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驻华使馆文化处长谈审核部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6.3.2003 06:10:2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德国之声在线部主任鲍姆豪尔先生最近在北京就审核部问题采访了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处长恩德君先生(Enders)。现全文译出,分几篇连载。

鲍姆豪尔:为什么要设审核部?

恩德君:我首先想说的是,我很高兴您能在北京向我提问。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德国之声真的是无所不在。“我们同你们在一起”这句话是真切的。我在北京,您也在这里,我感到很好。

德国大使馆文化处学术审核部,全名就是这样叫的,我们一般称它为APS,即学术审核部的缩写。它从2001年7月在北京开始工作,负责全中国。原因说来很简单:我们需要得到优秀的中国学生,让他们到德国去。同时,德国在中国的吸引力令我们感到惊讶。人们提出了那么多的申请,要到德国去。那么多要到德国学习的申请,使德国的驻外机构和德国大学根本无法应付。一方面,德国大学对这些申请很难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德国驻外机构也无法发放足够的签证。

学术审核部的任务是帮助疏通这个瓶颈。第一,它提供一种新的、加快了的或者简化了的签证程序。也就是说,谁通过学术审核部办,就省去了等待签证部面谈的时间。德国(可惜我们正处在俭省的时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无力扩展驻外机构的签证处,尽管它很想这样做。但德国驻中国使馆还是扩展了签证处。这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仍然跟不上这个市场所表现的增长,于是产生了等待时间。

学术审核部可以缩短等待时间,而同时拿出的是审核程序。归根结底,这项审核我们是为德国大学做的。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可惜碰到了文件真实性的问题。有人会说,仔细看文凭不就完了。可惜这个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这里遇到三类学生:

第一类,这是主要的和最大的一群,即从头到尾诚实的、我们想要的学生。他们想到德国来。第二类是伪造了文件的。这可以通过仔细审核文件加以辨认。可惜还有第三类,这一类使情况复杂化:这些人拥有真实的文件,但这些文件实际上却不是他们所应该拥有的。这些东西也许是他们通过某种方法从有关高校弄到手的。在这种情况下,审核文件是没用的,因为文件本身是真实的。因此,不仅要审核文件,而且还要审核学生本人。



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中国学生好,因为通过辨认出多少有点黑的羊,可以保护白的羊不受到德国高校的歧视与拒绝。因此,这个新的计划使中国教育部非常高兴。因为人们对中国学生在外国的声誉越来越担心,有人说他们伪造了一些文件。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好的、一个非常有竞争性的体制。也就是说,谁通过了那项体制,谁就是我们所感兴趣的人。但我们必须确信,申请者的确经过了那个体制。而这就是学术审核部的意义和目的。

一方面,这是为求学者铺开红地毯打下前期基础,也就是简化通往德国的道路,同时,这是为德国高校进行审核,使他们在这个重要的市场上终于又看到了透明度,使他们能够知道:“这些材料是真的,这个人真的符合德国高校的入学条件,我可以给他入学通知书。”

鲍姆豪尔:如果现在有个中国人到你们那里去,你们到底审核什么?您刚才粗粗地描绘了一个轮廓。能否再说说这个审核程序是怎么进行的。您能否简单地描述一下审核的具体步骤?

恩德君:我们不做录取考试。我们原则上是审核过去。比如,假如有人学过物理,想到德国去学习工程学,我们对他适合学工程学根本不感兴趣,因为那样就是干涉了高校的自主权。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他在这里是否真的学过了物理。如果他不知道比例运算,我们就有了怀疑。

首先,我们审核文件。我们来确认,这些文件是否确实存在,是否有这个高校,这个高校是否有这个专业,最后,这个人是否学成毕业于这个高校的这个专业。文件审核完后,我们请他来面试。在面试中,进行的同样是回溯性的审核,即看他的材料中表明的高等学习过程是否可信。假如某人说,他学了四个学期物理,那么他必然拥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如果审核结果是好的,他就不必再去签证处,而只须书面进行签证程序,从而使之得到加速。

鲍姆豪尔:你们一方面进行文件审核,另一方面进行知识测试。根据这些人的所学,提问方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您的同事们有这方面知识吗?

