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12.1.2014 19:19:36
|
只看该作者
陈明明说,驻外大使在国外媒体上发表文章或接受驻在国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介绍中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也是驻外大使工作的一个重要责任之一,就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发声是正常现象,但一般以介绍中国为多,比如中国梦、十八大等,就同一个问题,且是双边国家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以这样的频率、这样的阵势发表文章,比较罕见,在其印象中前所未有。
“国际社会很多国家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楚,不认为是大问题,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这次驻外大使发文非常集中,说明我们国家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对外阐明我们的立场,了解日本的错误,在国际上获得更多支持”,陈明明说。
陈明明指出,尽管此前中国政府已正式表态表明立场,但这些国外媒体不一定予以报道和刊登,且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有偏见,报道也不一定准确,中国驻外大使发表文章,是让外界听得到中国的声音,在重大问题上抢夺话语权,意义非常重要。
保持高压希望日方承认错误
陈明明介绍,一般大使自己会动手写在外媒刊登的署名文章,写之前会先看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外交部发言人等的基本表态,文章与国内的表态基本立场是一致的,一般会选择当地国家有影响的主流媒体发表,扩大影响。
“这个文章并不好写”,陈明明说,大使在文章中提到驻在国的二战历史,是为提醒对方日本领导人在否定二战历史,这是对二战胜利果实的否定,很多国家都是二战受害国,因此这不仅仅是中日关系的问题,同时也能引起共鸣。
有的大使没有发表署名文章,而是召开专门的记者会,尽管现在国外媒体也很愿意听到当事国的声音,但投稿有可能登也有可能不登,因此大使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发出声音,座谈会、记者会等多管齐下,形成这个问题对外宣传的小高潮。
陈明明认为,这也体现中方在日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保持高压,希望日方承认错误,改变做法,是一定程度内的反制,是有理有节的立场。
中日保持克制的战略性对抗
尽管有这么多中国驻外大使齐声谴责,但中国并没有把日本驻华大使赶回去,也没有把自己的驻日大使撤回来,中日大使级的外交渠道依然保留,中日对抗在专家看来还是有分寸的、克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