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3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復哲理散文八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9.2007 07:0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谈惜福
  

天底下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民国八十七年,我受邀在马英九就职台北市长典礼上致辞,我上台只说了「惜福、积德、兼听、慎断」八个字。為何我把惜福摆在第一位?

原因很简单,懂得惜福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十年前,内人在华府某次活动中,接触到一群残障青年组成的「广青合唱团」,团员不因肢体障碍而自暴自弃,反而拥有无比的毅力和勇气,让她深受感动,深刻体悟到拥有健全的身体是多麼幸福,必须好好珍惜。她从此成為合唱团志工,多年来一直协助广青合唱团推广音乐且乐在其中。

同样的道理,天底下也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所吃、所穿,都得靠大家努力完成,是得来不易的幸福,要懂得珍惜。即使价格低廉的卫生纸也不例外,我每天梳头后,习惯以卫生纸包裹梳子上的头髮,摺好后再擦眼镜,最后再擦乾洗脸盆上的水滴,每张卫生纸总要确定已「物尽其用」,才捨得丢弃。穿衣服也一样,即使穿了二十年的西装,只要没有破损,我还是会继续穿下去。现代人喜欢「血拼」,买来的东西又不常使用,成為垃圾;「节用惜福」实在是和今日所需要的环境保护理念是一致的。

这种习惯的养成,源自於母亲的家庭教育。从小母亲就告诉我要珍惜所有,不能轻易浪费,包括一粒米饭,正所谓「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饭碗里的食物一定要吃完,才对得起辛劳耕种的农夫。反观现在许多年轻人,却往往陷入「过度消费」的无底洞中,购物常常是「想要」大过「需要」,喜新厌旧的程度经常让老一辈摇头叹气,个中原因往往就是不懂惜福。

过度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我常告诉為人父母者,给孩子的物质一定要适可而止,过於优渥的物质生活,只会让孩子误以為任何事物都是唾手可得,不需要珍惜。

「惜福」除了珍惜物资外,更高层次的意涵还包括「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係」,许多夫妻、同事、亲朋好友间常為一点小事就闹得吹鬍子瞪眼,甚至反目成仇,都是不懂惜福,不珍惜缘分。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彼此多一点包容、谅解,误解与仇恨自然也就烟消云散。换言之,父母要珍惜亲子关係,兄弟姊妹要珍惜手足之情..因為这些都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东西,金钱买不来也换不到。

当一个人懂得「惜福」时,自然会懂得爱物知恩、孝顺父母、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会懂得爱惜自己的品德名誉、珍惜生命。有些人因為一些挫折就自杀,但也有人愈挫愈勇、不向困境低头。我常说「生命」是上帝赋与的最大恩典,没有什麼比生命更值得我们珍惜。

「惜福」是為人处世的重要根基;无论是生长於富豪之门还是平民之家,都是不能缺少的价值观,更是父母必须灌输给孩子的正确观念。 (钱復口述/罗芝华记录整理)
2#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6:10 | 只看该作者

谈良

善良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石  《论语语学而篇》中,子贡以“良”来形容孔子人格的第二项美德。“良”是指善良,也蕴含真、善、美的意涵。善良会让人明辨是非对错、通晓礼义廉耻,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出卖自己的良心、陷人于不义。换句话说,善良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石,也是好人与坏人的首要分野。
  《孟子子尽心上》中也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认为良知、良能,不必学习,不必多加思虑,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行。
  只是,随着后天养成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人性原有的善良,也可能变质。若人受不了外在诱惑而自我沈沦时,原有的良知就会逐渐消失。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道理如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常提倡“良师益友”的重要,我对此也感受良深。一路走来迄今,我很感谢能遇到多位良师,他们的身教、言教,让我一生受惠良多。
  这也提醒我们“管教”的重要,因为教育环境,是让我们维持善良本性,并发扬光大的关键,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若父母只养育却不教育孩子,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将很容易受到污染。道理如同我们要预防德国麻疹,必须先施打疫苗一样。记得民国三、四十年代,民风纯朴,即使夜不闭户,也不必担心小偷光顾;反观现在,即使是大白天,也得担心有人飞车抢劫。社会环境变化之快,反应出良知的沦丧、价值观的扭曲。
  除了透过家庭教育防患于未然外,更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标準,让社会大众有所遵循,让道德良知不会为了追逐名利、贪求富贵而向下沈沦。   (钱復口述╱罗芝华记录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6:40 | 只看该作者

谈温

一个人要有深厚的修养,才能时时保持温和

《论语?学而篇》中,子贡以「温、良、恭、俭、让」,描述老师孔子的德行,后人更常引用这句话,形容圣贤之人的美德。这也是人人皆应学习的品格教养,尤其当社会风气愈来愈急功近利,我们愈需要培养孩子具备这些传统德行。

