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武诗韵 郑安)快乐的鸡生出的鸡蛋也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德国巴伐利亚州布莱莎米特先生家就生活着这样一群快乐的鸡。
每天早上,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布莱莎米特先生家里的小鸡们都听着《德意志电台》的广播开始一天的生活。这倒不是因为这一家的鸡觉悟格外高,而是它们的主人生怕小鸡的生活太无聊而忧思郁积。大规模自动化取食装置让小鸡们想吃的时候就嘬一口,不想吃的时候也不会把食物搞得四处飞溅。鸡舍永远保持干净通风,四季如春。除此之外,布莱莎米特养的鸡还有一项更特殊的待遇:“我们生态农民还给鸡建了一个沙坑,鸡可以在里面打滚清洁羽毛。沙浴可以帮助鸡清理身上的寄生虫。这算是个特别装置。”
当小鸡们成年之后,会迁入另一个空间更大的住处。每天早上10点,鸡舍大门就打开了,平时它们自由地在外面玩儿,要生蛋的时候就回到窝里。鸡舍内是一个斜坡,生出的蛋自动会滚到传送带上,不需要人工时刻检查。坏的鸡蛋通过机器被挑出,剩下的好鸡蛋就留到生产线上了。这样的养殖方式就叫做“生态养殖”。不过即使是在德国,它们过的也是“少数鸡”的生活。布莱莎米特强调:“这不是一个常态标准,这是“生态标准”。90%的鸡都没有这样的生活。普通的鸡蛋在超市里卖10到15欧分一个,而生态鸡蛋可以卖到27到40欧分,价格差不多翻一倍。现在的趋势就是更加商业化和生态化。生态鸡蛋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几乎占德国整个鸡蛋市场的8%。我们这里需求更大,能占到40%-50%。”
很多国家的超市里都会标明普通鸡蛋和“快乐鸡蛋”。农民们坚信,快乐的鸡生出的蛋也会蕴含满满的“正能量”。因为快乐的鸡生病少,几乎不用抗生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快乐鸡蛋”的确更健康。
一只生态鸡一年大约能产270个鸡蛋,平均每天不足一个,布莱莎米特每天能够收获一万枚鸡蛋。养鸡所用的饲料由自家田地生产,形成一个产业链,由此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
这样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农场,工作人员加上老板却只有6个人。用很少的人力管理大规模农场,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另一方面,对于农民本身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现年45岁的布莱莎米特本人就持有农业方向的工程硕士学位,他以自家为例,讲解了一个高素质的农民需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
“我的二儿子今年15岁了,明年他就从学校毕业,然后他就进入一个历时三年的学徒期。再往后他将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的农业大州,也是德国最富庶的地区。欧盟每年对于农业的补贴额高达600亿欧元,其中四分之三都直接发送到农民手中,而生态农民在经济补偿方面更具优势。布莱莎米特表示,这也是他从事生态养殖的原因。
“每个农民都能得到政府补贴,每公顷335欧元。搞绿色养殖的农民还会额外得到所在州的生态农业补贴,每公顷大约在100到200欧元。”
面对优厚的补贴,照理说很多人应该都趋之若鹜,可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布莱莎米特感叹:“很明显,许多农场很难找到后继者。下一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更愿意进城而不是继续在农庄生活,很多农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人们想要把农场交付给下一代的时候,就必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土地中获得乐趣。”
在土地上劳作是辛苦的,或许还有些单调,很多人想要逃离,可是也有年轻人愿意在这里深深地扎下根来。在布莱莎米特农场工作的小伙子托尼只有28岁,记者们多么希望从他嘴里套出一句豪言壮语,来说明他为什么选择了农民这个职业,托尼却给出了一个太老实的答案:“为啥……?咋回答呢,我就是这么长大的,然后就当农民了呗。”
想留下的安稳坦然,想离开的不加阻拦,就像院子里闲庭信步的生态鸡一样,自由满足,这就是德国生态农民的幸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