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梁小虹谈神七和嫦娥二号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两会”正在热烈的召开,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做客人民网“两会看科技”访谈。就“神舟七号”、中国航天、太空话语权等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视频交流。梁书记您好。
梁小虹:主持人好。
主持人:您这些天特别忙,忙于“两会”,参加完这么多天的“两会”有什么感觉?
梁小虹:“两会”已经接近尾声了,作为一个新的政协委员,感受特别多。这次航天科技公司一共有10名政协委员,4名人大代表,在整个军工系统里面是数量比较多的,我们感觉到,数量多是中央对航天工作的肯定和关心。所以我们感觉到责任很重。这次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讲到我们过去五年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的时候,第四条成果,他讲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和成绩,用了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工程和首次绕月工程。
应该说,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中,有很多非常了不得的工程。但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这两个工程反映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果。我感觉作为我们中国航天,应该说,感到非常光荣,同时也感到我们责任很大。
另外,这次我们分在科协界和科技界。凡是熟悉、了解、接触以后,大家对我们航天都发出了好的评价和赞叹。比如我们住在酒店里面和体育界在一起,我们见到了邓亚萍,见到了叶乔波,见到了谢军,三位世界冠军,听到我们来自中国航天,第一句话就是对中国航天的高度评价和概括,我想,作为航天的政协委员,我们确实感觉这次能够当选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是地位,更是责任。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按照政协的三项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努力学习政协的有关知识,努力研究政协的工作规律,关注民生,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
作为一个“航天人”,您今年有没有带来提案?
我们是新委员,因为在当委员之前,对政协工作了解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这次没有准备提案。但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都对讨论的内容发表了我们各自的意见。比如在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我感觉到五年中我们国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总理两个半小时的报告,我统计了一下,是40次掌声,有的地方说43次,有的地方说41次,在过去五年工作中,有17次掌声是对工作的肯定,其中17次掌声中有11次是对成就的肯定,有6次是对理念的肯定。在做未来的工作中时,有19次掌声是对代表、对未来政府所准备做的工作的高度支持和赞同。
对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的时候,大家感觉到,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一些面临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我看了一些总理在报告当中谈的数据。比如五年中,国家财政在教育、科技、“三农”、减灾防灾、卫生医疗、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投入,后来在小组讨论中,我谈了我个人的意见。
我说,按照我们国家政策是科教兴国。科技工作的投入,这几年国家加大了非常大的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134亿,比2007年增加了134亿,我感觉总的很好。但是,目前根据我们国家科技综合实力发展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投入不足;一方面效率不高。两个问题都存在。
我们先说前面的问题。我们感觉到,今天讲科技的投入还应该加大力度。我们作为新委员虽然没有带来议案和提案,但是我们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体制制度、科技人才等这方面的议题,我们在讨论的时候积极谈出我们的个人建议,我想,这次主要是学习。
我们这些代表也研究了一些话题,准备今年加强调查研究。明年在“两会”上,我们将要提出我们的议案。
我们的导弹可以打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想打和应该打的地方
主持人:就是关于对未来的设想。我们知道去年11月16日,火箭研究院迎来了50华诞,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研究院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梁小虹:研究院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去年11月16日是我们建院50周年,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同志在纪念大会上对我们做过概括,他讲,一院在航天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核心支撑作用、战略基石作用和技术拉动推动作用。
这4个方面的作用,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我们院在航天事业发展50年当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50周年,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概括起来,第一,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导弹打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想打和应该打的地方。第二,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有效载荷,送入空间的任何一条轨道。第三,我们可以把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坐我们自己的火箭和飞船,送入太空。这是我们50年来三个方面的成就。
在这50年中,我们走了三个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我们完成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使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火箭和自己的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们用自己的火箭把我们的宇航员送上太空。去年,我们又完成了首次“嫦娥绕月”工程。去年6月份,又经历了“长征”火箭的100次发射。100次发射使我们国家在发射数量上进入了“世界俱乐部”的前四名。这就是我们50年所走过的路程,也是我们应该起到的作用。
主持人: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人才辈出,是人才密集的航天高科技人才高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哪些好的经验?
