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b^--><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beer_yum.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beer_yum.gif' /><!--endemo--> 我倒觉得这与流行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状态。接着转一篇文章。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br /><br />----------------------------------------------------------------------<br /><br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粉红色的安妮宝贝和粉红色的许巍</b></span><br /> <br />作者:南琼 2004-1-6 12:57:26 浏览4810次<br /> <br /> 2002年的9月,看完了安妮宝贝的新书《蔷薇岛屿》。一本摄影+文字的书,关于旅行、爱和生死的书,记录了她从上海北京香港越南柬埔寨一路的行走,在旅途中拍下的照片,写下的文字,还有思想的碎片。 <br /><br /> 依旧是清净、淡定的笔触,依旧是美丽的让人心醉的文字,依旧可以从中触摸到那个孤独而渴望温暖的灵魂。只是少了一些阴郁伤痛,多了几分温暖和明朗,我有点不习惯也有点不喜欢。 <br /><br /> 最初知道安妮是高三的时候,从借来的《萌芽》上看到了两篇小说《最后约期》和《暖暖》。从此以后记住了它们的作者:安妮宝贝。那种阴郁摧跨人的防卫直击内心。还记得看完后,剩5分钟上课,我跑上楼去时心里的沉静。那一刻觉得什么都不重要,所有的一切都是浮华。 <br /><br /> 那个时候,安妮宝贝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和好朋友圈子爱极了她的透彻、犀利与入木三分。到了大学,我和圈子在同一个城市不的学校。她从她们学校的图书馆抄了萌芽上关于安妮的文字念给我听。她告诉我安妮的原名是叫励婕的,告诉我那个叫做榕树下的网站里有安妮的专栏。那么多她的文字,我读后感到很安慰。城市黯淡的背景下,白棉布裙的女孩子,一个叫林的男人,不同的场景相似的情节,黑色的主题,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与我的生活那么遥远,却又如此贴近我的灵魂。 <br /><br /> 她那简洁而有灵魂的文字,可以直击人心,把心里隐忍多时的伤感哀怨和痛楚都释放出来,有些痛,痛过以后却有一份心安。世事本是无常,情缘本是随风。她的诠释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所以一下子又名不经传的网络写手晋升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br /><br /> 再后来看到她唯一的长篇《彼岸花》,里面的场景故事依然是阴郁而美丽的。而结构也把握的很好,情节铺陈的也好。乔的故事里又套了一个南生的故事。很特别也很动人。和圈子在电话里谈起它,她说看到南生的那个梦,自己坐在一辆车里,不知要往哪儿去时,心里很难过想起许多年前自己也像在梦里经历过那种茫然、孤独与不知所措……我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南生站在马路边等父亲到对面去买馒头却眼睁睁的看着父亲倒在了血泊里,最亲爱的人一下子离开了你,刚刚前一秒还在叮嘱,后一秒就天人相隔了。这种突来的伤痛会把人击跨,每次看到这儿泪就忍不住地往下掉…… <br /><br /> 我喜欢安妮的书,在她冷艳的文字里,虽然会痛会流泪,却能释放出心里的悲伤。而且人都是有个比较心理的,看着故事里无边的伤痛永不能翻身的苦涩,我们自身的小哀伤也就被淡忘,也就得到了安慰和温暖。所以现在安妮能受到那么大的关注。我不在乎这些,我只在乎我们的安妮是不是还是那个在表达着我们想说有说不出来的伤悲的安妮。 <br /><br /> 而看完了《蔷薇岛屿》后,我觉得她变了,不再是那个依恋着病态白色和忧郁蓝色的安妮了,她的心里开始融入淡淡的粉色,那种樱花开过后的粉色,有些暧昧有些庸俗有些暖意。她不再像刀那样尖锐地刺痛你,也就没有了痛后的那种畅快。也许是行走、时间还有父亲的去世让她成长,心不再是一味的渴求,也因为这不渴求让她平静而不像以前那样在绝望的深渊里颓废消沉。 <br /><br /> 对于这种转变我最初是不能接受的,可过了半年,再去看《蔷薇岛屿》竟又喜欢这个安妮了。我们的生活毕竟是一阵快乐的风,偶尔的不快乐是风吹过的花瓣。所谓的伤痛在真正的生活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在无数的没有学上的孩子面前,在病毒面前,在战争面前,我们的苦有些在没事找事了,说什么梦与现实的差距,说什么无奈的屈从,所有所有都是我们的借口,都是无病呻吟与自我放纵的结果。