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417|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4.3.2004 14:14:3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这是一部关于人们日常“说话”的小说。据作者统计,人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要说三千多句话。如果有人夜里说梦话,还得再加上三十多句。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嘴,有人不爱说话,有人在说假话,有人在说傻话,有人在说实话,有人是话中有话。主人公严守一是一个以“说话”为生的人,在电视台主持节目。他的节目以说真话见长,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不由自主开始说谎话。当谎话和手机连在一起时,手机就变成了手雷。<br>  刘震云是个不断探索的作家。他写过琐碎的《一地鸡毛》,写过诡谲的《故乡面和花朵》和《一腔废话》,到了《手机》,又突然返朴归真。刘震云是一位语言大师,幽默智慧,锥锥见血,是他作品的独有风格。<br>  冯小刚也是一个说话很有特色的人,物以类聚,他将这部小说拍成了电影。
2#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6: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br><br><br>吕桂花——另一个人说(一)<br><br>  镇上看电话的老牛,1968年和严守一他爹一块卖过葱。<br>  卖葱之前,严守一他爹不爱说话。村里老阳高,日子显得长,一天下来,老严说不了十句话。十句话中,不得不说的占六句,大到家里盖一座房子,小到家里添一只尿盆,老严赞成,是“弄”,不赞成,是“弄个球”;另四句是感叹词,不管是高兴或是愤怒,都是“我靠”。卖葱之后,老严开始说话了。卖了半年葱,老严能完整说下一个故事。严守一记得, <br>  那时他爹常讲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吃丸子,一个是吃粘糕。<br>  一个人,腊月,到集上卖门神,旁边是一卖炸绿豆面丸子的。他买了四斤,人熟,给了他六斤。他一个一个捡着吃,不知不觉吃完了。一站起来,“咕咚”,倒了。<br>  一个人,收麦时节,家里的牛丢了,出门找了两天没找着,饿着肚子回到村头,碰到一卖粘糕的,认识,“大哥,先赊我五斤。”吃完回到家,“娘,我要喝水。”“咕咚”,倒了。<br>  当时严守一觉得不好笑,四十岁再想起来,每次都笑了。一开始严守一觉得他爹卖葱,见的人多,话是跟人学的;后来才知道,教会老严说话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老牛。晚间全家蹲在灶间吃饭,吃着吃着,他爹“噗嗤”笑了,摇着头说:<br>  “这个老牛。”<br>  严守一就知道他爹人在吃饭,心又随老牛卖葱去了。那时严守一觉得,世上最有趣的事情,好不过卖葱。<br>  1968年冬至那天,老牛和老严从二百里外的长治煤矿卖葱回来,路过严家庄,老牛到严守一家坐了坐。没见老牛之前,严守一想着老牛一定是个大个儿,大嘴,声如洪钟;见到才知道,个头比桌子高不了多少,雷公嘴,说起话来娘娘腔。过去老听说老牛,一下见到,本该严守一发怵,没想到老牛倒对十一岁的严守一羞涩地一笑,摘下火车头棉帽,用帽耳朵去擦头上冒的热气。老严招呼老牛进屋喝水,严守一也跟了进去,倒是老严朝严守一肚子上踹了一脚:<br>  “身上腥,滚!”<br>  接着两人在屋里喝水,也没听老牛说什么。偶尔说话,也是说路上打尖吃了几顿饭,毛驴喂了多少料。接着全是“呼噜”“呼噜”的喝水声。老牛赶着毛驴车走后,老严对全家说:<br>  “能说,今天没说。”<br>  年关之前,腊月二十三,严守一他爹提着一根猪腿到牛家庄看老牛,顺便结一年的葱帐。上午去时一脸笑,黄昏回来,一脸铁青,蹲在门框上“吧嗒”“吧嗒”抽旱烟。一直抽到三星偏西,站起身,用烟锅“梆梆”地敲自己的头:<br>  “我要再卖葱,我就不是人!”<br>  严守一他娘死得早,1960年被饿死了。第二天严守一听他奶说,老严和老牛在分葱帐时,起了纠纷。从此严守一他爹与葱和老牛告别,又开始闷着头不说话。严守一有一个姨夫叫老黄,在黄家庄开了一个染坊。第二年春天,老黄找老严去各村收布,老严摇头:<br>  “布好收,我不会吆喝呀。”<br>  老黄:<br>  “就一句:黄家庄的染坊来了!”<br>  老严摇摇头,没去。<br>  1989年春天,严守一他爹得了脑血栓。人开始痴呆,身子左半边不会动弹。与别人不同的是,别人得了脑血栓不会说话,老严得了脑血栓,倒结结巴巴能连成句子;别人得了脑血栓失去记忆,老严一辈子经过的事比当时记得都清楚。年底,严守一从北京回山西老家过年,围着一个火盆,半瘫的老严西向坐,严守一北向坐,不知怎么,说起老牛,1968年共同卖葱,因为分帐翻了脸。老严抬起没瘫的右胳膊,抖着上边的右手,断断续续吃力地表达:<br>  “他记花帐!”<br>  “哪哪儿都有缝,缝里都掉渣!”<br>  严守一:<br>  “是好朋友,就不该合伙做生意。”<br>  老严:<br>  “花帐我能忍。腊月二十三,算了一天帐,到了黄昏,我拿钱往外走,出了门,突然想起过了年啥时去发葱,又回到院里,听到老牛在屋里对他老婆说,老严是个傻逼。”<br>  “不为钱,就为这一句话。”<br>  接着潸然泪下:<br>  “一辈子没说得来的,就一个说得来的,还说我是傻逼!”<br>  指指自己胸口:<br>  “爹这一辈子,这儿有些发闷。”<br>  1995年夏天,严守一他爹又中了一次风,嘴开始向右歪,倾斜着流涎水。一直到死,再没说过一句话。<br>  与老严分手之后,老牛也不再卖葱。1969年,镇上装了第一部摇把电话,老牛便去镇上邮政所看电话。当时想看电话的有二十多人。邮政所长叫尚学文,理着分头,把二十多人叫到一起:<br>  “看电话,就得嗓门大,你们每人吆喝一声我听听。”<br>  二十多个人一个一个吆喝,最后数老牛吆喝的声大。别看娘娘腔,邮政所对面百货楼窗户上的玻璃都让他喊炸了。不但声大,而且喊的时间长,尚学文点燃一支烟,烟抽完,老牛的一声喊还没倒气呢。尚学文止住老牛:<br>  “行了,比驴叫都长!”<br>  1996年,严守一成了电视台清谈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当他在电视镜头前成为名人后,全国人民都理解,惟独严家庄的人不理解:<br>  “我靠,他爹一天说不了十句话,他倒天天把说话当饭吃了。”<br><br><br><br> <br><br>
