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kahnlik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晓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5.2011 22:10:52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诗意有些忧郁,不过LZ楼主性子倒是很烈,貌似对那个七律作者很来电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3.5.2011 11:01:25 | 只看该作者
看楼主如此诚挚,俺就多说几句勿怪:)黛玉的诗才女气太重是不值得学的,负手呵砚倚栏颦眉的路子,写多了一点好处都没有。然则她的路数倒不能说全错。新人上手试为七律诚然比较妥当,老杜的律诗千古第一,学是学不来的,不如先看些江西诗派的律句敲打了自己。绝句在律诗、古风都练好之前没必要看。想练绝句不能从绝句入手,则应看些更浅近轻灵的。哪怕看乐府也比看李青莲强些:)学唐而类宋。诚此。
; |7 H" m( i1 e+ n9 ~3 `现如今写古典诗词的除了一些老一辈的,很少有自小背声律启蒙长大的,也不耽误写得好。平水韵这东西,写个二三十首自然全记住了,不值得担心:)元曲是如今最没有生命力的一种文体,喜欢无妨,写诗带了曲子味则是最可悲的事。诗经拿来找语感倒是极好的东西,一如楚辞可以用来扩展词汇量一样:)想当才子,可攻读格律诗,想成一代名家,不得不回归汉魏晋。不过这些话初学时候听还略微早了些。
- y2 }5 O- ?6 M3 U4 z再最后,鲁迅自己就不会写诗,其七律论格调殊为可笑,他的话并不必听。只当今有古人功力的据我所知便不下数百人尔,不必厚古薄今。单以诗论,唐以后的宋江西诗派七律便十分过硬,清诗更为沉郁浑厚能开另一派先河,其时文坛盛世,不亚于唐,单龚定庵一人足以俯仰千古。
% l' g+ S( Q5 x" `! V鲁迅言此,若非对古典文学没有眼光,则不过是为了推广白话文的手段而已。
- [& _4 X6 F' a, C' J5 j; d9 w" i) ^9 [# @+ |2 V
另谢过楼主推荐的歌,从图书馆回家了再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3.5.2011 22:21:30 | 只看该作者
kahnlike 发表于 2.5.2011 21:50
4 E* h9 ~, \2 Y  R: T. P  首先谢谢您的“砖头”:“初学的话,建议还是从近体砸起,写古风写多了会手散意弛,不易集中。”让我 ...
6 N$ @( U9 h7 t; }, [
昨日读来是觉得不能切入,今天经你这么一讲,拿它当故事来一读就顺畅多了。最能打动我的还有音乐。什么时候还要问你拷点来听。
6 b+ U6 b1 a( r9 i#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3.5.2011 22:24:4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好奇,向楼主这样爱好文学的青年怎么就学了化学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4.5.2011 00:12:42 | 只看该作者
Ligerleng 发表于 3.5.2011 12:01 , o+ b+ e' Z; ~/ W
看楼主如此诚挚,俺就多说几句勿怪:)黛玉的诗才女气太重是不值得学的,负手呵砚倚栏颦眉的路子,写多了一 ...
6 r' b$ C8 N& ], X
  谢谢您耐心的教导,不过可能由于我还没到那个层次,因而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我从没想过成为什么“才子”,更不用说“一代名家”,这只是我有时比较喜欢的一种自我表达的手段,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足够了。至于艺术上的追求,既然鲁迅的七律论格调都是“殊为可笑”的,那我这一个小小的“野狐禅”又敢期冀什么呢?+ O. R, d0 B1 e0 w2 ]3 L2 ~( e
  您说“当今有古人功力的便不下数百人”,这我相信,毕竟诺大一个中国,出几百个高人不足为奇。但为什么没有什么名篇名句流传于世呢?怕是那些佳作的影响也只局限在这几百人中间吧。您说“元曲是如今最没有生命力的一种文体”,那这种讲求“格调”的诗又能如何呢?几十年、一百年过后,您觉得您这个“数百人”的数字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呢?如果说“写诗带了曲子味则是最可悲的事”,那在唐宋如果诗词不能谱曲传唱,它们在社会上会有那么广阔的基础吗?
- c9 R, Q- T- o5 y# u  在我看来,用一颗诚心,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而以真性情、真才思能让人读懂(老妪能解),且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的就是好诗!自“诗三百”始,诗的名称和形式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变的是中国人的诗情、诗意以及那份浪漫的情怀。例如李叔同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相信每个中国人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都会在眼前浮现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等等画面,而这些也正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而我们不必对古体诗词有多么深刻的研究,就可以代入到这“夕阳山外山”的情境,感受那“今宵别梦寒”的离情。而黄霑的许多作品,如《两忘烟水里》、《沧海一声笑》等等,也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古典诗词所特有的韵律美。所以在当代,“诗”所最急需的可能并非那“数百精英”,而在于找到一个更宽广的土壤,以及更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 [- P1 ?, O1 m5 _  若有无礼之处,还望见谅。1 @( X: p: Z8 \/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4.5.2011 00:26:16 | 只看该作者
甲乙丙茂 发表于 3.5.2011 23:24 " h& F$ C! x4 i5 L* ~
还有一点好奇,向楼主这样爱好文学的青年怎么就学了化学了呢?
1 _" m9 z) n7 J6 h1 q+ a5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怕是王守仁、曾国藩当初也没想到自己个读书人会带兵打仗吧。呵呵,说笑了。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从没想过做个搞文学的,自认不是那块料。儿时的梦想只是想给拜仁看大门或剪草坪,再就是想像黄健翔那样去解说德甲。可谁想却学了这么个自然科学,还阴差阳错地跑到个PhD这么难毕业的地方来。其实现在回过头想想,在中学当个语文或历史老师,怕是最现实、最合适的选择。# y; Z# k6 Q* j  x: g! c
  您如果对古风歌曲有兴趣,可以短给我个QQ或邮箱,我这的确有不少我很喜欢的好东西。
( x0 T0 J1 Q+ N5 s+ t'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4.5.2011 09:00:47 | 只看该作者
那在唐宋如果诗词不能谱曲传唱,它们在社会上会有那么广阔的基础吗?
# o. S8 m; o% M* O5 y- @
8 j  @9 ], U: o以前诗词都是吟诵的,不必专门谱曲,只要依字行腔就行了。只是近百年断了。不过所幸现在又在慢慢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4.5.2011 13:0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1.2024 00:0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