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susan-and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经概览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07:34 | 只看该作者

第廿章 耶稣的职事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5.3.2009 23:46 编辑

圣经导读:
太四18~廿六56
可一14~十四52
路四14~廿二53
约一35~十七26

耶稣的工作

  耶稣约在三十岁时,开始他的传道生涯,大概有三年半的时间。在这段时期,耶稣的工作可分为二方面:(一)传道;(二)训练门徒;(三)医病赶鬼、行神迹。

(一)传道事奉

  首先谈他的传道事奉,圣经记载耶稣曾向很多人传讲救恩,他走遍各城各乡,传扬神国的福音,劝人悔改归向他、跟随他。在他所接触的人中,大致上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宗教领袖,包括法利赛人、文士和祭司。这些人在当时备受尊敬,但他们对耶稣抱着抵挡的态度。在与耶稣的交谈中,不断的想找着控告耶稣的把柄,但都被耶稣智慧的回答避开了,他们的攻击、毁谤不但无法得逞,每次耶稣都能明明的指出他们的错误。例如假冒伪善、自以为义、把人的传统看得比神的诫命还重。又因为耶稣的教训出众,吸引了一批门徒跟从他,这些都引起他们对耶稣的嫉妒,更是一心想陷害他。

  第二类是被歧视的人。这些人包括罪人、税吏、妇女、穷人、病人、和一些外邦人,这些人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常遭受轻视、被唾弃,甚至在人的面前抬不起头来,但耶稣特别喜爱与这群人亲近,而这些人因深感自己有罪,又被耶稣的爱所感动,反而很容易就悔改归主。耶稣也曾来口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九12~13)。

  第三类是谦虚的人。这些人大多很有地位,且受人尊敬,但他们并没有自以为义,反而抱着谦虚的态度,向耶稣请教。四福音里记载这类的人并不多,最明显的是一个犹太人的官,名叫尼哥底母,及埋葬耶稣的财主约瑟。这两个人的例子证明耶稣呼召人,并不是按着阶级划分,乃是如他所说的:「凡寻求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凡是愿意以真诚和谦虚的态度,来到耶稣面前的人,都可以从他那里找到生命的真谛。

  当然,耶稣也曾经多次向广大的群众传道,在山头、海边、旷野、大街小巷,耶稣接近过无数的群众。不少时候,当他看见人群来来往往,漫无方向,好像行尸走肉一般,便动了怜悯的心,向他们传扬神国的福音,呼召人归向他。

(二)栽培门徒

  耶稣的第二项工作是「训练门徒」,他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去接触群众,还是在门徒身上花了最多时间,有些时候,耶稣用比喻向群众讲道,却只是对门徒解明比喻的含意。在众多门徒中,他又特别注重十二使徒的训练,他们是耶稣在山上经过整夜的祷告后才拣选出来的。其中,又以彼得、雅各、约翰,与耶稣的关系最密切,登山变像和客西马尼园中的祷告,都是这三人陪伴在侧。由此可看出,耶稣训练门徒的方式,先由一小群人开始,训练他们成为领袖后,再把圈子逐渐扩展变大。

  至于训练门徒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他的人格、道德、勇敢、爱心、和权柄,都成为门徒的榜样,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有一次当门徒彼此争论谁为大的时候,耶稣亲自为门徒洗脚,教导门徒应当谦虚彼此服事,而不是像外邦人那样争权夺利。

  此外,耶稣曾先后差遣七十位门徒,和十二位使徒去传道,给他们医病赶鬼的权柄,去实践他们从耶稣身上所学的功课,使他们不仅接受真理造就,也能实际行出来,目的在将来可以承担广传福音的大使命。

(三)施行神迹奇事

  他的第三项工作是「医病赶鬼、行神迹」。在耶稣的传道生涯里,曾经多次施行神迹奇事。行神迹并非要满足人的好奇心,乃是因为怜悯人,例如当耶稣看见拿因城的寡妇,因为独子的去世而悲伤哭泣时,他因着怜悯这寡妇,便叫那孩子活过来。当耶稣在山上讲道,见众人都饿肚子,他就动了怜悯心,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当地看见麻疯病人,被亲友遗弃,生活孤苦,他便动慈心,伸手医治他们,更有人被鬼所附,身不由己,用石头伤自己,他非常同情,即刻喝令污鬼离开,使人得着释放。

  其次耶稣行神迹的原因,乃在彰显他的权柄,譬如在平静风和海的事件中,为要使门徒明白,连大自然也是主所掌管。又如耶稣特意在拉撒路死了四天之后,才去看望他,目的在藉着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使人知道人子有赐人生命、胜过死亡的权柄,也让人认出他是天父所差来的,好将荣耀归给上帝。

  为了在自己身上应验旧约弥赛亚的预言,是耶稣行神迹的另一个原因,当施洗约翰坐牢、心中疑惑时,他忍不住派人去问耶稣,是否他就是那要来的弥赛亚。但主并没有直接的答覆他们,只叫他们把所见他行的神迹告诉约翰,就是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得洁净、聋子能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这些正应验了旧约以赛亚书廿九、卅一、六一章中预言耶稣所行的,清楚的印证他就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

耶稣的职事与神国

  但耶稣在地上的职事,传道、训练门徒和行神迹,这三项工作和神国的福音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是传道和神国福音的关系,神国的福音就是传道的内容。同时,藉着传道,他把进入神国的条件,就是悔改信靠耶稣,清楚的宣讲出来。

  至于训练门徒,则可以看作是为了要拓展神国的使命,培养接棒人,一方面要教导他们在生活上,遵行神的旨意,活出神国生活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耶稣在地上传道的时间很短,前后只有三年半;他被接升天后,需要有人接续他的工作。门徒训练就是栽培、训练门徒,使被训练的门徒,再去训练别的门徒,以致可以代代相传,神国的使命才能延续不断。

  论到行神迹,神迹正是神国降临的明证,耶稣一开始传道,就宣布「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这有什么凭据呢?神迹表明神国的降临,表明神已经掌权,要摧毁撒但和罪恶的权势。所以保罗说: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林前四2)。神国的降临与神大能的彰显是同时出现的。这大能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呢?可以由人心的改变,也可藉由神迹奇事表现出来。耶稣既是传扬神的国,便须拿出神国的凭据来,耶稣行医病赶鬼等奇事,就是凭据和证明。有一次耶稣赶鬼,但法利赛人心里不服,偏要否定耶稣的能力,说他是靠鬼王赶鬼。耶稣便驳斥法利赛人说:「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十二28)。由此,可以清楚看见耶稣行神迹,是倚靠神的灵行事,是神大能的彰显,也是神国降临的铁证,又藉着神迹奇事,得把神的慈爱与公义彰显出来。

无罪的耶稣

  耶稣是一个无罪的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一、从四福音的角度。四福音是耶稣生平的记载,其中却看不见耶稣认为自己有罪,或者有什么内疚的感觉,反之,他却说自己常作父神所喜悦的,耶稣是一个对罪恶非常敏感的人,既然他能洞悉法利赛人假冒伪善的罪,他当然不致逃避对自我的省察。有一次他当众提出挑战:「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众人都默不作声,因为没有人能指出他的罪来(约八46)。

  二、从门徒的角度来看。耶稣从没有犯过罪,彼得称他为「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一19),「耶稣没有犯罪,口中也没有诡诈」(彼前二22),约翰曾宣称每一个人都是罪人,还说:「我们如果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自欺」(约壹一8),希伯来书的作者,更声称耶稣是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四15)。门徒与他朝夕相处约有三年多的时间,却仍能见证耶稣是无罪的,可见,他们的见证是真的。

  三、从谋害耶稣的角度来看。他们虽然时常窥探耶稣,又多次用言语试探他,要找出控告他的话柄,结果却是无功而退,或自讨没趣。他们也指控耶稣常与罪人在一起,却没有想到,这就是耶稣的温柔与恩慈:耶稣不单自己没有犯罪,反而爱罪人,并带领罪人悔改归主。后来他们只好找假证人来攻击他,最后连巡抚彼拉多,都在众人面前洗手表示「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太廿七24),他也承认耶稣是义人,他根本查不出耶稣有任何的罪。

  耶稣不只是一个无罪的人,他更拥有赦罪的权柄。有一次有人把一个瘫子带到他面前,要求医治,耶稣却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然后才医治他。在旁的文士又窃窃私语,认为耶稣说了僭妄的话,因为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可二1~12)。耶稣不单是无罪,他更有赦罪的权柄,因他就是神。

神国的建立

  最后要探究的是:耶稣所宣扬的神国,与地上国度间的关系,又如何呢?对当时的犹太人而言,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是政治上的领袖,能领导以色列复国,摆脱罗马的统治。因此,他们看见主所行的神迹,犹太人更是要拥戴他作王,但他却独自退到山上,不愿成为地上的君王!

  当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他对彼拉多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十八36)。由此可见,神的国并不是以武力来建立的,耶稣的国与人的国是完全不同的。

  耶稣不是英雄战士出身,而是在卑微的马槽出世,在贫穷的木匠家中成长,成年后又四处飘泊,居无定所。他告诉门徒在神的国里不是论谁的权力大,或地位高,而是「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可十43),神国中的领袖,是要身先士卒、谦卑服事人。耶稣为我们立下榜样,他来,不是要作领袖、君王,而是做一个卑微受苦的仆人。

新约的中保

  圣经也称耶稣基督为「新约的中保」(来九15),与「更美之约的中保」(来七22;八6)。「中保」之职份,即祭司的职份。耶稣如何成为中保?希伯来书九章如此说:「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11~12节)。

  以上经文讲到复活的主进入天上的圣所(天堂,来九24),成全了救赎,如此他成为新约之中保,使到神与人和好(提前二5~6)。

  如此看来,耶稣赎罪之工,在地上开始,在天上成全。在地上,他成为代罪的羔羊,死在十架上。复活后,他成为大祭司,进入天上圣所,为我们显在父神面前(来九24),成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因基督的死与复活,新约的应许临到我们。




参考图表:耶稣的比喻(表十二)
比 喻
经 文
主 题
教  训
撒 种
太13:1-8; 可4:3-8 路8:5-8
天 国
在天国里的生产力乃在于人对道所作的反应之种类。
稗 子
太13:24-30
天 国
在天国掌权之前,它会与撒但的国度并存。
芥菜种
太13:31-32 可4:30-32 路13:18-19
天 国
天国开始时很微小,但在末日时却大为扩张。
面 酵
太13:33 路13:20-21
天 国
天国开时虽然很微小,但有天将主宰世界。
宝 藏
太13:44
天 国
天国是无价之宝,因此它要求完全的委身。
贵重的珍珠
太13:45-46。
天 国
天国是无价之宝,因此它要求完全的委身。
撒 网
太13:47-50
天 国
在天国掌权之宝,它会与撒但的国度并存。
种子长大
可4:26-29
天 国
神完成他的国度是超越人为的努力。
葡萄园中
太20:1-16
服 事
神赐恩典给那些不配的人是的工人出于他的慷慨。
才 干
太25:14-30
服 事
人应委身服事,预备迎接基督的来临。
交银与十仆
路19:11-27
服 事
耶稣的门徒应何持忠心,直等到他再来。
无用的仆人
路17:7-10
服 事
门徒不要期望他们所做的每件事皆得到报答;服事须来自一种使命感。
半夜的朋友
路11:5-8
祷 告
如果邻舍在需要时,我们就给予帮助,而不是给予难堪,那么神岂不更帮助那些祈求的人。
比 喻
经 文
主 题
教  训
切求的寡妇(不义的官)
路18:1-8
祷 告
如果一个不义的官因着人的执拗而给予分正的审判,那么这位公正而仁慈的神岂不更在基督再来时为人伸冤么
筵席上的
路14:7-11
谦 卑
门徒是被神升为高,而不是末位自高
法利赛人
路18:9-14
谦 卑
审赦免悔改的人,而非自以与税吏为义的人。
好撒玛利亚人
路10:30-37
神关心失丧者
爱任何一个需要的,并帮助他,就是他的邻舍。
迷失的羊
太18:12-14 路15:3-7
神关心失丧者
普世需要悔改。
失银
路15:8-10
神关心失丧者
神为一个罪人的悔改高兴。
浪子
路15:11-32
神关心失丧者
所有悔改的人,同样都是神赦罪之恩的承受者。
两个欠债的人
路7:41-43
蒙救赎者的感恩
一个人对蒙赦免的感恩与他对自己罪的认知成正比。
十个童女
太25:1-13
预备迎接基督的再来
那些想在基督再来时迎见他的人,要因着他再来的紧迫性而儆醒。
善仆与恶仆
太24:45-51 路12:42-48
预备迎接基督的再来
所有真正跟随耶稣的人要儆醒,预备迎拉他的再来。
儆醒的看门者
可13:34-37
预备迎接基督的再来
真正跟随耶稣的人要儆醒,预备迎接他的再来。
比 喻
经 文
主 题
教  训
两个儿子
太21:28-32
对以色列的审判
「不虔诚」的犹太人若悔改可进入天国。
园 户
太21:33-46 可12:1-12 路20:9-18
对以色列的审判
神在这个世代已将他国度的管理权,从不信的以色列人转移到其他的管家。
不结果的无花果树
路13:6-9
对以色列的审判
神给以色列最后一次机会悔改。
娶亲的筵席
太22:1-14
审 判
所有人都被邀请进入神的国度,但只有悔改的人能享受他的祝福。
不怜悯人的仆人
太18:23-25
天国里
的审判
人类应效法神的饶恕。
家 主
太13:52
门徒应能从比喻中获得属灵的真理。
机灵的管家
路16:1-10
耶稣的门徒必须慈惠地使用金钱,因为这样才能在将来获益。
财主与拉撒路
路16:19-31
人在今世必须在神与金钱之间作适当的优先考虑。