3#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6:43 | 只看该作者
吕桂花——另一个人说(二)<br><br>  1968年,严守一的好朋友叫张小柱。严守一属鸡,那年十一岁,张小柱属猴,那年十二岁。张小柱的头长得像个歪把南瓜,胳膊腿细,像麻杆;由于头重,每天像碾盘一样偏压在肩膀上;右眼玻璃花,看东西要先揉左眼。张小柱他娘有些傻,张小柱他爹在二百里外的长治煤矿挖煤,张小柱在严家庄算住姥娘家。严守一没娘,张小柱娘傻,两人常一起背书包上学。1968年,张小柱他爹从二百里外的三矿给张小柱带来一盏废矿灯,夜里装上废电池,明亮的矿灯能照二里远。村里的天空黑得浓,黑得厚,两人常端着矿灯,站在村后的山坡上往天上写字。张小柱爱写的字是:<br>  娘,你不傻<br>  严守一爱写的字是:<br>  娘,你在哪儿<br>  两行字,能在漆黑的天幕上停留五分钟。<br>  严家庄的学校设在村里过去的牛屋。老师叫孟庆瑞。阴历八月十五那天,孟庆瑞要去镇上赶集,反锁上教室门,让学生在牛屋背书。严守一、张小柱、陆国庆、蒋长根、杜铁环几个人从牛屋后墙掏粪的窟窿里爬出来,脱下鞋,掖到腰里,
4#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7:11 | 只看该作者
吕桂花—— 另一个人说(三)<br><br>  1969年,二十岁的吕桂花嫁到了严家庄。严守一马上嗅出她身上的味道和别人不一样。别的新媳妇身上的味道她也有,但另外又多出一种。这种味道类似熟透的麦杏,有些腻,又有些发甜,离她一近眼就发粘,想困。1969年,因为吕桂花的到来,严守一的鼻子提前成熟了。<br>  1969年,吕桂花在方圆几十里是个名人。出名是因为她在出嫁之前,跟镇上管广播的小郑睡过觉,小郑已经有了老婆。1969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安着小喇叭,每天早上六点,开始播《东方红》,接着播毛主席语录。小郑管着全镇千家万户的小喇叭,夜里就睡在广播站。小郑除了会管广播,还会唱戏。是唱戏,把吕桂花引到了广播室。这天早上六点,小郑一时疏忽,将扩大器的开关扳错了,小喇叭里没有唱《东方红》,也没让毛主席说什么,小喇叭里传出男女在床上的喘息和尖叫声。千家万户,都听得比过去有趣。但第二天管广播的就不再是小郑,换成了小岳。小喇叭里又开始播《东方红》和毛主席语录。他俩,小郑和吕桂花,从此再没见过面。<br>  三个月后,吕桂花嫁给了严家庄的牛三斤。牛三斤和张小柱的爹一起,在二百里外的长治三矿挖煤。听说吕桂花要嫁过来,全村人都反对。连不大说话的严守一他爹,都气得涨红了脸,朝门框上啐了一口浓痰:<br>  “我靠,那是破鞋!”<br>  但牛三斤自见了吕桂花一面,死活要娶,对自己爹说:<br>  “还是新鞋。”<br>  “就当是自行车,被人借走骑了一遭,又还回来了。”<br>  娶亲那天,严守一没见着吕桂花,跟他爹到镇上卖猪去了。第二天清早去上学,在村头碰到牛三斤用自行车载着吕桂花,到镇上买灯罩。远远望去,吕桂花穿一件红灯芯绒上衣,并无出奇之处,等到走近,严守一马上闻到了她身上特有的味道;接着又发现她的眼睛也与人不同,眼是细眼,像小羊,半睁半闭,老蒙着,但偶尔睁开,无意中看了严守一一眼,十二岁的严守一,魂儿就被她勾了去。二十多年后,严守一在庐山碰到另外一个女人,长的也是这种眼。这时他发现,凡是长这种眼的女人,魅力还不光在眼;白天在眼,夜里还有别的。这时他体味出一个词叫“尤物”,万人之中也遇不到几个。令严守一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尤物,当年怎么会降生到偏僻的晋南山村呢?<br>  结婚十天之后,牛三斤又去二百里外的三矿挖煤。晚上,严守一、陆国庆、蒋长根、杜铁环一干人便到吕桂花的新房去玩。过去在打谷场玩的卖葱的游戏,马上像剩饭一样变馊了。一开始双方不熟,严守一等人便趴在牛三斤家的墙头上,偷偷看窗户上的灯光。油灯加上灯罩,窗户纸比别人家亮多了。牛三斤家的房后,是一个芦苇坑。众人又在芦苇塘里搭起人梯,开始舔破窗户纸往屋里看。明亮的油灯下,吕桂花天天转着身子,在学过去广播站的小郑唱戏。最爱唱的一出是《白毛女》。这天,她唱着唱着,停下端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水,大家以为她咽下了肚,谁知她猛地一转头,将水喷向了后窗户。外面两架人梯便滚翻在芦苇坑里。孩子们跳过院墙,涌到屋里,将吕桂花摁到床上胳肢。吕桂花两腿蹬向天,笑得岔了腰。大家熟了。但严守一的脸上,被芦苇划出两道血口子。因为自偷饺子招供,严守一一直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搭人梯时,他总被陆国庆摁到屁股底下。<br>  “哟,都出血了!”<br>  正是因为脸被划破,吕桂花将严守一拉到怀里,就着油灯,往他脸上搽紫药水。吕桂花一起一伏的胸,身上散发出的味道,将严守一熏得差点晕了过去。严守一被熏晕的样子,引起了众人的不满。陆国庆朝地上啐了一口痰:<br>  “姥姥!”