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甜美野猫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反动!但我尊重历史!60多年后的我们谁还知道这些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31.7.2009 21:31:3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小日本的投降书:


一、日本帝国ZF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海陆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长及ZF机关代表接收
  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
  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
  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军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项命令之责
    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
  奉日本帝国ZF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帝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岗村宁次
  昭和二十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 分签字于中华民国南京
  代表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并为对日本作战之其他联合之利益接受本降书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 分在中华民国南京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31.7.2009 23:48:55 | 只看该作者
国军抗日是为了保卫自身的国土,共军所谓的抗日是为了宣传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出一些姿态,

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8.2009 01:27:42 | 只看该作者
长城战役,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开幕战。

1933年,日本以热河省地方官员表示归附伪满洲国为由,与伪满洲国军队进军热河,省长汤玉麟不战而逃;之后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与热河,国民政府派遣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关麟征、黄杰与刘戡与日军在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界岭口凭险固守,但最终由于军备不良、战力消耗殆尽、战略位于丧失而撤退。

之后中华民国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由黄郛与何应钦与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而中华民国与满洲国也因此以长城为界,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

目录 [隐藏]
1 战斗序列
1.1 日军
1.2 国军
2 热河战役
3 战斗
3.1 山海关
3.2 喜峰口
3.3 古北口
4 塘沽协定
5 八道楼子(电影)
6 战功



[编辑] 战斗序列

[编辑] 日军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关东军第6、第8师团、混成第14、第33旅团、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


[编辑] 国军
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张学良任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下辖第一、二、三军团(第三军团司令万福麟),共5个军1个师兵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作相,辖四、五、六、七、八军团共9个军1个师,分布在长城各口,固守御敌。

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张学良指挥。


[编辑] 热河战役
主条目:热河战役
日军第8师团进攻热河,汤玉麟征集二百多辆汽车,装上金银财宝和鸦片等,运往天津租界,他的手下的几个将领尚未交锋就投降或逃跑,汤玉麟于是一枪不发,全面败退,率部逃到河北承德地区的滦平,日军仅128名骑兵占领热河19万平方公里领土。


[编辑] 战斗

[编辑] 山海关
1933年1月1日至1月3日,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中国军队射击,并通牒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以优势兵力及火炮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进攻。该团奋勇抵抗,至3日下午安德馨营长与所属官兵300余人于山海关奋战无援阵亡。该团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4日和6日,日军再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守军坚守。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

[编辑] 喜峰口
1933年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然后进攻北京东北方向的长城各口。3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第37师(师长冯治安)第38师(师长张自忠)奉命防守东起冷口,西至马兰峪一线。由于装备不如日军,守军以奇袭夜袭对付日军。日军于3月9日夺取喜峰口,当夜第37师第109旅旅长赵登禹所属团长王长海率大刀队于喜峰口夜击日军,夺回喜峰口。500多人的大刀队仅生还二十余人。3月11日当地猎户关仁景,于连贵等自告奋勇为向导,赵登禹率左翼大刀队袭日军步骑兵营地,第113旅旅长佟泽光率右翼大刀队袭日军炮兵阵地。东出铁门关,西过潘家口,由山间小路迂回至敌后包抄日军,歼敌数千,为喜峰口大捷。
日军于喜峰口失利后从承德方向调集早川、濑谷义的第31、第8两个联队,并附骑兵两个团,装甲车10余辆,飞机20架,联合蒙古、朝鲜伪军两个旅,总计兵力超过万余人,向长城罗文峪口进攻。3月17日至19日,第29军所辖暂二师及第37师一个团、第38师一个团防守遵化罗文峪一带各口,由暂二师刘汝明师长指挥,总兵力约6000人,在罗文峪一带的长城线上迎战。血战三日,29军官兵杀敌3000多人,伤亡1700余人,成功击退日伪军,守住罗文峪。日军向滦东打开缺口。4月7日起再攻喜峰口,头两天进攻均被宋部击退。4月11日喜峰口腹背受战,4月13日,29军奉何应钦之命撤出喜峰口,在兴城以北滦河西岸布防。