这五个字中,「温」摆在第一位,意味温和、温厚待人,即使心中有所不快,也能平心静气、不轻易动怒。

「温」说来容易,其实不然,需要深厚修养。尤其身处生活节奏快速的科技时代,忙碌的脚步与工作压力,让我们停不下来,心烦气躁;人与人之间,常因言语摩擦而恶言相向,起口角纷争;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更容易按捺不住脾气,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不只如此,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常看到许多幼小孩童,因大人一时怒火难消,打得瘦小身体鼻青脸肿,成為可怜的受气包,让人心疼。每当我看到这些社会事件,总会想起孔老夫子的性格,若这些人温和些,就不会轻易失去理智了。

「温」还能解释為「温厚待人」,不要錙銖必较,不要占人便宜。这并非要大家当滥好人,而是坚持是非黑白,不人云亦云,不被人牵著鼻子走。

这也让我想起父亲钱思亮。他是一位个性温和,从容不迫的人,从不曾对我们疾言厉色,却律己甚严、处事严谨。儘管父亲的话不多,但他的身教,却比言教更深刻地影响我。日前,我出席台湾大学校友会,会中有位校友,特别过来跟我说,他很荣幸能拿到钱思亮校长颁发的毕业证书,这番话让我与有荣焉。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甚深,培养下一代的良好品格,父母亲责无旁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7:10 | 只看该作者

谈耻

将「无耻」看成是最可耻的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耻,一错再错、不知悔改,才真正可耻。是以,先总统蒋公在发起新生活运动时,将「耻」定义為「切切实实的觉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强调,生而為人,不能没有羞耻心,若将无耻视為最為可耻的事,就能一生远离耻辱。《礼记》也提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由此可见「知耻」在古圣先贤心中的重要性 。

「卧薪尝胆」的歷史故事,大家皆印象深刻。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成為俘虏,回国后,勾践牢记战败之耻,為了提醒自己,忍受每天的尝胆之苦,最后终於雪耻。对我而言,这不只是歷史故事,更深刻影响我的人生态度。民国七十一年底,我被外派美国,担任驻美代表,很多人向我道贺,但我心里却没有一丝欣喜或得意之情,因為中美已经断交。

身处外交情势不如往昔的困难环境中,我常以「毋忘在莒」、「卧薪尝胆」两句话勉励自己与同仁。由於没有邦交,我们必须比其他驻国大使更努力,在外交工作上竭尽所能,以促进两国关係。这样的信念,让我们能不负眾望、有所进步。

耻也是為人处世不能缺少的基石。很多家长一心一意要孩子读书、考试,却忽略培养他们的知耻之心,时有所闻的智慧型犯罪,即是一例。没有羞耻心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来,相反地,知耻之人绝不会违反道德良心,即使有再多金钱利诱,也不会有所动摇。

培养孩子知耻之心,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义务,能让孩子一生受用不尽。对已进入社会工作的中坚分子而言,维持知耻之心则是做人、做事的必备学问;只要知耻,这一生自然能活得光明磊落、远离耻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7:35 | 只看该作者

谈礼,礼是行為举止的导师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人耳熟能详,从周公制礼至《礼记》编撰,都明确记载礼的意涵与事项。礼不仅至圣先师孔子重视,更是古圣先贤的精神标的;西方国家亦重视礼,相关词汇繁多,诸如「Politeness」、「Urbanity」等;外交部更设有礼宾司,专门负责庆典、外宾来访等礼节事宜……礼可说是放诸四海皆準的法则。但随著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现代社会反而愈来愈不讲礼,连带使品格逐渐式微、道德亮起红灯。

欲挽救江河日下的品德素养,得先了解礼的意义。古人说:「礼者,节也。」礼是行為举止的导师,懂礼之人有所节制,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子说:「恭近於礼,远耻辱也。」意指一个处处恭敬有礼的人,不易受他人屈辱;礼亦有「让」的意思,「礼让」意味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汽车必须礼让行人、坐车应让座老弱妇孺,礼让不只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形成要素,更是祥和社会的根基。

从生活层面来看,自生活常规到為人处事,都离不开礼,懂礼之人自然不随地吐痰、不口出恶言、不污衊他人;从更高层次来看,礼还包括做有益於国家、社会的事,若每个人都能守本分、不逾礼,社会也不会发生这麼多乱象。