<br>  吕桂花嫁过来是阴历九月二十六,牛三斤十月初六返回三矿。十一月初七那天,吕桂花突然想给牛三斤打一个电话。这时镇上装电话已有一个月。严守一等人,也和吕桂花熟到可以看乳罩的程度。灯下人影里,吕桂花与众人商议:<br>  “你们谁到镇上打过电话?跟我到镇上邮局去一趟。”<br>  众人纷纷跳着脚:<br>  “我去,我去!”<br>  陆国庆用手止住众人:<br>  “还是我去,这里就我打过电话。”<br>  吕桂花当时正在洗脸,她从脸盆上仰起脸,脸上的水珠一道道往下淌:<br>  “电话怎么打?”<br>  陆国庆脱下一只鞋捂到自己脸上:<br>  “三斤哥吗?我是陆国庆。吃饭了吗?吃的是糊糊还是面条?”<br>  众人笑了。蒋长根却不服气:<br>  “话谁不会说,你会摇电话吗?”<br>  陆国庆做出摇辘轳的样子:<br>  “就这么摇,跟摇水车一样,越摇劲越大。”<br>  关键时候,严守一站了出来。上次严守一脸上受伤,吕桂花给他搽紫药水,使他在众人面前的地位有所提高,虽然还不能完全抹平偷饺子招供的痕迹,但可以偶尔抬一下头。这个偶尔,现在就用到了关键时候:<br>  “陆国庆没打过电话,前天他还问我电话长得什么样。”<br>  陆国庆一鞋底摔到严守一头上:<br>  “我没打过电话,你打过电话?”<br>  严守一被鞋底摔得头冒金星,也不由火了,一头将陆国庆顶倒在门框上:<br>  “我也没打过电话,但我认识看电话的老牛。”<br>  陆国庆在门框上擦着嘴角的血,陌生地看着严守一:<br>  “认识老牛有什么了不起?”<br>  严守一:<br>  “我不会摇电话,老牛会帮我摇。”<br>  杜铁环这时站到了陆国庆一边,指着严守一:<br>  “你话都说不利索,要是打不通,不是误了大事?”<br>  严守一摘下自己的帽子,摔到杜铁环面前:<br>  “要是打不通,我就一个人跑到三矿!”<br>  又拉开架势要与杜铁环打架。这时吕桂花脸已洗完,在用双手编辫子。她环视众人一圈,最后看定严守一:<br>  “白石头,明儿早上吧。”<br>因为吕桂花,严守一1969年打上了电话。三十年后严守一计算,如果没有吕桂花,他在世界上打电话起码要推迟十年。如果是一个民族,早十年和晚十年用上电话,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会非常不一样啊。<br><br>
5#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7:29 | 只看该作者
吕桂花—— 另一个人说(四)<br><br>  1969年,严守一的嗓子开始变声。过去嗓子像小公鸡,现在突然有些老年的沙哑。严守一是用这种沙哑的嗓子,争取到了打电话的机会。但像上次偷饺子招供一样,他又把所有的同伙都得罪了。而且得罪得有些苦衷。陆国庆他们以为严守一用羊角把自行车载着吕桂花到镇上打电话,是为了单独跟吕桂花呆在一起,其实严守一并不全是为了这个。两个月前张小柱来过信,他没钱寄回信,也想借吕桂花给牛三斤打电话,让牛三斤给张小柱捎个话儿,他留给严守一的废矿灯不亮了,废电池没电了,无法往天上写字了,他想告诉张小柱,能不能等牛三斤回来的时候,再给他捎回来一块废电池。但这话既不能告诉吕桂花,也不能告诉陆国庆他们。陆国庆他们,一举一得他们都急了,一举两得他们还不疯了?<br>  比这更困难的是,这一切还不能让严守一他爹知道。上次因为给张小柱寄回信,严守一就挨了他爹一巴掌,现在让牛三斤给张小柱带口信,等于旧事重提;同时,连陆国庆他们知道的去镇上邮局打电话,也不能让他爹知道。因为打电话的是吕桂花,镇上看电话的是老牛,这两个人他爹在世界上都反对。三件事知道一件事,三个人知道一个人,严守一都得挨打。<br>  感谢上帝,这几天安排老严得了伤寒,躺在家里打摆子。前晌盖三床被子还冷,后晌浑身出汗,湿透了三床被子。从吕桂花家回来,严守一站在爹的床头,先是皱着眉嘬牙花子,后是哑着嗓子说:<br>  “爹,冷吗?我给你去烧块砖。”<br>  “爹,热吗?我给你舀瓢凉水喝。”<br>  说着说着动了真情:<br>  “我有点想俺娘了。”<br>  最后看着奶:<br>  “不能让俺爹这么干挺着。”<br>  爹和奶都抬起眼睛看严守一。严守一:<br>  “我明儿一早到镇上给俺爹抓药去!”<br>  爹哆嗦着闭上眼睛不说话。奶:<br>  “俺石头长大了。”<br>  不容易。<br><br>
6#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8:05 | 只看该作者
吕桂花—— 另一个人说(五)<br><br>  镇上看电话的老牛,和卖葱的老牛成了两个人。老牛卖葱时,严守一记得他很和蔼,现在架子很大。1968年是娘们腔,1969年成了爷们。职业的转换,原来也能变嗓。从严家庄到五里镇,有四十里山路。走到半路,天上飘起了碎雪。路上羊角把自行车老掉链子。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五里镇,又逢大集。严守一扛着自行车,吕桂花抱着小包袱,挤到邮电局小楼前,严守一发现自己挤掉一只鞋。这时雪停了,回头在烂泥中找回鞋,再赶到邮局,正赶上老牛下班。<br>  “下班了,下班了,下午再打!”<br>  电话室的墙上,拴着两捆碱性电池。老牛正在把摇把电话,往一个木头匣子里装。接着又在木头匣子上加了一把大锁。因为逢集,屋里挤满打电话的人。严守一满头大汗,从人缝里钻到老牛面前:<br>  “牛大爷,俺骑车跑了四十里。”<br>  老牛:<br>  “你跑四百里,也得等到下午。就是我不歇,电话累了一上午,也该歇歇了。”<br>  严守一:<br>  “大爷,俺爹是严家庄的老严,过去和你一块卖过葱。”<br>  老牛定睛看严守一。严守一沙哑着嗓子:<br>  “去年冬至,你到俺家喝过水。”<br>  老牛看严守一,从屁股蛋上摘下一串钥匙,欲开电话匣子上的大锁。突然又停住:<br>  “那也不成,我得听尚所长的。一到下班,亲爹也不能打电话!”<br>  这时吕桂花抱着小包袱挤上前:<br>  “大爷,下午啥时候呀?”