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土耳其大军再次面对德语民族。& g+ H* f4 |" D3 M5 w/ Y$ |" K
1 ` t" J4 d3 x& Y3 z7 d# p5 E
1683的维也纳围城战
$ v( S& R5 {/ p2 q0 T& Q# @6 W9 h1 H' s' f, B
从十六世纪初起,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之一就是联合奥斯曼帝国,来牵制身兼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奥地利国王三个王位的哈布斯堡家族。路易十四继承了这一政策,不断鼓动土耳其人进攻奥地利,土耳其人却忙于内乱,无法响应。一直到1680年代初,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人造反,并向土耳其人求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四世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入侵奥地利。, O! M+ N$ ?. V' m% K! C& B
( P+ N( u7 q; i' }+ `土耳其近卫军在阿德里安堡集结后于1683年3月31日出发,穆罕默德四世带着他的整个朝廷和后宫(光宫女就装了一百辆大车),与军队一起开到贝尔格莱德。更多的军队源源不断地从东西方各个省赶来,最后达到了24万之众,包括土耳其人,斯拉夫人,摩尔达维亚人和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另有7万托克力亲王(Tokoly)指挥下的匈牙利叛军,这是自1529年苏莱曼一世率领30万人围攻维也纳之后欧洲基督徒所面对的最大威胁。当时只有法国陆军超过40万,但路易十四显然不会为他的死敌哈布斯堡家族的命运担心,相反,一只法军被派往法德边境,对外宣称是防范土耳其人的威胁(法国和土耳其人之间隔着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直线距离超过800公里),但更可能是想在奥地利崩溃时和土耳其人分赃。: P D/ A! t* q
) b9 L& h* ]: q A苏丹本人留在贝尔格莱德,由大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帕夏率领主力沿着多瑙河向维也纳进发,一路上只遭到零星的抵抗。他们的目标将是维也纳,布拉格,罗马,最终饮马莱茵河。其中一位土耳其将领向部下许诺,占领罗马后,骑兵们可以将圣彼得大教堂做为他们的马厩——这将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马厩。
9 S: d& D/ A8 r* [' m
5 M, |; W* {. m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欧洲各国除了联合起来别无它法。奥地利的皇帝开始四处寻求盟友,结果出声的多,出力的少。与奥地利同属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正和法国在南佛兰得交战,无法脱身,出了点钱意思一下,罗马教皇,葡萄牙和意大利各邦也出钱不出人。波兰国王索别斯基和德意志的一些公国,其中实力较强的有巴伐利亚公国和萨克森公国,答应派出军队。但也有很多选择坐壁上观,保持中立的,包括正在崛起的勃兰登堡选侯。
6 F7 g1 {# ?9 A* L4 Z7 d" N( d0 ^$ i9 k3 {9 P6 y4 H
就像提到滑铁卢不能不提到威灵顿公爵一样,维也纳战役也和约翰•索别斯基的大名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索别斯基于1629年出生在当时波兰东南部(在现在的乌克兰)的一个贵族世家,家族的传统之一就是与鞑靼人和哥萨克人无休止的战斗。索别斯基在19岁时第一次继承了这个传统,此后他的一生,做为一个伟大战士的表现,远超过做为一个明智的政治家。
7 l! @! M) C6 w2 Y; I+ o7 C5 F
- k9 e4 F4 K0 l4 Q7 B) Y$ [" |1658年,索别斯基进入由各地方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的波兰大议会,议员们都是权倾一方的领主,彼此之间争权夺势,互相敌视,任何一个议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不服从中央政府,坚持地方割据。所以议员们总是想选一个外国人当波兰国王(通常是法国或德国人),以确保他既无兴趣也无力量搞什么削藩,中央集权的玩意。5 Y, M4 ]9 o& \9 m: k1 Y
1 q6 H% V3 o0 g/ X1660年,法国贵族卡斯米尔当选波兰国王,一部分反对派议员就煽动军队造反,索别斯基选择了站在国王这一边,并被授予波兰的最高军衔——大元帅,受命镇压叛乱。六年后,叛乱刚平息,新的威胁又在东部边境出现,索别斯基迅速募集八千人(由于中央政府只有一个虚名,无钱无兵,大部分费用都出自索别斯基自己的腰包),击败了企图入侵的鞑靼人,凯旋回到华沙,被视为民族英雄。" v; T; v3 [4 s1 W$ K