梁小虹:大家谈中国航天的时候,无一例外谈到中国航天的这支队伍。因为我们现在也看到,中国航天发展有赖于这支队伍。反过来说,这支队伍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得到了自己的空间和平台。就是事业培育了人才,人才推动了事业。这是我们想讲的事业和人才的基本关系。
因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航天工作,给航天工作者报效祖国、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在历史上,我们有一批同志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勇于攻关,推动和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使航天事业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总结50年,我们讲到底在这里是怎么做的:第一,有一个根据事业发展的好的人才规划。我们这个研究院“文革”前来的设计人员主要是1960年前后和1966年前后这两个阶段的设计人员。他们是同时间步入航天领域,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整个事业出现需要新老交替和青黄不接的时候。在80年代,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数的问题。要补充大批新鲜血液加入航天队伍,要满足我们日益增加的科研生产任务。这时候我们每年大体都从高校增加几百个毕业生。这时候主要解决的是数量的问题。
到了90年代,在第一个“十年”中,我们完成了数量的补充。它为第二个“十年”,90年代,打下了一个基础。90年代我们要解决人才的问题。这时候,很多年轻同志走到这个领域来,都是20多岁、30多岁,院里提出“培养启用青年,关心依靠中年、尊重照顾老年”的方针,又提出来优培、优导、优育的方针。又提出了很多特殊的培养政策,使一批年轻人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迅速得到成长。现在我们很多在岗位上的总设计师、总指挥、我们的常所长、我们的院领导,都是在这个时间锻炼成长起来的。
到了世纪交替以后,我们在数量上解决了新老交替问题。这时候,就要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人物问题。我们要培养我们的领军人物,培养我们的带头专家,培养我们的精英,培养我们的骨干。80年代,我们解决的是人数;90年代,我们解决的是人才;本世纪前10年,我们解决的是人物。这个规划保证了我们从数量上到骨干方阵到领军人才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设计。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里还有一个注意把年轻人推到重要岗位上。在我们航天领域,老同志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他们完成了航天的创业。到了新老交替以后,我们的老同志由于年龄原因,退出了历史岗位。怎么解决交班的问题,敢不敢把重任、重担压在这批年轻人身上,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到90年代的后期,我们在进入新老交替的时候,实际上那时候,我们整个45岁以下年轻人占的比例都比较少,绝大多数还是以50岁以上同志为主,那时候在院里面占63%。这时候,我们就要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同时,把一批有培养前途、思想好、技术精的同志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培养锻炼,老同志帮助他们把关。到了本世纪,我们45岁以下的年轻同志由生力军已经变成了主力军,我们现在全院45岁以下的年轻同志,已经占到了68%。
我们的总体设计部将近1000名同志,平均年龄33岁,平均在航天工作的时间是6到7年。我们现在的新研制大运载的总师、总指挥40多岁。我们的载人航天火箭总师、总指挥40多岁。我们的“长三甲”系列的总指挥40多岁,我们的院领导班子40多岁,就是把年轻人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培养锻炼,使他们更好的成长,这是保证我们事业常盛不衰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
今年将要发射15箭17星一船
主持人:刚才咱们谈到咱们院的人才建设问题,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去年建院5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如果对这50年的成就,做一句话的形容,您会用哪句话?
梁小虹: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幷不轻松。50年浓缩到一句话,实际上就是“为了祖国、追求卓越”。这八个字可以把我们50年整个历史概括起来。因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诞生之初,就承担着国家使命。在它诞生之初,它是在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创业、发展,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在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理念。当然,每个时期的卓越,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内涵,但是,在整个研究院这个团队当中,在我们工作当中,在大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当中,祖国和卓越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念。
无论是早期创业,还是到了我们自己研制运载火箭,以及到后来的载人航天,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作。国家利益是院里全部利益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而在国家利益中,很多同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一辈子,一批年轻人,我们说的“80后”,也走到了我们的团队,“90后”也走到了我们的团队。在他们里面,以后在逐渐接受“祖国”和“卓越”这个理念。我相信50年用“卓越”和“祖国”概括,今后这种理念,将依然可以用这两个词来概括。
主持人:回顾以前的卓越和辉煌,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但同时,我们以后的路依然很艰巨。今年年初公布的计划,我们今年将要发射15箭17星一船,有人计算说,这是中国历史上航天活动最密集的一年,这种说法准确吗?