<br>  老牛又定睛看吕桂花,看着看着笑了:<br>  “回家吃个馍,喝碗汤,也就一袋烟工夫。”<br>  吕桂花这句问话,把严守一害苦了。她使严守一对于1969年阴历十一月初八这一天的时间不好安排。要么电话马上打,要么老牛吃饭的时间索性长一些,他好去药铺给他爹抓药。吕桂花来镇上只有一件事,严守一有三件事。现在老牛说一袋烟工夫,不上不下,严守一就不好离开。路上严守一就有些犹豫,给他爹抓药的事告不告诉吕桂花。但一告诉,上路就成了一举两得,会破坏两人共赴打电话的气氛。最后没告诉,路上倒默契了,吕桂花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搂着他的后腰,现在事到临头再告诉,自己跑去抓药,让吕桂花一个人留下等着打电话,各干各的,就不单是一举两得而成了夹带私货。原来路上你是骗人呀。官盐也变成了私盐。于是严守一就盼着老牛早点吃完饭,半袋烟工夫才好。等打完电话再去抓药,抓药就成了顺便,还能另讨吕桂花一个欢心:<br>  “原来你一直没说呀!”<br>  严守一和吕桂花守在邮局门口,每人吃了两个烧饼,用了半袋烟工夫。但老牛这顿饭吃得有点长。一直到太阳偏西,老牛才趿拉着鞋回来了,打着哈欠向大家解释:<br>  “家里来客了。”<br>  接着开电话木匣子上的大锁。一群打电话的人又在那里拥挤。严守一开始奋不顾身,挤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吕桂花给他的两毛钱,往老牛手里递。老牛接过钱:<br>  “往哪儿打呀?”<br>  严守一:<br>  “长治三矿,我打三矿!”<br>  老牛昏沉的脑袋,似乎突然清醒了,又将钱扔回来:<br>  “三矿?三矿可不成!”<br>  严守一:<br>  “为嘛?”<br>  老牛:<br>  “太远。二百多里,得多少电线杆呀!县里几十里都听不清,还打三矿!”<br>  严守一都要哭了:<br>  “大爷,俺等了一天呀,动都没动!”<br>  老牛:<br>  “那也得给你排到最后,先捡近的打。”<br>  吕桂花劝严守一:<br>  “等就等吧,只要今天能打上就成。”<br>  严守一欲哭无泪。越是这时候,越不好提抓药了。这时严守一倒有些心疼爹。爹还在家里一阵冷一阵热地躺着呢。终于,太阳快落山时,屋里就剩下老牛、严守一和吕桂花三个人。老牛:<br>  “我可告诉你们,你们这电话太费劲,十有八九打不通。”<br>  严守一已经不关心电话打通打不通了,又将钱往老牛手里递:<br>  “大爷,不管通不通,快点试一试吧。”<br>  老牛沉着脸,开始摇电话,对着话筒喊:<br>  “三矿,接三矿!”<br>  但电话里“嘟嘟”一阵,断了。老牛抖着手:<br>  “看看,我说打不通,你们还不信!”<br>  又说:<br>  “我管电话也一个多月了,三矿从来没有打通过!”<br>  严守一看吕桂花:<br>  “嫂子,打也打不通,要不咱走吧?”<br>  吕桂花上前对老牛说:<br>  “大爷,再试一次吧,事情很急呀!”<br>  老牛看吕桂花:<br>  “谁事情不急都不会打电话。我告你,这可是最后一次!”<br>  又使劲摇:<br>  “三矿,要三矿!”<br>  但意外的是,这次电话里有了声音:<br>  “哪里,你要哪里?”<br>  老牛:<br>  “我要的不是你,是三矿!”<br>  对方:<br>  “我这里就是三矿,我这里就是三矿!”<br>  老牛有些慌张,又有些怀疑:<br>  “怎么会是三矿呢?三矿从来没有打通过。你是谁,你是谁?”<br>  对方:<br>  “我是三矿的老马,看电话的老马。你是谁,你是谁?”<br>  老牛大为惊喜:<br>  “嘿,还真是三矿。我是五里镇的老牛,五里镇看电话的老牛。老马耶,今天我们这里是大集。我去年冬天到你们那里卖过葱,你还记得我吗?”<br>  老马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有些迟疑:<br>  “老牛,哪个老牛?到矿上卖葱的多了。”<br>  老牛:<br>  “冬至前一天,戴一火车头帽子,拉葱的毛驴被铁道绊了一下,腿有些瘸。”<br>  老马半天没说话,似在记忆中搜索,半天才含糊地说:<br>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br>  老牛:<br>  “老马,说话也就天黑了,你吃饭了吗?”<br>  老马:<br>  “接班的还没来,还没吃呢。“<br>  老牛:<br>  “今天矿上吃糊糊还是吃面条?”<br>  老马:<br>  “昨天吃的是糊糊,今天大概是面条吧。”<br>  这时吕桂花用胳膊捣了捣严守一。严守一上前:<br>  “大爷,让俺嫂也说两句。”<br>  老牛这时才想起打电话的是严守一和吕桂花,不情愿地把话筒交给吕桂花:<br>  “说吧,快一点,别罗嗦!”<br>  吕桂花握话筒的手有些哆嗦,嘴也有些哆嗦:<br>  “是三矿吗?我找牛三斤。”<br>  老马在电话那头:<br>  “牛三斤,牛三斤是谁?”<br>  吕桂花:<br>  “他在矿上挖煤。”<br>  老马:<br>  “矿上挖煤的有好几千人,电话就一个,我到哪里给你找去?有话快说,我回头通知他。”<br>  这时吕桂花将话筒交给严守一,小声说:<br>  “找不着你哥,是别人,你说吧。”<br>  严守一接过话筒,手也有些哆嗦,半天说不出话来。老马在那头急了:<br>  “怎么不说话?我把电话挂了啊!”<br>  严守一慌忙用变声的沙哑的嗓子说:<br>  “大爷,我叫严守一,小名叫白石头,俺嫂子叫吕桂花,嫂子就是问一问,牛三斤啥时候回来呀?”<br>  老马:<br>  “就这点事呀?这事儿还用打电话?”<br>  “啪”地在那边把电话挂了。这时严守一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说,就是让牛三斤给张小柱带话儿,给他往回捎废电池的事。但老牛已经从他手里夺过电话,开始往木头匣子里锁。<br>  从邮电局出来,严守一慌忙用自行车载着吕桂花去药铺给他爹抓药。但药铺已经关门了。使劲砸门,不开。旁边一个卖牛舌头烧饼的老头说,药铺掌柜刚刚下了门板,去十五里外的马家铺子给猪看病去了。1969年,镇上就一个药铺,药铺掌柜既看人,也看牲口。卖牛舌烧饼的老头说,早来半袋烟工夫,就赶上抓药了。<br><br>
