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1:01 | 只看该作者
173 甘露事件

--------------------------------------------------------------------------------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
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
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
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
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
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
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
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
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
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
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
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
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
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
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
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
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
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
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
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
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
    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
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
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
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
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
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
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
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1:14 | 只看该作者
174 朋党的争吵

--------------------------------------------------------------------------------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
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
吵叫做“朋党之争”。
    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能够直言敢谏的
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闵,一个叫牛僧孺。两个人在考卷
里批评了朝政。考官看了卷子,认为这两个人符合选拔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个士族出身的官员,他本来就瞧不起科举出身的
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居然敢批评朝政,揭了他的短处,更加生气。他在唐
宪宗面前说,这两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听信了李吉甫的话,把
几个试官降了职,李宗闵和牛僧孺也没有受到提拔。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依靠他父亲的地位,做了翰林学士。那时候,李宗闵也在
朝做官。李德裕对李宗闵批评他父亲这件事,仍旧记恨在心。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有两个大臣因为熟人应考,私下里托过考官,考官钱
徽没卖他们的面子。正好李宗闵有个亲戚应考,被选中了。这些大臣就向唐穆宗告发钱徽徇
私舞弊。唐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说真有这样的事。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受
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把李德裕恨透了。牛僧孺当然同情李宗闵。打这以后,
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
两下明争暗斗得厉害。
    到了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
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人一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治
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那时期,西川附近有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治所在今四川
理县)。这本来是李德裕立了一功。但是宰相牛僧孺却跟唐文宗说:“收复一个维州,算不
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才不上算呢。”他要唐文宗下令叫李德裕把维州让还吐蕃,使李
德裕气得要命。
    后来,有人告诉唐文宗,说退出维州城是失策,并且说这件事是牛僧孺排挤李德裕的手
段。唐文宗挺懊悔,对牛僧孺也疏远了。
    唐文宗本人也受宦官控制,没有一定的主见。一会儿用李德裕,一会儿用牛僧孺。一派
掌了权,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两派势力就像走马灯似地转悠着,把朝政搞得十分混乱。唐
文宗也闹不清谁是谁非,想起这件事直叹气,说:“要平定河北容易,要除掉朝廷的朋党可
真难啊!”
    牛、李两派为了争权夺利,都讨宦官的好。李德裕做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监军的宦官杨
钦义被召回京城,大家传说杨钦义回去一定掌权。临走的时候,李德裕就办酒席请杨钦义,
还送给他一份厚礼。杨钦义回去以后,就在唐武宗面前竭力推荐李德裕。
    到了唐武宗即位,李德裕果然当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他们都贬谪到
南方去。
    李德裕得了武宗信任,当了几年宰相,因为办事专断,遭到不少朝臣的怨恨。公元84
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们立武宗的叔父李忱即位,就是唐宣宗。唐宣宗把武宗时期的大臣
一概排斥,即位第一天,就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过了一年,又把李德裕贬谪到崖州(今
广东海南岛)。
    闹了四十年的朋党之争终于收场,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闹得更加不好收拾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1:29 | 只看该作者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
