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远)转载:石牌保卫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1.2012 15:0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11235813 于 23.1.2012 16:06 编辑
1 j* b8 Z* c2 [
' f* ~  n6 D# R石牌保卫战
. g. g1 C$ K: ]% m. Z( j0 U* C2 k( m# J
作者:章东磐
& x: ?' h# G  C6 a  x1 j7 H5 |/ a3 C4 J. n" J
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W$ V/ g% Y) c  L: h1 ]7 o9 M$ H5 ?& v* }; m4 O/ i1 T, g! s0 _# M/ l
石牌很美,从石牌望出去,仿佛此处就是“江山如画”一词的诞生地。它挡在长江一个急弯的尖上,距西陵峡的东口大约有二十多公里,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脚下转弯。正因爲这个弯和两岸兀立的石壁,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
; u9 y/ |& j' |7 }# _; n2 i+ V1 T: S7 G
60多年前的中国,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 k( r) [. K( Q6 Y/ Q7 }

$ j+ a% d8 h! k0 B, @& A真是这里吗?60年前,一场无情绞杀了几万人生命的恶战,目的真的就是争夺这个如此娇小而温暖的小山村吗?! [  [3 G( G4 z: k# C+ C; b
% I1 l$ Q7 s& S4 S) l6 W- N3 ~7 D! H
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个几乎所有国人都闻所未闻的小村子。在那一刻,成了阻挡我们免受丧国之辱的大门。人们常把严肃的事情说成是历史的抉择,而历史有时候竟离奇得像故事一样。
  C% F! U+ n! q* e3 O/ D2 }$ }! S) ?
小村石牌在当年一战成名,在这场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前,日本陆军所向之处,虽然也大多遇到过顽强的抵抗,但在日本军队一浪一浪的强攻之下,都是以中国军队的最后退却为结局。然而就在石牌,中日陆军并无天险阻隔,面对面厮杀,贴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国军队在数量超出自己的日本王牌陆军面前像钉死在石头上一样,一步也没有后退。, [* t1 D! r  \3 ?" a
, z: b+ _. P( U+ M, u
恰在三峡,中国军队神话般止住了败绩,是三峡成就了这支忠勇之师。% i+ n) w6 h# F/ P8 N

6 r! y& W$ H& D  B* K( Z一切若有神助。整整六十年前的5月27日正午,石牌要塞最惨烈的战斗开始的前一日。石牌守军的统帅,那位年轻的胡琏将军却在准备着一件与现代战争似乎全不相干的大仪式,他要拜天。那一天,这位将军起得很早,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血战将在明晨。晨曦中他一连写了五封信,五封诀别的信,我看到了他写给父亲和妻子的两封。
+ g" m, t7 |" e: D0 `: i. v' K8 M) H- K! a$ w/ t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2 o; N$ j: |% Z; s9 k! S
% |- \! e9 R5 x& y7 T我第一次捧读胡琏将军给父亲的诀别书,真是受到了撕心裂胆的震撼。决战将临,胡琏心里并没有底,他清楚地知道,此一役打下来,无非成功成仁两个结局,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这石牌已是守国的最后一道门坎,中国人退无可退了,他显然没打算逃跑,当然也不会投降,心存胆怯的将军绝然写不出如此滴血的家书来。在明知战死可能更大的时候,他这样安慰着等待丧子凶耗的父亲,有儿子能为国而死,父亲你应该感到至大的欣慰,静如止水的一句话,却是何等的血气。胡琏当是孝子,诀别之时,他殷殷地叮嘱父亲要注意自己的温饱,只要父亲好了,就是在超度自己未能尽孝而且远逝的灵魂。) Q# `, O# h: q5 j: T
: [. y" D- r4 r% v( G8 u" A
我在想,自1840年始迄百年的丧权辱国,以至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忠臣孝子,才最终能与亡国灭种之灾擦肩而过。临危受命的将军,从一开始就已打定主意要埋在石牌这块黄土上,用一己之躯尽忠全孝。
4 P1 ]/ y! I  F3 v5 M6 a" D$ [2 j. B% D2 }
他在诀别书中如此留话给妻儿:“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 ~2 n) n: y( `3 M
4 l1 C0 n- ~  z5 b3 p. I$ G: o! v
大将临战,淡定如此,除了战事,再多的情丝他也全然斩去了。2 u. |+ @! s. h! y0 j3 I& W
" I4 n( q3 |( m0 m+ s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P( |) k# i3 V. U
/ S# Y# E4 p2 A7 [2 }* Z( ?, e
在给老父的信中,他还多少为翘首临窗的慈父留了些许成功返乡的希望,而对结发爱妻,则已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他心里清楚,此一仗,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后事只有一件,将军告诉尚还年轻的妻子,所有年轻的妻子,所有的妻子,所有的儿子长大成人,都要去当兵报国,和日本人打子孙冤家。
$ b5 D5 d# H% n' t
6 ~! D5 E6 g8 P5 l3 r“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 _$ z6 G# `9 ~- d$ n
7 x7 ^+ x& Q7 c读过这二封信,我久久不能做声。这两封短短的绝命家书,可以让多少人真正理解什么叫义薄云天。
' @4 f, B$ Q3 G4 g$ S: o1 f2 p
2 s2 g+ z5 P* X4 m2 ]$ y料理完自己的后事,将军依古例沐浴更衣,他换上崭新的军服,在太阳最高的时候,着人设案焚香,亲率师部人员登上凤凰山巅,这位绝死的年轻将军虔诚地跪拜在列祖列宗的苍天之下。5 P6 G5 _- r( N

