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谁还记得今天是国耻日?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7.7.2010 15:3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7.7.2010 15:38:32 | 只看该作者
很想看看国民党怎么描述77事件
8 j% c1 i2 |3 lcadick 发表于 7.7.2010 16:30

  Z+ g# \$ ]/ S$ [0 Z! a& a7 H) q! ~  g" L

8 Y: q3 ]' P; s    挺长,有兴趣你看完  Y/ G  \0 K( ~1 H  f
7 B$ F/ Q4 p6 D/ c% g& c% A
这是台湾的教科书,高中1年纪用的+ x% t* V1 W2 O2 R
' g* R  l6 r) c+ B
我截取了卢沟桥事变的章节
* u- }" m' U* y+ j8 f
: \  a) x1 y3 \. X& M9 z& D* v4 b* W9 n# [' s$ g

$ k8 }; Y0 M0 ^- c4 ^
& w6 \. y4 I5 F4 i  E1 `二、卢沟桥事变 : d4 |5 _; X' L5 Z- P
  1.卢沟桥的星火 / M" ^+ E3 q; J- R, [
  辛丑和约允许各国在北京、天津、山海关之间的交通要地驻兵,日本因此在天津; ]) \1 }% n5 r8 [
设立“华北驻屯军”总部。民国以后,日方一再以保护侨民为由,增兵华北,扩大驻兵
+ H6 N: I6 g, D5 \0 f9 e; k" V区域,并不时举行军事演习。 " b* l- h) f- i

& N) p; F" O( [" _2 t$ {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卢沟桥北面演习,至夜晚十一时左右,诡称一名# i" F$ b! @  O- F8 E! z
士兵失踪,欲过桥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为中国驻军所拒。日军即向宛平进攻,驻守卢沟
0 x/ X* Q! g# q  D& A: y* Y桥附近的二十九军二一九团坚决抵抗,一天之内,击退日军三次猛攻。
; f8 g( n8 d9 ?3 A3 a; J. E- i
. b. o% I2 Q/ H0 u1 x$ z- J9 f- Z6 b  2.中日全面开战 ( y. y+ H1 |  f" X6 r
  卢沟桥的战火点燃之后,日方进行增兵,随时准备占领华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 a8 \7 l( l' E( b5 R' N# |会蒋委员张立即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7 }6 r6 `- O4 C: L: l4 |/ \2 i
;如果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3 S0 s9 Y4 d5 M5 Q
切之决心”。
' t  [, B: J# Y, Q0 {* \: h: D0 z3 E, u
  七月下旬日军大举向二十九军各部队进攻,主政华北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知道: T% n( J) n( n9 ~# `2 c) N
中日大战已无可避免,通令各部队奋起抵抗。八月一日,蒋委员长明白宣示:中国已到
+ T- H: ~1 `+ z3 \* @/ _: d! v# q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准备全国应战。八月十三日,凇沪会战开始,历时三月,中国' l0 ~+ K: K2 P$ ^
精锐部队牺牲惨重,上海失守,但已打破日军“三月亡华”的口号。十一月中旬,国民5 _! s' p( F' w4 W6 E1 @2 s, U% ?
政府西迁重庆,十二月中旬,日军进南京城,展开血腥屠杀,中国军民死亡三十万以上
/ q7 A# h! A: R& i' C,史称南京大屠杀。 + c1 T/ t6 b. R+ A$ G" E  A
4 |. P) s) l% G6 b  }
\  三、抗战的政略与战略
& Q- ~3 C  Q" \) r5 s. n  政略(国策)与战略(军事政策)之交互运用,是中国以劣势之军事与国力,而7 x* m  o0 {1 l  ^
能坚持抗战八年之久,终获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抗战期间,主要的政略与战略运用,
6 y% N4 |- ]! j5 n3 w8 g1 Y/ Q# \至少包括四方面: + k$ f% C) B/ H* U- G) |

0 M, j& z/ o8 H7 t% v, _  ?  1.全民抗战 ; l) B; ?, G2 I3 r" J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军改编,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对日作战;
/ z; o# Q* z1 L; G全国各界则推派代表组织国民参政会,作为战时的准民意机构,对于团结全国支持政府. f7 v9 {# |+ _7 |6 `2 ~* W
抗战到底的政策,有积极贡献。 1 A4 c' u1 c( ]