7#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8:26 | 只看该作者
吕桂花—— 另一个人说(六)<br><br>  从镇上打电话回来,严守一被他爹用井绳抽得浑身乌青。井绳还沾了凉水。挨打不是因为没有抓到药。没抓到药就对了。因为严守一骑车到镇上走了不久,他爹的病就减轻了。发冷发热五天,该好了。他爹从床上起来,扶着墙走到屋外,又从屋外走到街上。头还是有些晕。天上飘着碎雪,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影有些虚。这时碰到严守一的堂哥黑砖头。黑砖头当年十四岁,属羊,比严守一大两岁。两年前腊八那天,家里煮肉,两人为争一个猪蹄打过架,严守一一碗砸下去,将黑砖头的头砸破了,从此两人成了仇人,不再说话。现在黑砖头见缝下蛆,在虚影里,把严守一骑车去镇上的真相,一五一十告诉了老严。黑砖头起到了陆国庆、蒋长根、杜铁环没有起到的作用。<br>  严守一挨打后,十天没有说话。也没有到吕桂花的新房里去玩。他感到自己在世界上彻底完了。第十一天,牛三斤从长治三矿回来了。第十二天,蒋长根在学校告诉严守一,昨天晚上他们到吕桂花的新房里去玩,牛三斤说起十几天前严守一和吕桂花给三矿打电话的事。牛三斤告诉众人,矿上也就一个电话,凡是打电话说的事,看电话的老马都通过大喇叭广播。矿上都是山,山后还是山。那天严守一在电话里说了一串话之后,老马便打开扩音器在大喇叭里广播:<br>  “现在广播找人,现在广播找人,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让问一问,最近你还回来吗?……”<br>  牛三斤说,当时矿上正值换班,成千上万的矿工,正顶着矿灯,满脸乌黑,从不同的矿口钻出地面。还有许多人开始往地下钻。矿上正在下大雪,老马的声音在山里不断重复,山里有回音,大雪纷飞中,声音就成了千万个老马。大家听到广播,都顶着雪,愣着脑袋、露着白牙笑了。以后的十几天里,这在三矿成了一首歌。每天一到吃饭,大家就敲着饭盆唱:<br>  牛三斤 牛三斤话<br>  你的媳妇叫吕桂花<br>  吕桂花让问一问<br>  最近你还回来吗?<br>  ……<br>  严守一哭了。<br><br>
8#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8:39 | 只看该作者
吕桂花—— 另一个人说(七)<br><br>  三十多年后,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严守一在清谈节目《有一说一》中做了一期节目叫“打电话”,这期节目不但创了《有一说一》收视率的新高,“牛三斤和吕桂花”的歌曲也开始在社会上流传。这年年底,因为这期节目,严守一获得观众投票评出的“金嘴奖”。一年以后,吕桂花的女儿牛彩云到北京报考戏剧学院表演系,住在严守一家。严守一刚见牛彩云,吃了一惊:<br>  “像,跟你妈真像。自你妈搬到矿上,再没见过。”<br>  牛彩云并不扭捏,操着山西话说:<br>  “俺妈一在电视上看到你就笑。‘打电话’那一期她也看了。但她说,跟她到镇上打电话的不是你,那时你不会骑车。”<br>  严守一吃惊地问:<br>  “不是我,那是谁呀?”<br>  牛彩云:<br>  “俺妈想了一夜,第二天早起说,谁也不是,那一年她根本没到镇上打过电话。”<br>  “我靠!”<br>  严守一脱口而出,感叹词回到了1969年。<br><br>
9#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br><br><br>于文娟 沈雪 伍月(一)<br><br>  因为一个偶然的失误,严守一离婚了。清早出门的时候还风平浪静,晚上回来,地雷就炸了。<br>  “快,真快。”<br>  这是地雷爆炸时严守一的第一反应。由此严守一知道,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人在临死之 前,意识是清醒的,还来得及说上一句话。不过急手现抓,这句话找得合适不合适,就难说了。很可能是一句废话或扯淡的话。严守一又感到,世上的事物像猴皮筋,有时候扯起来很长;一下弹出去,时间又会突然浓缩。比这些可怕的是,严守一的妻子于文娟过去说话慢条斯理,不管见到谁,都是没说话先笑;现在面对地雷爆炸,突然改变了语速,从事变说到婚变,“嗒嗒嗒嗒”,嘴像机关枪似的;脸色倒没变,还笑着,像上个世纪一个叫董存瑞的战士,拉响了炸药包,还面带微笑,意思是:宁肯粉身碎骨,也得让这碉堡炸了。倒显得面对地雷冒烟,严守一有些惊慌失措。他在电视上主持节目时谈笑风生,现在拧着眉头想半天,也吭哧不出一句该说的话。<br>  于文娟患有不孕症。从街道办事处办完离婚手续出来,看着于文娟离去的背影有些飘,严守一想赶上去再说一句话,但这句话半天也没有找出来。等于文娟回身向他收缴家里的钥匙时,这句话他想出来了:<br>  “保重。”<br>  但严守一马上觉得,世上没有哪句话比这句话更扯淡的了。<br>  离婚的原因非常简单,二月十一号这天,于文娟从严守一的手机里,发现严守一除了她之外,另外还有女人。一开始严守一认为于文娟离婚是为了别的女人,后来才知道还有别的。<br><br>
10#
