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贩被城管称为“毒瘤”自称恨不得杀掉局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2013 09: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11日,浏阳市北正中路,执法人员暂扣张海的水果。这是浏阳市城管局拍摄的执法现场图。

手脚残疾的水果摊贩张海,成了浏阳城管眼中的“毒瘤”和“钉子户”。从2007年至今,五任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局”)局长与他进行了N次拉锯战。六年来,张海问题成了浏阳历任城管局局长的必修课。

不同于一般“城管与小贩”故事的是,城管局也曾想方设法帮小贩寻找出路,小贩也曾希望依靠城管谋得一个稳定职业。可叹的是,随着双方诚信的破产、容忍度的降低,故事最后,城管还是城管,小贩还是小贩,怨恨的“罂粟花”正在无边无际地生长。

引子

164∶1的“战争大片”

张海说,他恨不得杀掉城管局局长。

“我一个小小的摊贩,卖几个水果,就变成了‘毒瘤’,变成了黑社会性质。帽子戴多高啊?你说你承受得了不?”

三伏天的浏阳城,天气酷热。张海坐在沙发上,轮椅放在一边。他不停地抽着烟,掏出槟榔往嘴里塞,又不时地抬起手擦一把肥胖脸颊上的汗珠,手掌萎缩得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的手。

双手双脚残疾的张海是浏阳本地“名人”,因对抗城管出名。从2007年至今,他将水果摊摆在老城区北正中路的繁华人行道上。六年间,市长亲自指示,2名副市长、2名人大副主任、5任城管局局长、2个街道办,还有民政局、劳动保障局、残联、媒体记者,来回几十上百次,都没能劝服他放弃这个“非法摊点”。

7月8日,自觉“仁至义尽”的城管局终于“公开宣战”,在浏阳论坛上贴出1500字的情况说明,将张海定义为“一个最大的钉子户”、“城市管理中的一个毒瘤”。

“毒瘤?我是杀人了还是贩毒了?我自食其力摆摊,不偷不抢,凭什么说我是毒瘤?”张海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为了彻底根除这个“毒瘤”,浏阳市给了张海一次规格颇高的“待遇”。

先是部署方案。7月8日,浏阳市政府针对张海问题专门召开工作安排会,整整20个单位共同制定一整套7页纸精确到人的缜密方案,负责管理摊点所在街道的淮川街道办城管中队,甚至新辟出两间办公室,贴上红纸“张海问题临时办公室”。各方严阵以待。

再是舆论攻势。当日下午4点10分,浏阳市城管局在“浏阳论坛”发布上述“毒瘤说明”,被网友们看成是城管向张海发出的“公开战书”。

“正面交锋”发生在7月11日上午。164名城管、公安、街道办等多部门执法成员列队集合,浩浩荡荡从淮川街道办出发,专程对坐在轮椅上正在照常摆摊的张海“强制执法”。

164人“兵分十路”。其中:22人专门疏散群众,给群众解释原因;7人用三架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无死角拍摄;2人负责敬礼、亮证、宣读执法告知书;22人维持现场秩序;24人站在身后控制张海及亲友;20人登记搬运扣押物品;30人在对面超市门口整装待命,以备不时之需

……

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被考虑得细致入微:防止张海钻入执法车车底、防止张海自残、防止围观群众情绪激动、防止破坏执法车,甚至还有一辆医疗救护车停在现场。

这不是好莱坞大剧,也不是追捕亡命通缉犯,全部部署只针对一人:残疾摊贩张海。“战果”是城管部门暂扣了张海两辆板车和水果。整个过程中,张海叼着烟坐在轮椅上,没有反抗,只是始终拒签执法通知书。

“整治我一个小摊贩,需要这样大规模?”张海极力压制着愤怒。有长沙的律师打电话给他,要就城管局的“毒瘤说明”为他免费打官司。有记者约他采访,他不拒绝也不接受,而是派出相熟的摊贩朋友谨慎观察这些“帮助者”,以辨别他们是否别有所图。

“我不相信任何人,任何人都不相信。”他反复说。

交锋

7月13日上午,明晃晃的阳光毫无遮挡地照射在浏阳市北正中路这条南北向的道路上。北边是人来人往的烈士公园和中医院,南边过个路口就是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这里是小摊贩们的天堂。5个算命的、2个点痣的、3个回收手机的……地下服装贸易市场门口,一辆板车上码着水蜜桃、青提和红提,大剌剌地停放在人行道上,这个摊点就是张海安身立命所在。

这是执法行动后的第三天,张海重新把水果摊摆在了原地,两名城管队员走过来要求撤摊,他说:“把你们局长叫过来。”两名城管讪讪离开。

“我就是要把城管局局长钓出来,这么多年我已经忍无可忍了。”41岁的张海用力把烟头弹在地上。

第一任 第一次“失信”

张海和城管局的恩怨得从2007年讲起,双方的心理战、拉锯战、烟幕战已进行了六年。

2007年,张海第一次进城“闯荡”。他在解放路集贸市场卖过砧板,也去过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招聘会,但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张海从小身患“软骨病”,手脚全部畸形,走路也只能走1公里,招聘的工厂里没有适合他的岗位。

2007年夏天,听说市邮政局对残疾人有优惠政策,张海坐在轮椅上观摩了一家报刊亭十多天,研究学习怎么开个报刊亭,“原来报纸和饮料都是送货上门的,比较适合我。”他观察交通和地形,认为中医院门口这个地址不错。

他向残联和社区提出想法后,得到了肯定和支持,于是去城管局询问。

这是张海接触的第一任城管局领导:书记雷某(音)和局长欧某。这次张海对城管的印象很不错。两名保安把行动不便的他从出租车门一路搀扶到办公室,书记和局长立即表态“一个星期内给你解决”,并嘱咐他行动不便不要亲自来局里,让工作人员上门找他办理手续。

张海大受感动,回来跟社区主任说,这城管局领导真好。

“说一个星期。我眼巴巴等了7个工作日,我想可能是程序太复杂;等了14个工作日,我想可能是书记局长事情多;谁知等了一个多月,还是没人来。”

等不下去的张海,再次花10元钱打的到城管局,被告知领导在开会。张海清楚地记得,自己从上午8点10分等到中午12点35分,局长欧某终于出现了,却告知他中医院门口不能摆报刊亭,因为市容科说不行,不合规矩。

张海想着,既然是制度规定不允许在中医院门口搞,那就算了。他找人借了3万块,自己在中医院马路对面顶了个公交公司的小报刊亭做着小生意。


4个月后,怨恨的种子在张海心中悄悄埋下。一个星期一的凌晨3点左右,一辆叉车拖着一个邮政报刊亭摆放到中医院门口——这是张海曾经想要的位置。第二天一早,张海一开门就看到对面新的报刊亭,打听得知,亭子是时任城管局中队教导员胡舟的亲戚所开,“不准我开,为什么准城管队的亲戚开?”

当天8点,张海找到欧局长质问,局长说,“我现在有事没办法”。张海第一次感到被欺骗。随后,他把自己已没什么利润的报刊亭转让,开始他的摆摊生涯。

“经过这个事,我再也不相信城管,他们说什么我都不信。”张海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4.2025 20:3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