: C4 {, ~& o  U  2.坚持抗战到底
7 s8 p4 E  `, j, V: C; u  战争初期,中国军民牺牲惨烈,政府内部部分领导人有主和之说,汪兆铭(精卫  E5 h/ _! W8 x
)等人于民国二十九年即受日人诱惑,在南京建立傀儡政府,不过国民政府仍基于国家2 u6 X0 Y6 Z+ y5 l; s$ n
存亡与民族人格之维护,绝不妥协,坚持抗战到底。
% |0 [0 J4 u) P' X. I. W) [  A/ }  K" @
  3.苦撑待变 ! ~1 V: ]; `% \% f0 w* ~" e
  抗战初期,俄国首先提供部分军事援助。民国二十八年九月,欧战爆发,一年后
3 |' B7 v2 j. ?% U" D$ }3 e# z日本与德、意结盟组成轴心国,英、美开始大量提供借款给中国,用以购买军事物资。
# Z! V9 a+ w5 r  O9 d5 W+ C3 P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于十二月九日正式对
0 T  n/ F# M4 r日宣战。此后中国与同盟国并肩作战,在战争期间废除百余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并获得' n, n2 I: Q7 k, e( K+ @
抗战的最后胜利,均为前此苦撑坚持之代价。 # u/ Q9 L0 B2 k$ o" _6 c5 ^1 f
9 Y0 r0 s4 n6 d2 }7 }- C$ S  H
  4.持久战与消耗战
& k2 X4 g1 N) n0 M/ f) I* O1 f  中日战争初起,日本想以优势军力,以速战速决方式迫使中国屈服;中国国力不( x; b$ B/ V* {5 \
足、军事落伍,但土广人众,资源分散,有长期作战的条件。战争发生后,国民政府迁8 d' R" c  V. M( s* I
都武汉,再迁重庆,以西南各省为大后方,以广大的空间换取抗战的时间,在战略上则
) U/ V3 f  G; l6 f+ D: `以持久战、消耗战打破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终于使日军陷入中国广大的战场泥沼之中8 @7 `) y" c4 v+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7.7.2010 15:39:3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国共势力的消长3 `" Z! D! o. O3 Z2 E3 u7 {) Y
  中共借抗战期间发展势力,战争结束之后,中国虽然取得胜利,但在社会、经济9 N) D+ G0 o  c  S' M# y
方面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国民政府逐渐丧失民心;中共开始与国民党互争胜利果实,继6 ~# j' |# M! v  b- m
而爆发国共内战,中共节节胜利,终于取得大陆政权。. r/ @9 y3 [% ^) {% c  S7 |9 r
3 F7 R. C9 U/ _
  一、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 P+ V* n0 k# Q; |- h  s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开始会谈如何合作问题,国民政府收编共党的目的是; D- @- |/ K# t" _2 p+ Q+ t
为了“根绝赤祸”,而共党愿意接受国民政府领导,目的是借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1 Z# |. [- h- w5 u5 X0 v
线”,寻求发展壮大的机会。/ U; P* v2 F- i+ A4 S. s+ q( v% O
  ~; P4 c" d& f5 Q, |
  1.共军改编与扩充5 m  C1 m- r  E/ }
  七七事变之后,中共宣示服从政府领导,共同抗日。陕北的共军改编为国民革命
" G' r. z* k4 h. ?" C, C% d军第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不过习惯上仍称八路军),约四万余人;此外,) g( W1 p) \9 a8 ~$ D$ y1 g
历经五次剿共之后残留在南方各省的共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
9 F" y# E0 Q, A. O3 e新四军),约一万人。6 y' j+ v2 t9 f- ^, _! B# E/ N2 u