我们有梦,可以为了梦去奋斗,去找寻你所想要的一切,没有必要整天自怨自艾。 <br /><br /> 粉红色的安妮泛着暖意,明亮的笑容不再阴霾。她的心变的柔软起来,不再是伪装的冷漠。她开始逐渐的用安然、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面对她的人生。粉红,是让人心生温柔的颜色。它也让我想起了许巍。同样由忧郁蓝色变为明媚粉 <br />红的许巍、原来绝望而如今希望的许巍、因此而备受争议的许巍。 <br /><br /> 这个来自西安的歌者,自93年组建飞乐队以来,在歌坛游走已达十余年,94年与红星签约,出了《在别处》、《那一年》两张专辑,随未大红大紫,却深深地影响了那么一群人,成为他们的心中挚爱。对他们来说,长发飘飘、冷峻瘦削的许巍有着莫大的激情,引领着他们穿行在他的音乐世界里,忧郁却自由、伤悲却满足...他让他们感到了心与心的交流。同时他作为优秀的音乐人,为王菲写出了《你》、为叶蓓打造了转型期的《双鱼》专辑,也都颇获好评。到了2002年12月16日,他发了第三张个人专辑《时光.漫步》,以一个全新形象示人,剪短了飘逸的长发,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歌声里更是透着一种平静。 <br /><br /> 而这种转变对于他最初的歌迷来说不啻一枚重磅炸弹。 <br /><br /> 我是在没有听过他前两张专辑的情况下听的这张《时光。漫步》,也就没什么习惯不习惯,只有惊喜:那么好听的歌啊!充满灵性,歌颂自由,仿佛天籁之音。整张专辑的风格很统一,洋溢着轻松安闲、超脱自由的气氛 ,而每一首歌有其不同的韵味,令我如痴如醉。我翻来覆去的听,舍不得睡去。喜欢里面的每一歌,华美大气的《天鹅之旅》、激情飞扬的《完美生活》、清爽随意的《夏日的风》、还有温暖深情的《礼物》、美丽优雅的《星空》、圣洁自由的《蓝莲花》……安静质朴的许巍表达着他的内心,真诚、自然、随性。 <br /><br /> 而许巍的老歌迷们却很有争议。有的说许巍不再绝望/我也不再绝望/许巍充满了希望/我也充满了希望,有的说这是许巍吗?!他好像正在遗失一种可贵的东西——战斗的勇气,为人的锐气,迷惘夹杂爱情的志气。我不是很有发言权的,只是在听过《时光—漫步》后,又听了他的《故乡》、《两天》以及《执着》,我能从中感觉到原来的许巍的那种绝望、迷惘,还有撕裂的痛,很震撼人心。也能从中感觉到他那颗漂泊中的灵魂,像安妮。 <br /><br /> 也许痛是比快乐长久的,所以老歌友们才会念念不忘过去的许巍,认为现在的许巍背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背弃了所有,认为现在的许巍为世俗同化,不是那个与社会不相融的呐喊者了,所以有些伤心。 <br /><br /> 又也许过去的许巍是他们心底里的秘密花园,他们不在乎甚至希望他是一种非主流,也许因为这样才会显得更有水平。而现在呢,许巍为更多的人所知所爱,即使他们不懂也被他感动。他们的偶像、他们的秘密花园被人发现了,他们津津乐道的音乐成了全民性的,于是他们开始“恨”许巍,是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恨”,恨他背弃了自己原有的风格,觉得他媚俗了、商业了。 <br /><br /> 我想在变与不变之间,他对音乐的热爱和真诚没变。现在的许巍还是真诚的热爱音乐的许巍,只是长大了,成熟了,更透彻地洞悉了世事,更淡然更坦然更安然。像他在《漫步》里唱的那样:人注定要经历风雨,让它自然地来吧,让它悄然地去吧,就这样微笑地看着自己漫步在这人生里。也像安妮写的那样:在经历了漂泊后,安定下来,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我也坚信他所拥有、所展现的平静是在历经艰辛后真正意义上的平静,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他的音乐里开始散发着一种成熟后圆润的光泽。 <br /><br /> 再想想我们这些书迷、歌迷是不是有些太自私呢?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他们用文字或音乐将自己的心态描述,当合我们意了便奉为知己而后不合意了便开始攻击……可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我们都无权干涉,我们只能接受或不接受,当然可以评论,只是没有谁真正在意,毕竟社会不是围绕某个人在转,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br /><br /> 我喜欢现在的安妮,喜欢现在的许巍,喜欢这种粉红的生活状态。因为我想更完满更快活。 <br /><br /> 粉红是青春,是希望,梦幻美丽而不是庸俗。我渴望有一个粉红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