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心中颇为诚惶,因为我知道它必然会刺激到“卫道士”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我本跟文学是搭不上边的,当王勃写下“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这样诗句的年龄时,我正坐在教室里从各种匪夷所思的角度用左手定则去解答磁场题目——我是理科生,已习惯了用理性的思维去触摸世界。若要勉强扯上文学的话,很久以前有人说过我的字有村上春树的影子,这是唯一一次。当时我很茫然,不知春树为何物,几年后我知道了,在高中生理卫生课堂上,那时我开始把他的书当做黄色小说配合《生理卫生》的教程来研读。其实说了那么多的废话,我只想表明一个中心思想:身为“非文学青年”的我硬拉上文学这块虎皮做为阵地向曾经伟大或是正在伟大的“时评家”们开火,实为不妥,更何况是作为一个未满20岁的晚辈。但我想说的是,文学不是按年龄来论资排辈,若是的话,我的爷爷还76了呢。
我是写不了时评的,这是很久以后我才得出的结论,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遇上了义愤填膺的事情,免不了脱口而出“傻X”“圈圈叉叉鸟儿飞”这样的语句。辱没视听是小,若玷污了文学的殿堂就是罪过了。
怀着“不耻下问”的求学态度,我打开了几位炙手可热的所谓“时评家”的个人网页。看到的是同样炙手可热的话题《为富婆作家‘包养’落魄诗人叫好》《路透社的眼睛与中国女性变大的乳房》《撩裙揭底,,超女扯掉最后的遮羞布》《叮俊辉上了交大也没文化》《博哈尼在中国男足面前手淫》。。。。。若干。放眼望去,尽是雪白的胳膊和裸露的大腿,才恍然:原来文学的殿堂早就没有了,留下的只是文学的澡堂。借用周星星的话就是“时评原来是这样写滴~~~!”加上的生理名词越多,成为一篇优秀“时评”的概率就越大。从文化界到娱乐界,再转战体育界,我们的“时评家”们的眼界之开阔贯穿古今,溶汇中西,让人咋舌。评论家们咂吧咂吧嘴,用傲视的眼光扫视群雄,然后以优胜者的姿态接受万民欢呼。北大的一个才子曾说过“中国文学所缺乏的是古希腊戏剧中表现的悲愤力量。”现在,悲愤有了,但我们从时评家们的字里行间所品出的是另外一种悲愤:X的,老子为什么没能贪污300万;凭什么我没能包上二奶三奶以至N奶;我X,为什么出名的不是老子。在悲愤的力量下,“时评家”们竭尽全力想用贫乏的词汇想构造一个“文学”的乌托邦,在各种眼球新闻下,他们“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笔耕不辍的身影。
曾经迷惑过,这就是时评?我翻阅了几十年前五四时期中国文人写的一些时事评论,想弄清到底什么是时评。40年左右,适时,胡适先生主持《努力周报》,《独立评论》。他关于哲学,史学,社会学以至自由的思考到今天仍然震耳发溃。在一九四八年的一份时评中,他如实写道:“自由主义在这两百年的演讲史上,还有一个特殊的空前的意义,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自由权利。”胡适在1929年发表的《人权与约法》,1941年在美国发表的《民主与极权的冲突》,《易卜生主义》以及后来的《自由主义》中都一直用时评捍卫人权和自由。关于时评,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鲁迅先生。1931年11月,发生在南京的学生请愿遭到镇压后,鲁迅怀着悲愤写下了《友邦惊诧论》时评,极力讽刺当局的暴行。后来鲁迅写下的《论“厄费泼奈”应该缓行》,《论雷峰塔的倒掉》《我们不再受骗了》都将矛头指向中国人本性深处的劣根性。在后来的很多时评中,我们能感触到先生的所思所想无不是为国为民,为了下一代。他们的时评中透露着:文人是得耐得住寂寞的,守住自己的笔杆,用文人的气节去“时评”。
我们在先辈曾经用血来战斗过的阵地上兴致盎然地评论房地产经济泡沫,处女膜修补,超女问题。。。。。。。
文学正在死去,在这块腐烂的沃土上衍生出了一种叫“时评”的奇笆。
中国有“时评家”吗?我想是答案是否定的。几千年的政治高压下,中国文人不缺乏知识,缺乏的是反思知识的知识。三千年里专制主义的酱缸泡熟的知识传统,渗透到了中国文人的血液里,在他们眼中,知识只是一种格调,一种情趣,一种摆设,一杯茶,一件书法,而不是自由的屏障,解放的动力。他们不是把知识做为洞察当下的生存困境而把知识做为消除个人责任的面具,认为自己拥有知识就拥有了超脱世俗的权利——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大部分文人都在“文字狱”下挥刀自宫。一个连独立人格都没有的文人,我们还能乞求他能写出什么样的时评?真正的“时评家”们在《纽约时报》上质疑布什的伊拉克政策,用身体堵在指向中东无辜贫民的炮口上;在白宫门口举牌游行,为了民主生存;为全球变暖而振臂高呼。。。。。。那时,我们自己敬爱的时评家们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地在谈笑药价又降价了,又有人贪污被抓了,城管又在发飚了。。。。
写到这,我看到了网易新闻更新了,李银河老师又上了头条。这下时评家们又得忙碌一阵了,毕竟这样的好素材可遇而不可求嘛。
写了那么多,我想就歇笔了吧,因为我这时才恍然:说是写不出时评的我已经陷入了“数学悖论”的怪圈——这篇文字也可勉强算得上一篇时评了。在这篇文字里,我“吃不XX说XX酸”的用心昭然若揭,若激怒了“XX家”们我只得抱歉,但是,希望你们不要“问候”我的母亲,她老人家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
最后,我还想说最后一句:
————时评“家”们,别折腾了,洗洗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