' Q+ k2 v6 c1 S5 H6 k
在索别斯基的整个军事生涯里,他一次又一次地以劣势兵力取胜,使土耳其人和鞑靼人闻风丧胆。但战场上的胜利总是无法保持,各处军队不断的反叛,手下将领们反复无常的倒戈,让索别斯基穷于应付。1772年,土耳其人开始显露出对波兰的野心,但波兰的诸侯们忙于内斗,无人理睬索别斯基的警告。在任的波兰国王卡瑞巴斯恨索别斯基远甚于恨土耳其人,他与土耳其苏丹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企图使波兰成为土耳其人的附庸。这个卖国行为(考虑到卡瑞巴斯国王并不是波兰人,这里用卖国这个词好象不大合适)的暴露最终唤醒了波兰人,大家纷纷集中到索别斯基旗下。索别斯基以他一贯的军事天才,闪电般攻入土耳其帝国境内,大败土耳其人。第二年,索别斯基被选为波兰国王,此后十年波兰都保持着和平。1683年初,索别斯基不顾路易十四施加的政治压力,与他一向讨厌的奥地利结成反土耳其同盟,因为他的看法和路易十四相反:土耳其人首先是对全欧洲的威胁,其次才是对哈布斯堡家族的威胁。
; P$ |9 F6 p6 h. x3 A2 M- I; J
% g! b3 ~& R: b, X) K8 d当时奥地利守军的司令是洛林公爵查理五世,他手下只有可怜的2万4千人,不到对方的十分之一。野战显然是不可能的,公爵决定在城内留下一万多步兵和炮兵,加上一个团约六百名cuirassier (词典的翻译是胸甲骑兵,但在一些图片上十七世纪德国的cuirassier穿的是四分之三甲或半身甲),自己率领其余的骑兵驻守郊外,等待许诺中的援兵。
1 A7 u; O, l$ Y
% }8 g- _& t6 w9 w! R* {当土耳其人的前锋在维也纳以南七十公里处出现时,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带着全部宫廷人员,跑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留下来的人在城防司令施塔海姆贝格伯爵指挥下以一种狂热的速度进行围城战的准备,年久失修的防御工事被修复,大炮被运上墙头,守卫部队是查理公爵留下的一万一千正规军,加上六千名市民组成的志愿军,维也纳大学的学生和各个行会的手工业者们也按军队的编制组织起来,妇女们则负责后勤工作。土耳其人开始在城外烧杀抢掠,却没有去干扰维也纳人的备战。
7 R, d" A- i9 K# a" W" S6 k6 z$ }, p X0 P* U+ p/ \* Y
7月14日,土耳其人的主力抵达了,围着维也纳城扎下半圆形的大营,主攻方向将集中在Burgbastei和Lowelbastei之间,那里恰好是防御工事最坚固的地方,倒不是土耳其人贱骨头,而是只有在这个区域,工兵们在挖掘攻城壕时可以不受地下水的干扰。土耳其近卫步兵加利亚尼和其它精锐部队负责这个地段,北边是巴尔干部队,南边是来自亚洲和非洲部队。
9 X( X( K$ L2 w8 [; |9 W( r1 p0 F# d% J' Q: K9 ~5 x
正当土耳其司令穆斯塔法在维也纳城下边饱览明媚的景色,边慢腾腾地准备围城时,查理公爵迅速向匈牙利叛军发起进攻,在Pressburg击溃了它。然后查理公爵向北渡过多瑙河,以避开土耳其人的锋锐,他留下一只部队防守河上的Krem桥,Krem桥位于维也纳东北70公里,是维也纳附近多瑙河上唯一的桥。现代的维也纳市横跨多瑙河两岸,但当时的老城很小,在多瑙河南岸,而所有可能的援军都将来自多瑙河以北。所以查理公爵临走前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这座桥。穆斯塔法同样了解Krem桥的战略意义,派了一万五千人的部队去占领它。但奥地利胸甲骑兵在Dunewald亲王,一位参加过三十年战争的老兵率领下发起冲锋,迫使土耳其人丢下大约一千具尸体,逃回大营。 _8 ~) W: Q; X8 r$ |2 l% X
& q+ t1 h) y0 V' O- Q( y$ i通过头几天向维也纳城的进攻,穆斯塔法帕夏已经明白这场围城战势将旷日持久。虽然土耳其人的攻城技术已经从十五十六世纪的顶峰滑落下来,但在1669年围困克立特岛的首府康迪时,他们证明了自己仍然是欧洲最好的攻城战专家之一,也许仅次于法国人。可是穆斯塔法这次过于自信了,他似乎认为土耳其大军的规模就足以吓得维也纳人献城出降,因此没有带来足够的攻城重炮,而布置在维也纳城头的三百门大炮的强大火力又使土耳其步兵难以靠近城墙。看来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攻城壕慢慢地挖到城墙下,埋炸药把城墙崩掉,同时用围困和袭扰让维也纳人弹尽粮绝。
) U0 w% y. N5 E7 x+ l" I
4 F. s( j: y6 `+ i土耳其工兵在由法国的沃邦训练出的工程师指导下,慢慢地将攻城壕挖到城下,然后放置炸药一点点地破坏外围的防御工事,同时加利亚尼不断地进行攻击。维也纳城内的水和食物的供应逐渐不足,守军一天天被削弱,街头的尸体无人掩埋,痢疾和其它疾病开始蔓延。但守军仍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六百名胸甲骑兵,因为战马缺乏马料,只好徒步作战。其中六十人在他们的战马还没饿倒前,向土耳其人的战壕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杀了不少敌人,但有一半人没能返回,包括他们的团长,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口。3 p& f5 g+ b. N7 R% ~