自然界的神迹(表十三)
神 迹
经 文
地 点
对 象
原 因
结  果
变水为酒约2:1-11 太14:15-21
迦 拿
婚筵上的人
为证明他是神的儿子是基督行神迹的开始 人们想拥他为王,以满足
喂饱五千人可6:35-44 路9:12-17 约6:5-15加利利海(近伯赛大)
犹太人
为表明神的怜悯与能力他们身体的需要(公约翰福音记载)
平静风暴太8:23-27 可4:35-44 路8:22-25加利利海(在迦百农与加大拉之间)
门 徒
为显明能救他们脱离危险,也显示他们缺乏信心神的能力向门徒显明了
行在海面上太14:22-33 可6:45-52 约6:16-21加利利海(在伯赛马大与迦百农之间)
门 徒
为显示门徒缺乏信心神施行大能,益发显出彼得的信心不足。
从鱼口得税银太17:24-27 太15:32-39
迦百农
税 吏
为避免触犯税吏 喂饱那些跟随他付了税
喂饱四千人可8:1-9
近伯赛大
犹太人
他们跟随他三天了所有人都吃饱,还剩七筐子的食物。
使无花果树太21:17-22 可11:12-14 20-25
耶路撒冷
门 徒
教导门徒信心的功课树枯干了,耶稣教导门徒信心的大能
第一次下网捕获鱼路5:1-11
加利利海
西 门
为向彼得解释,从此以后他将得人如得鱼雅各、约翰与西门(彼得)跟随耶稣
第二次下网捕获鱼约21:1-14提比哩亚海
七个
门徒
第三次向门徒显现,再证实他的复活当他们来到海边时,他们都认出他。

医治的神迹(表十四)

神 迹
经 文
地 点
对  象
原 因
结  果
在迦拿医治大臣的儿子约4:46-54
迦南
迦百农的大官大臣对主的请求和信心大臣和他全家都信了。
医治伯赛大瞎眼的人可8:22-26
伯赛大
瞎眼的人因着带瞎子来的人之央求耶稣医治他并打发他回家。
医治生来瞎眼的人约9:1-41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瞎子「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那人信了主;法利赛人的罪也显出来了。
使拉撒路复活约11:1-45
伯大尼
拉撒路 马利亚 马大为显明神的作为,使人相信耶稣是神所差来的法利赛人害怕这么多人相信基督,罗马人将来夺取他们的国家。
医治被鬼附的人太8:28-34 可5:22-24 35-43
加大拉(加利利海东海滨)
加大拉人将鬼赶走百姓害怕,央求耶稣离开他们。被医治的人被打发回去宣扬神为他所做的。
使睚鲁的女儿复活太9:18-26 可5:22-24 35-43 路8:41-42 49-56
迦百农
睚鲁,一个管会堂的人睚鲁对主的请求与他的大信心。耶稣嘱咐他勿告诉人,但风声却传遍那地。
在毕士大医治病人约5:1-18
毕士大
犹太人
这个病患对主的作心。病人被治愈,而犹太人愈发想杀耶稣。
医治患十二年血漏的妇人太9:20-22 可5:25-34
迦百农
血漏的
妇人
妇人的大信心。妇人被治愈,许多人看见这神迹。
在迦百农医治瘫子太9:1-8 可2:1-12 路5:17-26
迦百农
瘫 子
为显示他有行神迹与赦罪的能力。瘫子赞美神,周围的众人更加信服。
神 迹
经 文
地 点
对  象
原 因
结  果
在靠近革尼撒勒湖医治麻疯病患太8:1-4 可1:40-45 路5:12-15
加利利的城市
麻疯病人对基督的信心耶稣嘱咐他只要告诉祭司,并献上礼物。那人却告诉许多人,于是他们也来找耶稣治病。
医治彼得的岳母太8:1-4 可1:29-31
迦百农
彼得与他的岳母他对彼得的怜悯与友谊耶稣医治了她,她就起来服事主。
医治枯手的人路4:38-39 太12:9-14
加利利的会堂
法利赛人为责备那些想控告他在安息日治病的文士。文士计划除掉耶稣
医治被鬼附的孩子可3:1-6 路6:6-11 太17:14-29 路9:37-43
他泊
山区
被鬼附
的男孩
为显示众人与门徒缺乏信心。门徒被显出他们的信心何等小,并且耶稣告诉他们祷告的需要。
医治又瞎双哑的人太12:22 路9:27-31
加利利
法利赛人向法利赛人证明耶稣不是在别西卜权下做事基督说明他是做神的工作,法利赛人却硬着心。
医治两个瞎子太9:27-31
迦百农
两个瞎
眼的人
他们的信心这两个人把基督为他们所作宣扬出去。
医治被鬼附的哑叭太9:32-34
迦百农
被鬼附
的哑叭
法利赛人一口咬定他是靠撒但的能力行事。
医治耳聋舌结的人可7:31-37
低加
波利
耳聋舌
结的人
带他来的人之请求耶稣嘱咐他们勿告诉人,他们却将这事传开。
医治瞎眼的巴底买太20:29-34 可10:46-52 路18:35-43
耶利哥
巴底买
巴底买的信心耶稣的神迹被巴底买及其他人宣扬出去。
神 迹
经 文
地 点
对  象
原 因
结  果
医治叙利非尼基的女孩太15:21-28 可7:24-30
推 罗
叙利非
尼基
妇人的大信心的希利尼妇人与她女儿女孩虽是希利尼人仍得医治
医治百夫长的仆人太8:5-13 路7:1-10
迦百农
百夫长
百夫长的信心
仆人得医治
在会堂医治被鬼附的人可1:23-27 路4:33-36
迦百农
犹太人
斥责邪灵
邪灵被赶出:众人惊讶,风声传遍该地。
使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复活路7:11-16
拿 因
拿因的
寡 妇
因判别怜悯
耶稣被称为大先知
医治驼背十八年的妇女路13:10-17
耶路撒冷(?) 或加利利(?)
生病的
妇人
引起「安息日是否可治病」的争论耶稣的敌人惭愧:他的跟随者欢喜。
医治胀病的人路14:1-6
耶路撒冷(?) 或比利亚(?)
犹太人
训斥宗教首领有关安息日不能医病之事众首领无法对答。
医治麻疯病人路17:11-19
撒野玛利亚或加利利的村庄
十个麻疯病人为教导感恩的责任只有一个受惠者回来感谢耶稣。
医治马勒古的耳朵路22:49-51 约18:10-11
客西马
尼园
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
防止门徒动武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3.1.2008 20: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17:12 | 只看该作者

第廿一章 受苦之仆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22 编辑

圣经导读:
太廿六57~廿七61
可十四53~十五47
路廿二63~廿三56
约十八13~十九42

耶稣的痛苦

  在旧约中有关弥赛亚的预言,有不少经文是指向一位荣耀的君王,但也有一些是指着受苦的弥赛亚而言。这二种说法,使人产主极大的混淆。原来弥赛亚的降临分为两次,第一次是要受苦,第二次才是得着荣耀。耶稣是如何作受苦的仆人,在得荣耀之前,必先经过苦难,故首先要探讨的是究竟他在地上受了什么苦?这些苦对人类、以及对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身心的痛苦

  从主的一生,可以看出,耶稣受的第一个苦就是终日奔波的苦。耶稣在三年半的传道生涯里,所到之处,总有一群人跟随着他,他们不单是要听耶稣讲道,更有求于他。人们经常把有病的、残废的、被鬼附着的,带到耶稣的面前求助,许多时候纵使他非常的疲惫,却仍然顾念那些有需求的人,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得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下与神的交通,反倒独自退到旷野,或山上,安静祷告,甚至彻夜不眠的祷告,然而身体的劳苦,还容易承受,尤有甚者是心灵的苦,这是耶稣面对的第二种苦。

  以赛亚书五二14对耶稣的外貌有一番详细的描写:「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是什么使耶稣变得憔悴呢?赛五三3:「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原来当这位人类的救主来到世上时,并未得到当得的尊重,反被藐视与厌弃,使他心里遭受极大的伤痛,纵使耶稣为了救赎世人,到处传道、医病、赶鬼。但当时的犹太人,却存心藐视他,不接纳他的教训,也不悔改。他在安息日行善事,犹太人说他犯诫命,他医病赶鬼,犹太人却说他是靠鬼王赶鬼,他治好十个大麻疯的病人,只有一个外族的撒玛利亚人回来归荣耀给神,其余九个犹太人却全无感恩的心。难怪耶稣会感慨万千的说: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太十一16-17)。

  当时的犹太人,对耶稣所传的信息,有些是激烈地抗拒,更多的是不理不睬,就连那些跟从他的人,也有不少只是凑热闹或是想从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中得着好处罢了。因此当主遭受逼迫受苦时,他们便四散逃跑,面对这群不肯悔改的犹太人,耶稣只能望着耶路撒冷哀哭,由此可见主受苦的心肠已表露无遗了。

舍身流血之痛

  不过,心灵的苦,还不算是耶稣受苦的最高峰,还有第三样苦,就是舍命的苦。耶稣曾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严格说,耶稣出生开始就已经一步步迈向死亡的道路,因为这正是他来到地上的目的。当十二位门徒中的犹大,出卖了主,率领祭司长、长老,带同兵丁来捉拿耶稣,他们把耶稣带到公会去受审,吐唾沫在他的脸上,又拳打脚踢。因为他们想判他死刑,便把他解到巡抚彼拉多那里,但彼拉多却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在群众的压力之下,终究还是宣判耶稣钉十字架,这在当时是最残酷、最羞辱、也是最严重的刑罚。

  耶稣受尽兵丁的戏弄、侮辱后,仍被钉在十字架上,当地的手脚都被铁钉穿过,鲜血直流时,他却仍念念不忘地为害他的人代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因他深知人性的虚妄与软弱。

  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耶稣的勇气是无人能比,他从未试图为自己辩护,也不曾运用他的超自然能力,把自己从十字架上救下来,他愿意默默的接受天父所定的旨意,承担世人的罪孽,背负十架的苦刑,就如赛五三7:「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耶稣死的那天,从中午开始,天地都黑暗了,经过大约三十钟头,他就断气了。围观的人有些为他哀号,有些感到他们错钉了一个义人,就连出卖耶稣的犹大,也后悔卖了无辜之人的血,在自己良心的谴责下,上吊身亡。

与神隔绝之苦

  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圣经记载耶稣极其忧伤,甚至汗珠如大血点般滴在地上,他真正害怕,到底他怕什么呢?不单是肉身的死,将要面临的十字架酷刑,而是灵性的死。灵性死亡所受之苦,是主耶稣所受的第四样苦,在耶稣还未断气前一刻,他大声喊叫:「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找?」主经历了与父神隔绝的痛苦,就是从基督的人性来看,这位有圣子位格的「人」与父神隔绝之苦。圣经里所提的死亡,最重要的其实是指与神隔绝。人的永生就是永远与神同在,人的永死就是完全被神离弃,耶稣的死,是完全且真实的死亡,也是最痛苦的死,他没有犯罪,却要被神离弃,为的是什么?「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申廿一23),耶稣是神的爱子,却被挂在十字架上,被神咒诅,为什么呢?由各方面的迹象证明,耶稣就是那应许要来的弥赛亚,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原来自从始祖亚当犯罪堕落以后,整个人类都落在罪恶的权势之下,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这是罪恶带来的必然结果。死亡的意思就是隔绝,肉身的死,使人与人隔绝,但肉身死后还有灵性的死,就是永远与神隔绝,落在永恒的黑暗与死亡里。

  自亚当犯罪以后,神就展开他的救赎计划,因神的公义,神一定要惩罚罪恶,不过神也是慈爱的,他要拯救人脱离罪恶,并解决罪所带来的痛苦,使人可以得着新生,神如何解决这其中的矛盾呢?答案就是十字架!唯有十字架满足了神的公义与慈爱。

献祭的羔羊

  自从神藉着摩西颁赐律法开始,神就启示他的百姓,要用献祭的方式赎罪,这样可以暂时免去神的忿怒,并带给人类祝福。不过这种献祭的功效只是短暂的。根据律法的规定,大祭司每年都要进入至圣所一次,为百姓献祭赎罪,也为自己赎罪,因为他自己也是罪人。而且圣殿中有一幅幔子,把圣所与至圣所分开,除大祭司外,没有人可以进入至圣所,因为这是神与人同在的地方。由此可见神人之间的隔膜是何等的大,希奇的是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时,圣殿的幔子从中裂为两半,表示神人间的隔膜已因耶稣基督的代死而消除了。

  希伯来书指出,耶稣是人类的大祭司,常常在神面前为人代求,也为人献祭赎罪,不过耶稣与旧约的大祭司不同,因为耶稣没有犯罪。至于所献的祭物,也不是一般的羊羔,乃是他自己,因他就是旧约中预表的代罪羔羊,是完全圣洁,毫无暇疵的,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放在祭坛上,他要用自己的血为世人赎罪,换句话说,耶稣既是祭司,又是祭物。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十字架上,他竟被父神离弃了。原来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担负了世界所有人的罪恶。换句话说,原来应该由世人自己担负的刑罚,现在都归到耶稣的身上,由耶稣来担负了。神的咒诅临到他,因此他受审判被离弃,受痛苦被隔绝,并且经历真实的死亡。耶稣本来无罪,不须去死,但他爱世人,甘愿为应该死的人去死,使他们可以免去死的刑罚,并且恢复在神面前无罪的地位,从此让人可以藉着耶稣的赎罪,再次坦然的来到神的面前,成为他的儿女,这便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不单如此,耶稣献祭的果效,也远超过旧约祭司的献祭,因他只须一次献上,便成为永远的赎罪祭。他在十字架上承担了古往今来所有世人的罪,任何人只要愿意接受这份救恩,就可以确信,耶稣已经为他赎罪了。

代赎的功效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那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五三4~5)。任何人只要承认自己是罪人,承认耶稣是为他而死,并且相信神的应许,接受耶稣为他的救主,并把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神的应许就要在那人身上应验,神要在耶稣基督里赦免那人的罪,使那人成为神的儿女,得以进入神的国度,这也就是圣经中,「因信称义」的道理。

  由此更显明,那道成肉身的耶稣是何等的爱我们。腓二6~8:「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本是与神同等的,可以坐在宝座上,享有天下丰盛与荣耀。然而,他却自愿放下自己的权利,来到世上成为一个卑微的人,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古时一些官,往往为了了解民间疾苦,常常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以解民忧,这种人尚且被称为好官,何况神的儿子,原是尊贵荣耀的主,却愿意从天上来到人间,与人同甘共苦,岂不更叫我们感动。