梁小虹:非常准确。去年我们院里面完成了八次发射。我们把这八次发射叫做“高密度发射”。今年,院里面要完成10次发射,我们管它叫“连续高密度发射”。“高密度和发射”和“连续高密度发射”对我们院是比较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通常情况下,一年完成三到四发火箭的发射,就已经很紧张了。去年,我们“长三甲”火箭连续一年完成了6次发射。6次发射,一次发射20多天,6次发射还挺宽松。殊不知,我们6次发射是什么概念。我们去年的6次发射,不仅要完成计划任务的发射任务,同时我们还要准备好今年的发射任务。因为火箭生产要有周期,不能说下个月发射,我们下个月开始齐套、生产、总装、测试,那就来不及了。我们现在把发射计划用三年时间编制起来,叫“滚动发射”计划。今年对我们来讲,挑战比较大。虽然数量上变化有一些,但最重要的挑战在于数量。
今年我们的载E型号,我们有“长2丙”、“长2F”,有“长三甲”、“长三B”、“长三C”,这五种火箭今年都要上场亮相。过去或者以前,这是我们没有的。就是你的可靠性不是仅是一枚火箭和一型火箭,你的可靠性要保证你所有的载飞火箭都得是可靠的。
第二,对我们的挑战,就是下半月马上要出场,到4月份,我们要完成首飞的“长征三号C”火箭。这枚火箭是1994年开始投入研制的,由于 1996年,我们出现了两次失利,这枚火箭中途停止了研制,以后又恢复研制。今年,从1994年到现在我们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今年去实现首飞。它的首飞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知道,一个火箭如果它飞行次数多,它的可靠性就相应提高,问题就暴露的比较多,解决起来就解决的比较全面。而火箭的首飞主要考验火箭的总体方案。火箭首飞这么大风险,首飞就要完成发射任务,这对它来讲,今年是考验上的考验,风险上的风险。除了这个以外,它不仅要飞一发,今年还要飞三发,就是新兵出征就要打大仗、打恶仗,这就是对“长三C”火箭面临的形势。
今年我们还要完成载人航天的“神舟七号”发射,这是继奥运会、残奥会以后,我们国家一个重大的事件。我相信,“神舟七号”的发射,不仅国内关注,全世界也关注。这枚火箭要执行发射任务,依然是责任很大。所以今年我们的火箭不仅是数量比去年多,而且我们今年火箭发射的箭种也是比去年的变化大。除了这个以外,我们现在的研制任务也非常重。因为,发射火箭仅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大家看到的一部分。但是,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要研制火箭。在我们镜头的桌子上,摆着我们的大火箭,这是2006年批准立项的,它要在2014年首飞,这是一枚全新的火箭。它的首飞将对我们国家提高运载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和跃升。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今年还在积极地论证小运载火箭的研制和立项。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小卫星、微小卫星市场非常大,小卫星通常讲的是500公斤以下的卫星,如果用这么大的火箭去打500公斤以下的卫星,这真是高射炮打蚊子了,所以我们要研究适应小卫星发射市场需要的火箭。今年争取立项。大运载、小运载,积极向前推进。而今年大运载研制,对我们来讲,也是比较大的考验。因为它要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内,完成这么复杂的火箭研制,过去我们还是没有遇到的。
今年是航天历史上活动最密集的一年,应该说,是很准确的。
主持人:由此可见,今年的任务是特别特别繁重。面对这样繁重的任务,我们如何应对呢?
