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9:1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30 孙膑庞涓斗智

--------------------------------------------------------------------------------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
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
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
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音bìn),本
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
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
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
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音hándān,今
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
“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
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
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
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
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
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
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
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
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
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
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
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
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
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
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
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
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
“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
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
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
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5:19 | 只看该作者
31 张仪拆散联盟

--------------------------------------------------------------------------------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
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
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
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其实这些政客并没
有固定的政治主张,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不管哪国诸侯,不管哪种主张,
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
    在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数张仪。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跑到楚国去游
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
璧。令尹家看张仪穷,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
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
    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
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
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
军就失败了。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
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靳音jìn),求见楚怀
王。
    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
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
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
    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
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
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
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
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
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
    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
接收商于。
    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
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
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
    使者回来一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
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
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
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
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5:34 | 只看该作者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
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
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
了。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
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
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
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
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
何必怕大家讥笑?”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
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
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
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
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
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
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
便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
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
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武灵王就打
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传位给
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
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
    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
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发现那个“使臣”已经
不告而别了。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才知道他接见的原
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函
谷关,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5:48 | 只看该作者
33 孟尝君的门客

--------------------------------------------------------------------------------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
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
相。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
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
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
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
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
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
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
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
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
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
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
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
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
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
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
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
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
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
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
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
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
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
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
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
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
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
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
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
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6:02 | 只看该作者
34 燕昭王求贤

--------------------------------------------------------------------------------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
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
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
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
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
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
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
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
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
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
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
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
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
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
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
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
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
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
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
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
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
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
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逃回
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
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
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6:21 | 只看该作者
35 田单的火牛阵

--------------------------------------------------------------------------------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莒音j
ǔ)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两个地方。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就是齐襄
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儿乱了起来。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叫做田
单,是带过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
    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
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
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
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
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
    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
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先王(指燕昭王)
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
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
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
    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
    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
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
吗?”
    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真的创起坟来,可怎么办呢?”
    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
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
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
    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
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
    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
    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
    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
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牛尾巴
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
“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
    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
    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伙儿睡
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
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
    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国
军队自己乱窜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
    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儿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
    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
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不到几个月
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
    田军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6:34 | 只看该作者
36 屈原沉江

--------------------------------------------------------------------------------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
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
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
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
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
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
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
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
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
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
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
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
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
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
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
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
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
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
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
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
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
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
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
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
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6:46 | 只看该作者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
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
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
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
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
国。”(原文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
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
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
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
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
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
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
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
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
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
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
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
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
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
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
    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
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
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
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6:58 | 只看该作者
38 廉颇负荆请罪

--------------------------------------------------------------------------------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
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
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
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
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
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
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
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
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
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
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
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
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
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
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
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
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
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
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
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4:37:16 | 只看该作者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从楚国和魏国却得
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音ráng)侯魏冉手
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国。
    正在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张禄,说有要紧的事求见。
    张禄原是魏国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本来是魏国大夫须贾
(音gǔ)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背地里打
发人去见范雎,送给他一份厚礼,范雎坚决推辞了。
    就为了这件事,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回到魏国以后,向相国魏齐告发。魏齐将范雎严
刑拷问,打得他几乎断了气,肋骨被打折,门牙也打掉了两颗。最后,魏齐叫人用破席把他
裹起来,扔在厕所里。
    天黑下来,范雎才从昏迷中醒过来,只见一个兵士守着他,范雎恳求他帮助。那个守兵
偷偷地放走了他,却向魏齐回报,说范雎已经死了。
    为了怕魏齐追捕,范雎更名换姓,自称张禄。
    那时候,正好秦国有个使者到魏国去,范雎偷偷地去见使者。使者就把他带到秦国。
    范雎到了秦国,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约定日子,在离宫接见他。
    到那天,范雎上离官去,在宫内的半道上,碰见秦昭襄王坐着车子来了。范雎故意装作
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从大声吆喝:“大王来了。”
    范雎冷淡地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
    正在争吵的时候,秦昭襄王到了,只听见范雎还在那儿嘟嚷:“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
侯,哪儿有什么大王?”
    这句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请到离宫,命令左右退出,单独接见范雎。
    秦昭襄王说:“我诚恳地请先生指教。不管牵涉到谁,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
只管直说。”
    范雎就议论开了。他说:“秦国土地广大,士卒勇猛,要统治诸侯,本来是很容易办到
的事,可是十五年来没有什么成就。这不能不说相国(指穰侯)对秦国没有忠心办事,大王
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说:“你说我失策在什么地方?”
    范雎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大王要出兵打齐国,就算一帆风
顺把齐国打败了,大王也没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我替大王着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远交
近攻。对离我们远的齐国要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就能够扩大秦国的
地盘。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韩、魏两国先兼并了,齐国也就保不住
了。”
    秦昭襄王点头称是,说:“秦国要真能打下六国,统一中原,全靠先生远交近攻的计策
了。”
    当下,秦昭襄王就拜范雎为客聊,并且按照他的计策,把韩国、魏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
标。
    过了几年,秦昭襄王把相国穰侯撤了职,又不让太后参预朝政,正式拜范雎为丞相。
    魏王受到秦国的威胁,十分惊慌。相国魏齐听说秦国的丞相是魏国人,就打发须贾到秦
国去求和。
    范雎听到须贾到了秦国,换了一身破旧衣服,到客馆里去见他。
    须贾一见范雎还活着,吓了一大跳,说:“你现在在干什么?”
    范雎说:“我就在这儿给人家当个使唤人。”
    须贾见他身上穿得单薄,冻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茧绸大褂来,送给范雎,并且留住他
一起吃饭。
    须贾说:“听说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张禄。我很想见见他,不知有没有人能够给我引见?”
    范雎说:“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识。大夫要见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见他吧。”
    范雎陪须贾到了相府门口,对须贾说:“大夫等一会儿,我去通报一下。”
    范雎进去不久,里面传出命令:丞相升堂:叫须贾进去。须贾问守门的侍者说:“刚才
同我一块儿来的范叔,怎么还不出来?”
    守门的说:“哪儿来的范叔,刚才进去的不就是咱们的丞相吗?”
    须贾这才知道丞相张禄就是范雎,吓得一身冷汗。他进去后,跪在地上爬到范雎面前,
连连磕头,说:“我须贾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请丞相把我治罪吧。”
    范雎把须贾狠狠地数落了一顿,接着说:“你今天见了我,给我这件绸袍子,总算还有
点人味儿。看在这个份上,我饶了你的命。”接着,他又叫须贾捎信给魏王,要魏王杀了魏
齐,才允许魏国割地求和。
    须贾回到魏国,把范雎的话回报了魏王。魏王情愿割地求和。魏齐走投无路,只好自杀。
    魏国求和,秦国就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先向韩国进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04:3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