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9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钟乍响——西班牙埃尔切市焚鞋事件的警示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1.2005 17:05:21 | 只看该作者
西班牙焚鞋事件给我们的警示<br><br>2004年9月16日,西班牙埃尔切市一把大火,价值上百万欧元的中国鞋被付之一炬。当日,该市爆发了大规模的排华示威游行。此后,西班牙的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响应埃尔切的传单,一时间大有野火燎原之势。 <br><br>    近年来,欧洲国家针对华人商品和华商的排斥和非难虽屡有发生,但如此明火执仗地毁坏华人财产、威胁华人生命的恶性事件,实属罕见。埃尔切市的“壮举”震动了欧洲,震惊了华人社会。在硝烟散尽、尘埃落定之后,我们痛定思痛。埃尔切市的焚鞋事件给了华人社会怎样的警示呢? <br><br>    最近,德国《明镜》周刊撰文介绍中国时有如此评论:“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你不能不进入的市场,那就是中国;充当世界经济火车头的,是中国;像一只巨大的猩猩,吸尽西方国家工作位置的,也是中国!”对中国,尤其是进入WTO以后的中国,西方媒体密切关注,西方企业严阵以待。上述事件很可能是贸易战前夕的硝烟,更会是欧洲大陆碰撞中华板块的第一声警钟。 <br><br><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    低价竞争 </span><br><br>    记得若干年以前,当年的经贸部长吴仪访问巴西时,被一位当地企业代表问及:“请问巴西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才能将一件衬衫卖到一美元?” <br><br>    中国货有时便宜得让人感到离谱。一双质量不错的中国鞋,加上运费、关税运到埃尔切市只卖5欧元,比当地最廉价的鞋子还便宜3欧元。埃尔切市原本是以制鞋闻名的城市,但是这种前店后厂,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根本招架不住中国商品的冲击,该市已有30%的制鞋工人失业,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焚烧中国鞋子和反华示威游行。 <br><br>    埃尔切人说:“中国商品低价竞争”。中国商品价廉物美是事出有因的。笔者曾到江苏采访,那里的制鞋厂,即便是一个乡镇企业,它的设备和管理也绝对是一流的,更何况还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商业竞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国外商品以价格优势打开市场的先例在国际贸易中屡见不鲜。且不说日本,就说当年西班牙的鞋子也是凭借价格低廉才打入美国市场的。 <br><br>    埃尔切人说:“中国人冲击了埃尔切市的制鞋业”。说到冲击,那也是对不合理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冲击。埃尔切市那些款式老旧、设计落后,二、三十个工人就号称中等规模的鞋厂,就算是没有中国人来冲击,也会有泰国人、越南人或是意大利人来冲击。 <br><br>    其实,外国商品也一直冲击着中国。从防晒油、大众汽车到果仁巧克力,西方商品无处不在。一位德国记者从上海回来,曾有这样的感受:迈出上海机场,触目所及的奔驰、大众汽车,使他恍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Wolfburg。20多年来,外来商品的冲击使许多中国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甚至一些行业也销声匿迹,冲击不可谓不大。如果套用埃尔切人的逻辑,那中国早就是遍地大火了! <br><br>    不是中国人不懂得贸易保护主义,而是中国人参透了个中的道理:对有竞争力的商品,盘查和非难不是倒转乾坤的方法,白日纵火更是玩火自焚。西班牙的一把火,烧走了投资者,烧走了考察团和观光客,更烧得埃尔切市的名声一落千丈,埃尔切市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结果是:好的终归是好的,没有竞争力的商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再保护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br><br>    与讳疾忌医的西班牙人恰恰好相反,20年前,中国人就敞开大门,让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来冲击,并以此为契机改造中国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结果是冲击出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冲击出了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冲击出了一个生气盎然的中国! <br><br>    20多年前中国家庭的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大多数是泊来的“洋货”,而现在呢,世界上每两台数码相机、每三只手机、每四台洗衣机中就有一台产自中国。 <br><br>    中国人把自己生产的家电卖到了欧洲、北美,卖到了全世界。有容乃大,世界上的事大多如此。现在大众、宝马、奔驰瓜分着中国的汽车版图,谁敢说二十年之后德国人不是开着中国人生产的汽车去地中海兜风,到黑森林度假? <br><br>    埃尔切市鞋业联合会秘书长说得好:“只有提高质量和改善设计才能够占有市场”。 <br><br>    众所周知,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顶峰。不用说唐宗宋祖,就是两个多世纪以前的康乾盛世时,中国与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占据世界的一半。只是近二百年来,中国落后了。这里有坐失改革良机的悔恨,也有在大炮下接受不平等经济秩序的无奈。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再次崛起。中国与欧洲相遇,要的正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r><br>    最近,在成功举行的“汉堡峰会”上,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呼吁:欧洲国家应该在签定自由贸易条约的基础上扩大对华贸易。