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之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4.3.2008 11: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历史的最角落却毫不客气地被百年沉重的骂名压的不能抬望眼,于跪在岳飞墓前一样不断接受历史的拷问。“秦侩”已成为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的符号,他作为历史的存在,无法删改,但后人却让他在历史中无立足之地。

    历史的狭隘,竟不能给一个死了近850年的人一点客观的评价?!连林彪都得到了黄克诚将“不写林彪,中国革命史就不真实“的客观评价,我们却何以对他一点不宽容?

    或许十二道金牌深深烙痛苦和无奈;或许《满江红》和岳家军同样震撼人心;也或许岳飞事故未寒,我们对他有着莫名的痛恨。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是啊!但是这是呀一个文官能够做到的吗?除掉一个带甲兵十万的武将,是何其困难1没有最高统治者——皇帝赵构-——的授意,试问他敢吗?一个统军十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力量的悬殊一目了然。于是他就成了赵构实行罪恶的工具。什么都是他亲自出面,因为他和赵构有着共同的利益,而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乎,《满江红》成了千古绝唱,也成了他罪恶的见证。

    但是果真如此吗?我不止一次问自己。

    正如《水浒传》的英雄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中国历史一直在“反秦侩,不反赵构”中前进,而我们在这样的历史下蒙蔽了双眼,只会指责“卖国贼”李鸿章,而忘记了背后的黑手,西宫太后——慈禧,赵构扮演的角色,而他却独自承受痛骂,谁又能体会?赵构心灵深处那挥之不出的忧虑:“你岳飞迎请二帝,把我赵构放在什么位置?”让他做了替罪羊。于是韩世忠的愤怒,世人的不平,毫无保留的送给他,而赵构依然享受“万岁”的尊贵。

   秦侩在中国忠奸对立的文化传统中成了坏蛋们的代名词,但又有谁知道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并被掳至敌国,以及后来的弱势和平路线即主张对金的和谈,是南宋王朝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北宋以来,“杯酒释兵权”,让文人不如唐朝文武兼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志也好,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寄托也罢,不过是士大夫的一种表现欲望而已,但打仗靠的是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文人的情绪。宋帝何尝不想让金人还我山河,只是他们知道“事之结果难料,如果可以收复,太祖,太宗早就收复,何必到现在。当时南宋的腐败,战争的节节败退,让人无可奈何。而战争的失败不正是证明了他的政策的成功吗?

   对此,难道我们可以无动于衷吗?

   不容置疑,他有自己的人性的缺点,他陷害忠良是永远挥之不出的伤痛,但由此而把岳飞的死怪罪与他,难道不失公允吗?谁又看见处高堂之庙的皇帝呢?知识我们的历史太不近人情,给人一种偏见。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吗?

   谁之过?我无从回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17:0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