奴仆的样式

  但耶稣的降卑还不仅止于此,他不仅成为人,还成为贫穷卑贱的人,生长在贫穷的家庭,过着劳碌奔波的生活,像奴仆一般到处服事人。甚至在他离世前夕,和门徒分享最后的晚餐时,他竟一一为他们洗脚,从这件事上就把他自我卑微的态度表露无遗。

  他除了降卑为人、为奴之外,他更愿走上死亡的道路。因为这是神所命定的救赎计划,要藉着耶稣的死,拯救人类脱离罪恶,为了让神的旨意在他身上得以成全,他没有逃避死亡的苦杯。在客西马尼园,当兵丁来抓他时,耶稣就清楚对门徒说,他原可以差遣十二营的天使来保护他,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他宁愿让神的旨意在他身上成全。

  他从最尊贵的神,降卑为世人所唾弃的罪犯,且尝尽了人间最羞辱、最痛苦的刑罚,诚如罗马书五章6~8所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18:29 | 只看该作者

第廿二章 耶稣的复活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25 编辑

圣经导读:太廿八1~15; 可十六1~13; 路廿四1~49; 约廿1~23

耶稣复活的可信性

  在耶稣死后的第三天,大约黎明时分,有几位妇女预备好香膏,要到耶稣的坟墓,去膏耶稣的身体。当时,犹太人的坟墓,就是一个石洞,洞里放尸体,然后用块大石头塞住洞门。当妇女们来到墓前,却发现洞口的大石头被移开了,她们走进坟墓察看,坟墓却是空的!耶稣的尸体不见了!突然,有天使出现,对她们说:「耶稣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路廿四5),并嘱咐她们回去告诉门徒,门徒乍听之下,都无法相信。后来,耶稣多次向他们显现,证明给他们看,他是真正复活了,他们才相信。四十天后,当耶稣和门徒在橄榄山聚集时,他便被接升天了。

  到五旬节,就是耶稣钉十字架后约第五十天,圣灵普遍降临在门徒身上,他们便得着能力,壮起胆来,在耶路撒冷传讲耶稣,而耶稣复活的消息,便四处传扬开来。

  或许有人会觉得,耶稣复活的这事,实在太难相信了。以中国人来说,人死如灯灭,哪会有死而复活的道理呢?固然在医学上,也有一些被医生诊断为死亡,以后又活过来的例子,但这些只能算是「假死」,和耶稣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我们将以逻辑辩证的方式,来说明耶稣死而复活的可信性。无可推诿的是埋葬耶稣的坟墓是空的,当时有许多的妇女和门徒,都先后看过这坟墓,并且证明空坟墓是个事实。另外,还有两个理由证实坟墓是空的,第一个理由是,五旬节以后,门徒在耶路撒冷,积极传讲耶稣复活,假如坟墓不是空的,那门徒们所传讲主复活的信息,必定会立刻被人攻击,更不可能的是在五旬节当天,彼得对众人讲道时,立即有三千人悔改信主。第二个理由是,我们看到初期教会传道的内容,大部份都围绕着耶稣的复活,并以此证明耶稣是基督,却从未辩论坟墓是否是空的这个问题。由此可见,空坟墓已成为大家所接受的事实了。

否认耶稣复活的推论

  既然坟墓是空的,耶稣的身体确实不见了,那么除了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外,还会有其他的可能吗?在历史上,人们所推论的可能性共分为五种:

  一、可能是妇女们找错了坟墓。按圣经记载,妇女们出发时天色尚黑,但是,她们到达墓地正寻找时,天色已经亮了,况且这些妇女中,起码有两位曾经在坟墓边,观看过整个安葬耶稣的过程,她们不可能会认错。而且,就算妇女们弄错了,以后来的彼得、约翰难道也同样找错吗?因此,找错坟墓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

  二、有人认为耶稣可能是昏迷了,并没有死,后来又苏醒过来。这种看法,同样经不起考验,因为当耶稣的身体从十架上取下之前,百夫长曾命令兵丁,用枪去扎耶稣的肋旁,以试探他是否真的已经死亡,等到证实耶稣已死了,才命人从十字架上把他取下,送去安葬。假如耶稣只是昏迷了,那么,等他醒来之后,以一个伤重而又疲惫的身心,又怎么可能推开挡在洞门上的大石,而且还能竟自爬出去呢?再说,若他的死是假的,他又怎能令门徒们对他产主信心,愿意为他而活,为他而死呢?

  三、可能是盗贼偷走了耶稣的尸体。这种看法最无意义,因为坟墓门口有罗马兵丁看守,盗贼如何能避开兵丁的耳目?他们偷尸体的动机何在?

  四、耶稣的尸体,可能被门徒偷走了。这也是犹太人最早想散播的谣言(太廿八11~15),认为是兵丁睡觉的时候,有门徒把尸体偷去了。但是,这个谣言同样也是漏洞百出,难道以纪律严谨闻名的罗马兵丁,竟会全部失职,睡着了?他们会毫无防备吗?况且,如果是门徒偷走耶稣的身体,他们岂会为自己所编造的谎言,受尽逼迫,甚至牺牲生命?

  五、有人猜测可能是罗马,或犹太当局,把尸首藏起来了。倘若这个说法是真的,当局就根本不需要用武力,用强硬手段,去禁止门徒传扬耶稣复活的道理。他们只要把耶稣的尸体拿出来,公诸于世,自然门徒所传讲的复活之道,就不攻自破,没人会相信了。

耶稣复活的证据因

  此以上五种否认耶稣复活的推论,都不合理。现在,我们再来探讨,能证明耶稣确已复活的三点证据。

  第一个证据,是裹尸用的细麻布和裹头巾。当彼得和约翰进入坟墓察看时,只看见细麻布毫不凌乱,而裹头巾仍是完整地卷着。这景况,就好像耶稣的身体,化做气体,从这些尸布、头巾中突然消失了一样。明显地,并不是有人动手解开,或耶稣自己解开,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耶稣复活了。他复活后荣耀的身体,从这些层层包裹的尸布、头巾中脱出来,难怪圣经记载,当约翰一看见这细麻布和裹头巾摆放的状况,就毫不怀疑地立刻信了。

  第二个证据,是主曾多次向门徒显现。有一次,他还在多达五百人的聚会中显现,可见,这绝不是少数人的幻觉。

  第三个证据,门徒戏剧性地转变。在耶稣死后,门徒个个胆战心惊,满了失望、灰心,但却在短短的数十天之内,完全改变了。他们变得勇气百倍,信心十足,非常喜乐,大有能力,到处为耶稣基督作见证,证明他已复活。若不是他们见到了这位—满有荣耀而复活的主,他们绝不可能会有这么巨大的改变!

  因此,耶稣复活,并不是一场骗局,是实实在在地,按着主自己的预言,在死后第三天复活了,不仅当时犹太人相信,就是历世历代,千千万万的信徒也相信!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十五14),从使徒保罗的宣告中,可见复活是基督教的核心信息。基督教的根基就是建立在「复活」这个历史事实上,究竟复活与耶稣基督有什么关系?与信他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又是需要进一步阐明的真理了。

复活与耶稣的关系

  首先思想的是复活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耶稣被钉十字架,是为了人类的罪恶,担负罪恶的刑罚。假若耶稣死了,没有复活,耶稣就与其他宗教的教主一样,一死百了,不能带给人永恒的生命与盼望。唯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了,才显明他真是生命之主!耶稣亲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十18),耶稣的死不是表示他失败了,而是主运用自己的权柄,甘心为人舍弃生命!他的死使撒但藉死与罪来奴役人的权势都变成无用,因耶稣已在十字架上偿还罪债,承受罪的刑罚。在十字架上,耶稣给撒但一个迎头痛击,把他的权势击溃了,并且生命之主又把生命取回来,而且是永远不会再朽坏的生命!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指出耶稣复活的身体是荣耀的,是不朽坏的、是属灵的,但却又是真实可以触摸的,耶稣复活后奇妙的身体,可以穿墙而入,突然出现在门徒聚集的房里。当多马要求触摸耶稣的身体时,竞可以摸着他手中的钉痕和肋旁的伤口,可见耶稣复活后的身体是很奇妙,是超乎常人所能理解的。虽然主以前也曾使人从死里复活,但复活后的身体,还是要死。唯有耶稣是第一个死而复活,并得着永不朽坏、奇妙而荣耀的身体。

  此外,当他复活时,也是得荣耀的时刻,他复活后曾告诉门徒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廿八13),这也正是保罗所说的:「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父神」(腓二9~11)。这描述耶稣得荣耀的过程乃先经历苦难,甚至死亡,然后在复活中,父神赐给他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从「自己降卑」以至「被神升高」的过程恰好纠正了亚当起先犯罪、堕落的错误。亚当本来是受造之物,他是按神的形象所造,负责管理万物,他的地位是在神以下,却在其他受造之物之上。但亚当不安守本位,妄想把自己抬高,与神同等,便违反神的命令,偷吃禁果,结果把罪带入世界,使世上的人失去了原先的荣耀。但耶稣正好相反,他原本就已经与神同等,却为顺服神的救赎计划,甘愿降卑,结果神把他升为至高。这样,耶稣的存心顺服,纠正了亚当的故意违背神。耶稣的先降卑后升高,也纠正了亚当的妄图升高而终至跌倒。

耶稣复活与信徒的关系

  其次,所需探讨的是,耶稣从死里复活与信徒的关系。保罗曾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保罗常用「在基督里」这个词语来形容信主的人,而在这一节里面,保罗又用「新造的人」或是「新的创造」来形容「在基督里」的情形。另外保罗又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从此,我们看见一个奇妙的道理:所有按肉体而生的人,本质上都是在亚当里,亚当成为旧创造、旧人类的代表。因亚当犯罪,使罪和死的权势辖制着整个人类,但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把罪和死的权势打垮了,所有信耶稣的人,都是在基督里,意思就是与基督联合,基督成为信徒的代表,也是新创造、新人类的代表。同时信徒的命运与基督的命运联合,因为基督从死里复活,所以信他的人也都要复活,因此有永生的盼望。此外保罗又说:「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

  所谓在基督里睡了的人,指的是那些在今世肉身死亡的人,保罗称他们为睡了、安息了,而不是死去。保罗说,基督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表示这些人将来必要复活,可得着永不朽坏而荣耀的身体,这是信徒对来世的盼望。除了来世的盼望外,信徒在今世,也可以不断地经历与主同死、同复活。譬如使徒保罗,他一生受尽逼迫,屡遭患难,却在这些逼迫、患难中,体验到神的慈爱,神的大能与拯救,以致满有喜乐与平安。所以他这样描述自己:「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四10),因此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与他一同得荣耀。基督的脚踪是先受苦难,后得荣耀,先降卑,后升高,我们也当跟随他的脚踪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26:18 | 只看该作者

第廿三章 升天与圣灵降临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26 编辑

圣经导读:约三1~8,十四~十六15; 可十六19; 路廿四50~53; 徒一3~二13

离世的预言

  神为人所预备的救恩,藉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已经立好了根基。但神的救赎计划并非到此为止,因为神国虽然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彰显开来,但还等待更深、更广的拓展。换句话说,在拓展神国的任务中,圣灵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主未受难以前,他曾经预先告诉门徒,他要离开世界。那时门徒并不明白基督受苦的使命,他们只是按着人的感情,觉得依依不舍。一方面因为所敬爱的老师要离开,他们心中不舍,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害怕,因为向来所倚靠的主,如今竟连自己的生命都不保,即将遭受迫害,难怪令他们人人自危、恐惧、战兢了。但主在离世前,特意对门徒说了一番安慰的话,「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早就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十四1~3)。

  这个世界充满了虚假、诡诈,人和人之间不能彼此信任、安慰。面对未来更觉得恐惧、害怕,耶稣了解我们的痛苦,他先一步离开,在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永久的家乡。在那里,不再有眼泪、惧怕,再也不用担心人的无情及虚假,慈爱的神与我们同在,那是何等的荣耀和尊贵!同时,耶稣又应许门徒,他将要再来,接他们到他那里去,这应许也带给门徒极大的盼望。

  纵使耶稣训练了门徒三年之久,但他们对基督使命的认识,对神国的认识,以及个人的胆量、胸襟、气魄,都仍然不够。当耶稣告诉门徒,他将要受害,彼得立时拦阻他。平日,门徒最关心的是,耶稣何时才会复兴以色列国,他们也可藉此机会耀武扬威一下,所以总是常争论谁为大。这样的一批门徒,不禁令人怀疑,他们真的足以承担拓展神国的大使命吗?

圣灵保惠师

  倘若靠人的力量,的确没有人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但在神的救赎计划里,他早已有安排,耶稣深知人的软弱,便在离世之前,向父神祈求,求父神赐下圣灵与门徒同在。

  这位圣灵是从父神那儿差来的,他要代替耶稣住在门徒的心里,也住在每一个信徒的心里,换句话说,圣灵可算是耶稣的替身。他曾安慰门徒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并且耶稣给圣灵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另一位保惠师。第一位保惠师指的是他自己,而圣灵是神为我们预备的另一位保惠师。按原文的意思,保惠师就是被召来,陪伴在身边的人,这人的工作是支持、辅导和帮助;此外,还有一个法律上的含意,就是辩护人。在约翰壹书第二章里,这个字被译成「中保」,意思就是站在你这边,支持你,为你辩护的人。中保与保惠师在原文里是同一个字,由此可见,圣灵的来临使我们内心得着无限的安慰,因为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随时帮助我们,支持我们,并指引我们当走的路。此外,圣灵也为我们辩护,不许撒但在神面前控告我们,不但有耶稣的宝血替我们赎罪,还有圣灵替我们辩护,不容许撒但控诉我们的罪,所以我们还有什么好惧怕?还有什么可担心呢?