梁小虹:如果说任务这么重,主持人提出了问题,能不能完成?我们说不仅要完成,还要出色地完成。具体说,你到底采取什么措施去完成?我想,也跟网友汇报一下,也请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支持、帮助。
第一,认识形势,做好准备。我们刚才说,我们的火箭涉及到“长征二号丙”火箭、“长征二F”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B”火箭、 “长征三号C”火箭,作为火箭的研制队伍都要提早策划、提早准备。因为每一个火箭的重点、难点和风险以及工作周期、工作要求是有区别的。所有的火箭都要按照今年的工作任务,要做好策划和统筹安排。这时候就要把形势和大家讲清楚。今年,我们是什么样的形势,我们今年面临着什么挑战和什么风险,大家一起努力,把困难克服,完成好2008年中国航天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谨慎工作、缜密安排。我们可以说,我们今年要完成多少,我们可以说我们今年任务多大。但是具体做起来工作,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我们现在提的叫严、慎、细、实,我提出以慎为主,什么叫“慎”,就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当一个人、一个组织面临前面是深渊的时候,当一个人战战兢兢如踩在薄冰上的时候,他那种谨慎的态度,是我们今天应该有的心态。以这种谨慎的工作,缜密地安排我们的工作。我想就可以做好。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系统策划、动态调整。今年连续高密度发射,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和风险。面对这些困难和风险,就应该系统地策划,而且要动态地调整。我们说计划一定要赶上变化,不管什么样的变化,都应该是在我们预案当中,都应该有对策去解决。
最后,要改变作风,要吃透技术。前者讲我们的领导干部,讲我们的管理者,要深入一线,要走到设计、生产、研制、试验的一线,帮助解决困难。后者,我讲的是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对我们今天火箭发射中的技术问题,吃透状态、吃透规律,同时要吃透技术,以自己的出色工作,支撑我们今年高密度的发射。
我们非常期待。刚才梁书记曾经提到过“运载”两个字,我们知道新一代的运载火箭自2006年10月立项以来,一直非常受大家关注。新研制的进展如何?而且运载能力的提高,究竟意味着什么?
刚才主持人问的是我们新一代运载火箭。我们通常说的大运载火箭。现在,我桌子旁边这枚火箭就是大运载火箭。我不知道网友看了这个火箭以后感觉怎么样,我很喜欢这枚火箭。火箭的外形,我不讲气动外形,我就讲它的外形,非常漂亮。我们这枚火箭是2004年开始启动研保条件、论证工作的。再往前推,这枚大运载火箭在什么时候提出来我们要上马、要设计、生产自己的大火箭?是1986年。1986年到2006年,整整走了20年的时间,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管多长时间,最后我们统一了对中国生产大火箭的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生产大火箭?有些同志见到我面,说我们国家火箭、我们的航天和世界上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我跟他们说,我们的总体技术处在世界第三,我们的单项技术处在世界第二和第三之间,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运载能力。现在,我们的火箭有200公里低轨道的运载能力,最大运载能力是10吨,我们的高轨道,远地点轨道,36000千公里轨道最大运载能力是5.1吨,而这个运载能力正好和发达国家运载能力相差一半。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把更重的、更大的载荷运到空中去,那就需要大推力火箭。而这枚火箭就适应了我们这方面的需要。
这枚火箭是2007年科工委正式批准启动生产,2006年中央专委正式批准立项的,今年这枚火箭要完成从方案设计阶段转到初样设计阶段。我们火箭设计有四个阶段:第一方案论证阶段,论证一个什么样的火箭,这里它关键技术是什么,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能不能完成这枚火箭,你要论证。这里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保证论证方案是科学的。
第二个阶段就是方案设计阶段。中央批准了以后,我们要设计。比如现在的芯级是五米,这个助推器是三米三五,这个助推器是二米二五,而我们现在的火箭,我刚才说的火箭,直径都是三米三五的,大家想,我们五米的火箭加上两个三米三五的助推器,过去的助推器是二米二五,芯级是三米三五,现在我们是助推3.35米,助推2.25米,芯级是5公里,这样一个大火箭它就可以完成我们未来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枚火箭是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天津批给了产业化生产基地3000亩地,在3000亩地滨海新区这个地方,我们不仅要设计中国的大火箭,根据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可能将来还要设计生产我们的重型火箭、巨型火箭。
这枚火箭要在海南发射场发射。2014年,它首飞将大大提升我们国家的发射能力。而且大家非常关心我们的“绕月”工程。我们“嫦娥一号”顺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务,我们的首张月图也已经发回来了,按照“绕月”工程分三阶段,通常讲就是绕、落、回。它的“落”和“回”,都要通过这枚大火箭去完成。因为,它要把我们自己的月球车发到月球上去。现在,我们的火箭能力是不够的。就要靠我们的大火箭。
大火箭生产出来以后,我们未来国家30年到50年发展空间技术和和平利用空间,这个需要就能够满足。同时也能够实现我们运载技术跨越式的发展和航天可持续的发展。我希望大家关注这枚火箭的研制,对它们给予更多的支持。
长征“2F”火箭做了大量适应性的修改
主持人:今年是2008年,“奥运年”。除了奥运之外,大家非常关注的就是“神舟七号”的发射。它的发射对我们火箭来说会不会有新的挑战?会不会有新的难度?难点在哪?