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
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音xuān),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
了极点。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
纷纷破产,到处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难,只有走上反抗这条路了。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一百人发展到三
万,坚持斗争八个月,震动了整个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过了八年,驻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带的农民),因为驻防期满,上司
一再延期不让他们换防。他们杀了军官,推庞勋为首领,发动起义。他们从桂林向北进攻,
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
    这两次起义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新的起义的规模也更
大了。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有些贫苦农民,
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有一些伙伴一起干,日子一久,
就结成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些首领,有的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地方有个盐贩首
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
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这个号召很快得到贫苦农民的响应。不久,冤句
(今山东曹县北)。地方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
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
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
越来越大。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是各地藩镇都害怕跟义军交
锋,互相观望,使唐王朝束手无策。
    唐王朝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法。在起义军攻下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的时候,他们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他“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听
得有官做,迷了心窍,表示愿意接受任命。
    黄巢得知这个消息,气极了。他带了一群起义将士,到王仙芝那里,狠狠地责备王仙
芝,说:“当初大家起过誓,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现在你想去当官,叫我们弟兄往哪里
去?”
    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抡起拳头,朝王仙芝劈头盖脑地打了过去,打得王仙芝满脸是
血。旁边起义将士也你一言,我一语骂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亏,只好认错,把唐朝派
来的宦官赶跑。
    经过这番波折,黄巢决定跟王仙芝分两路进军。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不久,王仙芝
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在今湖北)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
    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重新会合,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
    当时,官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唐王朝在洛阳附近集中大
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敌人企图,决定选择官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带兵南下。他们顺利
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县);接
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征,
一直打到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以后,岭南地区发生瘟疫。黄巢决定带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荆南节度
使王铎、淮南节度使高骈(音pián)集合大批官军沿路拦击,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
破。起义大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吓得高骈推说得了中风症,躲进扬州城不敢应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
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的锋芒!”
    各地将领接到檄文,害怕起义军,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长安,
唐僖宗吓得朝着大臣哭哭啼啼。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潼关周围满山遍野,飘扬着
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边。守潼关的官军还想顽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
见了,一齐欢呼,声音在山谷间回响,震天动地。官军将士听了心惊胆战,哪敢抵抗,纷纷
烧掉营寨,四下逃命。
    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和宦官头子田令孜(音zī)带着妃子,逃
到成都去了,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
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
(指唐朝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兵士们看到人群里的贫苦百姓,就
把自己得到的财物散发给他们。
    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皇帝,国号叫大齐。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十万起义军进入长
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
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
    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候,朱温竟投降
了唐朝,做了可耻的叛徒。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
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十五万迎战,遭到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4年,黄巢在攻打
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牺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2:02 | 只看该作者
176 唐王朝的末日