圣灵的工作

  事实上,圣灵在旧约时代已经在工作,无论是摩西、约书亚、基甸、参孙、扫罗、大卫,以及先知们,圣灵都曾赐他们言语、智慧、能力,惟有他们才能够说出神的话语,和完成神的托负。就连主耶稣也是在约但河受施洗约翰的洗,之后,即被圣灵充满,才开始他的传道工作。由此可见,从旧约时代,圣灵就一直都在工作,只是工作的方式,是针对个人,以个人为主。圣灵降在人的身上,那个人就得着能力,为神作工,但圣灵也可能随时离开那个人,就像扫罗,当他不顺服神时,圣灵便离开他,不再与他同行。耶稣的一生,一直都被圣灵充满(约三34),不断流露出圣灵的能力与恩惠。那么是不是耶稣离开世界,圣灵也跟着离开呢?感谢神!如今已是新约时代,藉着耶稣的降临,受死与复活、升天,使人类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圣灵不再是赐给个人,而是普遍的赐下,在每一位信徒的心里,作每一个人的保惠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比喻说,耶稣虽然离世升天了,却留下更多的「小耶稣」,继续他未完成的工作。因此,耶稣应许「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约十四12)。

  所谓更大的事,若读约五20即知「更大的事」是指耶稣将赐人永恒生命的职事。耶稣在地上所行的医病、赶鬼,虽是大奇事、大神迹,但唯有耶稣升天以后,圣灵赐下,人才可承受从圣灵而生的永生。这与短暂的得医治相比,自然是更大的事,所以当圣灵赐下后,门徒当然也带着赐人永生的职事,且要把生命之道传开。

  耶稣升天前,更嘱咐门徒要在耶路撒冷安静等候,直到所应许的圣灵降在他们身上,他们便可以得着能力,为主作见证。果然这应许在五旬节应验了,圣灵像大风、火焰一般,降临且充满众门徒,使他们得着属天的智慧与能力,也为教会历史写下崭新的一页!但是究竟圣灵与救恩有什么关系呢?圣灵具体的工作内容又是什么呢?

从圣灵而生的生命

  当施洗约翰在旷野传道时,他的信息就是悔改,无论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税吏或是兵丁,他都要他们悔改,同时用水为这些悔改的人施洗。他的施洗可以说是悔改的洗礼,但他却指着耶稣说,他是以圣灵与火给人施洗,和他用水给人施洗不同。火的功效是炼净人的罪,圣灵则是赐人生命,因此耶稣洗礼的性质,要远超过单纯象征悔改的洗礼。

  究竟圣灵与赐人生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约翰福音第三章里,一段很精彩对话,那是耶稣与一个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讨论如何才能进神国。耶稣斩钉截铁的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这句话使尼哥底母听得莫名其妙,难道人还可以重新进入母腹再生出来么?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后来耶稣再次申明,人若不从圣灵而生,就不能进神的国。那么重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唯有重生的人才能进入神的国。也就是说,唯有重生的人才可以得救,享受神丰富的救恩。但按照「因信称义」的道理,得救的人就是耶稣的门徒,因此信徒必定要经历重生。

  二、重生的人是从圣灵而生,这一种新生命不是属肉体的,因此就不是重新进母腹再生出来,而是圣灵进入人心,并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把我们整个人改变了,并赐给我们新的生命和力量。从前偷窃的,现在不再偷,从前爱说谎话的,如今变得诚实,以往事事单求自己利益的,甚至贪赃舞弊,现在愿意为别人的好处,放下自己的权利,这类的改变,都是信徒们真实的经历。

  这一种改变,不是短暂人为的改变,更不是凭藉着任何教育制度可以达到的:而是倚靠圣灵的大能,使得原本也是罪人的信徒,因着圣灵的内住,产生抗拒罪恶的力量,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至于圣灵是如何改变人,使人重生呢?就没有人能解明白。正如耶稣所说:「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三8),耶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这些自然现象人便可以知道有风吹过。照样,当圣灵进入人心,使人获得重生,我们不能彻底明白,但是当我们看见人的改变,便知道那是圣灵正在工作。一个人经历过重生,自然会带来生命的改变!当一个人悔改信主后,他便与耶稣基督的生命联合,他与耶稣同死,承受了罪恶带来的刑罚,但他也与耶稣一同复活,这复活是按圣灵的能力,产生从圣灵而生的生命。从信主开始,他便领受了圣灵,圣灵内住在他的心里,成为他随时的帮助和力量,否则人根本就没有力量去过合神心意的生活。

新约与旧约的区别

  这也是旧约与新约的一个基本差别。在旧约时期,神的律法是在人身以外的,人要竭力遵守才能被称为义,但人的罪性使他无法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只好依靠献祭去讨神的喜悦。而新约却不是这样,神早就透过耶利米和以西结,启示要与人另立新约「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恶」(耶卅一33~34),「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结卅六26~27),由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新约与旧约的不同之处有三点:

  (一)在新约中神愿意赦免人的罪孽,不再纪念。
  (二)神要给人一个新心,赐下他的灵住在人心里,把神的律法刻在人的心版上。
  (三)在新约之下,人不单是有能力去遵行律法,而且更是甘心乐意的遵行。

  为什么神那度看重遵守律法呢?因为人是照神的形象造的,原本有神的公义与圣洁,这也是神对人的要求,要求人遵行律法,行事为人对得起造他的主。然而人靠自己不能胜过罪恶,无法遵行律法,因此,他差遣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又差遣圣灵降临,使我们有能力去脱离罪恶,并在生活中见证神、荣耀神。人在圣灵的协助下,才能过圣洁的生活,也渐渐恢复原来属神的形象与荣耀,透过圣灵的重生,人成为新造的人与旧人(就是未认识主以前,受罪恶奴役的旧人)完全不同。「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西三10),这两段经文同时显示,新造的人渐渐恢复神的形象,无论德行和知识都不断更新。在其他的经文里,也启示神的计划,就是要我们效法耶稣基督,以致我们越来越像基督。

  故此,圣灵除了与基督配搭,成就救恩之外,又藉着重生,带领人造人神的国度,把真神的荣耀形象,放在人心里,使人可以满有能力和喜乐地遵行神的旨意,生命不断更新变化,活出基督的样式,见证出基督的丰盛和荣美。使徒保罗就在不断地经历了圣灵的工作之后,发出「我活着就是基督」的豪语,相信这也是每一个基督徒所追求的目标,透过圣灵保惠师的降临与工作,这目标将真正成为每个信徒生命中的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28:33 | 只看该作者

第廿四章 新约的教会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27 编辑

圣经导读:出十九4~6; 耶卅一31~33; 彼前二9~10; 林前一9; 弗一~五章

何谓教会

  「教会」这两个字很容易使人与建筑物联想在一起,例如:上海的国际礼拜堂、北京的米市堂、广州的东山堂等;也有些人可能会立即想起某些宗派名称,如圣公会、长老会、浸信会等。如果建筑物或宗教名称就代表了教会,那么新约的使徒时代就没有教会了。因为他们那时候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物,他们与犹太教会没有完全分开,还是参加犹太圣殿或犹太会堂里的崇拜。更没有所谓的圣公会、长老会等宗派,这些都是后期教会历史中的产物,虽然信徒之间偶有党派之争,但这与后来的宗派并不相同。

  若我们仔细考查圣经,可以发现圣经里的「教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用法。

  一、「教会」可以包括所有信仰基督的信徒。这是在以弗所书、歌罗西书里头的用法,例如以弗所书一22,指出基督为教会之首,并以他的丰盛充满教会。又在三10指出,要藉教会使人得到神的智慧,这里的教会明显有普世性的意味。

  二、「教会」也可以专指某一区的地方教会。就如保罗写信给不同地区的信徒时,都是以教会相称,如:哥林多、老底嘉、加拉太教会等,都是专指某一个城市或地方而言。

  三、「教会」也可以当做聚会来用。例如在林前十四章,就特别是指信徒在聚会时的情况而言。

  四、「教会」也可描述一些家庭聚会。例如罗马书十六5保罗向百基拉和亚居拉家中的教会问安。另外在林前十六章,保罗也同样提及他们家里的教会。由此可见家庭教会很早就有了。

  总而言之,从上面四个不同的用法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群基督徒,因着神的呼召聚在一起,与神并与弟兄姊妹彼此相交,这就是教会。

  关于这个基督徒的群体,彼得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活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人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这里描述教会的几个词语,是分别引自旧约里的经文,诸如出十九6、申七6、十15、和赛六一6等。这些经文都是在描述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民族,就是旧约中神的子民。彼得前书套用这些描述神子民的称谓来描述教会,可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表示教会已承受了神拣选以色列民的祝福,另一方面也表示教会的本质与以色列民有相同之处。以下就将以色列民与教会做一个比较,以帮助我们更了解教会。

教会与以色列民的相同处

  一、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常常把希伯来原文中「会众」或「聚会」翻译成「教会」,就是指神的子民以色列,他们时常在一起敬拜神。而以色列会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与神有立约关系的一群人(出十九至廿四)。摩西在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前,以色列民受尽埃及人的虐待,他们受尽困苦,没有自由。但神呼召他们,又施行神迹奇事,将他们从埃及地拯救出来。同样地,教会也是蒙神特别拣选,从罪恶的世界中呼召出来的一群人,神要使他们与世界分别出来,归神为圣。

  二、神对以色列民的呼召并不仅于离开埃及,也同时呼召他们与神建立一种立约的关系。神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成为神的子民,神在云柱、火柱、会幕中临到以色列民,使以色列民可以与神相交。同样神呼召了教会,也是要与教会,建立一种特殊而奇妙的关系,藉着主耶稣基督,使圣徒与神和好,并与神建立个人和群体的关系。

  三、神呼召以色列人,是呼召「一群」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是成群结队地离开埃及,一同渡过红海,一同在旷野漂流。而当亚当一个人犯罪,则连累到全以色列民,一同受罪的惩罚,可见以色列人的命运,是一个整体,而神呼召他们,也是要建立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属他的民族。同样,神建立教会,也是要建立一个群体,教会里的信徒是被紧密的连在一起的,不分彼此、互相照应、彼此相关,在教会里是没有个人主义的。

  四、神呼召以色列人,并不只是要带他们出埃及,更是要把迦南美地赐给他们为业。因此以色列民,必须继续前进,直到得着那应许之地,他们不可半途而废,停滞不前。同样,教会也是这样,应该不断地扩展,齐心协力,迈步向前,一直到得着神应许的产业,就是神永远的同在。为此,教会在面对不同世代,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不可被一些人为的传统所束缚,反当顺应时代的需要,为主的名打美好的胜仗。

教会与以色列民的相异点

  由以上的比较可见:教会与旧约的以色列民,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两者都是蒙神拣选的。但两者也有相异之处,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时间,旧约时代乃是在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降生之前,而新约的教会则是耶稣降生以后。旧约的以色列民,只是遥远地盼望救恩,新约的教会则已经看到救恩的成全。在旧约时代,加入以色列会众的礼仪是割礼(割礼是因信称义的记号:罗四11);在新约时代,加入地上教会的礼仪是洗礼),而会藉是超民族性的。更重要的,在旧约的以色列民中,只有少数人行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的经验,圣灵也会随时离去,但在新约的教会,圣灵已普遍地降临在每个信徒的身上,而且不再收回(弗一13~14)。由此可见,新约的教会所蒙的福份,是远胜于旧约以色列民的。

  至于教会的使命是「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即要为神做见证的意思,见证神为爱我们的缘故,赐下独生子耶稣基督,为我们赎罪,死而复活,又赐下圣灵居住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脱离黑暗进入光明,活在神的丰盛里,满有喜乐、平安和盼望。换句话说,教会的使命,就是要透过宣讲和见证,使神的国度在世界上得以拓展,将神的救赎计划,继续发扬光大。

教会是神国的彰显

  可见教会与神国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在新约时代,能不能说教会就是神国的代名词呢?因为神在他的救赎计划里,就是要建立他的国度。在其中神的名字被尊崇,神的旨意通行无阻,旧约时代神的选民是以色列人,神国要藉着以色列民彰显出来。但是以色列民失败了,他们在宗教与道德方面,达不到神的要求。

  新约时代,神的选民就是教会,是由相信耶稣基督的人组成的团体,因此教会中的每一份子都是神国的子民。但教会仍不能算是完美的神国,因为教会中仍然有不少软弱的人,这一点在新约的书信里都表露无遗,因此教会仍须朝着神国完美的目标前进,教会需儆醒不倦倦,使神的旨意通行无阻。因此可以说,在新约时代,神国是在神国子民—也就是教会身上彰显出来的,换句话说,在新约时代,教会是神国的彰显,但是不能说教会等于神国。

  除了「神国的子民」这个名词以外,新约圣经里面还有其他的名词,用以描述教会,将分述如下: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基督的身体」是最常听见的一个名词,这个身体的观念,最先是在哥林多前书出现,保罗指出领圣餐就是分享基督的血和身体(林前十16~17),意思就是有份于他的死,并与基督联合,同隶属于一个身体。这个比喻阐明了三个重要的观念。

  一、教会的合一性 虽然教会里的成员很多,但在领圣餐时,他们都是同领基督一人的身体,而得以在基督里有份,他们共同属于一个身体—就是基督。

  二、身体的复杂性 我们都晓得一个身体包含了许许多多肢体,有手、脚、眼、鼻、口、耳等等,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功用,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身体不能全都是眼或全都是手,这样便不能正常地生活,而肢体与肢体之间更是唇亡齿寒,息息相关。当一个人感觉牙痛,会连带使全身都不舒服,一根手指头受伤了,就会造成许多的不便。照样在教会中的信徒,他们在基督里,各自领受了不同的恩赐,就如身体上的各个器官一般,谁也不能轻看谁,谁也不能缺少谁。唯有在整体合作之下,彼此配搭、互相服事,每个人都发挥神赋予他的恩赐、智慧与能力,才能表现出教会的见证与生命。

  三、基督是整个身体的头,也是教会的头 歌罗西书一18说「基督是教会身体之首」,而以弗所书一22~23也称基督为教会作万有之首,而教会则是他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这个真理使我们知道教会应该高举基督,传扬基督,而且联于基督。什么时候教会不尊基督为首,什么时候教会就会软弱下来。所以,教会增长的秘诀乃是「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5~16)。教会与基督紧密相连,顺服头的指挥,肢体间又彼此相肋,各尽所能,互相服事,必然会导致教会的增长。

