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还魂的小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大家看一个节目,包罗人生社会历史,每天都有的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5.11.2009 15:29:22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上海出现“试离婚”服务 万元高价买离婚缓冲期
http:///news/messages/46630.html
这是篇让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但是至少也反映了很深的社会现象,
现在的人,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从婚姻的开始,选择爱人,到婚姻中如何处理矛盾,以致到最后的结尾,竟然稚嫩到还得付费才能走下去。

一剂缓冲剂尚可以有价格可以估算,一种能力的形成则是需要多年的积累的。
人生不是有了一个工作,找一个看得顺眼的人结婚就能够了,它还涉及了很多问题,
包括,有没有一定的规章可循,或者必须遵循,出了问题该如何办,如果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又该如何办。
是不是找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最super的爱人,指望着他爱你,疼你,合乎你,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呢?
还是,找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力量来帮助自己走人生的道路,帮助自己克服人生道路上面的各种困难,也就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换,自己有 个坚强的依靠可以来帮助自己。
不同的思考有不同的人生结局。我建议各位可以参考一些各国明星或者选美小姐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5.11.2009 20:39: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将集中很多悲剧性的结尾,我并不是喜欢将自己的文章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但是我文章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点。
我有一个理论,当一个人感到幸福快乐的时候,他应该感恩,没有什么坏事轮到自己头上。
当一个人,他的幸福和快乐,在他人眼里已经可以和肮脏相联系的时候,他应该警醒,因为他离坏事已经不远了。
无论如何,不管人的好坏,居安思危总是一种该有的常性,因为用哲学的思考做一个描述的话,
你到目前为止没有倒霉,并不代表着你这辈子就不会倒霉了,更不代表,明天你就一定碰不到过不去的坎了,
所以,做人,要谦虚谨慎加小心点,特别在没有危机感的时候。


(视频)陈琳前夫:她为何在我生日当天跳楼

http://www.creaders.net/newsViewer.php?id=938467&dcid=0&nid=4096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6.11.2009 07:36:31 | 只看该作者
浙大海归博士跳楼续:妻子抱着女儿泣不成声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9-11-05 20:12:01

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拿到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涂序新,在今年6月,作为浙江大学“1311工程” 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回到国内。却在9月17日凌晨,从浙大综合楼顶楼跳下身亡。其遗书中写道:“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民主与法制时报 记者 孔令泉 发自杭州

  9月17日凌晨2时,32岁的浙江大学海归博士涂序新从浙大综合楼顶楼坠落自杀,这距他到浙大工作不到3个月。

  事发一个月后,才有媒体报道此事。关于涂的死因众说纷纭。

  涂序新坠楼之前留下一封6页遗书。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浙大校方称涂因病坠楼。此后,一封校方“讣告”流传网上,这封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讣告”中罗列了校方给涂的生活用品和家电设施,引来网上一片口水。

  事件引发对中国国内学术环境、教育体制以及海归心态等问题的各种讨论,甚至直指涂是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牺牲品。

  涂的事件暴露了海归博士的“水土不服”,这种“水土不服”包括国外与国内、自身期望与社会现实的落差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个生命的逝去,虽不应承载太多的猜测与揣度,但却应有对现实人群的关怀,以及对肇因的反思与改进。唯有如此,这样的个人悲剧,才不会成为群体症候延续下去。

  海归博士坠楼

  没有人知道,涂序新是怎样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唯一可知的是,当时他抱着必死的决心。

  在万籁俱寂的凌晨,涂走出三楼的宿舍,锁好防盗门,然后径直走到综合楼顶楼11层,拉开走廊上的玻璃窗,跨上窗台,纵身一跃……

  这是事后警方对现场勘查的结果。10月27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在一位居民的指点下,找到了涂坠楼的现场。

  这是一幢沿靠马路的11层高楼,马路的对面就是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大门。无人知晓,涂选择在自己学校的大门口对面坠楼是怎样的心情。

  涂居住的这幢楼在求是新村内,是浙大提供的租房,房租在工资里扣。记者看到,在涂的311室门上贴着一张催缴水费的通知。

  住在313室的牛姓博士生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他是同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今年六七月份来到浙大工作,与涂只见过一面。9月17日上午,他看到先是物业人员后是警察在门口说话、打电话,并向他了解情况,他才知道,他的邻居坠楼身亡了。

  这让他感到很震惊,但他不知涂为何坠楼,也没有人告诉他。“总有原因吧,但我觉得他不应该这样做,有什么事不能解决的呢?”

