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日新在他熟知的人群中投射的映像并不一致。对于有些人来说,他出事"毫不意外"。 8 V+ B9 ~1 ^' X( w2 z* z. U
"虚伪、自大",一些同样来自中核集团的人如此评价康。
7 G2 g( t1 j0 }4 F1 i6 U" ` 很少有人清楚康日新的个性到底如何,就如同他说自己"平时喜欢看管理、科学类的书籍,要是让我读小说我就读不下去"。他还在不同场合表示过自己喜欢配菜、煲汤。这是一个很难界定古板与否的人。 m4 A& o& Q& ^8 M5 p
人的个性或许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中核集团熟悉康日新的人评价说,康的职务一步步高升,本人也变得"复杂"起来,"对内树立绝对权威,包装自己。" ; h$ a- w5 K; I* s
核电界曾有一个私下议论的话题,来自中核集团的一期内刊封面:西服革履的康日新站在那里笑,背后是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 @1 i, P f( p# R2 E- k "我们叫旭日东升,太吓人了。"这期杂志出来后,集团里有的员工赶紧把杂志收到了抽屉里,觉得太过,看不下去。
0 z% e. D; x0 Q. _+ b) p "在总经理的位置上一是要会用人,二是做决策。"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称,"他怎么能同意下面的人做出这样的封面?" / \; l- w$ h, ]) o) N8 n
按照中核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近几年,康日新的个人权威感表现得尤为强烈。就好像是那轮红日,成为了绝对的中心。"简直听不得不同的意见。" 6 g+ v8 j) \9 Y! q& n
有老专家、老领导找到康日新谈起不同的观点,康日新要么不说话,要么说您就别管了。有位老同志给高层写了封信,内容关乎核电发展,拿给康过目。康日新笑着对他说,"我读你的信就如同读情书一样,"并且表示,"你以后来找我不用通过秘书,直接推门进,我总有时间接待你。" 4 {1 A( O' S5 I* I* O* I
当然,那时康日新还不是总经理,而坐上总经理的交椅后,康日新便忘了当初的诺言,"避而不见"。
8 Q1 b3 Q4 L& h, O; ^# d 最近几年,下面的人已经不怎么跟他提不同的意见了,即使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2009年3月,康日新接受了一家门户网站的在线访谈。当时他谈到关于第二代核电技术和三代核电技术的区别,他的表述被业内专家视为不准确,一些核电专家忍俊不禁。
9 [, U2 i8 E9 N, T+ O; A* C3 z O 一位专家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康不懂行才会闹笑话,"不过是念了三年核工程专业的工农兵学员",此后他平步青云主要是靠"人缘好,会做人",其实"他只是一个党政干部"。 - S8 |9 {- ^% L9 g E# P
从简历上看,康日新高中毕业,1972年至1975年在山西大同县水利局杨庄电灌站工作。1975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当时单位的领导推荐他作为工农兵学员去上大学。三年后,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反应堆工程专业。此后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此开启核工业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