--------------------------------------------------------------------------------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
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出身贫苦家庭,从小游手
好闲,他家兄弟三个,数他最凶恶奸诈。黄巢起义后,他参加了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
到了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唐僖宗给他高官厚
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全忠”,派他镇压起义军。
    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
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假意殷勤招待,大摆酒宴,趁李克用喝得酩酊
大醉的时候,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想把李克用害死。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才突围
逃走。打那时候起,李克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
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音yè)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一次次都失败
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跟宰相崔胤秘密策
划。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也壮了,就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
唐昭宗劫持到凤翔。
    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
连连打败仗。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最后城里的粮食断了,又碰到大雪天,兵士和百
姓饿死、冻死的多得没法数。李茂贞被围在孤城里,毫无出路,只好投降。
    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
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时候,朱温派人把
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
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
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
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
“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
“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
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
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2:13 | 只看该作者
177 “海龙王”钱镠

--------------------------------------------------------------------------------

    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五个短暂的王朝——梁、唐、
晋、汉、周(为了跟以前相同名称的王朝区别,历史上把它们称做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合起来叫做五代。五代时期,在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
帝,有的称王,前后一共建立了九个国(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
唐),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五代时期又叫做“五代十国”时期。朱温
即位不久,镇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镠(音liú)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
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
    钱镠原来出身贫穷,年青时候做过盐贩,后来到浙西镇将董昌手下当部将。黄巢起义军
攻打浙东的时候,钱镠用小股兵力保住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唐王朝认为他有功,封他为
都指挥使,后来,又提拔为节度使。
    钱镠当上节度使以后,摆起阔绰来。在临安盖起豪华的住宅,出门的时候,坐车骑马,
都有兵士护送。他的父亲对他这样做法,很不满意。每次听到钱镠要出门,就有意避开。
    钱镠得知父亲回避他,心里不安。有一次,他不用车马,不带随从,步行到他父亲的家
里,问老人为什么要回避他。
    老人说:“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靠打鱼种庄稼过活的,没有出过有财有势的人。现在你挣
到这个地位,周围都是敌对势力,还要跟人家争城夺池。我怕我们钱家今后要遭难了。”
    钱镠z听了,表示一定要记住父亲的嘱咐。打那以后,他小心翼翼,只求保住这块割据
地区。当时,吴越是个小国,北方的吴国比吴越强大,吴越国常常受他们的威胁。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
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
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他又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
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他不但自己保持警惕,对他的将士要求也挺严。每天夜里在他住所周围,有兵士值更巡
逻。有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起盹来。忽然,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
兵士身边,把兵士惊醒过来。兵士们后来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从墙里打过来的,在值更的
时候,就不敢打盹了。
    又有一天夜里,钱镠穿了便服,打北门进城。城门已经关闭了。钱镠在城外高喊开门,
管门的小吏不理他。钱镠说:
    “我是大王派出去办事的,现在急着要回城。”小吏说:“夜深了,别说是大王派的
人,就是大王亲自来,也不能开。”
    钱镠在城外绕了半个圈子,打南门进了城。第二天,他把管北门的小吏找来,称赞他办
事认真,并且给他一笔赏金。
    钱镠就是靠他的谨慎小心,一直保持他在吴越的统治地位。吴越国虽然小,但是因为长
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渐渐繁荣起来。
    钱镠巩固了他的统治,就过起奢侈的生活来。他把临安城扩大了三十里,大造亭台楼
阁,把自己的王府造得像龙宫一样。这样做,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钱镠还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往里灌;又叫人凿平江里的
大礁石,方便船只来往。因为他在兴修水利方面做了一点事,所以民间给他起个外号,叫
“海龙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3:12 | 只看该作者
178 伶人做官

