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0.2007 07:1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宣布,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2001年10月25日摄于西班牙奥维多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现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她跟随父母搬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属津巴布韦)生活,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1939年至1949年,莱辛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和第一部小说的手稿回到英国伦敦。1950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而引起强烈反响,莱辛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

  


  1952年至1969年,莱辛陆续发表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其间,她还在1962年发表小说《金色笔记》,这部作品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她不仅因这部作品蜚声文学界,还树立了自己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形象。莱辛创作的小说还包括《黑暗前的夏天》《第五个孩子》等。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近年来,莱辛仍笔耕不辍,经常有新作问世。

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建德:莱辛获奖让人欣慰

10月11晚北京时间19点,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获得该奖。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陆建德研究员:

  多丽丝·莱辛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担当意识的女作家,早年以《青草在歌唱》一举成名,表现的是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后来一直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并非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妇女的生存状况。她的作品涉及了民族、社会、种族各个层面的问题,创作题材非常的广泛。

  在写作上,她是一个非常勤奋并且多产的作家,从50年代成名至今,她一直在不断寻求写作上的创新形式。60年代推出的《金色笔记》奠定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这本大作叙述手法已有别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意识流,手法非常的奇特。

  多丽丝·莱辛90年代曾到过中国,她现在已经80多岁了,此次获奖对于她本人以及她的读者来说应该都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13.10.2007 11:01:05 | 只看该作者


据诺贝尔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1日当地时间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她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给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理由是“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1962年,她推出《金色笔记》奠定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后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莱辛的主要作品包括《青草在歌唱》(1950年)、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金色笔记》(1962年)、《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

     详细介绍: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莱辛1919年10月22日生于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她15岁(又有说是12―13岁)时因眼疾辍学,在家自修。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莱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

   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青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大约从六十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七十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来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年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新闻背景:近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透露了近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贡献(即获奖理由):

    2006年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

  获奖理由: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2005年

    英国剧作家哈罗·品特(Harold Pinter)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 虚伪土崩瓦解。

  2004年

  奥地利女作家兼诗人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获奖理由: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了音乐动感,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及其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代表作有:《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和《钢琴教师》。

  2003年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 Coetzee)

  获奖理由: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代表作有:《声名狼藉》、《恭候野蛮人》和《国家 中心》等。

  2002年

  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Imre Kertész)

  获奖理由: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代表作有:《无形的命运》。

  2001年

  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V.S. Naipaul)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代表作有:1961年的成名作《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和1971年获得布克奖的《在自由的国度》。

  2000年

  法国华人作家高行健(Gao Xingjian)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代表作有:被堪称为“无与伦比的罕见的文学杰作”的《灵山》和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的《绝对信号》。

  1999年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

  获奖理由:作品带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1959年发表的小说《铁皮鼓》被誉为德国社会的完美写照,也被评论界认为是战后欧洲的最佳小说。

  1998年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弋(JoséSaramago)

  获奖理由:作品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使人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最能代表萨拉马戈创作风格的是1989年的《里斯本围困史》和1995年的《盲目》。

  1997年

  意大利作家达里奥-福(Dario Fo)

  获奖理由:仿效中世纪的小丑讽刺当局,维护被压迫阶级的尊严。代表作有:《决不付帐》。

  1996年

  波兰作家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

  获奖理由:寓严肃于幽默当中,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代表作有:《桥上的人们》和《写履历表》。

  1995年

  爱尔兰作家山姆斯-希尼(Seamus Heaney)

  获奖理由:诗作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代表作有:《自然主义者之死》、《引向黑暗之门》、《外出度冬》和《北方》等。

  1994年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

  获奖理由:在更成熟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把现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代表作有:《小说的经验》、《日常生活的冒险》、《洪水淹没我的灵魂》、《广岛日记》和《作为同时代的人》。

  1993年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获奖理由:在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中对美国黑人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和《乐园》。

  1992年

  圣卢西亚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

  获奖理由:以其植根于多种文化的历史想象力作出了光辉的诗作。代表作有:《海难余生》、《幸运的旅客》、长诗《另一生》与《荷马》。

  1991年

  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 (Nadine Gordimer)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作品如史诗般宏伟壮丽,对人类大有裨益。代表作有:《贵宾》、《七月一家人》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

  1990年

  墨西哥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获奖理由: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诗散文《太阳石》、《回》和《向里生长的树》等。

  1989年

  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Cela)

  获奖理由: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力度。代表作有:《为亡灵弹奏》和《杜瓦尔德一家》等。

  1988年

  埃及作家纳吉布-马赫福兹(Naguib Mahfouz)

  获奖理由: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代表作有:著名家族小说“三街”(《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和《道路》、《平民史诗》等。

  1987年

  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

  获奖理由: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代表作有:《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等。

  1986年

  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

  获奖理由: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代表作有:剧本《森林的舞蹈》、讽刺小说《路》和长篇小说《解释者》等。

  1985年

  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Claude Simon)

  获奖理由: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代表作有:小说《佛兰德公路》、《草》、《历史》和《农事诗》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3.10.2007 12:38: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老奶奶很幽默啊, 听说自己获奖的时候说 "我想他们可能是想不能把奖发给死人吧, 所以提前给我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17:0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