恩德君:确实如此。作为外交官,我们也许拥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前提条件,但我们肯定不是最好的考官。这种人当然必须知道德国高校需要什么,知道对外国学生的期望是什么。所以我们当时求助于DAAD,并通过DAAD间接求助于德国高校,我们通过DAAD培训的考官全部来自德国预科学校。预科学校就是为外国学生进入德国高校作准备的,而正是这些同事在这里进行审核。

鲍姆豪尔:这就是说,你们坐在那里,面前放着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激光盘上的还是印在纸上的。事先准备好一个问题表,然后用这些问题难为那些中国人。

恩德君:不,幸亏我们不搞难为这种事。我们看看那些递入的材料,根据学习成绩表,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将面对的人应该拥有什么知识。然后由两名同事做准备,一名自然科学专家,一名文科专家,根据实际情况,或由自然科学专家,或由文科专家进行测试,另外那个人则作记录。然后,在进行了这番准备后,就学生至今的学习提出问题。




德国之声在线部主任鲍姆豪尔先生最近在北京就审核部问题采访了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处长恩德君先生(Enders)。现全文译出,分几篇连载。

鲍姆豪尔:中国人至今对设这个审核部反应如何?

恩德君:分两种人。一种是我们想要的人,也就是那些进行了大学学习并取得了良好成绩的学生。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他们当然对一些人到德国去,却未拥有相关前提,而他们自己却要受这种总的怀疑之牵累感到愤怒。已经出现了第一个不发入学通知书给中国学生的德国高校,因为他们过去发现了伪造证书等。现在就可以告诉您,设了学术审核部后,这家德国高校重新开始发入学通知书给中国学生了。

在另一方面当然是那些人,他们在这里得不到进入当地教育体系的资格,因此把他们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外国,他们也许很有钱。这些人当然对此不那么高兴,因为进入德国高等教育的前提是通过中国的高考。但学校毕业生里只有60%能够通过高考,剩下的40%中有钱的抱着也许能够在德国学习的希望。这一计划当然是被我们间接地打破了。

但应该说这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这些人,因为他们投资了很多钱,如果他们没有获得以他们的母语上大学学习的前提,而要用对他们来说非常难的一种外语来进行这种学习,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他们不会成功的。我们防止了这些人今后在德国将面临的失败和糟糕的丢面子情况。

鲍姆豪尔:在此之前到底有多少中国人用伪造的文件,在没有相应的资格的情况下来到了德国?这一定有个大概的数字吧。

恩德君:这我们不知道。没有关于伪造的文件的任何数字,因为一旦这些文件被辨认出来,他们就不再前往德国。有估计,但也只有估计,这些估计不是我们作出的,它们来自比如说中国的教授们。中国的教授们对我说,也许有50%的文凭是伪造的。

同时我也听说有关数字:70%要到外国去的申请者本身不具备能够成功地完成大学学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以往的情况。

鲍姆豪尔:德国高校过去上报过什么情况?

恩德君:德国高校多半要在过了一定的时间后报告问题。人们不会那么快地报告,因为最终确定一个求学者是否失败要在三年之后。三年前入境人里面的已经最终确定失败了的还是少数。由于我们面对极大的增长率,每年以三位数增长,因此我们知道,将来会有一大群失败者出现。目前,这些人正在这条道路上。

鲍姆豪尔:是不是可以由此得出结论说,不能信任中国人了?

恩德君:完全相反。我们信任绝大多数中国人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我们倒霉的是,这一小群不能信任的人特别想争取到一个外国高校去,因为在那里比其它任何地方更容易用一个伪造的文凭蒙混过关,因为我们不认得这些文凭。也就是说,如果说有0.5%的人是不可信任的,就象所有国家那样,那么这种人当然在去了外国的那些人里面就会多一些。

但是我们要再说一遍,我们对优秀的中国学生有着特别大的兴趣。加入某个德国研究小组,来到某个德国教授身边的每个聪明的头脑都是对我们国家的一种丰富,而我们当然也希望,这些人或是能把一个好的综合印象带回祖国,或者也许能在联邦政府有关项目的框架内,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再贡献一段时间他们的知识。




德国之声在线部主任鲍姆豪尔先生最近在北京就审核部问题采访了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处长恩德君先生(Enders)。现全文译出,分几篇连载。

鲍姆豪尔:如果说有那么多中国人作出努力要到德国来,不管是用真的文件还是假的文件,那么审核部至今的体会是什么呢?德国是一个所谓“令人赞美的国家”,所以那么多人要到那儿去学习吗?