梁小虹:航天飞行任务已经完成了6次,4次不载人,2次载人飞行。这6次都是我们院里的长征“2F”火箭完成的。每一次火箭的发射,都不是 100%的,任何科学实验,都有风险。我们这枚火箭尽管由于适应载人航天需要而言之的火箭,它的可靠性要大大高于别的火箭。但毕竟它的可靠性没有 100%。没有100%,这里就需要我们用100%的工作去把99.7%的可靠性变为100%,要保证发射的圆满成功。
从“神舟六号”发射结束以后,火箭做了大量适应性的修改,对飞行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又进行了大型地面试验,又进行了分析,又进行了提高可靠性的工作。所以这枚火箭能够出色地完成下半年“神舟七号”宇航员出舱活动的运输任务,还是能实现我们过去提出的“准确入轨”的口号。
主持人:我们中间稍微看一下网友的提问。因为今天做的是视频直播,很多热心的网友已经在电脑前面等了很久了。
主持人:网友说:“嘉宾很精神,航天人风貌就是不一样。”
梁小虹:非常感谢网友。
主持人:网友说:“请问梁书记,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去太空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可能?”
梁小虹:我们中国人都有喜欢神话和幻想的习惯。过去有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和嫦娥奔月等等。我们古人都有这种想法,什么时候我们能到太空看一看,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地用时间描述出来。但是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日子很快会到来的。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是在爆炸性的发展,很多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是我们传统思维能够想到的。今天我们说要到太空去转一转、看一看、旅游一下,今天好象还是一个“天方夜谭”,对一般人或者是对宇航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大家回顾看一下,我们从60年代,人类开始登月以后,我们这几十年做的事情,为我们人类走出地球奠定了很多基础。很多技术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
我们中国人都有喜欢神话和幻想的习惯。过去有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和嫦娥奔月等等。我们古人都有这种想法,什么时候我们能到太空看一看,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地用时间描述出来。但是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日子很快会到来的。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是在爆炸性的发展,很多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是我们传统思维能够想到的。今天我们说要到太空去转一转、看一看、旅游一下,今天好象还是一个“天方夜谭”,对一般人或者是对宇航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大家回顾看一下,我们从60年代,人类开始登月以后,我们这几十年做的事情,为我们人类走出地球奠定了很多基础。很多技术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人类是生于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待在摇篮里面。这句话后面就是网友提的问,有一天,我们一定要走出地球。但这一天是哪一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我把“长2F”看成工艺品
主持人:一起努力,一起期待。我相信网友的提问,包括很多网友,包括我的期待,什么时候能到太空玩一下。去年金牌火箭——“长三甲”完美地完成了发射“嫦娥一号”的任务,但是哪一支火箭会执行这次“神舟七号”的发射任务?
梁小虹:网友可能对火箭不是特别了解。现在中国的“长征”火箭一共有12种,我们院生产了10种,其它9种都是满足不同的卫星需要,而只有 “长2F”火箭,这枚火箭是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而定制生产的。一枚火箭针对一枚飞船,“长2F”第七发火箭,我们火箭已经总装完毕,目前正在测试。火箭生产流程,首先是单机生产,单机生产完了以后,到系统总装、调试,系统总装、调试完了以后,要交到总装厂进行总装测试,各个系统间要协调匹配,测试要根据火箭发射任务要求,从一遍到十几遍,反复地测试,对于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按照归零的标准去把它解决。
有些网友问,什么叫归零呢?你说的太专业。我们听不懂,我现在就讲一下,比如说一个问题出现了,好,我们航天人,有五条标准把它解决,你说问题解决,你要满足五个方面的需要,第一个方面就是问题复现。有的网友可能问,问题复现还不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容易,特别是电器产品,有时候我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多脉冲,我最后做了几千次这个脉冲不出现,但是我们的标准是问题要复现,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下,一定要出现这个问题,你才能把环境条件说清楚,将来注意它的问题。
问题复现了以后,第二条标准就是定位准确。定位准确,在一个大的火箭几万个零部件里面,这个问题是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定的很清楚。因为火箭有七大系统,火箭互相之间都有一个相关的联系,到底哪个系统的问题,需要很好的研究、分析。
第三条,我们讲,要机理清楚,问题出现了,什么是机理,问什么叫机理?打个简单的比喻,假如今天我头疼,头疼是什么机理,是血压高头疼,是脑袋里长了瘤头疼,还是情绪不好头疼,还是睡眠不足头疼,不管什么引起头疼,必须把机理搞清楚,这个机理不能搞错,搞错了,问题就搞不准。这方面搞清楚,搞完了以后,你要措施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一定有效,不能说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用这条措施,好象有效,下回又出来了,这不叫有效。一定要一劳永逸地采取措施,把它彻底解决。
