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13.10.2007 01:41:03
|
只看该作者
赵煦: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对我们的援助取消、专家撤离,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国家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长空一号"。这个项目从1965年立项,到研制成功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首飞成功。
"长空一号"是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声速飞机,可提供地空导弹、空空导弹打靶或防空部队训练。它采用典型高亚声速布局,机身细长流线,机翼平直,展弦比大。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机身前、后段为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发动机及其进气道装在机身下部的吊舱内。翼尖短舱、尾翼翼尖、进气道唇口,机头与机尾罩均用玻璃钢制造。中单翼结构的矩形机翼采用不对称翼剖面。机翼翼尖处吊有两个翼尖短舱。水平尾翼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平尾和垂尾均采用对称翼剖面的矩形翼面。
"长空一号"的起飞非常有特色,采用一架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其实,当初这个起飞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一次,无意中在一张 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示下,我似乎找到了地面起飞车的灵感。后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飞机固定在发射车的三条短滑轨上, 发动机舱底部有一推力销,用于固定。起飞时飞机发动机起动,带动发射车开始滑跑。当滑跑速度达到275千米/时,飞机已经得到足够的升力可以升空。这时推力销在发射车上的冷气作为动力,飞机脱离发射车,开始爬升。发射车因无动力而减速,随后地面人员发出无线电指令,抛出制动伞,并控制刹车使发射车停住。这种发射车可重复使用。发射车内装有航向自动纠偏系统,确保在1000米滑跑距离内航向偏离维持在30米内。发射车助推起飞改变了前苏联用有人机在高空投放靶机的历史。
"长空一号"由机上程序机构控制,可按预定设计的航线飞行。也可由地面站的地面领航员经无线电指令遥控飞行。自主飞行时,依靠自动驾驶仪稳定和控制飞机。自动驾驶仪有俯仰、滚转、航向和高度四个通道,分别控制飞机的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偏角和发动机工作状态。每个通道互相独立、互相交联。自动驾驶仪的部件包括陀螺平台和航向陀螺、速率陀螺仪组、程序机构、高度信号器,放大器,变流机及电动舵机等。
遥控飞行时,机上由天线、高频组合。接收机和发射机组成的应答器负责接受地面信号,然后识别指令,引导靶机。机上另装有遥控指令接收机,通过接收机-译码器单元,可以传输24个遥控指令到自动驾驶仪或其它需要操纵的装置。地面人员还可通过无线电遥测设备来监控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的工作。遥测系统有52个通道,能连续向地面提供飞行速度、高度、迎角。发动机温度及转速等信息。
"长空一号"作为靶机使用时,能往返进入射击区域2-3次,以便进行多次训练。因"长空一号"本身体积很小,为在视觉模拟体积较大的敌机,机上一般装有曳光管或拉烟管。机上还装有红外增强翼尖吊舱,被动式雷达回波角反射器,机尾带4枚"海鹰"1号红外曳光弹,增强红外和雷达特征。靶机如未被击落,可遥控其着陆回收。
"长空一号"作为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种多用途喷气式无人机,开创了一个先例,奠定我国无人机发展的坚实基础。
记者:包括"长空一号"在内。赵总可谓硕果累累。重要的成果都有哪些。 赵煦:除我刚刚介绍的"长空一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争气机"的研制工作外。后来,我相继完成了三代大型无人机的研发。70年代末开始研制靶五乙靶机。为了促进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解决靶机奇缺、时间紧迫、空中目标真实性的问题,将退役的米格-15比斯飞机改研为实体型靶机。在研制中,我推算出了退役的米格一15比斯飞机低空及中高空使用不经人工试飞的可能性,改变了前苏联用人工试飞的做法;采用了"机轮点刹纠偏与气动纠偏效果相似"的方法保证了滑跑精度;采用程序控制办法,完成靶机自动滑跑、拉起离陆。收起落架。爬升功能控制;采用无线电指令遥控靶机平飞,盘旋。上升、下滑等控制,同时可以完成硬着陆回收。1984年6月首飞一次成功,经检验,性能优越,总体技术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同期的靶机。90年代研制超声速靶机。随着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长空"和"靶五"等亚声速靶机已经不能满足第三代空空导弹的靶试要求。利用某型飞机改研超声速无人机于1990年10月被正式批准立项。经过近5年的刻苦攻关,先后进行了几十项大型试验论证,研究解决了"不可变参的模拟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对大空域大速度域的全权限控制"等十大技术难题,实现了"自动控制的选型"等三大理论突破,1998年完成设计定型,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成果2000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不断向更高科学技术迈进的过程中,我成功实现了三大跨越。靶五乙靶机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用有人飞机研制无人飞机的先河,为退役飞机找到了一条理想的升华价值的"再生"之路,不仅满足了导弹试验的需要,而且拓展到了其他用途。超声速无人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跃居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声速无人机的国家,使我国的无人机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标志着我国实体型无人机形成了系列生产能力。
记者:你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无人飞机发展之路。
赵煦:是的。在努力追踪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瞄准世界航空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立足国情、军情及现有装备和技术,在有人机的基础上研制无人机,我们可以用尽可能少的经费在尽可能短的研制周期内研制出高水平的武器装备,并最终形成了自主创造新技术与积极融合新技术相结合,具有独立 的无人机知识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分课题研制并行展开、设计与生产相互补充、仿真与试验试飞相互结合的科研之路;形成了党委集体领导之下总师负责体制、组织计划体制和引进竞争机制、军民结合的研制生产体制;形成了集加工生产、机务维护、应用训练为一体的保障体系。
知识产权
记者:你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在什么地方。
赵煦:根据国情,我们必须走利用有人机来改装无人机的做法,实现变废为宝,可以为空军退役飞机找到理想的出路。这些年,我们研究的几个无人机型累计为国家创造价值上百亿元。
记者:你经历的科研试验数不胜数,但据统计发现。你还没有过失败的记录。保持这样一个高成功率靠的是什么?
赵煦:我们的试验成功率基本上都是100%。就是在最近最新的某型无人机的科研试飞中,我们飞了67个架次,没出现过任何闪失。取得这些靠什么?靠的就是汗水和智慧,通常的说法是成功靠的是90%的汗水加10%的智慧,而我们靠的是99%的汗水和1%的智慧。只有汗水,没有智慧不行,我们在研制无人机的过程中,加班加点是正常的事,不加班加点反而觉得不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