恩德君:对此我们必须现实。德国是一个令人赞美的国家,但还有更令人赞美的国家。当前吸引力最大的是北美。首当其冲的是美国。还有其它国家吸引很多中国学生前去:许多人去澳大利亚,还有加拿大和英国。德国是有吸引力的,基于它长期良好的声誉,但也要说老实话,基于免学费。我们不收学费这一事实使更多的人去得起。

鲍姆豪尔:现在有许多批评者说:正是有美国或其它令人赞美的国家,这个审核部的威吓作用才尤其令人关切。也就是说,它所做的并不同德国希望做的一致:德国在一边张开臂膀,说“到我们这儿来吧。”然而突然之间有了这么一个审核部,这事在许多中国人和中国媒体的眼里应该说是成问题的。并非只有积极的反应。你们是怎样对待这些批评的呢?

恩德君:这些批评往往受到利益的支配。比如,我们被询问,某些人士是否可以作为例外处理,如果我们保持强硬,人们便给我们提出某些个案来。我们收到的批评并没有使我们非常不安,因为我们同时得到了许多许多赞同的意见。那些自己在德国学习过的教授们,对一些不适合的学生到德国去这种情况感到心情很沉重,他们对此(设审核部)非常欢迎。

审核部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许意味着一种改变,但它最终的意义是,谁要到德国去,他就必须是优秀的。我们面对的是巨大的数字。那么多人,是德国高校几乎无法消化的。也就是说,没有人需要担心德国会关上大门,我们只不过是现实的。我们是一个小国,我们不能接受所有多余的中国人。应该说我们已经接收很多,我们应该将接受的人限制在那些有机会学成毕业的人身上。

鲍姆豪尔:来前,我在德国跟一些听说过审核部的中国人谈过,也包括我的中国同事。老实说,他们非常激动。他们说,这种做法简直是不知羞耻:“偏偏是德国干这种事。其它国家就不那么做。”那种问题不会是只有德国人才感觉到的。他们甚至对我们说:这么一个审核部甚至只会使德国人的形象受到损害。说到底,恩德君先生,您应该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因为您对这种坏形象有着共同的责任。

恩德君:我很长时间曾有一种负罪感。这是面对那些全家为一个希望之星把钱全部凑在一起的家庭。我们在这里面对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的钱凑在一起,在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这是给人很深刻印象的事。然后这个希望之星前往德国,接下来在那里失败。假如有人事先告诫了他,这些家庭就可以省下很多钱。正是对这些家庭,我有一种负罪感。

对那些不那么有天份的孩子事先能够得到告诫的家庭,我没有负罪感。感觉完全相反。而那些出了有天份的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今后能够成功地完成大学学业,他们通过新的措施能够更方便地前往德国,而不至于受到那个总怀疑之累:“这里面总会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对这些家庭我更是一点都没有负罪感。相反,他们对此甚至十分感激。

鲍姆豪尔:尽管如此,人们总会提出这个问题:现在设了审核部了,就不能简单一点吗?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恩德君:有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德国各高校有人力,能派出大型的代表团来,通过繁复的选择程序选出他们真正要的人来。这样倒也行了。可惜德国高校没钱来这么干。所以我们必须设一个机构,由它来为这些高校作出挑选。也有很好的美国高校说:对了,我们现在应该开始审核材料了,看看这些人是否真的在这些高校读过书,可是这笔费用是一个优秀高校也几乎付不起的。这是一种奢侈,一家美国报纸这样说。而这种奢侈是所有德国高校一下子都能够承担的,包括经济力量最弱的高校。因为以一个学术审核部的形式为他们做的正是这件事。

鲍姆豪尔:实际上可以说,国家这是为高校做出某种事先挑选?也许可以这样说吧,它起着一种筛子的作用,就象您刚才所描述的那样?