教会是基督的新妇

  「基督的新归」是第二个用以描述教会的词语,在旧约里面,常用婚约来代表耶和华与以色列民的关系,因此以色列民背弃耶和华,转向外邦神明的现象,先知们斥力行淫。保罗同样以婚姻的观念来描述教会,「我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上帝那样的愤恨。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十一2),毫无疑问,这里的新郎就是基督,新娘就是教会,许配给丈夫是指哥林多人归向基督。

  基督与教会的婚姻关系,在以弗所书五22~23中更充分地得到发挥,而且以理想、模范的夫妻关系来表达。那里描述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身,好叫教会能藉着神的道得着洁净,毫无瑕疵,可以献给自己作新妇,而且是荣耀的新妇。至于教会的责任,则是顺服基督。既然教会是基督的新妇,教会就应当贞洁,对基督尽忠和顺服。

教会是神的殿

  「神的殿」在圣经里面,多次提到教会是神的殿,「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么?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6~17),保罗在此引用圣殿的比喻,主要是警告教会不可以陷在分裂中。因为教会既是神圣的,任何人若毁坏这殿,必受神的惩治。其次,保罗指出信徒团体,本身就是神的殿,也是圣灵的殿,而不是指外表的建筑物。教会之所以成为神的殿,是因为教会乃是神的灵的居所,圣灵住在信徒的心里,因此圣灵住在教会当中,使教会成为神圣不可侵犯。

  但教会除了有内部分裂的危机外,也有与世俗为友的试探。保罗在林后六章中再次用神的殿做比喻,指出教会有神真实的同在。而神是绝对圣洁的,与偶像、黑暗、罪恶毫无关系,因此教会也当圣洁,不可与不信的或世俗的罪恶妥协。

  教会既是神的殿,那么基督与这殿又有什么关系呢?以弗所书二20,清楚指出教会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原来教会的根基,就是使徒和先知,他们把耶稣基督的救恩,和神的救赎计划详详细细他说出来,为教会的信仰立下基础。而耶稣基督则是教会的房角石,是放在房角的头块石头,头块石头决定了墙壁和屋子的形状,每一块石头都要向它看齐。同样的,耶稣基督决定了教会的性质、模式和方向,每一位信徒都要向主看齐,彼此联络得合式,配合得宜,如此才可以使教会稳固与增长。

  以上我们分别用神国的子民、基督的身体,基督的新归、神的殿等词语来描述教会。相信从这些形容当中,一定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白神是多么爱教会,爱每一位属他的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30:25 | 只看该作者

第廿五章 教会的扩展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48 编辑

圣经导读:
教会的创立:徒一1~八3
教会的扩张:徒八4~十二25

圣灵充满的见证

  当主耶稣复活之后,站在橄榄山顶,准备升天之际,一群门徒聚集在他的左右,问耶稣是否在此时复兴以色列国,但耶稣只表示天父所定的时候,不是人可以知道的。又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意思是不要门徒问这个问题,只要他们尽自己的责任,为主耶稣作见证。但是作见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等候」,因为等到「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才有能力为主作见证。而作见证的范围是由近到远,先由耶路撒冷开始,然后逐步扩展直到地极。若从教会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完全合乎教会发展的过程。

  五旬节那天,有一百多位门徒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屋子里聚集。突然圣灵降临在他们每个人身上,他们便都被圣灵充满,不分男女说起各地的方言来。那时候,有从天下各国而来,虔诚的犹太人,住在耶路撒冷,他们都围拢来听见这奇怪的响声,当他们听出门徒竟然用各地不同的方言来祷告,感到非常惊讶!但也有些人讥笑他们,说他们只是喝醉酒罢了。

  彼得更与其他的使徒站起来,以约珥书的预言,向围观的人解释,他们所听见的现象,并非醉酒,而是圣灵浇灌。并且引用旧约,证明耶稣的受害与复活,都是神所定的旨意,从而指出耶稣就是基督,就是那应许要来的弥赛亚,而且也是他把圣灵浇灌下来的。同时彼得也责备他们,把神所立的仆人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接着劝他们唯有悔改信耶稣,才可以得着赦罪之恩,并领受神所赐的圣灵。众人听见彼得的话,都感到扎心,结果,单就那一天便有三千人悔改受洗,接受耶稣。这是教会历史上,第一次最庞大,也是最有效的布道会。

  第二次,是彼得和约翰在圣殿的美门口,医治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彼得对他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三6),那人立时相信,得了医治,使百姓们惊讶万分。彼得乘机向他们讲述神的大能,同时也劝他们悔改信主,使罪得赦,那一天信主的人更多,单以男丁计算,就已经有五千人。

  以后因着使徒们继续努力不懈地传福音,耶路撒冷成了初期教会的中心。

初代教会的特征

  初期教会所流露出爱和生命的力量,对今天的教会具有很大的提醒作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模仿。以下是初代教会的五个特征:

  一、初期教会由使徒负责教导的工作,而信徒必承认、尊重他们的权威,遵守他们的教训。神赐使徒特殊的恩赐和权柄建立教会,信徒愿意接受使徒的权威与教训,是教会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常是我们现今的教会所缺乏的。同样我们应依据真理,尊重神的仆人,否则教会必然会受亏损。

  二、那时的信徒施行洗礼和圣餐的仪式,都是主耶稣亲自所设立的,为纪念耶稣,而初期教会对圣礼格外的重视,使他们的心常与主同在。

  三、信徒们都是凡物公用,不分彼此,他们各自卖了田产家业,按各人的需要分给各人。这是一种按照旧约的安息年与禧年制度产生的共同生活方式(利廿五)。各人因着同有主耶稣的生命,在爱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初期教会是一个爱的群体,这爱使他们爱人、爱神,愿意将自己的财物与他人共享。但使徒并没有特别的硬性的规定,后来当信主的人是外邦人时,他们没有条件或义务遵行安息年与禧年的律法,他们便按着实际情况而改变了这种做法。但教会生活中那爱的原则,是永远被高举,永远不改变的。

  四、信徒们常常聚在一起祷告、赞美神,凡事谢恩,是初期教会生命力的来源。教会是神的家,唯有信徒常常与神相交,存心敬畏神,尊神为大,这样的教会,才能流露出属神的生命,才能吸引万人归主!

  五、初期教会也有很强的权柄和能力,神藉着使徒施行许多神迹奇事,让人看见神的大能。他们满有胆量,传讲神的道,他们的勇敢和能力使人信服、敬畏神,也使人对教会产生敬重的心,很多人因此信主,神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

初代教会的问题

  但初期教会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的,当信徒增多了以后,便开始有人的问题出现。有一对夫妇,名叫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他们见别人把田卖了,将所得的钱拿出来共用,碍于情面他们也卖了田产,把卖得的钱私自留下一部份,却欺骗说他们拿出了所有的钱。他们这种不诚实的行为,立刻受到神的惩罚,两人都在使徒面前仆倒,气绝而死(徒五1~11)。因为那时候正是教会的萌芽期,正需要奠定一个圣洁和真理的模式,绝不容许虚假和谎言的存在。由此事件可见初期教会在执行纪律时的严厉和公正。

  另外,在他们当中也产主了饭食管理上的困难。原来在犹太信徒当中,有说希腊话,及说希伯来话的,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些纷争和矛盾。由于分配饭食的时候,一些说希腊话的寡妇,常常被忽略而得不到充分的供应,引起说希腊话犹太人的不满,而产生纷争。信徒当中产生纷争固然不好,但分配饭食不公,也是应该即刻纠正的。使徒们原是蒙神呼召--祈祷传道,自然没有太多时间去管饭食,于是在神智慧的引导下,由众信徒中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又智慧充足的人当作执事,未处理分配饭食的事情。这是教会执事制度的开始,经过这些适当的安排,门徒间的合一恢复了,教会的组织制度也健全了,能够各按其职,彼此配搭的事奉主,结果神的道又兴旺起来,信徒人数大量增加。

教会受逼迫

  那个时候的教会,仍然主要集中在耶路撒冷,因为门徒留恋耶路撒冷的教会,不会主动地到其他地方去。影响福音的传扬,但这样不符合神的旨意,因为耶稣留给门徒的使命,是要将福音传遍天下。然而,神是掌管历史的,在神的救赎计划里,教会终于扩展开来,而神所用的方法,却是「逼迫」从人的角度来看,逼迫当然不是好事,去逼迫人的更是不好,但神的智慧高过人的智慧,他会惩罚行恶的人,却也会藉着人的恶来成就他的美意。同样,在初期教会,掌权者逼迫教会,原意是禁止人传福音,但在神的旨意里,逼迫却成为祝福,反倒使福音广传。

  教会受到的第一次逼迫,是起源于彼得在美门口,治愈了那个瘸子,犹太人视耶稣如罪犯,将他钉死于十字架上,现在居然有人唱反调,公开传讲耶稣,见证他从死里复活,他们当然不能接受,便逮捕了彼得、约翰,把他们带到公会前受审。但彼得被圣灵充满,毫不畏惧地证明耶稣是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拯救。同时,彼得医治的神迹,已是家喻户晓了,犹太人无法抵赖,只好将使徒恐吓一番,就把他们释放了。

  门徒们忠心事主,不怕任何威吓,神又藉他们的手,行了许多神迹奇事,领多人归主。终于惹来犹太教领袖的嫉妒,再次派人捉拿他们并下到监里,这是第二次的逼迫。甚至有主的使者来为他们打开监门,并嘱咐他们到圣殿里,将耶稣的福音讲给百姓听,结果被大祭司们知道了,便派人把他们带到公会前审问,却又因为怕得罪百姓,不敢对他们动粗。而使徒们,仍然勇敢、大胆的指出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公会的人非常生气,想杀掉他们,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把他们鞭打一顿、恐吓一番后就释放了事。

  经过两次逼迫后,使徒们认为「为基督的名受羞辱与逼迫」是光荣的,他们反而更加热心,也满有喜乐的在殿里、在家中教训人,传扬耶稣。

司提反殉道

  第三次的逼迫,是由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所发动,在这次的逼迫中,七个执事之一的司提反被害了。

  司提反原是大有信心、智慧充足和被圣灵充满的人,因此被信徒们推举为七位执事之一,负责管理饭食。在民间,他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又以智慧和圣灵的话语传讲主道,那些犹太教领袖们抵挡不住,就买通人来诬告他,说他亵渎摩西的律法和神的话语。又耸动百姓、官长、文士去捉他,把他带到公会受审。在这危险万分的时刻,司提反却从容不迫地向众人讲述神的道,他指出犹太人的祖先如何屡次的背逆神、逼迫先知和义人,最后杀了神的义仆耶稣。听得众人既羞且惭,更是恼恨,一气之下,把司提反推到城外,用石头打死了!临终之前,他也像主在十字架上一样,为那些逼害他的人祷告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徒七60),唯有能体验主在十字架上为罪人舍命的爱,方能真正明白,「爱你的仇敌」这句话的真实含意。

  司提反是教会历史上第一位殉道者,他死了以后,教会开始遭到空前的大逼迫。犹太教领袖们到处抓人,门徒们四散逃跑!除了使徒仍留在耶路撒冷外,其余的门徒全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因此,主的福音在神奇妙带领下,终于向四方传扬开来。就譬如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有不少基督徒,被分配到遥远偏僻的地方,反而因此把福音带到从没有听过福音的人中间,使许多人得救。所以这种人为的逼迫,却带来神的祝福和恩典,因着逼迫,使教会产生两方面的更新,一是地域上的突破,二是种族上的隔阂得以完全打础。

  地域上的突破,是指门徒被迫从耶路撒冷教会分散到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这正应验了主耶稣在升天之前的嘱咐,门徒为主作见证,要自耶路撒冷开始,伸展至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

种族藩篱的破除

  种族隔阂得以完全打破,此意义更为重大。因为犹太人素来以神的选民自居,他们心高气傲,瞧不起外邦人,更看不起撒玛利亚人。而撒玛利亚人是外邦人与犹太人结合所生的后裔,所以并非是纯种的犹太人,彼此之间更是世世代代不相往来。然而,受逼迫后,门徒被分散在撒玛利亚人中间,七位执事之一的腓利,在他们中间施行神迹奇事,向他们宣讲基督,结果有不少撒玛利亚人因此归信基督。

  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听见撒玛利亚人归主,便打发彼得和约翰前往察看,为撒玛利亚的信徒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便领受圣灵,因此,撒玛利亚人的信主,获得使徒的承认,大家同受一位圣灵的洗礼,同信奉一位基督,彼此之间的仇恨都在基督里化解了,这也显示出救恩并非单单地临到犹太人,也临到外邦人!不单如此,神藉着两件事,继续进行种族上的突破。第一件,是神把腓利带到一个旷野,有一位埃提阿伯,就是现在苏丹北部的一个小王国的太监,正在车上念以赛亚书,这位太监虽是外邦人,却是敬畏神的。圣灵指示腓利向太监传道,太监信了主,随即接受洗礼,这是教会宣教史上,突破种族限制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是透过彼得完成的,那时,彼得正在约帕,有一位住在该撒利亚的罗马百夫长,名叫哥尼流,蒙主指示,差人找彼得到他家来。在这之前,神也在异象中使彼得知道,神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俗物,意思就是神的恩典要临到外邦人,神要藉基督的血洁净外邦人,犹太人不可以坚持己见,仍以外邦人为不洁净的。圣俗有别的观念在每一位犹太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连彼得也不例外,所以彼得几经挣扎,神三次让他看见异象,又得到哥尼流蒙神指示的印证,他才顺服下来,也明白了神的心意是要万人得救,他这才愿意向外邦人传福音。在哥尼流的家里,彼得开口传讲基督,他们都信了,圣灵也降临在他们身上,彼得看见圣灵的印证,便为他们施洗。这件事,在宣教史上,可算是相当大的一个突破,彼得说:「我真看出神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十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34:48 | 只看该作者

第廿六章 保罗的传道旅程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49 编辑

圣经导读:
第一次旅行布道:徒十三1~十四28
第二次旅行布道:徒十五36~十八22
第三次旅行布道:徒十八23~廿一26
保罗的罗马之行:徒廿一27~廿八31

犹太教徒扫罗

  保罗原名扫罗,他是正统的犹太人,属便雅悯支派,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就是现在地中海东北角的一个城市。他自小接受严格的犹太教训练,懂得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并且努力学习旧约圣经,还在当时极负盛名的律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成为非常严谨的法利赛人,为犹太教发热心,可以由两件事看出保罗的热心程度:第一件,是他对自己非常严谨,他严守律法,以致他敢夸口说,自己在律法上是无可指摘的,这种自夸,是一个典型的犹太教信徒的表现。

  第二件,是他忠于犹太教,所以他憎恨基督教,并四处逼迫基督徒,甚至从大祭司那里取得权柄,可以任意抓取基督徒,又在会堂里鞭打他们。当教会历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受害时,保罗就站在旁边观看,并且拍手称庆(徒廿二19~20)。不过司提反死时的安详、平静,及死前为迫害他的人所做的祷告,却在保罗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保罗一直认为自己的逼害基督徒,是在为神大发热心,但是,却没有想到,耶稣竟然向他显现,这显现改变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信仰、思想和命运!

