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图像倒置是你在现实中的行为,你可以简单地称它为一个Idee。可是图像因你的行为而有了变化,因为它不仅仅是方位的变换,也是虚实的变换,更有意思的是,倒影在水中的景像本来是虚无的,但却源自现实中的景像----占据着一定空间的物体。而它在水中的景像却不占有任何空间,因为那只是水,水占有空间,而水中的倒影却不占,它之所以能被我们看见,乃是水有反射和折射等属性及我们的眼睛能感受到光的属性决定的。(这和你的行为与Idee之间的关系很相似。Idee是虚无的,它只存在于精神层面中,而一旦通过行为的转换,便有了某种结果,一种在现实中的实在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虚实的变换。)而现实中的景像本来是怎样的,水中的就刚好相反。两个景像形式不同,但形象却十分相近,这点我们因着视觉经验已经习惯了。当倒影被正置时,因为形象十分相近,所以也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因为这种成立是建立在我们的视觉习惯之上。而习惯是我们一再重复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惯性和惰性,它又建立于时间之上。
那么,你的想法与行为之间的转换其实是每个有正常逻辑思维+行为能力的人每天在做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由虚至实的变化。但你所赋予图片的意义却是由实至虚的变化(倒影的形象处在了现实物体的位置上,而这种成立又是建立在我们的视觉习惯之上)。由此,引发了另一个疑问,一张图片可以由实至虚,再由虚至实,那么人能通过一个想法转换为行为,可又能否通过一种现实的行为转换为一种想法或观念呢?
当然,答案是可以的。举个例子来说,我见过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很多年的东欧人。每次有人问她或者她向别人介绍自己时,都说自己是德国人,纵然她的德语里还有一些斯拉夫语系的痕迹,可是她总还是说自己是德国人。刚开始时,她可能会在后面补充说她来自东欧的哪里哪里,可是已经在德国很多很多年了。后来,她就不再补充这些。因为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自己是德国人,最后她自己竟然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德国人,她内心的虚荣通过行为得到了满足,而时间流逝,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导致了她最后坚信自己就是一个德国人这个事实了。那么,这就是通过现实的行为转换成一个想法而有了结果的例子。
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病者,每日低烧,经年累月,成为习惯。俄而烧退,忐忑不安,遂以为病。
本末倒置本身就是一种哲学,而在艺术中,它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图片也罢,人性也罢,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却有着这样的相似性。或许应该这样说:最终,艺术反应的还是人性。
谢谢gaoliang的图像。
以上是个人观后感,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 本帖最后由 12985147 于 28.5.2008 20:0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