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如何“全面深入改革”的话题再度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纵观中国历史,通过改革以强国,同样是古人的追求。中国最古老的经籍之一《易经》里已出现了“改革”的概念—“天地革而四时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这么四项改革对古人的生活影响最深。
1 “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
商鞅改革奠定了户籍登记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集中的一轮改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时周王室衰微,旧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发展,于是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社会转型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自变图强,欲称霸一方。由商鞅主导的秦国改革,在这一轮改革中影响最大。直到今天,中国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凡谈到秦国历史总要提及这次改革。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有关商鞅改革的情况,在《史记》、《商君书》等史书中均有记载。
到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已失去了秦穆公时代的霸主雄风。秦孝公决意“将修穆公之业”,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深化改革,振兴秦国”。为此,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寻求富国强兵之策。本为卫国人的商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终为秦孝公重用。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决定启动秦国的新一轮改革,此即史家通称的“商鞅变法”。启动前,秦孝公在朝会中专门设定改革议题,提请各部门官员、各方代表讨论。结果秦孝公只对商鞅说了一个字:“善”,商鞅获得了秦孝公的支持。《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这之后,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秦孝公指定商鞅为秦国新一轮改革的“总设计师”。
商鞅提出了一揽子改革计划,如土改,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再如政改,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县下辖乡、邑、聚等。如今的县、乡、村三级基层行政架构,其实就是商鞅县制设计的现代翻版。
在主推上述两项改革的同时,商鞅还推出了多项配套改革,如统一度量衡制,统一户籍管理,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等等。其中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商鞅在先后两轮改革中都涉及的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要点之一是,“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就是今天的户籍登记。具体的编制办法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即“乡里什伍”制度。
商鞅的户籍管理改革影响太大,意义深远,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基础,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的人口流动和征税方式。如今的户口本,其实就是当年户籍登记的现代版。
尽管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旧势力的报复,最后被车裂处死,但商鞅的改革因顺应了历史潮流,仍得以继续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