第四条,网友说,不是解决问题完了吗?还没有。最难的一条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一条,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人头疼的问题。我头疼,你不能头疼。怎么去杜绝?怎么去防止?这个举一反三,是比较难的。一个火箭出现了问题,我要在所有的火箭上都要举一反三,都要防止和注意出现这个问题。这个系统出现问题,我在相关的系统上,都要注意解决,不要出现问题,这叫举一反三。就从开始定位准确,最后到举一反三,我们把它做完。
这发火箭,“长征2F”遥七火箭,我把它形象地比喻成工艺品,我们其他的火箭都是组批生产,火箭的箱体,火箭的发动机,打“嫦娥”也好,打其它的卫星也好,我赶上枚火箭就满足它的要求,我是组批的,而只有“长2F”是为载人航天工程定制的,我把它看成工艺品,工艺品的概念是精雕细琢,不仅是一个人命关天的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对我们国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拉动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意义。意义太大了,有不得半点影响。当然,别的火箭也不允许失败,但是由于我们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它的标准要比较高。比如别的火箭是93%、94%的可靠性,而这枚火箭可能要达到97%、98%的可靠性,要加严措施。所以这个工艺品,为了完成下半年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我们提出“三杜绝、一出色”,个人杜绝差错,个人的工作不能出差错;系统杜绝误差,一般来讲系统是有误差的,但是今天我们用严上加严的标准,去衡量、判别,不能出现误差,否则误差放大,可能就导致整个火箭可靠性下降,而且导致发射失败。
这枚火箭不能出现问题,个人要杜绝差错、系统杜绝误差,火箭杜绝问题,应该是比较难的。整个火箭上万个零部件,有几万个人的协作,它的七大系统不能出现问题。最后出色完成本次发射任务。所以我相信,我们这枚火箭,以前六次发射的基础上,在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次任务,也请网友在发射的那一天关注我们这枚火箭的升空。
我相信梁书记这么详尽的解释,网友应该非常满意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够再就更多的网友提问作出解答。
努力从“航天大国”完成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主持人:去年“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我们国家赢得了不少荣誉,总理在庆功大会上也赞扬培养了一支年轻、得力的航天队伍,如何评价您手下的这支队伍,而且就科研界经常遭到指责的声音,比如急功近利、浮躁,但是这样的指责声音,在航天队伍中的评价中,却很少有人提及,为什么咱们有这样好的口碑,主要得益于什么?
梁小虹: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
反过来看一下,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人才,人才的工作推动了事业。这支队伍怎么去评价他?这支队伍的成长得益于什么?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我想,在载人航天庆功大会上,胡总书记讲了“四个始终”,在首次“绕月”工程庆功大会上,总书记又提出“四个始终坚持”,实际上他把我们这个队伍的特点概括出来了。这个队伍到底是一个什么队伍?大家有一些了解,但是我作为一院的党委书记,如果我对我们院的工作还能满意的话,最满意就是有这么一支敢打硬拼、无私奉献的队伍。我上次和有些同志交换意见,我已经做了党委书记,做了五年多时间了。如果说回过头来总结,我们在工作中有成绩,也有缺点和错误,如果在总结成绩上,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就说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到底得益于什么?总书记给我们提出“四个始终”,他评价航天工作者。什么始终?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始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始终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始终依靠科学,加强管理。在“嫦娥绕月”工程庆功大会上又讲了“四个始终坚持”,讲了我们的经验。到底得益于什么?第一,敢于挑战的精神。我跟我们这些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同志,还是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同志,跟他们交往的时候,有一种东西感动着我,就是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大挑战、多大风险,包括多大压力,他们始终敢于挑战,不怕困难。这个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十个人、几十个人,而是这么一个团队的特征。