 楼主| 发表于 14.3.2004 14:19:31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娟 沈雪 伍月(二)<br><br>  严守一的好朋友叫费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严守一好朋友很多,天天聚在一起聊天,场面热闹得像沸腾的火锅;过了四十岁,男人中,就剩下这一个,像凌晨两点的酒店大堂,偶尔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低头喝咖啡。严守一有时回想,热闹时朋友们说过那么多话,竟没有在脑子里留下一句;现在朋友剩一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br>  费墨一九五四年生,属马,比严守一大三岁。费墨是个胖子,是个矮胖子,是个大学教授,北京人,脸上架一深度眼镜,无论春夏秋冬,都爱穿对襟褂子,冬天脖子里爱搭一条围巾,说话文白相间,严守一初见到他,马上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派知识分子。费墨与严守一的老婆于文娟的小表舅是大学同学。六年前,小表舅的儿子过百天,严守一和费墨碰到一起。那顿饭吃的是火锅。初次见面,严守一以为费墨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因为半顿饭过去,费墨只顾仰身涮肉,伏身蘸料,吃出一脸胖汗,没说一句话。大家没在意费墨,依旧海阔天空,先聊起一些政治笑话,又聊了一些黄色笑话,接着聊到眼前的火锅,由北京火锅说到重庆火锅,由重庆火锅说到四川火锅,严守一断定如果下锅的麻小产于湖北,湖北臭河沟多,那么所有的火锅都源于四川,因为四川是个盆地。费墨这时摘下眼镜擦汗,慢条斯理地发了言。发言并不看众人,看着房顶。说火锅并不从火锅开始,而是引经据典,从胡人谈起,到成吉思汗,又扯到秦朝,扯到“锅盔”,一个火锅,竟和秦灭六国有关系。六国灭完,众人以为就完了,费墨又从秦朝兜回清朝,原来火锅的诞生刚刚开始。于文娟的小表舅招呼大家:<br>  “边吃边听。”<br>  没想到这话惹着了费墨,费墨又低头吃肉,不再说话,任清朝不上不下,悬在半空中;任火锅不明不白,好像这顿饭除了费墨,其他人都是瞎吃。以后又碰到过几次,或开会,或吃饭,一草一木,一碗一碟,费墨都能引申出另外的意思;言语之间,又总有人惹得费墨不痛快。严守一看他是个杂家,又好为人师,适合做电视节目,便邀他到《有一说一》当策划。《有一说一》是个社会、生活栏目,话题繁杂,不愁费墨没有用武之地。从时间上讲,所谓策划,平时不误在大学当教授,没课的时候来电视台出些点子;每月说不了多少话,到了月底却有一份丰厚的酬金。没想到邀了两次,费墨辞了两次:<br>  “我不会说话。”<br>  这时严守一已与费墨熟了,严守一:<br>  “你要不会说话,全国人民都得憋死。”<br>  费墨瞪了严守一一眼:<br>  “我说的不会,不是这个不会,而是那个不会。”<br>  严守一明白了,他说的“不会”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严守一:<br>  “为嘛呢?”<br>  费墨:<br>  “话有话的用处,我不至于拿话赚饭吃。”<br>  严守一:<br>  “你在大学讲课,不也是拿话赚饭吃?”<br>  费墨瞪了严守一一眼:<br>  “这怎么能一样呢?一个是授徒,一个是做秀,一个是授业解惑,一个是自轻自贱,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戏子,明白了吧?”<br>  严守一恍然大悟,只好作罢。但过了两个月,严守一又去邀。因在两个月之中,严守一经常想起费墨,一想起就笑。就像1968年他爹卖葱时一想起老牛就笑一样。严守一还从来没有这么难忘一个男人。严守一说:<br>  “老费,我这是三顾茅庐。”<br>  “知你看不上我们,无法与我们对话,但你也得顾及影响。我这次来,并不是代表我自己!”<br>  费墨倒吃了一惊:<br>  “那你代表谁呀?”<br>  严守一:<br>  “我代表天下的苍生,再不能让我们这么不明不白地活着了!”<br>  “如果你再把授业解惑局限在学校,你就是自私。”<br>  费墨像孩子一样“噗啼”笑了,点着严守一:<br>  “自认识你以来,就这句话,说得还算幽默。<br>  但又说:<br>  “那也不能因为你一句话,我就弃良从娼。”<br>  严守一:<br>  “请你过来,主要也不是为了让你帮我们做事。”<br>  费墨又吃了一惊:<br>  “那为了什么?”<br>  严守一:<br>  “事情并不重要,那不过是一个借口,主要是为了经常见面。”<br>  费墨盯着严守一看,看后叹了口气:<br>  “原来以为你是一个花马掉嘴的人,谁知也是个有心人。”<br>  “原来以为你是个名利之徒,谁知也稍微懂一点朋友。”<br>  就这样,费墨被严守一拉进《有一说一》。一开始严守一并不强迫他做什么,平时爱来不来,到月底就送酬金。后来倒是费墨坐不住了,主动过来策划节目。严守一:<br>  “老费,在家歇着,这里的工作我们能做。”<br>  费墨点着严守一:<br>  “原来以为你是个厚道人,谁知很毒。”<br>  “无功不受禄,一点小钱,弄得人坐立不安。严守一,你不该软刀子杀人。”<br>  费墨加入《有一说一》的策划队伍,《有一说一》果然和过去不同。严守一一开始担心费墨放不下大学的架子,大学和电视台,正像费墨说过的那样,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同样的话,两种不同的说法,担心费墨给弄拧巴了,没想到费墨能上能下,进得厅堂,也下得厨房,从深刻到庸俗,转变得很快。费墨说话慢,做事也慢,严守一从不催他。但几年之中,费墨策划出几期节目,个个叫好。一期叫“孔子来信”,讲中国街头悬挂的大字标语,字码搭错不说,字和字连出的意思,也像白痴的眼睛,大而无神;一期叫“克林顿上小学”,那时克林顿还在美国当总统,和莱温斯基的事爆发了,又死不认帐,讲他小时候英文没学好,不知道哪一个名词和动词搭在一起,才能表达出两人发生了男女关系;一期叫“学话儿也疯狂”,讲中国人在学“疯狂英语”,人还没疯,英语自个儿先疯掉了……除了这些理性的,还有感性的,譬如,去年与严守一聊天,聊出一期“打电话”,讲严守一1969年陪吕桂花到镇上打电话的事,一声二百里外的问候,原想着惦念一个人,没想到惦念出一大片,还包括群山和山底下;片头片尾,又让现场的乐队用摇滚乐方式演唱了一遍当年三矿大喇叭里广播的“牛三斤和吕桂花”,都大受观众欢迎,使《有一说一》一年上一个台阶。