6 E0 ] g/ P, {
9月4日,穆斯塔法帕夏得到情报,一只七万人的援军正从Hollabrunn朝维也纳赶来,马上命令克里米亚的可汗北上拦截,绝不能让援军度过多瑙河。但援军已经过了河,向维也纳挺进,这只联军里包括洛林的查理公爵的二万七千名奥地利人,索别斯基的二万名波兰人,其余人来自萨克森,巴伐利亚和瑞典。查理公爵负责计划和协调联军的行动,但作战的总指挥是索别斯基,因为他是波兰国王,地位最高。' f, }& \6 H- F" I7 A* L8 [% K
8 r" _1 v& [: K: U9月9日晚,查理公爵接到索别斯基的一封信,索别斯基在信中恳请他加快速度(听起来很滑稽,索别斯基,波兰国王,奥地利人的老对头,竟然比奥地利的总司令更关心维也纳的安危)。这时土耳其人已经成功地在防御工事中打开了几个缺口,把攻城壕挖到了主城墙下,维也纳的陷落看来是不可避免了。5 z) m7 V! M1 O* {
- I/ l" T1 ^, D3 L
9月10日夜里,查理公爵率军推进到Kahlenberg,在一个被土耳其人烧毁的修道院内建立了指挥部,三枚信号弹在空中爆炸,维也纳城内和城外的人都明白,援军已经到了。已接近绝望的守军欣喜若狂,马上用三声炮响作出回应。( l& ~0 }; |9 J5 G7 g' ^5 n" x
* }- G3 n# F0 O% P
11日白天,土耳其大宰相穆斯塔法帕夏,他总是拒绝相信有人敢来解维也纳之围,因此对外围毫无防备,现在正用怀疑的目光观察着基督徒的联军在Wienerwald慢慢展开。他现在必须在一个不利的地形下面对内外两只敌军了,不过没关系,他仍然拥有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只要能击败联军,维也纳必会不战而降。, L: }1 d! j7 ^; B+ ~
' R% `2 D7 s9 ]' M6 d根据当事人的回忆,11日的夜晚温暖宜人。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两军摆好了阵势,被后世称为维也纳战役的决战即将展开。索别斯基将波兰人摆在右翼,中间是来自德意志各邦的联军,左翼是查理公爵指挥的奥地利军队,他们面对的是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敌军。8 J& u8 Y; \& I
E4 ~8 P" h7 @6 p
荣誉首先归于查理公爵,他先拿下了Kahlenberg,接着三个意大利胸甲骑兵营挡住并驱散了斯帕西——土耳其骑兵之花的反击,再次发起冲锋,他们的气势压倒了土耳其人,通往维也纳城的道路打通了。穆斯塔法不得不从中央和左翼抽调兵力以堵住右翼的缺口。1 _3 l8 {- S% w
0 B9 u! k! h6 I+ h" Q+ K索别斯基抓住这个良机,命令联军的中央和右翼发起进攻。富有传奇色彩的波兰Hussars骑兵冲在最前面,他们一度被包围,又杀了出来,并在德国步兵支持下,一举冲破敌军的阵线。土耳其人终于全面崩溃,在战场上留下了遍地尸体,300门大炮,无数的驴,马,羊和骆驼。
3 a, E8 l" O* w' x, K0 l2 G: R. e) O
维也纳人向他们的解放者欢呼致意,约翰•索别斯基达到了威望的顶峰。利奥波德一世狼狈地返回都城时,发现大家在教堂里高唱:“上帝祝福你,约翰!”卡拉•穆斯塔法带着败兵,带着土耳其人在欧洲空前失败的耻辱逃回贝尔格莱德,发现面对着的是盛怒的苏丹,在被绞死前他也许感到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战死在维也纳。索别斯基想乘胜追击,但波兰军队再一次哗变,他只好返回了华沙。* r4 P1 O0 \8 f2 ]* I" W6 N
6 N9 f, y- R7 h1 t+ l
索别斯基终其余生致力于建立一个世袭的王朝以阻止波兰分裂,部分由于自己儿子们的内斗,部分由于地方势力的强大,他的努力失败了。1696年索别斯基死后,又一个外国人-萨克森选侯奥古斯塔成为波兰国王。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波兰被它的三个强邻-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三次瓜分,于1795年灭亡了。另一位胜利者查理公爵,始终未能从路易十四手里夺回自己的领地-洛林,但他的后代通过联姻,在半个世纪后登上了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皇位,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 i5 U9 r [' [( q: M) o
$ N2 o* R3 Z" d! L在无数寄给奥地利宫廷的贺信里,最著名的一封来自路易十四。对这次维也纳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得救,自认为至高无上的太阳王屈尊用了一个特殊的词: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