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航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很辉煌,我们今天可以讲我们国家的成绩。但是这50年走的路确实很艰辛,也很艰难。我们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挫折,在最困难的时候,很多同志流过泪,但是不管遇到多大问题,但是不管遇到多大问题,我们这个团队从来没有言败过,不管遇到多大挑战,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有些失败以后的压力,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知道。就是在这种失败压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敢于挑战、敢于战胜风险,我认为这是一种气概和精神。这是我们队伍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无私奉献。今天市场经济情况下讲无私奉献,很多同志听起来很陌生。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在我们这个团队里讲无私奉献,形容我们很多很多同志,不为过。上次有一位老同志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是航天领域以外的同志,他说对老同志,我们都了解,他们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我不了解年轻人,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继承这种传统。我跟他讲了一个例子。我们有些“80后”、“90后”走出学校,他们在三十出头、二十八九承担了主任设计师、副总师的岗位,在他们执行发射过程中,遇到了失败,也遇到了成功,他们在外执行任务的时候,家里的孩子很小,有的同志都不是北京人,夫妇双方都不是北京的同志,孩子托给组织、朋友来照顾。特别是遇到了失败和取得了成功,这些年轻同志激动的都流泪了,失败了,黯然伤心落泪。成功了,喜悦的流泪。我们这里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男同志有泪不轻弹,但是当一个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果的时候,他的这种感情都流露出来了。当他看到做了这么多工作,结果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失败,出现了挫折,他感到深深的内疚。我认为,从他的泪里面看到这种无私奉献。没有人叫苦,没有人讲条件,没有人讲自己的价值,都融合在这个事业当中去。这还是我们的主流。
第三个特点,我认为讲科学的特点。因为航天是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要讲求科学,要实事求是。钱老给我们提了两条:第一条系统工程;第二条技术民主。在这个型号研制过程中,有这么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里面一定要扎扎实实、严谨认真,这种特点培育了我们这些人。
具体说,敢于挑战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氛围,以及讲求科学的特点,我们得益于这方面。最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使我们这个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使我们的人才在这样的事业和平台空间上能够更好的报效祖国、成长,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主持人:听得使我自己内心感到非常感动和振奋。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再向您问最后一个问题。外界对中国的航天有诸多的评价,年初西方有媒体将中国今年的计划称之为“充满雄心的宣言”,路透社还把中国列入航天大国精英俱乐部,如何看待这些评价,我们自己“航天人”对自己的定位又是怎样的?
梁小虹:我也听到一些国外的评论。我想谈一些看法。不管是别人怎么评论。第一自己要清醒。因为航天不是航天自己的航天,它的发展要有赖于国家整个科技实力的跃升和发展做支撑。现在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距离。我们必须正视,同时也必须承认。西方媒体怎么去说,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冷静,我们要清醒,我们中国航天和发达国家的航天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除此以外,你看到距离,你不能妄自菲薄。中国航天50年,我们正在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航天技术的距离,我们有了自己的飞船,有了自己的火箭,有了自己的宇航员,我们是太空俱乐部的第三名成员,我们的火箭发射数量居于世界前四位,我们的卫星有了长足的进步,美国的卫星现在在天上有400多颗,我们有距离。但是在国家的领导下,在国家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我们的航天事业、我们的卫星事业,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机。我们在科协组,中央气象局郑局长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希望和要求,希望航天的卫星能更好的为中国气象事业服务;还有很多领域都需要我们的卫星。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卫星将有长足的发展,我们将超过某些国家,大大提升我们国家的卫星应用事业。
我想,第一、要保持清醒;第二、不妄自菲薄。不管西方怎么评价,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努力把中国航天事业推向新的进步。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们用不长的时间,从“航天大国”完成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长征五号”研制成功后不久,中国就会建立自己的太空站
主持人:谢谢梁书记在“两会”期间,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作出人民网科技频道。在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我想用网友的留言做最后的总结。就是“我为中国航天而自豪”。
梁小虹:非常感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网友在这么晚的时间,依然关注、关心中国航天,中国航天的发展还需要全国人民,也包括网友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我是航天谜:请问梁书记:我国今年将要进行15次航天发射,是否包括北斗2号?具体到一院要进行几次发射?谢谢!