恩德君:也许可以这样称呼它。但必须确定一点:这个筛子的功能仅仅局限在区别那些形式上有高校入学资格的和那些没有这种资格的人这方面。翻译成德语就是:我们仅仅为高校区分:谁有Abitur(德国高等中学13年级毕业文凭,有些才有上德国高校的资格-译者),谁没有。




德国之声在线部主任鲍姆豪尔先生最近在北京就审核部问题采访了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处长恩德君先生(Enders)。现全文译出,分几篇连载。

鲍姆豪尔:德国高校有它们的特点,他们宁可自己做自己的事,尽可能离开国家远一些。现在德国高校的同事们是怎么看审核部的存在的?他们是不是感激涕零呢?因为高校以前看来忽视了一些事?是不是看来以前他们接受了一些不具备入学资格的中国学生,他们现在在我们的高校里,而我们将等着瞧,哪些会失败,什么地方会发生引人注目的问题呢?现在各高校是感激涕零呢,还是说,这件事我们宁可自己来做?

恩德君:在此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跟中国市场接触不多的。他们那里虽然有了许多报名入学的中国人,但校方上层对此还没有给予注意。他们的态度仍然是相对中和的。再就是那些收到了许多中国人入学申请书的,现在他们对终于能够把事情看明白而感到高兴。还有第三类,那是很少的一些。这是一小部分学校,一般是很小的德国高校,他们有招生不足的问题。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也许可以用中国人来取代德国新生。但他们这样做自然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把语言上的困难计算进去。

这些高校中有一部分跟中介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为他们承担了许多问题。这些公司向中国学生收取了很高的费用后,把人提供给他们,这是些实际上根本没有高校入学资格的人,即实科中学学生(Realschueler。所谓实业中学,毕业生全部学历为10-11年。毕业文凭叫中等成熟文凭,无直接上德国高校资格)。这些学生最后往往是失败的。这些高校一开始看到的问题是,他们觉得他们招不到其他学生。他们始终生存在一种担心下,即得不到足够的学生。现在所有德国校长都可以安心了,如果他们还有着这种担心的话。如果他想要从中国搞来几十万学生,那他马上就可以得到。这里有足够的学生。只是,接收这些学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他们连进入自己的大学的资格都不能得到。

我们实际上在国际竞争中不需要跟那些巨大的学校去争风头。我们国家的高校体制当然有许多问题,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很不错的。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人。

鲍姆豪尔:这差不多是一句美妙的结束语了。但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自己不做这件事呢?为什么它把没有多少人力的德国大使馆推出来管这个工作呢?为什么你们要来管这个工作?

恩德君:这是一有趣的问题。因为有意思的正是,我们是共同干这件事的。DAAD和德国大使馆非常灵活地在这个项目范围内合作。应该承认,这个想法来自德国大使馆,外面挂着德国大使馆的牌子。但是外面挂的是德国大使馆的牌子,里面则是德国大使馆和DAAD。我们为此找了DAAD,因为DAAD在这个领域有经验。DAAD是我们在这方面可以找到的最好的伙伴。它在德国招生,它在德国,也在中国搞信息政策,而人们对这种非政府机构有一定的怀疑。

德国大使馆有好的声誉,人们相信它。而DAAD有时被人怀疑有一种中介的性质,当然它实际上根本不是。他们在这里也是为联邦政府工作。但他们还是宁可这件事由德国大使馆来做。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理由。我们在这里作出权威性的决定。当某人通过积极的面试结果直接进入另一个程序即签证程序时,他完全不需要再到一个德国签证机构来面试的情况下,我们便做到了一点,即把不好的结果留在了外面。所以德国大使馆既在里面,也在外面。而学术审核部对中国人来说是德国大使馆的一个综合机构。

鲍姆豪尔: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2024 08:3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