' c; q; ^: W' p7 @  G2 b  国共既然合作抗日,国民政府认为无论政治、军事,共党均应服从中央政府统一0 n/ Q  y; c8 x% C
领导;实际上中共采取既联合(抗日)又(对国民党)斗争的策略。因此,中共在政治
/ B8 {% ?0 |5 k/ J上维持“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独特建制,并随着军事发展,建立“敌后根据地”;军事
6 b6 ?" [0 c; C5 G/ y: w上,借由收编游击武力,不断非法扩充军力。抗战中期,八路军由原来不到五万人,扩, R" H0 a  H; _1 q: r% H
充达五十余万,新四军则由一万人扩充到十一万人。1 A. [& e3 B$ b4 j: q0 ?% @8 B5 |

  f3 {+ M+ l4 d) i  2.国、共军事摩擦  D4 x" z0 K( `& f# O
  当时国军一方面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会战,另一方面也发展敌后游击区,与日
! U$ C/ B( ^. }9 x军及伪军争夺控制区。共军系统的军队主要均在敌后“根据地”发展,除与日伪军争夺
0 O) B6 O/ S: D. u地盘外,也与国军游击队发生摩擦与冲突。根据军事委员会的统计,抗战期间,共军袭
* V& Y' c# s# J5 r8 Y/ U8 V击国军或消灭民团之举动,规模较大者至少有三十六次,其中以新四军事件为著。; k4 E  p5 J/ G* y5 }- J; h
. }& l2 n( @, E5 G# p
  新四军驻守之地原在江苏西南及安徽南部,但为了开拓根据地,不久即自行派遣
, l3 K7 E7 a8 p& T1 P支队向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北境发展。民国二十九年秋,新四军在苏北与国军韩德勤& H& M5 z& Q$ o9 {% u5 X* y5 f( D- _) ~
部冲突,韩部万余人被歼灭。年底,军事委员会要求新四军全数由江南调往黄河以北作) H+ j0 S0 F/ P6 \* y1 O
战,新四军不愿放弃其根据地,国军遂以不听调遣为由,于民国三十九年元月初,向驻
0 ], H: ?! a) w' e% X% B' ]守皖南的新四军发动攻击,扣押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潜逃(不久被杀),国民政府并
; Y$ c* E' f& c0 O2 Q8 q! ?/ `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不过中共中央随即宣布重建立新四军于苏北,仍有九万之众。
. K  @" I$ i) u/ \: g8 U" o; H! ?( Y' Z' r- I! K
  3.共党势力的发展
: K7 k$ ]% A7 i0 d- {6 r  民国三十三年年中,国军面临湘桂正面战场的严重溃败,而共军在敌后游击区则
5 h+ D+ ^8 ~6 Y  t不断扩占地盘,加上抗战经年持久,后方物价飞涨,民众生活困苦,政府官吏贪污腐化- V5 _' s% v- F5 Y
之风日甚,知识界要求国民党停止一党专政,主张民主宪政的风潮又起,共党趁机提出6 j  b( ~  \7 I! D5 T/ A
与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共组联合政府的要求。不过,由于蒋委员长反对,加上美国倾向支
  k1 K* [1 U7 z持国民政府对共军采取监视、围堵政策,因此临近抗战结束,国共关系愈形紧张。
9 m& \4 Q# u& K
# L9 M6 x  g/ U3 f7 `( K  总之,经过八年抗战,在日本投降前后,中共已扩张到拥有一二O万党员、九十& O; A$ E" N1 p6 t* E$ x: r
一万正规军、二二O万民兵、九千五百万人口和九十五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党。较诸抗战
9 Z) H% r* t" c前夕局促陕北一隅之窘状,实有天壤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7.7.2010 15:39:48 | 只看该作者
啊呀,一不留神成热贴了,感谢大家,至少心中还有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7.7.2010 15:40:29 | 只看该作者
我看现在也是承平日久,怕是好些人连“亡国奴”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7.7.2010 15:4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7.7.2010 15:4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7.7.2010 15:43:17 | 只看该作者
国耻日是9183 t" r. V' n/ v3 D
8284940 发表于 7-7-2010 15:40

* J/ W) t/ b! f# n. G
9 d0 W- N) e6 w) F& v* j
0 S- d/ F/ ?, ^! \2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苦难史,其实很多日子都是可以以国耻日来纪年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一个日子,可以不叫国耻日,可以叫战争纪念日,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7.7.2010 15:49:59 | 只看该作者
战争是权欲和反权欲手段' p8 C# O0 J& o8 v8 v- m: z- ]8 c' [
leon 发表于 7.7.2010 16:41

# `, j  I( N7 ?; s- l- l9 e- m9 q" i
. e) _3 o6 W* e! _! g
    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7.7.2010 15:51:28 | 只看该作者
准确说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是一部苦难史”,其实老祖宗们还是很辉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5.2025 15:1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