  10月下旬,《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在浙大玉泉校区调查时,多名大学生包括工作人员对此事毫无所知。一名已就业的浙大毕业生说,只要是浙大发生负面新闻,浙大都会封锁,这是惯例。

  涂坠楼当天,浙大官方BBS就有帖子,但马上被删除。此后,只要相关帖子出现就会马上被删除。

  但国内一些网站论坛上陆续出现网友的帖子以及对此事件的评论,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有媒体披露此事。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涂序新,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今年6月到浙大工作。

  10月27日,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婉拒了《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的采访:“除非你们和涂的家属一起来,我们也是这样对新华社记者说的。”

  浙江大学新闻办主任单泠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她说,有媒体报道后,涂的亲属意见很大,找到校方。因此,校方要接受采访,记者最好先与涂的亲属联系好。但她拒绝透露涂的亲属电话。

  遗书里的“死因”

  网上较多的声音指出,涂之死与浙大有关。

  涂序新在遗书中说:“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

  事发后,一名自称涂的清华同学叶飞(化名)的人在网上发文证实了涂当初的想法。

  叶飞说,今年5月其在芝加哥为涂回国送行时,涂还很乐观,并说浙大建工学院口头上给了他副教授的职位。当时叶曾提醒他要注意浙大可能不守承诺,有可能只给他讲师职位,因为已有前车之鉴。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显示,2009年1月,涂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联系,申请教师岗位; 3月24日,由该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来学院面试;4月21日,该学院将《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发给涂,涂于次日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本人愿意接受你们所提供的岗位和待遇”。据称,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聘用合同。

  不过,浙大人事处负责人称,涂在去年就与浙大联系了。如果该说法成立,也表露了涂回国的迫切之心。也许对涂来说,回国是报效祖国、与家人团聚的最好选择。

  出生在浙江金华的涂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他的父母都在金华,几年前,他和妻子双双到美国留学,年幼的女儿由在金华的岳父母抚养。对此,涂期望一家三口能在杭州团聚。回国之事,他得到了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妻子的支持。

  涂来到浙大建工学院后,担任了该学院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他没有副教授职位,只是一名教师。这也是网上所传的浙大的失信。

  9月8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9月11日,涂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资料。

  然而,6天后,涂从11层高楼上一跃而下。

  备受诟病的职称评审制度

  有关涂的死因,众说纷纭。但据知情人透露,涂申报副教授职称,必须有论文发表,这是浙大的规定,任何人申报副教授职称,都必须有四至五篇论文发表。

  这显然对涂是个考验。涂到浙大才3个月,扣除暑期,正常工作才1个多月,不要讲没有课题,连情况都不熟悉,怎么可能马上出论文。

  在中国国内,包括浙大在内的高校,都有严格的职称评审制度。但这种制度在现实中被扭曲,发表论文要靠关系,报纸杂志社要有关系,需要导师挂名,剽窃、抄袭、造假成风,形成“产业链”。有的人一年能发几十篇,有的人发一篇都难,只能花钱发表论文。

  对刚从美国回到国内高校教学的涂博士来说,要理清其中的关系显然缺乏经验。

  即使在浙大内部,对这种职称评审制度的抨击声也十分强烈。浙大建工学院的一名讲师透露,浙大评教授、副教授职称每年都有名额摊到各个学院,一般评到的约占申报数的一半,而评副教授比教授还难。如果大家条件都不错,就会抬高门槛,因为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在评审过程中还要过评审委员会的关,这里人为的因素就多了。

  这名讲师说,他虽然今年已够申报副教授职称条件,但考虑名额放弃,准备明年竞争。“很多老师干了很多年,甚至 10年也评不上副教授,因为名额有限制,岗位有限。前边占满了,后边人就得排着。”