--------------------------------------------------------------------------------

    朱温建立梁朝的时候,在北方还有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一个是幽州的刘仁恭,一个是
河东的晋王李克用。这时候,北方的契丹族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首领耶律阿保机(耶律是
姓)统一了契丹的各部,建立政权。公元907年,阿保机带领三十万人马,攻入云州(治
所在今山西大同),李克用想利用契丹兵力,对付朱温,就跟阿保机联络,双方在云州东城
见了面,结为兄弟,还约定日子一起攻梁。但是阿保机一回到契丹,看到朱温势大,就反悔
了,另外派人跟朱温结成同盟。
    李克用听到这消息,气得差点昏过去。到第二年春天,他连气带累,背上长了毒疮,病
倒了。他自己知道再也起不来,就把儿子李存勖(音xù)叫到床边,叮嘱说:“朱温是咱
家的冤家,这不说你也知道;刘仁恭是我保举上去的,后来他反复无常,投靠朱温;契丹曾
经跟我结为兄弟,结果撕毁盟约,翻脸不认人。这几口气没出,我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说着,他吩咐侍从去拿三支箭来,亲手交给李存勖说:
    “这三支箭留给你,你要记住三个仇人,给咱家报仇。”
    李存勖跪在床边含着眼泪,接过箭,表示一定牢记父亲的嘱咐。李克用听了,才阖上眼
睛死了。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接替他父亲做了晋王。他用心训练兵士,整顿军纪,把散漫的沙陀
族兵士训练成一支精锐善战的队伍。
    李存勖决心消灭仇人,把他父亲留给他的三支箭十分郑重地供奉在他的家庙里。每次出
征的时候,他先派个官员到家庙里把箭取了出来,放在一个精致的丝套套里,带着上阵去;
打了胜仗,再送回家庙。
    李存勖出兵跟梁兵进行了几次大战,把朱温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
窜。朱温又羞又气,发病死了。
    接着,李存勖又攻破幽州,把刘仁恭和他的儿子刘守光都活捉过来,押回太原。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即位称帝,过了五年,派兵南下。李存勖亲自出兵,大破契
丹兵,把阿保机赶回北边去了。
    朱温死后,他的儿子梁末帝又跟李存勖打了十来年仗,到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灭了
梁朝,统一北方,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这就是后唐庄宗。
    唐庄宗报了他父亲的仇,志满意得,认为敌人已经消灭,中原已经安定,就图起享受来
了。他小时候,最喜欢看戏演戏。那时候,晋王府里有一个戏班子,专给王府演戏。唐庄宗
小时就跟戏班子里的伶人(旧社会称以唱戏为职业的人为伶人)混得挺熟。后来,他在河北
战场上拼死拼活地打仗,把演戏的事搁起来了。到做了皇帝,他又沾上了演戏的癖好,成天
跟伶人在一起,穿着戏装,登台表演,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
    他给自己起了艺名,叫“李天下”。
    有一次,他上台演戏,自己叫了两声“李天下”。有个伶人上去给他两个耳刮子,把唐
庄宗打得莫名其妙。别的伶人见了也大吃一惊,冲上去揪住那个伶人责问。那个打耳光的伶
人笑嘻嘻地说:“理(理和李同音)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个是谁
呢?”唐庄宗听他一说,才知道是跟他开玩笑,挨了打也不生气。
    伶人们受到唐庄宗的宠幸,在宫里自由进出。他们跟皇帝可以打打闹闹,对一般官员,
就更神气活现了。官员们受了他们的欺负,心里气恼,谁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有些官员为
了要他们在庄宗面前说句好话,还得向他们送礼讨好。有个伶人名叫景进,专门替庄宗刺探
外面的情况。谁不讨他的好,他就在庄宗面前说坏话,谁就该倒霉。所以,官员们见了景
进,没有不害怕的。
    唐庄宗要封两个伶人当刺史。有人劝阻他说:“现在新朝刚建立,跟陛下一起身经百战
的将士,还没得到封赏,反倒让伶人当刺史,只怕大家不服。”
    唐庄宗根本不理这些话,照样让伶人当了官,一些将士见了,果然气得要命。不出几
年,后府朝廷内部先乱了起来,大将郭崇韬被害。另一个大将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也被
猜忌,差点丧了命。
    李嗣源受到将士的拥戴,决定反对唐庄宗。他带兵打进汴京,准备自立为皇帝。
    唐庄宗在洛阳听到这个消息,想回汴京。半路上听到李嗣源已经进了汴京。各地将领纷
纷支持李嗣源。他知道自己已经完全孤立,垂头丧气地跟左右将士说:“这下我完了!”
    唐庄宗回到洛阳,还想抵抗李嗣源。他的亲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来也是个伶人,曾经认
大将郭崇韬做叔父。郭崇韬被杀后,郭从谦早就怀恨在心,趁这个机会,就发动亲军叛变,
攻进皇宫。唐庄宗想抵抗也来不及,被一支流箭射中,丧了命。
    李嗣源接替唐庄宗做了后唐皇帝,这就是唐明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3:27 | 只看该作者
179 “儿皇帝”石敬瑭

--------------------------------------------------------------------------------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
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
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
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
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
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
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动遭到他的部将的反对。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
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份;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还不要紧,不该割让土地。”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儿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
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
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
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
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
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
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
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被契丹
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石敬瑭
的兵还没进洛阳,唐末帝已经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这就是后晋高
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
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
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
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
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就是晋
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
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在晋朝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遭到惨重失败。但是到了最后,由于汉
奸的出卖,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京城百
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楼,派人用汉语宣布说:“大家别怕,我
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
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
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
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
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
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
    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
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楼主| 发表于 9.2.2010 16:23:40 | 只看该作者
180 周世宗斥冯道

