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语] 写了篇关于中德比较的文章,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7.2009 14: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学校要求写篇比较中德生活的文章,匆匆忙忙赶出来的,不知道有哪些方面不准确或者归纳不够好的,帮忙指出来,或者需要添加的,字数还不够。 另外有没有好心人能帮忙翻译成德语,   万分感谢!



交通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德国做的非常好,胜于中国很多。最好的一点,德国的公交车、地铁、火车等都非常准时,我们可以打印一份时刻表放在家里,每次出门前看一下,就可以准时的搭上公交车或者地铁,不会浪费时间在等车上,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另外德国的交通网络非常发达,ice,re,eurobahn,到s-bahn,bus等各个级别的车组成一个完备的网络,不管我们是想去远方的大城市还是附近偏僻的小镇,都能有车到达,后来我们又发现利用DB的网站查询出行路线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我的朋友住在另一个城市,我想去找他玩,只要他把地址给我,我登陆DB的网站,在出发地一栏输入我的住址,目的地一栏输入他的地址,DB就会告诉我详细的行程表,我搭乘几点几分的公交车去火车站,在几号站台乘几号班次的火车,到了对方城市后乘几路的stadtbahn或者bus 到我的朋友家,非常非常的方便,不得不让人赞叹德国交通网络的发达。另外,尽管德国的私家车非常多,但是我几乎没有看到德国的道路上发生堵车的现象,我想这是由于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的原因。
说起中国的交通,我就有些惭愧,很多外国人刚到中国时都会抱怨中国的交通情况。的确,中国的交通状况很不能让人满意,我想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中国的人口众多,另一个是管理不善。中国的道路上通常会存在着自行车、摩拖车、汽车等各类型的交通工具,所以当上下班高峰时,交通就会非常拥堵,特别是某些地方的道路建的比较窄,交通状况就更加糟糕。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的原因,中国的公交车非常拥挤,每一站上下的人都很多,加上道路状况不佳,所以公交车很难保证准时到站。火车虽然有时也有晚点,但是情况比公交车稍好,但是拥挤的问题依然无法避免,特别是重要的节假日时,很多人甚至无法买到票,另外的问题是,火车的网络覆盖不够,目前只有大中型城市有火车,很多小城市只能靠汽车代替。


购物
在这里我感觉同中国很明显的一点不同体现在买菜上,在中国,人们买菜都是每天去露天的菜市场买,每天买一点,够当天吃就可以了,而在德国,我们买菜都是去超市买,而且一次都是买很多,最少能吃半个星期。特别是有些德国家庭开车过来,一次要买很多很多的食物,象饮料、啤酒都是一箱一箱的买。
其实中国现在很多大的超市也有菜卖,但是人们还是更愿意去露天的菜市场买,大家觉得在露天市场买到的更新鲜,因为在那里卖的菜大都是当天采摘的,当然这也有缺点,就是菜的卫生质量会有所下降。
去超市买菜这一形式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相对来说年青人容易接受一点,我就觉得这样干净又卫生,但像我爷爷奶奶那被人就不太接受这一形式,因为他们几十年的习惯都是去露天市场买。
另一点购物方面的区别就是这边大部分的商店每天只营业到晚上8点,而且星期天全部关门。这一点我们刚来时很不习惯,因为中国是没有强制规定商店必须关门的,因此即使是深夜也会有少部分超市或者商店开门的,所以在中国很少会有买不到东西的情况。而中国也有晚上吃完饭后去散步顺便逛商店的习惯,人们也喜欢星期天出去逛街。中国的商店星期天不仅不会关门,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促销、广告活动来招揽生意,这一点我们刚来时也不能理解,但随着对这里生活了解的增加,我明白了,德国非常注重对劳动者休息权益的保护。而德国人自己也非常注重享受快乐的生活,比如我们住在郊区,附近有些小商店,在下午天气好,阳光充足的时候就会提前关门,去享受舒适的阳光,这种生活方式确实是非常好。不仅在商业,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中国由于现在想快速发展经济,所以各个行业的劳动者都非常辛苦,工作量都很大,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在节假日也无法得到休息,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工作要比在德国辛苦很多。

