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典典典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小平:1997年不收回香港 我就是李鸿章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15.9.2014 11:46:2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繁荣商贸

  到17世纪20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已在现在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日本等国的许多地方设有贸易据点(有一份列表列举出一百多个贸易据点)。它的船只将波斯的丝绸运往印度,将印度的棉花运往日本,将日本的白银运往印度尼西亚,并且还为亚洲商人运送货物。所有这些活动产生的收入都被用来购买亚洲的商品运回英国。这些商品包括一些纺织品和马鲁古的香料,但该公司的经营重点是胡椒,其中大多数是经万丹的贸易据点运回英国。

  对于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利润丰厚,但很少有其他人注意到什么变化。从亚洲进口的货物现在由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而不是经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船或者经俄国公司和黎凡特公司运来,这一事实并没有对英国消费者所能购买商品的范围、质量或价格产生影响。同样,英国人对亚洲商品的需求仍然很小,小到不足以影响它们的产量或生产者和中间商得到的价格。对这些生产者和中间商来说,英国人只是众多亚洲和欧洲的外国商人中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15.9.2014 11:46:45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和亚洲对彼此加深了认识

  在这一阶段,更加难以觉察的是,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使英国和亚洲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感兴趣的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英国人对亚洲的认识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因公司生意而去过亚洲的人所写的回忆录。这些人包括约翰·赛利斯(John Saris),他是第一艘到达日本的东印度公司船只的船长;还包括托马斯·罗爵士(Sir Thomas Roe),他被詹姆斯一世(James I)派往印度去和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就一项商业条约进行谈判。(罗还在英国外交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是由英国君主派往欧洲之外宫廷的第一位大使。)

  一些亚洲人也对英国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个视觉上的例子是一幅由莫卧儿宫廷艺术家比奇特尔(Bichitr)所作的油画,它可以跟范戴克的登比画像相媲美。在画中,贾汉吉尔全神贯注于一位穆斯林神职人员,而故意无视外国君主们,其中就包括很容易辨认的詹姆斯一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5.9.2014 11:46:53 | 只看该作者
  东印度公司的挑战和危机

  只要他们得到以白银或实物计价的公平价格,亚洲商人并不反对东印度公司。但其他欧洲人并不如此。在30 多年中,葡萄牙人一直试图将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赶出印度洋,但没有成功,后来双方在1635 年达成停战协议。

  一个更严重的威胁来自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那时该公司正在稳步逐渐控制亚欧之间的所有贸易。1623年,荷兰人的骚扰在所谓的安汶大屠杀(Ambon Massacre)中达到高峰。当时,荷兰人在香料群岛处死了10名英国商人,还有9名日本人和1名葡萄牙人。在接下来的几年,荷兰人巩固了他们对马鲁古群岛的占有,并最终将英国东印度公司排斥在利润丰厚的印度尼西亚东部所产香料的贸易之外。荷兰人还用香料让欧洲市场饱和,并降低价格,因此也压低了他们对手的利润。

  于是,东印度公司逐渐转向印度的棉纺品贸易。这些棉纺品分为两大类:印花棉布(chintzes,当时指优质印染布料)和白棉布(calicoes,即廉价的素色无花纹布料)。(chintze 一词源自“chint”,是这种纺织品在印地语中的称呼;“calico”指的是印度港口科泽科德,Kozhikode。)从17世纪初开始,东印度公司就在亚洲各地销售这两种布料。少量印花棉布还被运回英国。17世纪20年代,该公司也开始进口白棉布。在那以前,除了昂贵的亚麻布和丝绸之外,英国人用于穿着和家用的唯一纺织品就是羊绒,这种面料厚重,让人发痒并且难以清洗。白棉布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替代品,并且从长期来看,棉布成了东印度公司的救命稻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15.9.2014 11:47:34 | 只看该作者
  然而,这是后话,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在17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为生存而奋斗。查理一世统治期间(1625—1649年)以及其后的共和政体和护国体制时期(the Commonwealth and Protectorate,1649—1660年),英国政局动荡,在此背景下,17世纪20年代末的一场经济萧条使得亚洲货物在全欧洲价格下降。私商(interlopers,即破坏东印度公司往英国进口亚洲货物垄断权的独立商人)的激增也使该公司的利润减少。通常,私商是从缺钱的英国政府那里购买在亚洲开展贸易的“权利”,东印度公司对此毫无办法。

  所有这些因素都迫使东印度公司急剧缩减其业务范围。到17世纪30年代初,它已关闭大多数贸易据点,并将其业务重点缩小,只经营两种商品,即产自万丹的胡椒和产自苏拉特和默苏利珀德姆的棉布。(1639年,设在现称金奈的马德拉斯的一个新贸易据点取代默苏利珀德姆,成为该公司在印度东海岸的总部。)然而,问题仍继续存在。17世纪30年代,发生在古吉拉特的一场严重饥荒使来自苏拉特的棉布数量锐减。该公司不得不在印度东部的孟加拉寻找别的供应商,并于1651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据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3.9.2014 03:2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07:5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