; Q0 P& h5 O; {  l- g$ p4 |' L2 P胡琏琅琅誓曰:“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6 z2 e7 C! V7 K6 D
3 \, O8 S. Z+ P0 y  N) B5 j1 z
想一想60年前的那个场面,每一个男人都会热血奔腾,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少家庭的父老妻儿孤苦无依地盼望着,盼望着真有一堵墙,能挡住那似乎在自己的土地上像洪水一样肆虐的血色的日本军旗,胡琏们用血肉之躯挽起了这道城墙,这道墙遮挡着尚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
6 o1 E( @5 ^* O" G" {
6 b! W* o3 u! D/ E3 ~6 a1 H血战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开,竟日厮杀的凶险与残酷,远非亲历者之外的人可以讲述的。只知道敌我双方都以不惜生命为代价摧夺着石牌前沿的阵地时,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曾给胡琏打过电话,询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也许战况紧张到不容细说,胡琏据说回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参战的老兵回忆说,在石牌阵地,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那时候当然不是在睡午觉,那仗打到不能打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3 T$ M9 G2 C" p1 I
- T1 d" V3 R' ?) T4 z
我曾经听和日本人拼过刺刀的老军人讲,日本军队拼刺很厉害。用武士意志和三八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上刺刀和退子弹是一个战斗命令,日本陆军在战斗相持阶段决胜的法宝,就是用冷兵器决输赢。面对那样的一群军人,除非你决心必死,否则断无取胜的机会。
  h1 H- ^% u  Z4 j) F7 Q* a4 J
而今天的这群中国军人恰是决心必死的。他们拜过天了,他们发了誓,除非死,绝不让日本人打过去。对天发誓就是对祖宗发誓,中国人是不欺骗祖先的。我相信,那三个小时的拼刺,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我不知道在几万把刺刀的铁血相搏中,双方谁死人更多,但战争的结果是,日本人输了。
; B( ^1 _$ w. i: F% ^% S
' `$ Y& E# @! t6 B( P# k中国军队顽强地守住了国门石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胡琏,成为了在石牌最有名的将军。他的英名从此流传在三峡沿岸,就像关羽和张飞。历史真是眷顾三峡,两千年前就给这块土地送来了那么多的大英雄,使这道从高山中喷涌而出的峡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民族忠勇之源的殊荣。三国之后,三峡上下的战火停息了很多很多年,也恰在没有烽烟的岁月里,这道殊为峻险的三峡成了诗人和散文家们的天下。二十世纪的石牌之战再为忠勇之河续写了铿锵之史。祖宗留下来的是一条铁血长河,这条河是不可能被外人辱没的。+ E# i8 N  C9 w* v% V# s
5 `$ g- z2 b! j( F3 [% \
2#
发表于 23.1.2012 17:2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enu 于 23.1.2012 17:26 编辑
8 g2 a5 m  O! a7 o; q
9 t- g1 n* b2 N( K*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5.2025 23:4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