欧洲各国纷纷推介自己,吸引中国投资。西班牙焚鞋事件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令人诧异,发人深思。我们认为,它至少折射出西方一些人对华贸易的不对等心态:他们一方面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一方面又聚焦中国的轻工产品,对中国商品的输入制造许多人为的壁垒。 <br><br>    中国加入WTO本来就是风险与机会共存,自由贸易也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中国的市场打开了,那是西方几代人的梦想。(2003年德国对华出口额为182亿欧元。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的机械出口),中国商品随之登陆欧洲也是情理之中、不言而喻的。 <br><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r>  维护华人形象 </span><br><br>    中国古话说得好:入乡随俗。西班牙焚鞋事件发生以后,许多华人媒体都提到入乡随俗的话题。不要以为这是游客、商贩应该恪守的规则,那些富可敌国的世界级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之前,都无一例外地花大价钱研究当地的文化和风俗。 <br><br>    大家都见过万宝路的广告:一位彪悍的美国牛仔,策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说道:“那里有男人,那里就有万宝路&#33;” <br><br>    细心人不难看出,同是万宝路的广告,在西方和亚洲却有不同版本。西方的牛仔蓄着胡须,非常粗犷。而在中国广告中出现的牛仔却是一个不蓄胡须的英俊男子。这正是万宝路公司深入调查了中国的民风、习俗之后的经典之作。万宝路如此知名的品牌,都没有傲然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入乡随俗,俯首迎合中国文化。这也许是西方商品大规模地进占中国主流市场,而没有引起我们反感的原因之一吧。 <br><br>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知书达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惜少数同胞在欧洲举止过于随意,表现令人失望。你守时,我就迟到;你安静,我就喧哗;你整洁,我就厕所纸巾满地扔。一位中国大款在意大利的一家高级商场里吸烟(在西方许多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公交车上是不允许吸烟的),店主劝说无效,只好派一个专人手持烟灰缸跟随他。这些虽是少数,却大大损坏了华人在欧洲的形象。 <br><br>    初到欧洲,不符合当地风俗,会招惹当地人侧目的事还是少作为好。从不满到有意非难是有一个过程的,此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欧洲发生的许多杯葛中国人的事件已经是这种不满的延伸,海外华人要充分警惕、防渐杜微。虽然我们强大的祖国保护着海外所有子民的利益,西方买账也许是考虑到两国关系,可是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我们,就要每一个华人注意小节,依法经营,共同维护我们华人的整体形象。 <br><br><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  打响自己的品牌 </span><br><br>    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步伐与鲸吞中国汽车市场的德国大众、宝马和奔驰公司们不可同日而语,可中国人大批购买机器,建设世界工厂的雄心和将许多德国企业一举买下、分拆运走的气魄,也着实令欧洲人大吃一惊。他们自问“中国的崛起对于我们,是最后的机会还是工作位置的流失?”西班牙烧鞋事件发生以后,欧盟开始着手调查市场,酝酿制定市场保护和反倾销措施。形势逼人,华商们如果仍一味低价竞争,而不打出自己的品牌,那麽灾祸就离我们不远了。 <br><br>    中国一个孩童都能对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西方品牌如数家珍,然而西方的成年人到底知道那些中国品牌呢?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据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Goldmann Sachsen统计:最迟到2040年,中国将发展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不打响自己的品牌,就是把全世界的大米和鞋子都承包下来也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 <br><br>    世界品牌实验室最近选出100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中国企业仅有海尔一家入选。这可是西方经济界人士按购买力将中国排在世界第二位的现在! <br><br>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投资欧洲的主力一直是中小型企业、低附加值产品。西班牙的一把大火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的中国将会有一个组建大集团,打响自己品牌的过程。对欧洲的投资也会从分散的游击队,发展成大兵团的登陆作战。随着形势的发展,要想打出来,没有一定的实力和响亮的品牌是不行的。最便宜的,可能是受欢迎的,但绝不是最好的。 <br><br>    面对机会和挑战,中国人打开了大门,选择了机会。20多年来,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相遇欧洲,走向世界。一旦代表经济宽容的自由贸易成为贸易交往中共同遵守的准则,西班牙敲响的警钟就会最终成为绝响。 <br><br>    作者:陈 茫(《经济时尚导报》社长)<br><br>
2#
匿名  发表于 10.1.2005 13:23:34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3#
匿名  发表于 11.1.2005 20:13:08
挺不错。。。。。是我们海外华人该关注的问题。顶一下。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6.2024 15:0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