  浙大建工学院的一名教师面对记者一脸愁容:“现在发论文非常难,要有课题和经费,论文从寄出到发表也要排队一两年,要走捷径只能按潜规则办。”

  这也是教师们所认为的学术界的腐败。但这种备受诟病的制度一直根深蒂固地延续下来并严格地执行。“对涂博士来说,短期内要拿出论文通过职称考核,有点不现实。”有教师为涂鸣不平。

  这或许是涂来浙大之前没有想到的。

  浙大相关人士对此作出辩解,称涂博士没有提供申报资料,评审结果也要12月才能知晓。这位人士强调,涂之死与评职称毫无关联。

  “史上最牛的讣告”引爆网议

  在9月29日涂的追悼会上,浙大建工学院领导、学校相关人员、部分师生及涂博士亲属与同学约100余人前来送别。之后,出现了网上所称的“史上最牛的讣告”。

  这份“讣告”称涂是因病不幸坠楼去世,在介绍了涂的就学简历后,称赞涂为人真诚善良,对待同事细心周到,受到大家的尊重;对待学生,耐心解答疑问,多次深入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受到学生的爱戴;涂学识渊博、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对研究工作认真执著,精益求精。

  “讣告”还称,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讣告”引爆网上热议,并对“讣告”挨句点评,称校方推卸责任、不尊重死者。有网友指出,浙大的“讣告”上竟然还列举出该校在涂博士生前为其的花费,这是在暴露中国一流大学寒酸窘迫的办学条件?还是这一流大学的领导层在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追补浙大为这个已逝博士所做的一些惊天动地、温暖如春、细致入微的给予和帮助呢?

  有网友甚至认为:“校方把家电清单写进讣告,明显有推脱责任之嫌。”

  这篇“史上最牛的讣告”旋即被各大论坛转载。有网友说,“因病不幸坠楼”,这到底在表达什么?病了就该坠楼?因病和坠楼有因果关系吗?

  面对网上汹汹指责声,沈文华、单泠均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表示,浙大从来没有发过涂序新的讣告。

  “这是针对网上的议论,由建工学院在该学院网站上发了一个情况说明。”单泠指出,涂之死与浙大没有关系。但1 0月27日,本报记者在浙大建工学院网站上并没有发现这条信息。

  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浙大校方没有指出涂患的是什么病。但相关人士称是抑郁症。在已有的媒体报道中也披露涂在坠楼一个月前就开始焦虑,并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这种焦虑来自何方?涂从小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保送名牌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直至博士后,一直是家庭的骄傲与期待。为何到浙大才3个月就崩溃了呢?

  在涂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在涂的大学同学叶飞眼中,涂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是一个喜欢工作压力、喜欢挑战自我的人。

  但这一切在涂回国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涂在浙大的待遇据校方称按讲师发放,还提供4万元的房贴,支持他在杭州购房、安家。但涂实际收入在扣除缴纳的房租等后也就2000多元。在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周边的房价已近每平方米两万元,涂租住的求是新村这套房,每平方米已过3万元。

  涂回国后,其妻也回到老家金华寻找工作,即将上幼儿园的女儿将面临不菲的费用。

  难道是工作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家庭的生活重担压垮了这名年轻的博士?

  涂的浙大建工学院一名同事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涂给他的印象是温和、开朗。“谁都有压力,我也有点抑郁,但要自我调节。”

  近年来,“海归群体”已成为社会自杀的“高危人群”。很多网友认为,在涂序新身上折射出部分海归学子的心理印痕:从小生活在众星捧月的教育环境中,留学海外长期接受独立学术、优厚生活环境的熏陶,对国内现实缺乏了解,抱着一腔热血归国后,面对巨大的现实落差,无法承受家庭期待与现实负重。

  沈文华部长说,涂博士刚回国,适应环境有一个过程。学校让他当新生班主任,还让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正是帮助他适应。但从事后看来,对他的关心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没有注意到他的状态。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在浙大调查时,教师中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在浙大里面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和涂是一样的待遇,浙大的博士后流动站有很多人在竞争,确实很残酷。不过就一般国内博士就业而言,提供住宿,先做讲师,也很正常。一个高材生不能适应社会竞争又如何去改变社会?涂的事一味指责浙大其实也是不公平的。