--------------------------------------------------------------------------------

    辽兵撤出开封的时候,后晋大将刘知远在太原称帝,率领大军南下。一路上军纪严明,
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各地辽将听到风声,慌忙逃走。刘知远很快收复了洛阳、汴京。这年
六月,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这就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去。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以后,后汉内部发生动
乱。汉隐帝嫌手下将领权力太大,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激起郭威发动兵变。公元
950年,郭威推翻了后汉,被将士拥戴为皇帝。
    第二年,郭威在汴京即位,国号周,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出身贫苦,懂得民间疾苦;
也读过一点书,注意重用人才,改革政治。在他的治理下,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
    后周建国的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后周统治,占据太原,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历
史上称为北汉(十国之一)。刘崇为了跟后周对抗,投靠辽朝,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
“侄皇帝”,多次在辽兵帮助下进犯周朝,都被周太祖打败。
    公元954年,周太祖死去。他没有儿子,柴皇后有个侄儿柴荣,从小聪明能干,练得
一身武艺。周太祖把他收作自己的儿子。到周太祖一死,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新即位,北汉国主刘崇认为周朝局势不稳,进占中原的时机到来,就集中三万人
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向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进攻。
    消息传到汴京,周世宗立刻召集大臣商量。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大臣们说:“陛下
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去吧!”
    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这次他亲自
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
    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坚决,也就不作声了。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
冯道。
    冯道从后唐明宗那时候起,就当了宰相。以后,换了四个朝代,他在每个朝代的主子面
前,都能随机应变,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辽兵占领汴京的时候,他主动朝见辽主。一些新王
朝的皇帝,也乐得利用他。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宰相、太师、太傅等重要职位。
    这一回,冯道看周世宗年轻,就以老资格的身份来劝阻周世宗亲自带兵出征。
    周世宗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自己带兵。
    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
    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能够比得上唐太宗吗?”
    周世宗看出冯道瞧不起他,激动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兵力,要消灭刘崇,还不是像大
山压鸡蛋一样容易。”
    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像一座山吗?”
    周世宗听了十分气愤,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开朝堂。后来,别的大臣也出来支持他,周
世宗就把亲征的事决定下来。
    为了这件事,周世宗对冯道十分不满。不久,派去管修造周太祖坟墓的事。冯道碰了钉
子后,闷闷不乐地死去。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在今山西省),跟北汉兵碰上了。双方摆开了阵势。北汉刘
崇看到周军人少,骄傲起来,说:“早知道这样,我何必借契丹兵呢。这一次,我不但要打
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的厉害呢。”
    刘崇指挥北汉军猛攻周军,周军右军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兵也纷纷投
降。眼看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他的两名将领赵匡胤(音yì
n)和张永德各带领两千亲兵冲进敌阵。周军兵士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
抵上一百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北汉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
    后面的辽军看到北汉军失败,不敢跟周军交锋,悄悄地把兵撤走。北汉刘崇节节败退,
前有追军,后无救兵,最后,只剩下一百多骑兵,狼狈不堪地逃回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到汴京后着手整顿军队,减轻百姓负担,
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十国之一),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
州。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
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后死去,由年才七岁的儿子柴世训接替皇位,就是周恭
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楼主| 发表于 10.2.2010 12:56:41 | 只看该作者
181 黄袍加身

--------------------------------------------------------------------------------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后周的政局不稳。京城里人心
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音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
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
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们
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
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就带了大军从汴京出发。跟随他的还
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
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
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
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
快派人告诉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
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
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
    “请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
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
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
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
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范质、王溥找来。赵匡胤见了他们,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
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
    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
    “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
    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
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宋太祖做了皇帝,他的母亲当然成了太后。当大臣们向太后祝贺的时候,太后却皱起眉
头,显出很忧愁的样子。
    等大臣退了朝,侍从们问太后说:“皇上即位,您怎么还不快活?”
    太后说:“我听说做天子很不容易。能够把国家管理好,这个位子才是很尊贵的;要是
管理不好,出了乱子,再想做一个老百姓还做不成哩。”
    太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宋太祖虽然即了位,但是全国还没有统一,别说周围还有
一个个割据政权,就是原来后周统治的中原地区,也还有一些节度使,对宋太祖即位,很不
服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楼主| 发表于 10.2.2010 12:56:54 | 只看该作者
182 杯酒释兵权

--------------------------------------------------------------------------------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
    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
    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
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
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
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
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
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
“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
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
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
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
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
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
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
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
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
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
“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
陛下让我告老回乡。”
    也有个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叼叼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
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
    “这都是陈年老账了,尽提它干什么?”
    第二天,宋太祖把这些节度使的兵权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
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
始稳定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09:3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