剧组开会的时候,严守一说:<br>  “主要是文化的力量,使《有一说一》与众不同。”<br>  “为什么我们年年上台阶,别人走下坡路呢?区别在于,面对这个世界,老费有话要说,别人都是没话找话。”<br>  “我建议,以后我们就不要叫老费了,叫费老。”<br>  费墨看着窗外,叹一口气:<br>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br>  所有开会的人都想笑,但都憋住没敢笑。<br>  但时间一长,严守一发现费墨也有一些文化人的小心眼。两人一块出去开会,赴饭局,因严守一是主持人,脸熟,大家自然围着严守一说话、照相、让他签名,往往把费墨晾到一边。满肚子学问和典故,无人理睬。饭桌上谈话,只要有严守一在,费墨就成不了话题的中心。有时在别人的话题上插话都困难。遇到这种场合,严守一有意把费墨推出去:<br>  “这是费教授,我们《有一说一》的总策划。《有一说一》所有的节目,都是他思想的体现,我就是他的传声筒。”<br>  大家吃了一惊,马上对费墨说:<br>  “久仰久仰。”<br>  但大家仰完之后,还是像飞蛾扑灯一样,扑向传声筒,不理思想源。或者说,弄不清光源在哪里。费墨得闷一晚上。开完会,吃完饭,回到车上,严守一开车,费墨坐在旁边,车里得闷半天。一次严守一解嘲:<br>  “费老,不必当真,您是孔子,我是戏子。”<br>  “本来想让费老教导他们如何生活,没想到他们自己倒不在意。民族的素质就这样,鲁迅当年都无药可救,到了费老,你不管他们也罢。”<br>  费墨看着窗外的街景,一言不发。<br>  一次费墨策划了一个节目叫“笔记”。费墨的原意是个人的笔记,比史书和报纸上记载的历史更可靠,准备在录制节目时,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每人读一段自己的笔记。费墨的策划原语是:你在地狱,也在天堂,无人把你从地狱领到天堂,但你可以把天堂过成地狱。《有一说一》的编导大段不顾费墨的原意,发挥了一下,由笔记发挥到笔记本电脑;他与一家电脑公司联系,如果《有一说一》录制现场出现他们的笔记本电脑,这家公司给《有一说一》五十万赞助费。虽然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有些拧巴,但电脑也就是摆一摆,对话题并不伤筋动骨。费墨摇摇头,没说什么。电脑公司的老总请严守一吃饭,因节目是费墨策划的,严守一便把费墨拉上了。席间没出什么问题。这位公司老总喜欢《红楼梦》,费墨虽然在大学教社会学,也是半个红学家,虽然两人喜欢《红楼梦》的角度不一样,但马上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麝月洗澡。麝月洗澡的时候,宝玉到底是否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严守一倒是插不上嘴。一顿饭吃下来,费墨满面红光。但宴席要散时,出了问题,公司老总这时撇下费墨,单送严守一一个笔记本电脑:<br>  “请严老师工作用。”<br>  接着打开电脑,不厌其烦地给严守一讲解电脑的程序。费墨又被晾到了一边。费墨抽着烟,看着对面墙上的“秦王出巡图”,一言不发。严守一觉得这个公司老总不懂事,两个人来,东西只送一人,五十万都掏了,哪在乎这几千块钱?几千块钱不算什么,估计费墨也不会在乎,但厚此薄彼,牵涉到一个人的尊严。毛主席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你连《红楼梦》一个字都没读懂。但正因为这笔记本电脑是送严守一的,严守一又不好马上转送费墨。饭吃完,公司老总又邀请严守一去他们公司参观,这时把费墨捎带上了:<br>  “一块去,到公司看看,我办公室还有一张秦可卿春睡图。”<br>  费墨的目光从秦王身上收回来,将烟头在烟缸里捻灭:<br>  “我就不去了,还有正事。”<br>  严守一也觉得再让费墨到公司去会更加尴尬,但他无意之中说了一句错话:<br>  “也好,跑腿的事我来干,请费老回去,再考虑考虑这个节目。”<br>  这时费墨突然翻了脸:<br>  “这个节目不用考虑了,不能做!”<br>  饭厅所有的人都愣了。严守一也猝不及防,嘴有些结巴:<br>  “为什么?”<br>  费墨脸色铁青:<br>  “太商业了,太夸张了,不符合《有一说一》的精神!”<br>  站起身,从衣架上拿起大衣,往脖子里挂上围巾,一个人走了出去。严守一又觉得费墨太过分了,不该因私废公,不顾大局。节目不做,五十万就打水漂了。但严守一仍由着费墨,“笔记”还没出生,就让它死在娘肚子里了;天堂还没进,就让它下了地狱。编导大段埋怨严守一:<br>  “全是你惯的!”<br>  “你老费老费老的,把他抽上架子,看看,现在下不来了吧?”<br>  严守一:<br>  “这也是费老可爱的一面啊。”<br>  “原来我最看不起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独立人格,现在看来,唯一得真传的,也就费老一个人了。”<br>  “回去好好读读《史记》,萧何为嘛月下追韩信呢?”<br>  ……<br>  但严守一并没有对大段说心里话,他忍让费墨的真正原因,是短短几年,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四十岁之前不知朋友的重要,过了四十岁,就知道有话无处说,显出朋友的重要来了。费墨当着人爱摆架子,单独和严守一在一起的时候,偶尔会露出本相。特别是两人喝醉的时候,费墨就不是费墨,费墨就成了另外一个人。两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是费墨说,严守一听。费墨不说到口吐白沫不算完。