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衰落的造船业、风险极高的房地产以及为破产的底特律注资,德国的商业银行可谓勇气无限,不怕丢钱。当然前提是有国家担保。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商业银行曾为造船业融资并将其称之为核心业务。仅3个月之后,这个项目就被停止,股票也成了垃圾。
商业银行兼并德累斯顿银行是又一个这样的例子。先是被无限地吹捧,稍后真相显露,银行高层判断严重失误。金融危机到来时,商业银行负担沉重,临近破产,幸亏得到国家的资助。独立银行分析家海因(Dieter Hein)说,"当时人们都不愿谈危机,其实危机就在眼前。"兼并德累斯顿斯顿银行仅数月之后,商业银行就支持不下去了,很显然,银行的决策层要对此负责。海因说,"这同金融危机没有关系。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兼并其他银行。"
大到不能倒
结果是:已无法独立生存的商业银行却不能倒闭,因为规模太大。2009年,该行从国家共获得了180亿欧元的资助,而国家为此得到了商业银行四分之一的股份。
而且商业银行的漏洞可不止一处。为造船业融资的生意一蹶不振之后,该行的财务报表上再次出现大窟窿。不论在为造船业注资、房地产还是在底特律市破产事件上,处处活跃着德国商业银行的影子,仿佛只要有丢钱的地方,就有商业银行的手笔。
无人需要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广告电影里有一名年轻慢跑的女子,她自问道:"德国需要这样一个依旧我行我素的银行吗?"应该不需要,因为这样的银行是灾难性的,尤其对纳税者而言。纳税人为拯救这一银行付出了沉重代价:国家以50亿欧元的价格买下商业银行的股份,按照今天的市场价,股值仅剩下13亿欧元。自2008年以来,商业银行的股票从140欧元降低到6欧元左右,下降了95%。不久前,国家出售了部分商业银行国家债券,现在,国家在该行的股份降低到了17%。
人们估计,德国政府还会继续持有这些股票,至少在今年大选前,国家不会全面退出商业银行,否则选战将出现损失,它将表现在政府的得票率上。此外,商业银行正处在全面的改革中,一旦成功,股值还有可能上升。
股东很生气
新的精简计划促使已经缩小的商业银行进一步节约,只有这样,该行才能恢复元气。这意味着裁员数千。而这招能否奏效,还无人预知。自然,一提到商业银行的经理层,股东们的心情都很糟糕。
独立银行分析家海因认为,让银行恢复元气的唯一手段,也是最好的措施,便是解除目前的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取而代之换上新一任有能力的经理层,率领职员迈出整顿商业银行的必要步伐。事实上,海因一直都在这样呼吁,现在,他认为国家也应施加影响,因为作为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国家不仅在这家银行有其利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肩负着责任。
作者:Mischa Ehrhardt 编译:李鱼
责编:任琛
DW.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