大马色的异象

  这件事发生在他往大马色的路上。他去大马色的目的,是要捉拿基督徒,突然,有大光四面照着他,这光比正午的太阳更亮,使他仆倒在地,然后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你用脚踢刺是难的」(徒廿六14)。刹那之间,保罗明白耶稣是主,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确实是逼迫主、拒绝主。从那刻起,他便蒙召为外邦人的使徒,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主名。不久,他便开始在大马色的各会堂里宣扬耶稣,保罗的证道大有能力,使得犹太人恨得想要杀他,大马色的门徒知道犹太人的计谋之后,便暗暗地将保罗送走了。

  保罗逃到耶路撒冷,但那里的门徒,因为都知道保罗曾经逼迫教会、残害信徒,所以大家都不肯接待他,惟有巴拿巴例外。巴拿巴原是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的信徒,他接待保罗,并且把他介绍给使徒彼得、雅各和约翰,并把保罗悔改信主的经过,及在大马色如何放胆传讲耶稣的事都讲给使徒听,使徒这才接纳他。保罗在耶路撒冷期间,仍然放胆传讲耶稣,犹太人又想杀他,门徒便把他送往大数去了。

增长的安提阿教会

  在这个时候,一些因司提反事件而逃到安提阿的门徒,也向当地的希腊人传讲耶稣。结果,很多希腊人都信了主,成为教会历史上第一个由犹太人和外邦人联合组成的教会,一般人就称她为「安提阿教会」。

  耶路撒冷教会听见安提阿教会兴旺的光景,便差派巴拿巴去看个究竟,巴拿巴在那里劝勉弟兄姊妹,又带领多人归主。后来,巴拿巴前往大数,见着保罗,便带保罗到安提阿教会一同事奉主。两人在安提阿停留了一年,教会一天比一天兴旺,人数也一天比一天增多,人们就给这群人取了个特别的名称:「基督徒」。后来逐渐成为信从基督,跟随基督者的专有名称。

  在一次聚会中,神的灵感动安提阿教会的领袖们,要他们差派巴拿巴和保罗去外地宣教。经过禁食祷告,教会领袖们按手在他们头上,差派他们出去(徒十三1~3),保罗和巴拿巴便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的宣教旅程,安提阿教会也成了教会历史上第一个向外差传的宣教中心。

第一次宣道旅程

  保罗和巴拿巴带着马可向西出发,首先搭船往居比路,就是现在的塞浦路斯岛,然后经过全岛到帕弗,再乘船往旁非利亚,它的位置正好非常靠近保罗的家乡基利家。然后,到了别加,再往北行上彼西底省的安提阿,这个安提阿与叙利亚的安提阿不同。在那里,他们受到犹太人逼害,便向东逃往吕高尼省的以哥念,后来又逃往路司得和特庇,最后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第一次宣教旅程的范围,基本上仍是在保罗家乡附近。其中有四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在帕弗,使徒和行法术、抵挡真理的以吕马发生对抗,保罗靠着圣灵的大能胜过了以吕马。从此,保罗的恩赐与灵力才显明出来。以前,圣经对他们的记载是「巴拿巴与保罗」,这件事以后,就改称为「保罗和巴拿巴」,足见保罗已取代了巴拿巴的位置,成为重要人物了。

  二、在保罗和巴拿巴的宣教旅程中,开始时,他们都是先到犹太会堂,向犹太人讲道,一直到彼西底,一些不肯悔改的犹太人鼓动众人,毁谤神的道。保罗便说:「……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主,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从此,他们的宣教对象也包括了外邦人,并有多人悔改归主。

  三、这次旅程中的主要阻力仍是来自犹太人。他们走到哪,犹太人也追到哪,并且挑唆众人,拦阻他们讲道,甚至用石头打他们!在那段时间,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倒是没有什么压迫,因为他们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里的一个支派,而犹太教是被罗马政府允许存在的。

  四、在回程中,他们没有直接从特庇沿陆路返回安提阿。也不顾犹太人的迫害及旅途的辛劳,反倒调转头循原路回去,再回每一个城,以坚固这些地方信主弟兄姊妹的心;又在新成立的教会中,按立长老,好让羊群有牧人!由保罗和巴拿巴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属灵的原则:宣教士的角色和地位是开荒,使信徒被训练成为领袖,教会有人治理后,就离开让他们自立,使教会继续成长。

耶路撒冷会议

  保罗第一次的旅行布道,范围虽然不算广,但吸引了不少外邦人归主,并成立了教会。就在他返回安提阿教会述说神的引导,及神向外邦人所施恩典的同时,教会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外邦人和犹太律法之间的冲突。

  原来,有几个弟兄从犹太到安提阿来,对会众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十五1),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安提阿教会里有许多外邦人的信徒,他们到底是否得救了呢?保罗和巴拿巴为此和这些弟兄争论。

  教会为了平息争论,并对这件事取得一致的看法,便叫保罗和巴拿巴、及引起争论的几个人,一同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大家开会解决问题,这是教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彼得、保罗和其他人都先后作见证,证明神确实赐下圣灵给未受割礼的外邦人,显然神已接纳了他们,赐救恩给他们了,既然如此,没有理由坚持受割礼才可以得救。最后他们的结论为得救是基于耶稣的恩典,而不是因为守律法或行割礼。

  同时,他们决定写信给众外邦教会,告诉他们毋须遵守法利赛教派那些严谨的规条,因为这些只是犹太人的文化而不是救恩。为了保持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之间的交通,有几点是盼望外邦信徒遵守的,「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因为这些都是犹太信徒认为最不洁净的;这个争论到此算是告一段落,获得解决了。

第二次宣道旅程

  大约在主后五十年,保罗因为想念前次宣道所建立的教会,就开始他第二次的传道旅行。这一次,因为保罗和巴拿巴两人意见不同,以致分道扬镳,巴拿巴带着马可一齐走,而保罗则带着西拉上路。此次,保罗从陆路出发,走遍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众教会,然后一路西行,经特庇到路司得,在那儿拣选了提摩太,专心训练他,使提摩太后来成为教会的领袖。

  保罗和西拉经过以哥念,便一路四行,在圣灵特殊的引导下,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圣灵禁止他们在此讲道,于是顺服圣灵的带领,走到每西亚省的边界。但正想北上庇推尼省时,圣灵又再次禁止他们,只好越过每西亚省,来到了特罗亚省,就是现今小亚细亚最西边的一个城市。当天晚上,保罗就看见了马其顿的异象,福音也因此由亚洲伸展到了欧洲。

  所谓的马其顿异象,就是那天晚上,保罗在异象中看见一个马其顿人,这个人请求保罗过去帮助他们。在当时马其顿是被罗马所统治的一个省份,位于欧洲,也就是现在的希腊北部,与小亚细亚只有一海之隔。当保罗看出是神的呼召,便从特罗亚开船,登陆马其顿,在腓立比展开传道的工作。

  这段在欧洲的传道旅程,真是困难重重,先是在腓立比,有一个被污鬼附身的女人,她的主人利用她身上的污鬼行法术,大赚其钱。因为保罗把污鬼从这女人身上赶出去,主人失去了他的敛财工具,就迁怒于保罗和西拉,煽动众人将他们带去见官,又把他们下在监里。然而,主拯救了他们,并且带领狱卒一家信主。后来,保罗指出自己有罗马公民的身份,所以官长不敢再难为他们,只有劝他们离开。之后,保罗跑到沿岸几个城市传道,包括帖撒罗尼迦、庇哩亚、雅典和哥林多,每到一处,保罗和西拉总是先探访犹太人的会堂,然后才向外邦人传道。

  但那些硬着心的犹太人,却到处惹事,拦阻保罗和西拉的工作,保罗传讲耶稣是主、是神的儿子、是基督,犹太人则不愿意接受这么一位卑微的君王,也怕如此传讲会引来罗马政府对犹太人的逼迫。所以,这些犹太人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们,但保罗与西拉忠心事主,不畏艰难,藉圣灵的大能,在当地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被人称为是「搅乱天下的」。

  保罗在欧洲的几个城市里,都建立了教会,尤其是在哥林多,保罗在那几一共住了一年零六个月,然后便开始回程。在回程中,保罗乘船抵达以弗所,以弗所的人希望他多留些日子,但保罗没答应,只答应还会再来,便乘船上耶路撒冷,然后回到安提阿,完成了第二次的宣道旅程。

第三次宣道旅程

  过了不久,保罗为遵守他对以弗所人的诺言,并顺便探望自己建立的教会,又开始他第三次的宣道旅程,那时大概在主后五十二年。保罗是从安提阿出发,经过加拉太、弗吕家,到达以弗所,在那里一共停留了两年多的时间,可以说,以弗所是他第三次旅程中最重要的传道地点。

  以弗所人原是信奉女神亚底米的,可是很多人听福音改信了基督之后,那些靠制造亚底米神银龛而发财的人,无形中减少了很多生意,他们便煽动众人攻击保罗。最后好不容易才由以弗所的书记,将这乱象摆平,保罗也离开了以弗所,到马其顿去,在希腊的亚该亚省住了三个月,大半时间是在哥林多。之后,他们又回到马其顿,再乘船回特罗亚,沿小亚细亚西南的海面返回推罗,赶到耶路撒冷去过五旬节。

  保罗这第三次的传道旅程,真是经历了不少的辛酸,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信中看出一二。另外,在使徒所传讲的福音,更可以看出,圣灵对他的带领,圣灵在他身上的工作,以及神怎样藉着他的忠心和努力拓展他的国度。

被捆锁的预言

  在到达耶路撒冷之前,圣灵指示他,其他弟兄姊妹也有感动:保罗在耶路撒冷将要受到捆绑(徒廿23)。果然,保罗到达之后,就有犹太人怂恿群众去抓他,想要杀他,幸而有罗马的千夫长及时拦阻,只用两条铁链将他扣往,鞭打一番。后来,他们发现保罗是罗马公民,就不敢再欺压他,准备按罗马法律审问他。保罗终于被带到罗马,他并以公民的身份要求向该撒上诉,最后在那儿被关了两年,在两年当中,保罗利用每一个机会,向罗马人传福音,诚如他自己所说:「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将福音传开。」那时大约是主后六十一年,到主后六十六年左右,保罗再被监禁以致殉道。

  保罗的一生,是将自己全然摆上奉献给神,他走到哪里,便把福音带到哪里,无论是生是死,都为彰显基督。难怪他能充满自信他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保罗靠着圣灵的能力,终于完成神所托负他的使命。

t11.gif (10.87 KB, 下载次数: 23)

t11.gif

t12.gif (12.35 KB, 下载次数: 25)

t12.gif

t13.gif (11.48 KB, 下载次数: 21)

t13.gif

t14.gif (10.3 KB, 下载次数: 20)

t14.gif

t15.gif (11.69 KB, 下载次数: 24)

t15.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42:56 | 只看该作者

第廿七章 神国的进展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4:55 编辑

圣经导读:
赛十四12~16; 约十五18~20,十八36~38;
路廿二31~32; 太十三1~50; 罗五1~21;
林前十五20~56; 路十18; 启廿3

无神的唯物史观

  一谈到历史,我们就会想到「唯物史观」,因为从过去几年,无论是杂志、报章、电台、以及学校里用的教科书、日常的政治学习,都告诉我们有关「唯物史观」的理论。马列认为世界以「物质」为基础,而一个社会的结构更是以「经济结构」为基础,人的意识、思想、价值观等都是建筑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当经济结构发主变动,社会制度、法律、乃至人的思想、感情、哲学、宗教等都会随之产主变化。此外,马列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利益对立」的阶级存在,「剥削阶级」与「反剥削阶级」,便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进行斗争。斗争的结果,会导致经济结构的转变,因而造成社会结构的改变,如此便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前进。

  这一种唯物史观,虽然可以自成一派理论,但是放在真实的人类让会中去实践,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譬如对人性的了解,事实告诉我们,无论经济结构如何转变,人类自私、丑恶的一面始终是存在的,我们眼见许多可怕事情的发生,如文化大革命的可怕、新剥削阶级的产生、生活的腐化、道德的低落、文化的破产、向钱看、走后门的风气等,这些事实的发生,使人感到惋惜,却又不知道该着手改善,扭转歪风。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唯物史观里面没有神、没有超自然的真理存在。由于没有神,人便只能以一种「主义」来治理国家,人没有客观的「道德律」去约束自己,而人主观的道德良心,又很容易在争权夺利、情欲、物欲的引诱下,受到蒙蔽,自我欺骗。结果造成在上层的人,得权以后腐化,而一般下层的普遍大众,也在物质缺乏的情况下,不择手段的去追求利益。虽然这是人性,是人之常情,却也造成了人类社会中不少的悲剧。

  总之,无神的唯物史观,应用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是行不通的。因为从基督教的立场来看、这个世界是有神的,如果硬要说无神便是虚谎。譬如一根电棒,上面缠着充了电的铁丝,不能因为你没有看见电,便硬说棒上没有电,假如你用手去摸,到头来只有害自己。所以,人不能因为看不见神就说没有神。