环保
许多人都称赞,德国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久居德国,慢慢才了解到,这一切来自于常年的环保意识。提起环保许多中国人或许会认为那是国家的事,与个人关系不大。而在德国,环保却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你每天必须处理的事。记得刚来的第一个月,老师就教我们在德国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首先,你必须把每天的生活垃圾分类。家里要准备几个垃圾桶,分别装生态垃圾(蔬菜叶子、水果皮等),化学垃圾(废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废纸张等)和普通垃圾。这只是粗分类,到了公共垃圾桶,除了把这些垃圾分门别类地装进不同颜色的桶,还要进一步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瓶扔进相应的玻璃瓶专用桶。这些措施在德国实行的非常好,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分类的垃圾桶,而且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都非常好,都很自觉的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丢弃。
很遗憾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只是在少数大城市里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更多的时候人们都是将垃圾仍在一起,然后全部收集到垃圾中转站,再进行处理,这样不但浪费了很多资源,而且增加了回收成本。
另外德国的塑料瓶回收制度也非常好,我们在超市购买塑料瓶饮料的时候除了饮料本身的费用外,还要支付瓶子费,当我们把瓶子退还超市时,超市这笔费用会退还我们,这样就能够帮助人们培养起回收瓶子的好习惯。在中国也有回收瓶子,但都是私人零散的收购,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所以不是很方便,另外中国也没有加收退瓶费,所以人们这方面意识也不是很强。





饮食

一提到德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香肠啤酒,的确,德国人喜欢 “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达66千克,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红肠、香肠及火腿。他们制造的香肠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此外德国人非常爱吃马铃薯,烹调的花样千变万化,除了炸薯条外,还有水煮马铃薯、火烤马铃薯、马铃薯泥,以及炸马铃薯饼和炸马铃薯条。
在一日三餐中,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馆或政府机构的餐厅,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而在普通百姓家,早餐的内容一般都大同小异;首先是饮料,包括咖啡、茶、各种果汁、牛奶等,主食为各种面包,以及与面包相配的奶油、干酪和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午餐一般相对简单,德国的午餐一般多在单位食堂或快餐馆就餐,是名副其实的快餐,如一个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几块肉组成的拼盘,外加一杯饮料。德国人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德国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内容是很丰盛的:一盘肉食的拼盘;鲜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萝卜、西红柿、黄瓜;新鲜的水果,如葡萄、樱桃。有的家庭主妇还摆出各种风味的于酪,主食是面包。晚餐时间比较宽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国人习惯在下午四五点钟“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块蛋糕或几块饼干。中上层家庭喜欢在此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品茗聊天。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的啤酒。今日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特别是在每年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期间竟可消耗高达六百万公升的啤酒。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由于地处东西方的原因,中德的饮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刚来的时候我们很难适应德国的饮食。西方饮食观念则是一种理性的、讲究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饮食方面特别强调的是其营养价值,注重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营养成分搭配是否适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等等。西方人在饮食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并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他们也吃的津津有味。他们吃的是营养,很少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中国的菜肴讲究“色、香、味”俱全,特别的是味道一定要好,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比如同一份蔬菜,德国人可能生吃,或者拌点沙拉,而在中国,人们喜欢用油炒,然后加入各种调料,精心烹调。德国人用的调料通常很少,而中国人往往烧一道简单的菜也要放入3、4种调料,使食物更鲜美,这也是我们觉得德国菜不好吃的原因之一。当然中国菜也有一定的缺点,我们在追求美味的同时,难免要丢失菜的营养。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小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此外,在中国的饮食结构中,蔬菜占了很大的比例,中国的菜肴讲究荤素搭配,很少会有像德国菜那样直接大块大块的肉。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我在德国就感觉蔬菜种类明显少于中国。在中国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种类的蔬菜供应,这也使我们的菜肴更丰富,有更多的口味。而在德国,似乎一年四季的蔬菜种类都是固定的,这让我们觉得食物口味很单调。
此外中德两国在饮食方式上也有所差异。在中国,不管是什么宴会,都只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共同围坐在一张圆桌前,共享一席,体现了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性格。而西式宴会则是一种分散式或开放式的,在宴会上,食品和酒尽管很重要,但实际上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际。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目的。这样的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交流,体现西方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所以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全席交谊,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
发表于 13.7.2009 21: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10.2009 00:3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1.2025 01:1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