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韩国首尔市政厅举办了第一届“发呆大赛”,参赛者什么都不能做,不能动、不能笑、更不能睡着,只能尽情放空发呆,心跳加快都会被淘汰。参赛者身心必须保持在稳定状态,比赛中主办单位还会派出干扰人员。最后,一名9岁女童(上图)获得第一名,获颁罗丹的“沉思者”奖杯作为纪念。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田明)韩国首尔市政府门前的广场近日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呆大赛”。比赛的名称已尽显搞怪,规则更是令人莞尔:参赛人员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只需席地而坐,放空大脑愣神即可。但就是这样一个规则简单的比赛,参赛的总共50多名选手却累于“杂念”,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纷纷败下阵来。最后,象征胜利的“沉思者”奖杯被一位年仅9岁的韩国小女学生捧走。
比赛消息一经传出,不仅在韩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获胜小女孩的发呆“萌”照甚至通过网络跨出国门,成为近日来各国网友争相转载、热议的话题。据韩联社报道,“发呆比赛”由两名行为艺术家和一名心理精神科医生发起,参赛人员也不过区区50余名。但就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炮制公共话题的能力来看,大赛取得的效果甚至超越了一些精心包装后的商业活动,让人不禁惊叹:“发呆”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其实,大赛的组织者已在介绍此次大赛的举办初衷时便道出了其成功的原因:在现代的韩国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人们不得不面对无处不在的心理压力,每天为生计而不得不适应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此次大赛的举办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在蓝天下驻足,尽情陶醉并享受在“缓慢”甚至“静止”节奏中的机会。
如今,韩国社会的“高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据韩国媒体MBN报道,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综合报告显示,“韩国的自杀人数与总人口占比增长率仅次于地中海国家塞浦路斯,高居世界第二。2000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数据表明,平均每10万名韩国人中就有13.8人自杀,而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已暴增至29.8人,增长率高达109.4%”。而韩国保健福祉部相关人士近日也表示,该国的自杀率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中高居榜首。数据还显示,在过去一年间,平均每天都有40名左右的韩国人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导致韩国自杀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令人难以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
那么,导致韩国社会“高压”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永不停息地劳作”
为韩国带来“汉江奇迹”的前总统朴正熙在其任内的一次讲话中曾鼓励国民:“当后人问及我们曾为祖国的近现代化做过什么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答:‘永不停息地劳作’!”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朴正熙这句意在鼓励国民辛勤工作的讲话,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却一语成谶,成为了韩国“上班族”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韩国,不论所在企业规模大小,没有哪个员工会准点下班,那会被看做是懒惰与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如此一来,不仅老板会对你另眼看待,连同事都会对你避之不及,”曾在韩国知名企业SK首尔总部就职的中国员工小沈在接受本网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在韩国,一般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是上午9点,可不到8点就有人开始一天的工作了。6点下班后,如果不加一两个小时的班,感觉都没有结束一天的工作。”曾在国内某知名外语院校韩语系就读的小沈毕业后便前往韩国继续深造,最终在硕士毕业后如愿被SK高薪聘用,当时引来周遭不少韩国同学的艳羡。可在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小沈便向老板递交了辞呈。谈到当时的想法时,小沈不无感慨地说:“在韩企里工作的压力太大了,我完全没有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像三星、现代这样的韩国大企业,就连本国员工也很少能久待。在工作几年后,他们同样会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跳槽到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过度劳累已成为韩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韩国员工将一天当中绝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工作,剩下的时间还要用来维系与家庭、同学、亲友间的各种纽带关系,其压力可想而知。有韩国社会学家分析认为,几十年来韩国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下降,过劳死和自杀现象屡见不鲜,均与韩国企业的“加班文化”密不可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