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八闽沿海记(6)清源山拜谒紫霞天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7.4.2012 11: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泉州站的7个站台只有我们一列车的几十个人,在夜风中显得有些凄凉。以泉州这样的人口和物流水平,造这样庞大豪华的火车站究竟是为了百年大计还是政绩工程?杭深线没有普速车究竟是加快海西的经济发展还是搜刮民脂民膏?这一切只有历史才能回答。

        晚上8点半还有17路从泉州高铁站开往市区,2元一票制。一路上大概有十几站是没有人上下客的,可见火车站离市区之远之偏。
        早餐自然是当地小吃,随便找了一家小店,面线糊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作为早餐,就着油条一起吃。面线糊一般可加入多种配料如大肠、小肠、虾仁、猪肝、卤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后加入)、炸肉片、香肠等等。

        吃完早饭坐3路车去清源山风景区。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主峰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这天早上,小雨初霁的清源山被一层薄雾笼罩。

2#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16:41 | 只看该作者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在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建立道场,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风景秀丽之余,尤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老君岩造像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石像高5.63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严格的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18:01 | 只看该作者
        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孔子问礼于老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19:34 | 只看该作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元元洞天。

        继续走山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23:18 | 只看该作者
        见龙台,和上面一样,都是为了开发旅游编造的典故,略去不提。

        一处石刻。

        歇一会看看泉州城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清源山在泉州城北,所以在当地也被称作为北山,这一点和金华山一样。在这里碰到一个旅游团,小伙子们意气风发地要去山顶最远的清源天湖,导游摆了摆手:“要去你们自己去,我带他们在吃饭的地方等你们。”有人不满:“神马?你天天爬的怎么会爬不动呢?”“谁天天爬了,我每次带团来都坐车上去走下来的。”

        此处原有古刹“弥陀岩寺”,塌毁于“文革”期间。1997年市政府拨出专款,又蒙广大信众热心捐助重建,1998年月11月竣工。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菩萨,为脱胎饰金佛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29:40 | 只看该作者
        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进山门,就可以看见弥陀瀑布,可惜冬天是枯水季,根本没有瀑布,只有滴滴答答的响声。

        两侧崖壁,有“洗心”、“清如许”、“泉窟观瀑”等历代文化骚客的题刻,身临其境,尘俗凡虑,一洗无存。

        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石室右侧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记载:“平章三旦八御史贴木尔不花宪法使孙三宝佥事释迦如捐财首倡化合众缘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涂金……”。在此方193个汉字的元代石雕碑文中,出现了13个简化汉字,这在元代碑刻中实为罕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31:06 | 只看该作者
        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筑特色和佛像服饰,为研究我国垂江以南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沿“寻佛经”拾级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手书的“佛”字石刻,被誉之为"闽海第一佛";我国著名书画家黄胄所书的“拜观”二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可惜岩石前的空间太小,拼命把头往后仰也只能拍成这样。

        将军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1:34: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条阶梯通往弘一法师舍利塔,弘一法师早年历经繁华,中年剃度出家,后在泉州一带闭关治学,后半生清贫静逸,圆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他的舍利子被供奉在清源山中。由于是墓,就不拍了。

        紫霄湖是一个山谷中的小池塘,小路的另一侧是悬崖峭壁。

        知道紫霄湖会让我失望,但是觉得费了这么大的劲爬上来,不看一点水的话更加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025 14:4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