撒但及它的差役

  圣经里有一个属灵的世界,与唯物史观的看法不同,圣经中不仅有神,也有魔鬼,又叫撒但:而且也有神和魔鬼的差役。这些都是属于灵界,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向人类显现。

  在神所创造的世界里,撒但和它的差役是早就存在了,但基督教所讲的,并不是善与恶同等的二元论,因为唯有神是自有永有,超然存在的。至于撒但,他也是受造之物,按照圣经的记载,撒但是堕落的天使长,因为骄傲而违背神,这与人起初犯罪的动机相似,但是撒但的势力是永远不及那创造天地万物的神。即使是它的活动,也只有在神许可的范围内才能进行,因此严格的说,基督教并不是讲二元论的。但是在神的永恒计划里面,神还是容许撒但的存在,并且允许撒但不断地搅扰人类,伤害人类,虽然我们不能解释这个原因,这对人类不失为一个好的试验。因为无论撒但怎样地迷惑人、搅扰人,但人还是拥有犯罪与否的决定权。

  从神创造人类与世界开始,这一场与撒但魔鬼的战争也开始了。伊甸园的一幕,就是描写撒但如何诱惑始祖亚当、夏娃,耸恿他们犯罪离开神的始末。在耶稣教导门徒的主祷文中有一句是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换句话说,神的国已经在天上建立了,在那里撒但已经失败,撒但根本不是神的对手。

  因为神是掌权者,他的旨意可以自由运行在天上。但是在地上,神的国还没有完全建立,撒但的势力仍然存在。而且撒但掳去很多人的心,有时似乎魔鬼得胜了,其实神只是喜欢人自动地、诚心悔改归向他。从属灵的角度来看,救赎计划是在人类历史中拓展开来,但也可以说这是神的国和撒但的国之间的战争。事实上这一场战争的胜负早就决定了,神早已得胜,只是神要藉着历史,在人间一步一步的实现。

神的救赎及掌权

  从人犯罪堕落开始,罪和死亡的权柄就笼罩了世界,但神的恩典也随即临到整个人类。我们看见神与挪亚以彩虹为记,立恩典之约(创九11~17)。而耶稣也曾说过:「日头照歹人也照好人」(太五45),意思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在神的恩典之下。神叫太阳出现,普照大地:又让人行春、夏、秋、冬,并使雨水充足,五谷丰收,好让全人类可以享受大地的出产,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善,这些都是神在物质方面对人类的保守。在人类的本性里,他让人有道德、有良心、可以行善,不致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这些都是神的恩典,也是一种普世性的恩典,如果神不赐下这个恩典,人类可能早已在互相残杀、你争我夺之中消失了。

  但这种普世性的恩典,并不足以使人脱离罪恶,而撒但的攻势不断要迷惑人心,使人犯罪远离真理。因此人类历史不断有战争、罪恶,人变得没有良心,而且人心越来越丑恶,爱心、正直、忠恕、谦卑等美德,反倒受轻视。这是一条撒但掌权的路线,在人类历史中这个世界被魔鬼控制了!普世的恩典既然不能叫人救自己,神便按照他的救赎计划,在旧约时代兴起以色列民族,把他们分别为圣,去宣扬他的美善。又把他对人的心意,藉律法和先知启示出来;到了新约时期,神又赐下他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把神完完全全的启示出来,召人悔改,进入他的国度。这一条由神掌权的救赎路线是愈发的显明,也是越走越光明。在历史中,由撒但掌权的路线与神掌权的路线,相互交错缠绕,这便是神的国与撒但之国的属灵战争。而这场属灵的争战,因耶稣的来到就更加的明朗化,因他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撒但,所以,从人类历史来看,亚当与耶稣基督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亚当犯罪的影响

  「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显然由于亚当犯罪,罪便进入了人类世界,撒但在世界中找到了基地,罪恶便在历史中蔓延开来。但罪的工价乃是死,从此罪恶和死亡的权势便临到人类。值得留意的是最后一句话:「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众人犯了什么罪呢?在罗五章15节接着便说:「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这样说来,众人死的原因,是因亚当一人的过犯,也是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但在13、14节却又指出,从亚当到摩西,那一段时间还没有颁布律法,因此就没有定罪的标准,所以罪也不能算为罪。但是从亚当到摩西这段时间的人,同样要接受死亡,换言之,他们的死不是因为他们当时所犯的罪。那么在12节里提到的「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就不是指众人自己本身所犯的罪行,而是指15节所说的「因一人的过犯」,就是说众人所犯的罪也就是那一人的过犯,众人都参与在那人的过犯里,指的就是亚当所犯违背神、吃禁果的罪。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亚当是人类的代表(亚当在希伯来文的意思就是人类),他一个人所做的事,是代表全人类做的,所带出的影响也是会临到全人类的。

耶稣成就的义行

  但是人类的结局,并不是这么悲哀。在14节的最后一句说:「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那以后要来之人,就是耶稣基督。是什么预像呢?正如亚当是旧人类的代表,耶稣基督却成了新人类的代表,他把人类的历史带到一个新纪元。以往亚当一人犯罪,带来人类审判的定罪与死亡,现今却藉耶稣基督一人对神完全的顺服和他所成就的义行,而带来蒙恩称义及生命。在神的眼里,所有信主的人都参与在耶稣的义行之中,而得称为义,并且要承受永生。第15节清楚地说:「过犯不如恩赐」,又说「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的临到众人么」,可见亚当的过犯虽然严重,但耶稣基督所带来的荣耀,更是恩上加恩,使人与基督相似,得着更荣耀、更尊贵的地位,得享永远与神同在的福乐。

  因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而使罪恶和死亡的权势被摧毁,因为神的国随着耶稣的降临而临到,如光照在黑暗里,光所到之处,黑暗便顿然消失。神的国更因着耶稣的升天及圣灵的降下,而以万马奔腾之势,迅速地扩展开来。

  因此可见,以亚当为首和以耶稣为首的人类历史,有多么大的不同。在旧约时代,以亚当为首的旧人类历史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良心与罪恶互相冲激,撒但的魔爪继续掳掠人心,使人在罪恶的势力下挣扎求生存。人和人之间又因自我利益而彼此攻击,若非神以恩典托住万有,人类早己因罪恶、战争、死亡而自我毁灭,不复存在了。但以耶稣为首的新人类历史,则正以雄壮的步伐向前迈进,基督创立教会,圣灵引导教会,使神国的光明照耀大地,这即是人类的盼望。在教会里面,可以见到真理、爱心、喜乐和平安。

教会中的搅扰

  不过教会的道路也并不是完全平坦的,主耶稣早就比喻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太十三24~26),这个仇敌就是撒但,它要将罪恶的种子,撒在教会里,使教会产生纷争,产生不洁净的事情。而根据主耶稣的比喻,麦子和稗子既然要一同生长,即是教会中不洁净的人或东西,现今神仍然容许他们存在。什么时候才除掉呢?依照耶稣的说法:「除掉罪恶的时候,也就是收割的时候。」什么是收割的时候呢?根据耶稣自己的解释,就是世界的末了。那时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的国里挑出来,丢在地狱的火里烧掉。但在基督里得称为义,又行事正直的人,要在父的国里发出光来,像天上的星一样。甚至外邦人也可以进入,不过神国的荣耀,仍未完全彰显出来。

  可是这其间产生一个矛盾,一方面神的国在不断地扩展,另一方面教会本身,也有不少的问题,教会固然是真理所在,又是弟兄、姊妹以公义、慈爱相交的地方,却也出现如缺乏爱心、真诚、求名求利,信神的动机不纯正等问题。这一切都是撒但所撒下的稗子,要使教会的名,甚至基督的名,受到亏损。

  除了矛盾以外,教会也受到压力,原来撒但不肯放过教会,要阻止人扩展神的国,传扬福音。从初期教会起始,教会就不断地受到压力,先是犹太教、罗马政府,以后是许许多多不同的政治压力。就以中国教会为例,在过去这几十年间,教会经历了极大的浩劫,有时甚至好像被完全消灭了。不过神是信实的,历史证明撒但的诡计,外表虽然似乎得逞,却都蒙神保守,后来使教会更加兴旺。这场属灵的战争,将会继续下去,神的国必要得胜!耶稣基督再来的那一天,便是信徒得荣耀的一天,却是恶人遭灾难、受审判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44:19 | 只看该作者

第廿八章 灵欲之争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5:00 编辑

圣经导读:罗七~八; 林前六11; 约壹一9; 弗四20~24,六10~18; 加五16~25

意志与行为的冲突

  前一章曾提过,神和撒但之间的属灵战争,我们也晓得在这场战争中,神终必得胜。撒但惯常从两方面攻击教会,一是透过教会内部信徒之间的纷争使教会受亏损。一是藉着外在的势力,比如政治上的压力,逼迫教会。除此以外,另行一场属灵的战争,其战场是在每一个信徒的心中。撒但的目的是藉着人肉体的情欲来腐蚀人的灵魂,败坏人心,而圣灵却要拯救人的灵魂,洁净信徒的心思意念,因此产生了一场灵与欲的争战。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意志和行为上的矛盾与冲突。即使是未信主的人,也会时常为自己的行为、及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有些事,他们心里认为是应该做的,也希望去做的,可是至终,都因为缺乏足够的决心,怕别人讥笑,或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却没有去做。反过来说,一些明知是不好,是有亏良心、违背道德,本不应该做的,却因为抵挡不住诱惑而去做了。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基本上是人的良心与罪性发生冲突所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且每每是罪性压抑了良心,甚至良心都变麻木了,到时候,便以人人都是如此做犯罪的藉口。

  对于基督徒而言,这种内心的属灵争战,也经常发生,但是争战略有不同,结局也不一样。保罗曾说:「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因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愿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七14~25)。

倚靠律法的结局

  有些人以为这段经文是叙述一个没有信主的人,那种可怜、被罪所辖制的光景,在罪恶中发出的强烈叹息。其实仔细分析这段经文,会发觉它是在叙述一个基督徒内心挣扎的情形,只是这位基督徒,他用了一个错误的方法与内心的罪恶争战。

  在原文中七至十三节,都是用过去时态,描述一个在法律以下的人,没有能力胜过罪,反而被罪所胜。至十四节,经文一转而变成为现在时态,显然,这里描述的是一个信徒现在所经历的事。另一方面,经文中屡次表示,这位主角在内心里是喜欢神的律法,也是愿意顺服神的律法。

  由此可见,这段经文的主角,是一位已蒙神的灵所更新的人,从他的内心发出对神律法的渴慕,他也试图藉着遵守律法,战胜罪恶,以致过圣洁的生活。但至终他是失败了,他没有能力脱离罪恶的引诱,此处经文的重点在说明,律法不能帮助未信主的人抵挡罪的试探,即使是蒙恩重生的圣徒,若要靠着律法,去过圣洁的生活,也会遭受莫大的挫折感。

顺服圣灵的结果

  难道基督徒就只能陷在这般无助的光景中,无条件的向撒但投降吗?当然不是,在二十五节一开始,保罗就感谢神!他说:「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因为在他有足够的恩典。至第八章一、二节更给我们稳固的、必胜的真理基础,告诉我们为什么得胜乃在乎圣灵,基督徒只要顺服圣灵而活,便可以克服肉体的恶行。其实基督徒是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罪恶的,只是他若倚靠自己,立志遵守律法,试图去过圣洁的生活,那注定是失败的。因为律法不但不能使人做好,反而容易挑起向体中的骄傲、反叛的情绪,以致犯罪。例如当你看见一个牌子,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你心中或许会兴起一个意念「我偏要随地吐痰」,这种反叛的心态,正是因为罪性在我们里面作祟的结果,基督徒唯有倚靠圣灵的大能,才有可能结出公义的果子。

  在以上的经文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名词,就是「肉体」,保罗指出「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究竟这「肉体」是指什么而言?按保罗书信的一贯用法,「肉体」并非指这个属于物质的身体,这个名词是特别用来描写那被罪恶辖制的人性,是一种喜欢做恶的性情。它正是那些愿意行善的基督徒生活中的死敌,是永远与神为仇的,所以人要过合神心意的生活,就得治死这放纵情欲的肉体。

  不信主的人,都是属肉体的,因此他无法胜过罪恶的试探,经常见罪,但基督徒则蒙受圣灵的重生,使他得着新的属灵生命,与旧的属肉体的生命为敌。罗马书七章描写了这新旧生命在信徒内心中的争战,只是这段经文中的基督徒,可以说是属肉体的基督徒,因为他仍然尝试以律法主义的方式,去过基督徒的生活,结果反而落在情欲之中。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倚靠圣灵,去打这一场内心的属灵争战,唯有如此才可以得胜。这也显示信徒应由重生力起点,靠着圣灵而活,凡以自己的力量,靠行律法去过讨神喜悦的生活,是行不通的。至于律法的作用,是在使人知罪,本身完全没有使人行善的能力。

不犯罪的基督徒

  另外,我们也该明白,虽然人是因信称义,并非靠行为称义,但这并不表示,人可以放纵肉体的情欲,随意犯罪。因为神赐下他的灵来,目的就是要使我们更新,活出他的公义和圣洁。

  对一个基督徒而言,一方面已蒙基督救赎,神赦免了他的罪,并从法律的观点,宣告他是义人。另一方面他也获得圣灵的更新,被赋予新的生命。但是这救赎的工作仍未完成,因为活在地上的基督徒,仍然受外界环境种种的试探,而他的罪性,也依然活跃在他的心中。只是他现在有了帮助,因为圣灵也同时活在他的心中,只要他倚靠圣灵作战,便可以胜过罪恶,因此基督徒是「可以不犯罪」的。但基督徒很容易以自己的意思、力量去对付肉体,结果必是犯罪,这种情形相信是许多基督徒的经验,而这种情况将无可避免的会继续发生,直到基督再来的日子。那时候,神给人的救赎便完全了,不仅是灵魂,人的身体也要从必朽坏的变成荣耀的。一切肉体中的邪情私欲都要消失,人在神的恩典下,提升到最荣美的阶段,以公义为衣,以圣洁为袍,享受与神面对面在爱中相交的生活。那时的人是「不可能犯罪」的。

