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阶段整治手机涉黄工作,中国电信运营商表示,将采用自动监测系统搜索短信是否涉及黄色低俗内容,一经发现证实将对发送端新的用户采取惩罚措施。此举公布后引起了中国网民的不满和热议。7 T, k# ? O4 R! P. N7 f- _
1 r/ S" G- F8 m5 T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移动公司雇员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公司将会通过系统自动监测相关的关键词,发现后将首先暂停用户收发短信的服务,然后发送至公安部门再进行审查鉴定,经查明后如确实属于违规该手机号码将会被永久废除。
6 d3 z* L6 M) G. \2 q: f4 P, {0 @
' x9 A% _. Z! F' C此举在社会各界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议论,夫妻或是朋友之间发类似的边缘小幽默是否也犯法,什么样的内容被称之为黄色低俗短信,是否有具体范畴界限,为何监控黄色短信却不关心垃圾广告短信等等。7 Z: u# f, c% ?' V
$ y! T3 y! r' Q& A5 [( F7 J) _9 T
中国问题研究学者胡星斗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扫黄打非原本是件好事,但是采取监控短信的手段就走过了头,走到了法制的反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是有通信自由的,任何个人或者政府部门都不应当干涉公民的通信自由。所谓的低俗内容,我认为也是在通信自由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如果这个低俗的内容引起了对方的反感,他可以去投诉。如果没有投诉,政府就不应当干预。也就是说'民不告,官就不纠'。"
# b" O6 ~" M: e- z' B4 @
# A' G9 I' G. T# a1 g8 V胡星斗教授表示,如果在没有人提出投诉的情况下,贸然鉴定哪些属于低俗内容,然后就要采取停机等处罚手段是违法的,涉嫌监控和妨碍人们的通信自由。8 ^6 L9 E. w; q6 P _1 O& a
+ G, G( B" e# k1 p* f( @
北京学者吴祚来就在其杂志专栏中提到,短信黄不黄,不是法律问题,手机短信是否对某个人或群体构成伤害与不良影响,才是问题的关键,而对个人与群体构成伤害与侵犯,得由受伤害的个人来主张,得由法律程序来判定,这就是法制社会所倡导的程序正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