  涂是作为浙江大学“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所谓“1311计划”是指由100位大师、 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组成。知情人透露,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这是给“大师”们准备的,与涂无缘。

  在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看来,涂是死于大学的“大师梦”。在高校的“大师情结”之下,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朝少数的 “大师级”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师,只有跟在“大师们”之后打工,期望有一天媳妇熬成婆。也有的年轻人接受不了现实,比如涂就做出极端之举。

  有学者认为,包括涂在内的一些海归学子回国出现“水土不服”,是因为国外的环境与国内的环境,特别是学术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国外,圈子似乎只是在专业上形成的。可在国内就有所不同,不但有学术圈子,还有行政圈子,甚至学术圈和行政圈结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圈子。

  在涂的追悼会上,涂妻抱着女儿泣不成声,再过一天就是女儿的3岁生日,年幼的女儿并不知晓眼前发生的一切。涂妻希望,亲友在女儿懂事之前,帮她为孩子编一个美丽的谎言。在她不多的言语倾诉中,她指出丈夫发表的3篇SCI核心期刊文章,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

  谁也不清楚涂在毅然决然从11层楼跳下前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挣扎。涂选择了这种方式了结自己生命,固然有心理脆弱的因素,但涂在遗书中所称的“国内学术圈现实:残酷、无信、无情”,似乎已说明他最后的学术信仰断裂。这或许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民主与法制时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7.11.2009 10:0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还魂的小哈 于 7.11.2009 18:57 编辑

美国男子被解雇后开枪血洗办公室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7&id=938771&dcid=19

男子离婚路上捅死漂亮老婆 家有8岁孩子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12&id=938842&dcid=7

我不知道,各位看到这两则新闻有何感想,我想到的就是,人力的尽头。
因为我和人谈耶稣的思路是,我告诉你,上帝会帮你做什么,但是不会强迫灌输什么,更不会顶着你要如何,因为我尊重你的选择。

所以,昨天火车上偶然碰到一个华人mm,趁她对未来工作,特别是婚姻有困扰的时候,我和她谈心,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她是不是可以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来找上帝。

我想了想,做了一个比喻,一个人在他身体好的时候,他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经常性锻炼,维护身体。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放任身体自生自灭。
我们不能确定的说,每日维护身体的一定就能够比不管身体的死活的活得更健康,因为身体好坏的成因有很多。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那个放任身体的,真的有一天到了一要去找医生的时候,他的状况一定很惨,身体一定很糟糕了。
所以,人如何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找上帝,也很可能有这样的风险。

看那则男子杀妻的新闻,你可千万别当着那个男人是很坏的一个人,从字里行间分析,这个男人其实很爱那个女人,而且女人也知道这点,所以,才不是在离婚的开始的时候,就一直吵。在被捅刀子以后,那个女人的反应也值得大家回味。
我想,那个男的,问题在于,他并不懂得,爱并不是在于无私的给与,而是要考虑,对方真正的能够吸收的是什么,并不是我给了,就代表着我很爱你,他要考虑的是,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味的强灌输,那是胁迫。有时候,懂得退让,是对对方的尊重,是对问题的妥协,这是谦虚的标志。

这个悲剧会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综合手头上面也正好碰到另外一个美女婚姻的问题,让人感慨无限。一个很爱自己的男人,结果因为个性的问题,最终走到了这个结尾,这不就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因为无法真正完善自己的各种缺陷,所以,当缺陷造成的伤害大于优点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人会被缺陷压垮的。这个时候,人该如何办。
这样的事情有没有挽回,在基督徒当中,这样的事情,又会不会得到另外一种解决方案,这个我都会在以后的系列里面,慢慢道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7.11.2009 10:12:27 | 只看该作者
另有目击者称,当时好像还有另外一名红衣男子跟着两人的,可事发后,那名红衣男子就很快从现场消失了。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这个无论真假,我只能说,做美女真是很难,她碰到了两个男人,结果两个男人在她最关键的时刻,都抛弃了她。还是我前天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在世上行走是不是要尊重一点什么软性的规律,这个社会高速发展以后,对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忽视,正日益成为毁坏社会各个层面稳定和幸福的破坏力量,让各个阶层的人,在不同问题上面,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7.11.2009 20:0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还魂的小哈 于 7.11.2009 20:03 编辑