基督徒软弱的解决之道

  因此,现阶段的基督徒,是活在一个「可以不犯罪」,却又可能犯罪的光景中,并且时常遭遇各种试探。有时候基督徒内心的挣扎,可能比非基督徒更加激烈。当他的理想与事实相违背时,便时常使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基督徒已蒙圣灵光明,使他对罪更敏感:一个非基督徒可能对罪恶的事情变得麻木不仁,因此他内心的挣扎很快便会消失,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感觉。但经过圣灵更新后的心灵,是渴慕和喜欢神的律法,而我们所信的神既然是圣洁的,他也要求我们是圣洁的,因此对罪恶采高度的敏感性,不去沾染不洁的事是需要的。故当基督徒因一时软弱而犯罪的时候,就必须找出解决的办法。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原来神赦罪的恩典,并不只在我们初信的时候临到,而是在我们的一生中,什么时候我们诚心悔过,祈求赦免,什么时候神就会宽恕我们。因为耶稣基督所完成的救恩是永远有效的,他一次献上自己便成了永远的赎罪祭。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不是存心欺骗自己或欺骗神,而是诚恳地向神认罪、悔改,并求神赐我们力量胜过罪恶,神必会按着他在基督里向人的应许,赦免我们,使我们重新经历到心灵的释放,罪担的卸除。

圣灵的管治

  但这种在犯罪以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基督徒应该如何更积极的去过得胜的生活呢?属灵的战争,自然要靠属灵的武器,究竟神赐下什么武器给基督徒使用呢?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加五16),这是保罗指示出来的原则。接着保罗指出来自肉体的行为包括奸淫、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恼怒、纷争、嫉妒、醉酒等,行这些事的人都不能承受神的国。但圣灵所结出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都是成熟基督徒的品德。是因着顺服圣灵而产生出来的,也是耶稣基督所流露出来的德行,因为圣灵就是要帮助我们,效法耶稣基督。

  圣灵的果子,是圣灵改造人心的结果,而人的责任,就是要顺服圣灵,整个人接受圣灵的管治。保罗劝勉信徒说:「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六11)。因为魔鬼攻击信徒不择手段,使他们灵性低沉,事奉无力,甚至使他们离弃神。魔鬼更可以装作光明的天使。固此信徒必须时刻儆醒,配戴神所赐各种属灵的武器和装备,才不致陷入迷惑。究竟神赐给我们什么军装呢?保罗这样说:「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弗六14~18),这样我们就能够抵挡仇敌,站立得稳。

争战的武器

  分析起来,基督徒争战的武器就是真理、公义、平安的福音、信心、基督的救恩、神的道以及儆醒与祷告。我们凡事要追求真理,不偏不倚,便能远离虚谎,心存正直;我们履行公义,不受利诱,不受威吓,便能作刚强的人;我们四处奔跑,广传福音,叫人与神和好,便使神的国扩展,撒但的国萎缩;我们持定信心,抓紧神的应许,便能处变不惊,对生命有确切的把握,又对神的大能有坚定的信念,足以胜过任何罪恶的试探,不致落人害怕软弱的光景;我们肯定基督的救恩,便对未来充满盼望,就算偶尔因软弱而犯罪,也知道基督赦罪之恩仍可以救赎我们,便能够常存感恩与喜乐,不致落入自怨、自艾、自怜、自恨的景况中;我们熟悉神的道,便能够分辨是非,参透人性的善与恶,从而可以责备、鼓励、劝勉人,引人悔改归向神。最后,我们儆醒祷告,能让圣灵随己意运行,以他的大能大力成就神的美意。倘若没有祷告,没有圣灵的工作,则其它属灵武器的运用,也将归于徒然。只要我们跟着以上的教训去行,必定成为基督的精兵,替他打美好的胜仗,使荣耀归于父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20:45:13 | 只看该作者

第廿九章 基督再来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5:00 编辑

圣经导读:
太廿四3~44;约十四1~3;徒一11;帖前四13~五4;
帖后一7~10;彼前一3~21;约壹二18~22;启十九19~廿15

耶稣有形有体的再来

  若是我们留意,会发现从圣经的不同书卷里,不同的作者谈论到基督的再来时,并没有刻意去建立一套「主再来」的信息,也没有故意导引读者去臆测将来的事情会怎么样发生。他们只是针对当时教会的一些混乱,或信徒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适时的指导、警戒、劝勉或安慰,并试着从这些经文里,归纳出一些关于主再来的结论。如果在这些意思不太清楚的经文上,大作文章,或随便猜测,很容易就会偏离圣经的真理,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提到基督的再来,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以为基督已经在五旬节的时候,藉着圣灵的降临再来了。另外一种象征性的解释,认为基督再来只不过是宗教的复兴,使基督的精神弥漫于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而不是一种实体的超自然的再来。这种理论更是与圣经所启示的基督再来完全不同。那么究竟圣经是如何启示的呢?耶稣基督刚刚被接升天的时候,天使对围观的门徒说:「……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一11),从这处经文知道,耶稣基督的再来,是带着身体的再来,与他如何被接升天一样,是非常真实的!

  为什么说五旬节圣灵的降临,并不等于基督再来呢?因为五旬节以后,使徒在讲道和书信中,仍不断提及基督再来。并且在徒一11明显指出耶稣基督的再来,是有形有体的再来。当时的门徒亲眼见到耶稣带着复活的身体升上去,同样耶稣也要带着这个身体降下来,再临到地上。

  耶稣论到自己的再来时,他说:「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太廿四27),接着又说:「他们(这个他们指的是地上的万族)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廿四30),若归纳这两节经文,可知耶稣再来的时候,是突然的,也是人们的眼睛可亲眼看到的。

弥赛亚降临的预言

  更重要的,是耶稣第二次的降临,是满有荣耀的降临,与他第一次的降临完全不同。耶稣第一次来到世上是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他降生在卑微的马槽里,生长在贫贱的木匠家里,终身劳苦,又成为人的奴仆,服事别人,最后且死在十字架上,为人赎罪。但他这样存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神便将他升为至高,掌管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得着永恒的荣耀。他的第二次降临,便是以君王的身份降临,而且带着众天使,大有能力,无比荣耀的降临,要在地上施行拯救和审判。

  基督的降临,既然分为第一次卑微的降临,和第二次荣耀的降临,这便解释了为何旧约先知书上,会有两种不同的关于弥赛亚降临的预言。先知遥望将来,只晓得弥赛亚要来,有时候是要受苦,有时候却是满有荣耀。以色列人虽然读了先知书,却没有念通,他们一心抓着以色列国的复兴,只期望一位战士型的弥赛亚来复兴以色列国,却不肯反省自己的罪恶,因此才会拒绝这位卑微的救主,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但无论如何,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并且将要再来,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

  当我们明白了耶稣的再来,是实体的再来之后,又有一个新的问题,他什么时候再来?

千禧年的几种讲法

  启示录廿章里提到,忠心于主的信徒,都要复活,并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在这一千年里,撒但会被捆绑关在无底坑中,满了一千年,撒但会暂时被释放搞乱天下,然后神会把它扔在火湖里,直到永远。因此,这个信徒与基督一同作王、撒但被关起来的一千年,真是一段欢喜快乐的美好时光,被称为千禧年。关于基督再来与千禧年的关系,神学界有几派不同的讲法。

千禧年后派

  第一派称为「千禧年后派」,他们相信基督再来去发生在千禧年之后,所以称为千禧年后派。千禧年后派认为,千禧年并非按字面解释,而是比喻性,代表着一段美好的时期。在这期间福音将要广传,悔改信主的人数日增,教会无论是团体或个人,对社会的影响都会逐渐扩大。这段时间是教会的全盛时期,代表基督在世做王的一千年,然后基督便要复临地上,引进永恒美景。

非千禧年派

  另一派称为「非千禧年派」,他们认为由基督第一次降临开始,便进入基督作王一千年,然后就是他的再来,并没有另外的一千年。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千禧年」其实就是教会时代,在这段时期因着基督所成就的救赎,撒但的权势已受到限制。和千禧年后派一样,非千禧年派也看一千年只是一个象征性数字,代表一个时代,这时代可长可短,没有人可以肯定知道到底有多长,因为基督再来的日子不在启示范围之内。他们也不着重「禧」的观念,因为在教会时代,善与恶同时存在,在基督再来前后,再有什么千禧年,因此称为「非千禧年派」。

千禧年前派

  还有一派称为「千禧年前派」。他们相信基督再来,会发生在千禧年之前,这一派的特点是比较强调按字面解释圣经。他们认为在接近末日的时候,世界会出现极大的灾难,然后基督便要再来,建立他的国度,并做王一千年。这一千年实际上就是一千年,然后撒但会暂时得着释放,让它迷惑世人,最后再被仍到火湖里,直到永远。这一派的另一个特点,是把死人复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是基督徒的复活,发生在基督再来同时或以前,然后到千禧年以后,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神的审判。

  由于圣经对于将来事情的发生,有时是用一些比较隐晦的启示,与文学的体裁去描述的,这便导致解释上的不同。不过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基督将要再来,这是每一位信徒的盼望。

基督再来的预兆

  其实人们一直希望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有清楚的掌握和了解,这样比较有安全感。然而关于基督再来的日子,圣经始终没有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覆,只是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耶稣在地上传道的时候,曾提醒门徒,在他荣耀降临之前,必然会有一些预兆出现,并且嘱咐他们,当看见这些兆头出现时,便知道人子来的日子近了。究竟这些预兆是什么呢?

  一、耶稣基督明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廿四14),此处的末期,是指世界走到结局的时候,也就是基督再来的时候。在这日子之前,福音首先要传遍天下,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听到了基督的福音。自从踏入二十世纪以来,透过各种交通工具和大众传播媒介,人类已经把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今天要将福音传遍天下,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二、除了向外邦人广传福音以外,以色列人也要悔改得救。神曾应许:「……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5~26),直到现在,大部份的以色列人都不信耶稣,他们有些信犹太教,有些则根本不再谈信仰了。但根据这段经文在基督再来之前,以色列人将会大批悔改。这里的「以色列全家」,未必是说每一个以色列人都要得救,而是代表一个巨大的转变,很多以色列人要悔改归主。

  三、在基督再来之前,将要出现混乱的情况,无论是政局或自然现象、宗教都会出现灾难,甚至一片混乱。那时候,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会不断有战争、饥荒,又有地震,接着便是日月星宿发生变化,许多可怕的景象出现,自然灾难频频发生,很多人妻离子散、哀伤哭号。在这些大灾难期间,基督徒也要受到严重的逼迫,为耶稣的名忍受苦难,至于其他的人,在这种天灾人祸,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各人只顾自己,爱心也变得更加冷淡了。

  至于宗教方面,会有敌基督的出现。敌基督的先锋,虽然在初代教会已经出现,但在基督再来以前,将要变本加厉。敌基督是一个人罪人,他要抵挡基督,高抬自己,自称为神,并逼迫一切反抗他的人。同时,也会有许多假先知、假基督的兴起,迷惑众人,甚至连信徒都会遭受迷惑。但基督再来的时候,这一切迷惑人、逼迫人的都要灭绝。

基督再来的时间

  纵使基督再来之前会有这么多的预兆,但圣经也明明指出,主再来的日子无人能知。主耶稣亲口说:「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可十三32),既是这样,无论什么人对我们说,主会在某日、某时辰、某地降临,我们都不必理会,免得受欺骗和迷惑。因为这是主耶稣预先告诉我们要提防的。

  不过,信徒却要时刻的儆醒,因为主耶稣会随时回来,他会在一般人毫不留意的时候,突然降临。保罗曾警告信徒:「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彼后三10),相对的,对那些时刻儆醒的门徒而言,主再来则是一个无比的祝福。

  不仅如此,圣经也不断提醒我们,主再来的日子近了。这个信念从初期教会开始,已经成为信徒的盼望,特别是在苦难中的信徒,等候主来,是他们忍受患难的唯一安慰。就拿中国教会来说吧!经过几十年的苦难后,等候主来已成为最强烈的盼望。如何等候主来呢?就是要时刻儆醒,常作准备,以敬畏神的心和正直的言行度日,就不致于羞愧。

  事实上,神下让我们知道主再来的日期,也是他的美意,如果我们确实知道主何时再来,一定会在他还没有来以前偷懒一下,或者存侥幸心理,不好好儆醒了。但主随时要来,信徒就不得不随时儆醒,免得做糊涂人荒唐度日,失去神的救恩。

基督再来的任务

  那么基督再来时有什么任务呢?

  一、他要灭绝所有抵挡神的势力。在基督第一次来临的时候,虽然撒但的权势已经受到限制,但撒但仍然活跃于地上,继续迷惑众人。如今基督再临地上,就是要将撒但的国度彻底消灭,让神的旨意可以通行无阻,使神的救赎计划能圆满的完成。

  二、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那时候,忠心儆醒等候的信徒,都要得着赏赐,他们将永远与神同在,活在神丰盛的恩惠和荣耀中。对这些人来说,基督再来是一个祝福,是一个大喜的信息。纵使他们仍然会经历今生的死亡,身体的衰残和朽坏,但基督复活成了他们初熟的果子,他们坚信在末日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也会复活,与基督一样,变成荣耀的、不再朽坏的身体。那时整个的人才算是得着完全的救赎,再不必经历任何的痛苦,为这缘故,信徒根本不需要害怕今生的死亡,因为他们对死亡以后的生命,有确切的把握,知道死亡不过是停止今生的劳苦,安息主怀罢了!

  但是对那些行恶、不肯悔改、又抗拒基督福音、甘心把自己卖给撒但的人来说,基督再来是严厉的审判。他们会分别按着自己的良心、神的律法、以及福音的准则接受审判。因此审判是公平的,他们将被仍进地狱的火湖里,永世不得翻身,身、心、灵各方面都要受到永远的刑罚。更不幸的是,他们将与神无份,永远与神分离,再不能见到或享受到神的荣光和神大能的护庇,他们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因此,我们各人在今生所作的决定,会直接影响我们永恒的生命,岂能不谨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2025 02:3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