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去世 享年85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2.1.2014 19: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2006年第二次中风以来,沙龙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特拉维夫谢巴赫康复中心接受治疗,靠呼吸机等辅助设备维持生命。今年1月1日,谢巴赫康复中心证实沙龙病情恶化。


  沙龙因肾功能衰竭长期依靠透析维持生命,不久前因肾衰引发感染接受手术。随后,沙龙肾脏功能器官不断衰竭。谢巴赫康复中心称,医生在沙龙血液中发现了感染迹象。由于沙龙年事已高、病情恶化,医院决定停止对他进行透析治疗,仅靠抗生素来医治出现的感染。

  沙龙1928年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马拉勒村,曾在英国坎特伯雷参谋学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学习。

  他是利库德集团中著名的右翼强硬派,反对以巴和谈,主张在被占领土上修建更多犹太人定居点。沙龙2001年起担任以色列总理,因多次推行强硬政策而成为争议人物。

  2005年12月,沙龙首次中风,治疗后好转。2006年1月4日,沙龙出现严重脑出血,昏迷后再未苏醒。
2#
 楼主| 发表于 12.1.2014 19:17:41 | 只看该作者
沙龙的经历极其复杂,饱受争议,他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风云人物,他曾经纵横以色列军界数十年,参加了五次中东战争。
      作为一名个性十足的政治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加。在巴勒斯坦人眼里他是个“刽子手”,曾导致数百名巴勒斯坦人被屠杀;而在支持者眼中,沙龙却是以色列的“保护神”,只有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才能最终天下太平。然而他在中东和平大业上他没能走到最后,却是十分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2.1.2014 19:18:16 | 只看该作者
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媒体公开报道的沙龙访华只有一次。那是1997年,沙龙以国家基础设施部部长的身份到访中国。外界已经很难了解当时他和中国的相关官员达成了什么具体协议,但沙龙对这次访问的记忆始终深刻。6年后当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离任前向沙龙辞行时,沙龙还对潘大使回忆了和中国的交往。他颇为动情地表示,如果有机会再去中国,希望再看看中以示范农场和其他科技合作项目。
  中以示范农场是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访华时和时任中国总理李鹏确定的。选址在北京市的通州区。里面汇集了以色列各种农牧业科技成果。此后每当有以色列高级官员访问中国时,几乎都会选择到这里参观访问。 1997年沙龙访华时曾到这里考察建设情况。据说在通往农场的路上,沙龙遇到了中国农民,他饶有兴致地和农民们一块打麦子,并说自己也是农民。但此后沙龙始终没能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更没亲眼见到这个早已颇具规模的中以合作硕果。
  2007年,也就是沙龙中风昏迷一年后,他的接班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访华。奥尔默特特别安排考察中以示范农场。在北京一月寒冷的冬季,奥尔默特也做了一回“农民”,亲自挤牛奶、喝牛奶,似乎以这种方式为沙龙“还愿”。
  实际上,沙龙在2004年曾经还有过一次访华的机会。当年12月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以色列,这是2000年江泽民访问以色列之后近5年来到访该国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当年江泽民访问以色列之际,沙龙以利库德集团主席的身份和江泽民晤面。双方均表达了加强往来的意愿。
  然而随后爆出了“费尔康事件”,即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迫使以色列撕毁向中国出售费尔康预警雷达的合同。这让中以关系陷入低潮。
  在此事件中沙龙的角色颇为尴尬。前总理巴拉克中止了合同,而正是随后接替巴拉克担任总理的沙龙正式给江泽民写信,对无法续约表达歉意,同时在退还中国1.9亿美元前期费用之外,再赔偿中国1.6亿美元,共计3.5 亿美元巨款。另一方面,与沙龙关系密切的国防部发言人公开强调,美国的施压是个“错误”。
  唐家璇访问以色列,实际上表明中以关系已经走出了那段低潮期。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期间中国和以色列开始履行哈比无人机升级维修的合同。唐家璇访问以色列之际,至少有一架中国购买的无人机送到以色列,由以方人员为其构件升级。
  在和沙龙的会晤中,唐家璇代表中国领导人正式邀请沙龙访华。沙龙的态度可以从他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中看出端倪。他说:“第一次甚至第二次表示拒绝都是惯常的外交举动,但我当场就接受了访华邀请。”同时他还邀请胡锦涛和温家宝访以。
  然而由于沙龙此后专注于中东和谈,并忙于处理2005年单方面下令以军撤出加沙地区后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访华始终没有成行。2006年沙龙中风后一病不起,访华更是无从谈起。 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和国务委员唐家璇还专门向以色列发慰问电,对沙龙生病表达望其早日康复的祝愿。中国领导人以此种方式展示了对沙龙的友好。
  从沙龙对中国的态度上看,他对发展对华关系也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比如2005年时任中国外长的李肇星访问以色列时,沙龙对他坦言,以色列对中国的友谊高度重视。沙龙也曾对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私语”,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印象颇深。这位颇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还注意到,以色列正掀起一股中国热,在以色列各大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去中国旅游的人也与日俱增。这些都将是两国加强往来的基础。
  沙龙或许是中国人最了解的以色列政治家之一,除了普通民众和军迷对这位参加过数次中东战争的老兵有很多关注之外,很多中国高级官员对沙龙也颇有好感。 比如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曾写过一本书,被媒体塑造为“恶魔”的沙龙,在其笔下更像是一个视死如归、“把冒险当成自己的第一事业”的战场英雄和伟大军事家。这本书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对沙龙的印象,甚至影响了中国人对以色列政治家的集体印象,对佩雷斯、内塔尼亚胡、达扬等人都多有赞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5.2025 06: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