沈永革剖白与陈琳情感内幕 首次公开分手真相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39&id=938895&dcid=5
看了这篇东西,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
失去一个很重感情的女人是值得一个男人认真哭泣的,否则他就不是一个男人了。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在离婚的时候,那个爷们是不是也这么哭泣了。
既然生死的分离能让他那么伤感,那么为什么又不能把这种感情和力量,用在维持婚姻上面呢?这样收获的不就是幸福了吗?
昨天那个mm还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基督徒不能离婚。
我笑了笑,世界上面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基督徒当然能够离婚。但是如果他们信靠自己的主的话,确实不应该离婚。
因为他们的主承诺过,要赐给他们幸福和平安,只要他们真正信靠他。
如何理解赐给他们幸福和平安,这可不是保险公司的广告,只要你如何了,他就白送你什么。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就是骗子。
他赐给的幸福和平安,很可能是要让这对夫妻先经历一段磨难的,因为只有磨难才是锻炼人的试金石,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大树,才能真正的挺拔成长。所以,这段磨难中,这对夫妻如何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依靠上帝的,就真正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婚姻走向。
其实这个磨难也和常人经历的也没有太多两样,无外乎,外遇、纠纷、志向不同、有一方遭遇重大挫折等等,基督徒也会遭遇这些常人的磨难。
我只能说,有部分基督徒在这些磨难面前时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依靠自己的主,按照主的教导来改变自己,宽容对方,但是也有很大的部分基督徒是度过这个难关的。因为他们在按照上帝的命令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宽容对方,而这些都是婚姻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更重要的是,那个上帝帮助了他们去除了婚姻中不稳定的东西,包括一个人的思想。

我们可以祈愿,自己靠美貌,才华,金钱,找到一门满意的结婚对象,但是一个人只要脑子还清醒点的话,他就该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婚姻幸福打真正的包票。因为变数太多了,一个人连自己的明天是生是死,是福是祸都不能知道,还有脸和勇气跪在一个mm面前说,我能够给你一辈子的幸福
许诺是能够一时打动mm心的,逻辑和实践上面是经不起理性推敲的
所以,还是回到那个主题,到底是人自己为自己奋斗,还是去寻找一个力量让自己有依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8.11.2009 10:29:3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有三种人
1,年轻人
        90后大学生为进艺术圈全裸出镜 观众称像三级片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954242.html

2,中年人
中国造富梦的背后:"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954291.html

3,和老年人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95429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8.11.2009 13:00:58 | 只看该作者
72岁富豪怒告败家子 写13万字讲述失败育儿经历
http:///news/messages/46979.html
以前有首歌,潇洒走一回,这首歌的背景真要追溯,可以追溯到,有不少人,确实认为人生就是一次,死后就没戏了。事实如何,我们可以考证。但是,这个过程谁也没力量担保自己就真的能够走好。
很多倒下去的高官,或者经理人,或者各种在人面前都光鲜过的人,他们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时好不是好,唯有善终才叫好,但是到底什么是善终呢,多思者,多愁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9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我也不想再摘录社会新闻了,只重点摘录关键时刻的节目了。因为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包容缺点,知道这个社会的肮脏,并不等于要全盘否定什么。
但是这个新闻我实在忍不住。
武大著名教授病危遭解聘 如遭雷击老泪纵横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940716&dcid=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9 10:43:19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新闻是凯迪出来的,有待考证。
如果看到这个新闻,我们的反应时,这个事情不可能,那么说明社会风气尚被认可。
但是这则新闻的悲哀在于,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相信,这是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即便加一个背景是被认为是象牙塔高校,这就是真正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08:4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