梁小虹:一院今年进行十次发射,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三次,长征2号F火箭发射一次,长三甲火箭发射一次,长三B火箭发射两次,长三C火箭发射三次。
网友苗先生:请问梁书记,在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为何还要大力发展民用产业?航天一院民用产业发展思路?
梁小虹:在大力发展航天的同时,一定要发展民用产业,这本身是不矛盾的一对命题。因为航天技术也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航天技术是可以军民结合的,民用产业发展的思路是归核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
网友shujunf:专家好,我来自浙江,我现在想知道的是火箭在民用方面,除了种子之外,还有哪些用途,太空游?以后是不是私人也可以有卫星?
梁小虹:除了种子之外,火箭可以发射卫星,卫星有不同的用途,有通讯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减灾卫星、国土资源普查卫星等等,没有火箭所有的卫星都打不上去。所以,卫星市场要发展,火箭大有作为,不仅是打一个种子星的问题。
网友:我听说航天火箭要上市,请问梁小虹书记,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到中国火箭股份?
梁小虹:国家发改委对国有企业改制有明确意见,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整体上市,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方向,我们院现在不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但火箭作为民用产业是可以上市的,通过资本市场和科技的结合,能使中国火箭做大做强。我们在经过一系列改造之后,将在A股上市,希望大家多买我们院的股票。
网友:我为中国航天而自豪 !
梁小虹:谢谢你对中国航天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希望今后继续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网友位卑未感忘忧国:请问梁书记,一院火箭概念上市,是否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一院员工如何分享这一发展成果?
梁小虹:上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有一定的时间,目前只在策划阶段,但一定会完成上市工作。如果我们火箭发射永保成功,一院的员工一定能在资本市场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网友航天人:请问运载火箭研究院未来有搬迁的计划吗?
梁小虹:没有,我们现在地址要建成北京南苑航天城。
网友欢欢:请问中国甚么时候有自己的太空站。
梁小虹:“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目的之一就是为将来把中国的太空站送上太空做准备,你可以了解一下“长征五号”的研制计划,它的研制成功后不久,中国就会建立自己的太空站。
网友:大运载系列也包括3.35米芯级的小火箭,能不能先研制它们,替换掉现有的剧毒燃料的火箭系列,然后再开发5米芯级的。
梁小虹:你说的非常好,现役的火箭推进剂有毒、有污染,“长征五号”的火箭是无毒、无污染的,我们正在研制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氢氧发动机,同时,我们也正计划进行对现役火箭进行改造,使我们的推进剂都做到无毒、无污染。
网友:除了火箭这一运载工具,我们国家是够还有类似美国航天飞机这样再入式的运载工具研制计划?
梁小虹:目前暂时没有,但不排除未来研制其他形式的航天运载工具。
网友:梁小虹院长好帅!希望你能讲一些专业一点的东西 搞科普的不要到2015年我国的航天综合实力能超过俄罗斯吗?
梁小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不是没有可能的。
网友中国航天:梁书记您好,我想问一下我们航天两大集团将来合幷,对我们五院的影响?
梁小虹:我认为不会有什么影响,具体问问李书记。
网友pao:我国的火箭推力目前还比较低,我想以后会对我们的航天事业造成影响,能谈谈我国火箭发展计划吗?
梁小虹:今天的访谈内容已谈到了您的问题。
网友:请问,我们有没有专门的航天消息网站?像“嫦娥”的消息只能看门户网站发布的,平时想查看最新消息不太容易。
梁小虹:我们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网站,您可以上网查一下,虽然我们的网站办得还不是太理想,信息更新还不太及时,但我们会改进,满足社会各界对航天的关注。
网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想知道,在航天腾飞的推动下,我们员工的待遇能否也与航天的社会地位相符,总感觉作为八院的一名员工,工资收入与风险完全不成正比,虽然航天强调奉献精神,可也该改善一下员工的待遇问题吧?
梁小虹:我在和袁院长和王书记交谈过程中,我感觉他们对提高员工收入还是有很多措施的,事业发展的同时员工的收入应该得到合理的增长,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网友wang:据闻航天科技集团要进行专业化重组,大概会分为那几个专业?谢谢!
梁小虹:目前正在进行动力重组,其余的还没有听到什么计划。
感谢网友多年来对中国航天的支持,有讲错的地方欢迎各位网友“拍砖”,再见!(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