但一次喝醉的时候,费墨说着说着,突然不说了,像空中断电,突然出现了空白;好不容易等电路接通,费墨又开始伤感,突然点着自己的嘴:<br>  “贫。”<br>  又点自己的嘴:<br>  “可它除了贫,还会干什么呢?”<br>  严守一倒学着费墨平时的口气安慰他:<br>  “费老,不能这么说,对您叫贫,对于我们,您牙缝里剔出来的东西,就够营养大家一辈子了。”<br>  费墨没理严守一,照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感叹:<br>  “嘴里贫,是证明心里闷呀。”<br>  接着泪流满面。严守一看着费墨,倒半天说不出话来。久而久之,严守一闷的时候,也常对费墨说知心话。对妻子于文娟不能说的话,也对他说。严守一在某些事情上管不住自己,外边有些男男女女的事,他瞒别人,不瞒费墨。<br>  当然,费墨也有愉快的时候,那就是在《有一说一》剧组里。《有一说一》栏目十几个工作人员,从严守一到接电话热线的小姑娘,都对费墨非常尊重。社会上不知道费墨的重要,这里知道费墨的重要。大家能听懂费墨话缝和字缝背后的意思。费老是个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好像只有这里懂事,全社会都不懂事一样。渐渐全剧组说起话来,都学得跟费墨似的。包括他慢吞吞的语速。平常一句话,也要绕半天圈子,指东打西,指狗骂鸡一番。费墨高兴起来,像个小孩子。剧组的女编导小马,是个刚招聘来的女大学生,费墨夹着包走进办公室,如果小马正上网查资料,兜头会说:<br>  “茶。”<br>  费墨马上放下包,满脸堆笑,跑着肥胖的身子去给小马沏茶,如同幼儿园的孩子见到老师。本来费墨一礼拜到剧组来一趟就行了,但他渐渐两趟,三趟,好像只有这里温暖,全社会都冰凉一样。<br>  这天清早,严守一开车到费墨家接费墨,一块去电视台录像。平时接费墨,费墨知道是去《有一说一》剧组,胖脸都是笑呵呵的。严守一故作卑谦状,给他接包,拉车门,他都大咧咧地享用。但今天费墨从门洞里钻出来,一脸苦霜,对严守一的接包和拉车门不理不睬,严守一便知道费墨昨天晚上在家里渡过的很不愉快。费墨的老婆叫李燕,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一个旅游公司的职员,也和社会上其他人一样,懂事不到哪里去,不知道费墨对于世界的重要,言来语去,常惹费墨生气。这时严守一又发现费墨另一个毛病,除了有些文人的小心眼,还爱迁怒。就好像与电脑公司的老总话不投机,他会迁怒到节目上一样,他与老婆闹了矛盾,也会在别人身上和别的话题上找补回来。严守一看他上了车还耷拉个脸,开车便提了小心。出了宿舍区,严守一小心地问:<br>  “费老,我们是走激情的平安大道,还是走理性的四环路?”<br>  费墨看着窗外不理人。严守一只好闭上嘴,埋头开车。等车上了四环路,费墨果然开始迁怒了:<br>  “老严,我不是说你,没事也坐下来看点书,知识欠缺,是会误事的。”<br>  严守一一愣怔:<br>  “我又误什么了?”<br>  费墨:<br>  “昨晚播出的节目你看了吗?”<br>  昨晚《有一说一》播出的节目叫“如今我们没发明”,也是费墨策划的,讲我们这个民族的惰性和懒性,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会自己跟自己打架,不会别的,宋朝之前还发明过火药和指南针,宋朝之后到现在,从洗衣机、电冰箱,到汽车和飞机,没有一桩是我们发明的,但还无耻地用着。但昨晚严守一又跟人吃饭去了,没看。严守一看着费墨,摇摇头。费墨:<br>  “里面有硬伤,你知道吗?该发挥的时候你不发挥,不该发挥的时候你瞎发挥。昨天我在电视里看了一眼,就这一期我没盯着,你就出了问题,你怎么把蒸汽机说成是牛顿发明的?”<br>  严守一吃了一惊:<br>  “不是他?那是谁?”<br>  费墨:<br>  “瓦特,瓦特知道吗?”<br>  严守一也恍然大悟,但也知道昨天晚上费墨家里很不平静,不管是牛顿或瓦特,搁在平时,费墨都不至于发这么大脾气。但他不敢讲这层意思戳破,只好检讨自己:<br>  “怪我与这些人不熟。”<br>  费墨:<br>  “单是怪你就完了吗?策划上打着我的名字,知道的,是你没文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的发明呢!”<br>  正在这时,严守一突然想起一件比瓦特和牛顿更重要的事,不再理费墨,打起右侧的转向灯,躲着身边驶过的车流,从最里面的快行道靠到外边的慢车道,停到临时停车线上。费墨瞪了他一眼:<br>  “又搞什么名堂?”<br>  严守一:<br>  “手机拉家里了。”<br>  费墨顺着自己的情绪一阵烦躁:<br>  “那怕什么?该录像了,顾不上了,下午我还有事。”<br>  严守一双手把着方向盘:<br>  “今天于文娟在家。”<br>  费墨明白了严守一的意思,是担心他的手机被于文娟拿到,发现他手机里有问题,这时忘记了自己的情绪,点着严守一:<br>  “我说吧,你冤枉瓦特不是偶然的,这些天你一直心神不宁,证明心里有鬼!我不是说你,你整天在外边胡闹,早晚会出事!”<br>  又瞪了他一眼:<br>  “你怎么就料定,‘鬼’今天恰恰会来电话呢?”<br>  严守一用手指磕着方向盘叹气:<br>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br>  费墨掏出自己的手机:<br>  “通知那‘鬼’一声不就完了,用不着折回去。”<br>  严守一:<br>  “还是带在身上踏实,不然一会儿主持节目时又乱。”<br>  接着将车从立交桥快速往回盘,费墨在旁边又一阵烦躁:<br>  “你来往的那些人,说好听点叫‘蜜’,说句实话就是破鞋!“<br>  “麻烦,为搞破鞋,多麻烦呀。”<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2.2024 10: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