[编辑] 古北口
1933年3月9日,关麟征率中央精锐第17军(军长徐庭瑶)第25师到达河北密云县的石匣镇时,将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日军的前哨发生遭遇。关麟征亲率第149团夺取右翼有利高地,遭遇日军潜伏的侦查部队狙击。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受伤多处,浑身是血。身旁随从官兵10余人全部战死,第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11日日军第8师团主力向右翼阵地进攻,东北军王以哲部不支而退,制高点将军楼失守,日军占领古北口关口,乘胜包围第25师戴安澜的第145团,关麟征负伤,由杜聿明代理师长继续同日军苦战。请示徐庭瑶军长同意后,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一线构筑阵地。
3月12日日军在火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开始进攻,第145团被分割成两部分,师指挥所再次受到攻击,第25师只好撤退。开战之初,第145团向一个叫“帽儿山”的高地派出一个7人的侦察哨,由于联络中断,这7人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仍然坚守,3月13日日军调来飞机重炮猛攻,而七人居高临下依靠地势顽死守,子弹打光了,拼刺刀肉搏,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攻下高地后将7人合葬,立了一块上面写着“支那七勇士”的墓碑。
1933年3月13日,黄杰率中央精锐第17军第2师于密云县石匣镇抗日,接替第25师南天门防务,守备黄土梁、南天门,八道楼子一带阵地。14日第17军德军装备第83师(师长刘戡)投入战斗,4月16日后,日军飞机十余架即更番至南天门、石匣、密云一带阵地,猛烈轰炸,至21日,敌军更全面向我黄土梁、南天门、八道楼子阵地攻击,五昼夜末稍停歇,尤以左翼八道楼子一地,著弹三千余发,工事尽被摧毁,营长聂新、吴超征阵亡,尸骨不存,化为灰烬。
4月23日日军3000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向南天门再次发起进攻,先后4次攻击被击退,日军后从421.2高地迂回到大小兴开岭进攻也未得逞。24日日军向 421.2高地发起集团进攻,战至10点左右,421.2高地失守。从4月21日到25日,第2师已伤亡6000多人,不能再坚持下去,徐庭瑶调刘戡的第83师接防南天门,第2师撤回补整。日军攻占八道子楼后,将山炮运了上去,进行炮击。日军并在坦克的掩护下进攻,日军攻下南天门。从4月28日到5月上旬,第83师继续在372高地、425高地、车头峪、大小兴开岭、上堡子、笔架山、香水峪等地和日军作战,伤亡惨重,阵地不断被日军攻占,刘戡准备自杀,被参谋长符昭骞等人拦阻。战至5月11日,何应钦下令撤退,5月19日第17军撤至顺义北苑,长城古北口战役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8.2009 07:33:50 | 只看该作者
LZ说的没错,国军在抗日战场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中国自古就有统治者改变或隐藏事实的传统,所以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中共自然会做一些部署。
其实国军的失败,不在于外,而在于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6.8.2009 22:38:5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腐败是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

和平的时候好些,一旦战争爆发,这一致命要害便暴露无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7.8.2009 10: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7.8.2009 21:54:49 | 只看该作者
核心提示:香港《明报》文章称,中方的底线是:中方放弃在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作为补偿,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归还中国。按此计算,全部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获得72%,中国仅得28%。另据印媒报道,中国坚持要求印度归还东段的达旺。











中印争议地区示意图。在中印边界东段,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与“麦克马洪线”非常吻合。




中印边界东段态势,红框内有三个地名:扯冬、兼则马尼、达旺。1962年边境战争,即是由印军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发。解放军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曾收复达旺,但后来主动撤军,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现在达旺为印度所控制。

港媒:中印边境谈判中方底线仅28%争议领土

环球时报8月7日报道 中印边界谈判今天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有关谈判前景传来截然不同的两种预测:路透社认为两国不太可能达成任何边界协议,而有香港媒体则称边界谈判已有重大进展。

香港《明报》5日的文章介绍说,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位于西藏,相当于两个半台湾,目前被印度占领,1987年已成立“阿鲁纳恰尔邦”;中段争议领土2000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深圳,也位于西藏,亦由印度占领;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即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控制在中国手中。

《明报》的文章宣称:“中方的底线是:中方放弃在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作为补偿,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来,归还中国,按此计算,全部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获得72%,中国仅得28%。但印度的方针却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12万多平方公里要通吃。”文章呼吁:“在国力正处于上升之际,当局实不宜匆匆解决划界问题,特别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否则,徒留子孙骂名。”

《明报》就边界问题的说法目前无法得到官方证实,而且与以往中国专家的预测不符。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龙韬认为,印度目前所占的中国藏南地区,并不是双方直接在历史上发生冲突造成的,而是由一个完全没有国际仲裁资格的英国人麦克马洪随手在地图上胡划的,这比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还荒谬。龙韬说,发展双方关系是双方的事情,中国固然有真诚的意愿,但绝不会以牺牲固有的主权作代价,印度不应当在这一问题上抱有任何幻想。

印媒:中国坚持要求将达赖出生地归还中国

另据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6日报道,印中边界谈判因北京宣称对“阿鲁纳恰尔邦”的达旺拥有主权而陷入僵局,虽然两国将举行新一轮谈判,但解决分歧的机会渺茫。报道称,印度已经表态,在两国最终边界解决方案中,绝不应有交换人口居住地区。达旺人口约为2万人,均是印度公民。总理辛格公开表示只有非人口地区可以交换。而中方认为,达旺是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因而必须归还给西藏。该报道写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藏族人,但藏人,包括达赖喇嘛从未有过这种要求。”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位于西藏,相当于两个半台湾,目前被印度占领,1987年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相关链接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英国炮制"麦克马洪"线

外交部网站8月7日报道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印坚持无理立场,双方未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1987年2月,印在非法侵占“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所谓的“阿邦”,并要求印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表示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办法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

迄今,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已举行了十几轮轮会谈。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其他双边领域关系的障碍,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1993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并成立了专家小组,讨论制定协定的实施办法并已取得一些积极进展。1995年11月,双方撤除了两军在边境东段旺东地区过于接近的哨所,使边境局势更趋稳定。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是中印在建立相互信任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助于进一步维护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良好的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7.2.2025 00: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