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0PMU2防空系统由俄罗斯“金刚石·安泰”公司研制,系统使用的导弹别是由“火炬”工程设计局设计,目前后者已经成为前者下属公司。S-300PMU2是S-300P系列的出口改进型,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试验,它的性能较之以往的型号有很大提升。2008年9-10月,为了打开外销市场,同时也是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俄罗斯将最新研制的“骄子”防空系统(由S-300PMU2防空系统和83M6E2指控中心组成)送往中国西北某地空导弹试验靶场,对其进行了多项性能测试。测试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飞行试验和实弹射击试验。飞行试验主要是为了检验导弹与整个系统的作战协调能力,以及在对付弹道导弹、战略/战术航空器、战略巡航导弹等不同作战模式时,电子信号的具体分配和整合能力。试验过程有俄方专家的参与,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骄子”防空系统组成(下:S-300PMU2防空系统,上:83M6E2指控中心)
(注:飞机目标杀伤高度有误,应为10-27000米)
实弹打靶是这次试验的重点,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系统对付各种典型目标的实际作战效能。参与本次试验的有83M6E2指控中心和S-300PMU2防空系统,S-300PMU2防空系统出动了4部发射车辆。在进行试验之前,来自俄罗斯的专家教授了系统操作的方法,并参与了实弹射击试验的具体操作。整个射击试验一共对5类模拟目标进行了实弹射击测试,并且都是在复杂电磁条件下进行的,5次射击均准确命中目标,这充分证明了改型防空系统的高效性,5次射击的具体情况如下:
试验1
靶标为模拟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注:俄语缩写为OTBR,在前苏联/俄罗斯的导弹系统分类中这类导弹的射程通常在100-1000公里,按西方的标准它属于近程弹道导弹),靶标在被83M6E2指控中心截获后传输到S-300PMU2系统。靶标在进入拦截区域后,此次试验的第2部发射车发射了两枚48N6E2导弹。两枚导弹分别在34公里处和在30.7公里处击中目标,成功将目标摧毁。不过,一些残骸仍飞落到了距系统13公里外的地方。
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打靶弹道示意图(上:立面,下:平面)
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打靶结果(平面距离、拦截高度、目标速度)
战役战术弹道导弹靶弹残骸
试验2
靶标为模拟战略航空飞行器,目的是检验系统在拦截区域极限外围摧毁目标的能力。靶标同样由83M6E2指控中心截获后传输到S- 300PMU2系统,随后此次试验的第4部发射车发射了一枚48N6E2导弹,在184.6公里处成功将靶标击落。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强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的,从而更好地检验了系统的性能。
战略轰炸机目标打靶弹道示意图(上:立面,下:平面),-×-×-为最大射界
战略轰炸机模拟靶机残骸
试验3
靶标为模拟超低空目标,目的是检验系统在强地面杂波干扰下,对进入拦截区域临界点的超低空目标(巡航导弹)的拦截能力。此次模拟超低空目标的是一架小型无人机,它被S-300PMU2系统的96L6E雷达在14.6公里处截获,随后此次试验的第1部发射车发射了两枚48N6E2导弹,在4.6公里处成功将这架无人机靶标摧毁。与试验2相同,这也是在复杂电磁条件下进行的。
超低空靶标无人机残骸
96L6E雷达
试验4
靶标是小型弹道目标,目的是检验对付战术弹道导弹(注:俄语缩写为TBR,在前苏/俄罗斯的导弹系统分类中这类导弹的射程通常小于100公里,按西方的标准它属于近程弹道导弹)的能力。发射任务由此次试验的第3部发射车执行,先后发射两枚48N6E2导弹并成功将目标击落。
小型弹道导弹靶弹残骸
连续发射导弹
试验5
靶标为模拟移动航空器,目的是检验系统追击目标的能力。靶标在被83M6E2指控中心截获后传输到S-300PMU2系统,此时目标的速度为248米/秒。之后,此次试验的第1部发射车发射了48N6E导弹,成功在67.5公里外将目标摧毁。为了更接近实战,这也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的。
追击飞机目标打靶弹道示意图(上:立面,下:平面)
靶机残骸
长空一号靶机(注意机号)
在上述一系列试验结束之后,应测试国的要求,在没有俄方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又追加了一些实弹射击试验。试验依然由83M6E2指控中心和S-300PMU2防空系统完成,但是S-300PMU2防空系统只使用了上述试验的第1和第3部发射车。系统在包括超低空等不同高度上,利用48N6E导弹成功击落了4个不同目标。
发射筒中的48N6E2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