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8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挂件一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3.2010 10:13: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游在汉堡 于 30.3.2010 11:21 编辑

出国时家人送我的一小挂件,我就悬挂在手机上了,跟随我多年





尾部一边是鱼尾造型,另一边是荷叶,长为2cm。
2#
发表于 30.3.2010 10: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游在汉堡

从材料纹路上看,好像不是木头的?看不太清楚。莲年有鱼---送你的人给你的是一场祝福!很持久。祝你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0.3.2010 14: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在汉堡 于 30.3.2010 15:21 编辑

我的这个橄榄核雕。本来没这么深的色泽的。摸时间长了,就养成这样了。
这东西不值什么钱,但这东西一直不离开我,看到它就会想到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30.3.2010 14:1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在汉堡 于 30.3.2010 15:25 编辑

转一贴啊。关于核雕

   


核雕

    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核雕的艺人,但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则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氵甲)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止L文新中国建立后曾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桂兰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苏州人陈素英即为都桂兰之后又一核雕名家。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笔者现将匣中核雕搬来“共乐乐”,期盼赢来读者诸君共鸣之声。

  首先介绍给读者诸君的是“岁寒三友”揉手核桃。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

  “岁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规整椭圆状,色泽紫褐,润亮生辉,最大直径不足4厘米。艺人利用圈匝式皱脊之两侧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树苍劲,梅树欹古,丛竹则繁茂于乱石之中。方寸之中,寒梅绽放,松针坚洁,翠竹摇风,对严寒无所畏惧的共同品德铸结了它们千古不渝的“岁寒三友”佳话。艺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错落参差的结梗皱脊施以刀笔,梅花瓣芯清晰,松叶针针可数,竹叶婆娑有态,花迭叶累可见五六层次,于是如诗如画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其次是“庭园婴戏”橄榄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泽紫褐,光润熟滑。分别在核之两侧雕刻一针叶树、一阔叶树,绿叶婆娑,枝干挺拔。树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双腿作倒立状,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树,其他或蹲坐,或旁观,或扶协,童趣跃然刀笔之下。采用浮雕和镂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气氛热烈。

  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

  第三件是“十八罗汉”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状,色泽棕红油润,老气盎然。作者依凭硬核皱脊回谷式的错杂刻面循势造型,罗汉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或双掌合十,或开怀朗笑,神情态势各不相同。施刀细腻,手法老到,粗犷处勾勒刚劲,精微间线条柔绵,意到手到,揽云天雾海中的十八罗汉于一核。

  “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轮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宫图”桃核雕,高仅3厘米,棕红色泽,熟旧莹润。

  “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禄寿”桃核组雕。福禄寿三星高不过2.8厘米,皆熟滑润亮,色泽棕红。其中以寿星雕刻最为传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烁,袍服结带宽松得体。福星比寿星胖大些,体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虽显见比寿星工艺简洁爽利,富贵气仍然逼人。禄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寿二星之间,其用刀之简洁一如福星,而笑脸却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个见钱眼开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寿星须眉衣褶写工而其他二星写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与福禄无缘,唯求淡泊以求长寿?三星脱刀之日想见约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开了片纹,粗细错落,但皆纹而不裂,平添了几多古旧香色。终不知哪一位买了“三星”来,把玩于掌上足以怡情,悬佩于腰间尤可养性,集“福禄寿”于一已,虽小而又小,却包罗了人生大愿,想是用来聊以自慰的。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各有千秋,我是特地留作压阵之说的。

  “九螭”揉手核桃呈不规则椭圆状,最大直径近4厘米,色泽紫褐油亮,有滋润感,手感熟滑,是积旧熟陈之物。

  螭与龙皆为龙,而九条龙至尊至极,于是汉魏时有九龙殿,五代时有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袍、九龙壁、九龙柱,不一而足,龙的图腾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皆选取山核桃雕制,艺人依凭胸竹驾驭刀笔,将满刀错综复杂皱脊结梗之核壳视为混沌一天地,雕卷云飘飘,琢紫气漫漫,九螭或屈侧回首腾挪于朵云之上,或昂头舒展在雾漫之中,而九龙穿飞翻腾,推云拨雾,或两现其身,或凌云直上。4只核桃,龙腾螭跃,皆嬉戏翻飞于云天雾海之中。

  山核桃错杂的表面皱脊有如纵横交结的高冈深谷,捉刀者不单要具备巧借这种复杂形貌为九螭、九龙作意向造型的能力,更要具备依据刀路随时修改意向造型的丰富联想,设计布局力求九螭、九龙不拥不塞,螭与螭有呼应,龙与龙有顾盼,云与气有贯通,“球”与“球”分立而又浑然一气。“九螭”揉手核桃刀路粗犷,线条圆转不足,刚健有余,野趣重于雅逸。艺人分明注重造型而不在乎细微处的精雕细琢,螭头明显为“方斗形”。“九龙”揉手核桃紫铜色泽,手感滋润熟滑,刀法圆润,线条细婉,图面虽繁满,但龙与龙条分缕析,鳞甲分明。至于用刀之大胆,想象之丰富,构图布局之疏朗繁满有致,皆可见驾轻就熟之功力。尽管这两件揉手核桃皆未署款字,谁又能说,它的作者不该享有无名大师之誉?

  与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点,但小巧精微,玩赏可添雅兴。像杏仁核雕“猕猴”,高仅2厘米,雕整核为一坐猴,双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态活脱,刀法粗犷,但线条准确而洗练,几笔几刀,调皮的小猴呼之欲出。虽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处见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见人爱了。


  无论是揉手核桃,还是橄榄核雕、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让人着迷,若非如此,王爷贝勒们凭什么将揉手核桃进贡皇宫供皇室权贵赏玩呢?王公贵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钟爱揉手核桃,要么编织绦丝网袋悬佩腰间为饰,摇之有“嗑嗑”之声悦耳尽兴;要么或沉思或闲散时把玩于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强健身心。于是揉手核桃得到尽善尽美的一个昵称,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为“文玩核雕”了。所谓“文玩”,是说核雕该是跻身于艺术品之列的,其精妙,其典雅,其香色,其气韵,皆可包涵于“清高雅逸”四字之中,可不是非“文玩”莫属了?在当今收藏界愈来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发展之时,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艺术品的核雕,自然而然便身价扶摇了。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榄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

  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远、夏白眼、邱山、刑献之等。魏学洢的《王叔远核舟记》一文描写王叔远能在细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条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儿,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人称一时圣手。

  清代核桃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属于山东潍坊核桃雕。乾隆酷爱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宫。国立故宫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4.4.2010 14:3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4.4.2010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4.4.2010 19:58: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poppying 和 小小胖子!
有些东西意义比价值更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1.2024 05:5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