概率得到高层的首肯。
  核心观点一:资本市场地位回归
  我所说的回归,主要指的是资本市场投资功能回归。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在金融领域得不到其应有的地位,或者说资本市场长期因功能定位不合理,而大起大落、结构畸形。笔者至今清晰地记得,在2012年第八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第三届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老爷子既愤又无奈地讲到,“股市低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重视不够。”从证监会主席的口里说出如此直白的话,不得不反思。
  在新中国的金融史里,资本市场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为国有企业解决困难服务,重融资轻投资一直困扰着A股的发展。回顾A股的历史,这一点有充足的证据。
  虽然上交所、深交所1990年底就正式开业了,但姓“社”姓“资”的问题一直困扰A股的最初发展,直到1992年小平南巡,掷地有声地说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高层一言让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刘鸿儒“有一种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的感觉”。中国的资本市场抱着这种试的态度,从1990年到1997年,摸着石头过河,从无知到幼稚,第一批上市的大部分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及中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且都是试水性质的。
  从1998年到2008年,国家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大型国有企业优先改制上市,资本市场的定位则成了“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其“圈钱”功能成为首要功能,投资功能则一直被忽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上一波牛市。在这十年间,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把包括国有银行等在内的国有企业从债务危机中解救出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大范围启动,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会。期间无论是1999年国务院搞活市场的“六项政策”引起“5.19”行情,还是2004年年底国务院针对资本市场的“国九条”助推股市最终飙升至6000点,资本市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不需赘言。
  那么,在如今这轮从2000点起来的、可以预期的牛市中,资本市场又在扮演什么角色?至少股市原来单纯强调融资功能而忽略投资功能的时代过去了。原因有三:
  首先,社会无风险利率进入下降周期,大批社保、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缩水空前,面对庞大的养老金亏空,从国家稳定的层面要求股市的投资功能必须归位;
  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中国微观经济的发展。去年由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担任组长,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全面参与的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解决的便是融资问题,这种高度前所未有。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紧迫性更加强烈,资本市场进入以马凯为主导,央行、银监会、保监会“一盘棋”式的高度,即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
  再次,社保等资金保值增值,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因此这是拉动消费,促进结构调整的举措之一。
  现在,曾主导经济高增长的房地产市场难以延续,出口疲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中小型新兴企业融资难,微观经济层面持续恶化进而影响就业率;社会无风险利率下降,40万亿元的个人银行存款、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面临空前缩水压力,所有的问题交织,仔细分析,股市正是这错综复杂死结的“活扣”。资本市场回归投资功能、融资功能并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无以替代。
2#
 楼主| 发表于 4.12.2014 20:42:24 | 只看该作者
核心观点二:不用怀疑国家呵护股市的力度
  过去发展不健全的资本市场,正是新一届政府的王牌之一,而如果股市现在已经是4000点了,这张牌的威力便大打折扣。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新常态”之一是更加市场化,法律更加健全,包括退市制度、注册制、分红政策、监管层的功能、中小投资的利益保护等,资本市场将真正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另一“新常态”是在市场信息没有完全恢复、整体经济较差的情况下,政府对股市进一步下跌的容忍度比较低,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一盘棋”式的呵护。
  在经济整体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流动性高度敏感。但细心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到,从今年6月份开始,央行对流动性的预期管理非常明确。
  6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结束连续10个月的增长态势,而为负的882.8亿元,加之新股申购冻结资金以及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锐减的影响,市场流动性压力很大,但是当月,央行选择暂停正回购,央行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策略给机构吃下了“定心丸”,这成功化解了市场对流动性吃紧担忧的预期。
  到了7月份,信贷数据更是低于市场预期,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3.5%,低于市场预测的14.4%,同时7月份新增贷款只有3852亿元(6月份为1.08万亿元),成为自2010年1月以来增速最低的一个月。要是以往,股市早就跌得稀里哗啦,但央行第一时间站出来解释低于预期的原因以及强调‘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
  央行最近一次流动性预期管理是11月21日,宣布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无论是幅度、时间点都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市场普遍预期,降准以及进一步降息会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国将进入大降息周期。请注意,央行降息的背景是11月20日,资金面波动超过市场预期,交易所资金利率在IPO影响下已趋紧数日,银行间市场头寸难平迫使交易延时,钱荒阴影使得市场情绪明显回落。
  不难发现,央行在流动性预期管理方面不遗余力。股市现在正是在流动性预期向好、社会无风险利率加速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爆发式上涨,尤其以金融板块为代表的高分红率、低估值蓝筹股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周正庆老爷子过去一直耿耿于怀的股市得不到“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的问题已经破局,资本市场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投融资功能地位都空前重要。应该看到在长达7年的下跌后,中国股市蕴含了极大的合理上涨空间,尤其股息率远远超过定期存款利率的大量优质蓝筹股。这也是笔者最近几个月一直唱多的大背景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2025 07:2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