然而,现实却非如此。这十几年来,「改革」的思想不断被提倡,从教育、司法及社会价值观,处处可见改革踪跡,但过程中却也泯灭了传统美德。好比近年民主化的改革脚步过快,导致公民教育不及深入人心。所谓改革,应让旧道德与新观念共存、并行不悖,让礼义廉耻、四维八德能和时代脚步齐头并进。

近年来已有许多学校、基金会开始推动「读经班」、「读书会」,教导孩子熟读四书五经,藉由和古人对话,学习先圣先贤的人生智慧,虽然效果非立竿见影,却是品格教育的重要播种工作。希望早日看到品格教育开花结果,让礼不再只是精神口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7:59 | 只看该作者

谈廉

「廉」代表「清清白白的辨别」

「廉」不只是四维之一,更是為人处世的基石,教导我们如何辨别是非黑白,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字面上来看,廉代表「清清白白的辨别」,意思是做人、做事都得清白。古代官吏的月俸名為「养廉俸」,顾名思义是要官吏培养廉的美德、过自律生活。公务人员尤其要注重廉洁,才不会监守自盗、贪求不法之财,确实為民眾权益把关。

要让公务人员皆以廉自律,关键之一是主管与会计部门严谨把关。所谓「上行下效」,记得我在担任驻美代表期间,无论公务多忙碌,对於下属核报的每项费用,都一一仔细核对,目的是希望下属不会误用民眾辛苦赚来的纳税钱,长期下来,自然也不易发生贪赃枉法的事件;担任公职期间,帐目一定清清楚楚,移交时明明白白。

古人常说「俭以养廉」,是指一个人生活若简约朴实,自然就不会贪图享受、受利益诱惑;反观现代社会却是物慾横流,在消费经济的刺激下,有许多人一味追逐名牌,追求更好的生活享受,薪水却不足以负担,容易被慾望冲昏头、引发贪念、谋取不当利益,一步错、步步错,廉的美德荡然无存。社会一直处於这种名利奢华的氛围,真是十分危险。

父亲钱思亮是影响我最深的人。他任职台大校长期间,夏季天气炎热,挥汗如雨,部属想要為他的办公室装冷气,他却一口回绝,认為「学生教室没装冷气,校长怎麼能吹冷气」;朴实无华的他,一套西装穿了几十年,都捨不得更换。

父亲身后并没有留给我们兄弟财富,却留给我们比金钱更可贵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父亲不曾刻意教诲孩子,却以身作则,教导我们洁身自好。

也因父亲的影响,让我坚信家庭教育的重要。家长有责任要教导孩子清白地做人做事,了解「有所為,有所不為」,孩子若从小养成廉的美德,长大后自然也不容易被利益所动摇,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8:25 | 只看该作者

谈「知书达礼」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及自我约束的能力

「知书达礼」四个字看来简单易懂,却蕴含深刻意义。从字义上看来,「知书达礼」是培养孩子乐於接近书、喜欢读书,懂得遵守礼仪规范。我们常说「富而好施」、「富而好礼」,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懂得礼让、尊重,不能财大气粗。当一个人「知书」后,自然就会「达礼」,两者密不可分,同样重要。

「知书」就是「读书」,但读书不能囫圇吞枣、全盘接受,而要懂得思考、批判,学、思要并重,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尤其身处资讯爆炸时代,「知书」让人知道如何慎选资讯、活用知识。

「达礼」则是指通晓礼节、礼貌。从平日的问候,就能看出中国人「礼」的文化。我儿时曾住过北京,北京人特别有礼貌,朋友间见面,首先问候对方的长辈可安好,从爷爷、奶奶一路问到哥哥、姊姊,彷彿得问候过全家人,才能算打完招呼。

「礼」的反义就是放纵、逾矩,因此从另一方面来看,「礼」也意谓著自我约束、谨守本分。各行各业都有应尽的本分,例如公职人员必须清廉处事、不能贪瀆懈职;商人要正派从商,不能因利益违背良心。

现在社会的乱象,就是因為大家忘了「达礼」、「守礼」的传统价值,在社会趋势的转变下,民主、自由、人权过度膨胀,甚至无限上纲,愈来愈多人不懂自我规范、约束。

欲重振美好的传统价值,首要之务就是教导孩子阅读经典,让孩子透过读经与古人对话、形塑良好品德,再者就是居上位者要以身作则。曾国藩曾说:「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也」,又如《论语》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若人人知书达礼,社会自然井然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係也会更融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7:08:51 | 只看该作者

谈「公益」与「爱心

这是化解仇恨的不二法门

科技化脚步不断往前迈进,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自私与仇恨,似乎也日益扩大,尤其近年来恐怖攻击不断,造成人心惶惶。究其原因之一,正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变革。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全球化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关係,但也带来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其经营模式,让全球经济陷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不均窘况。

我日前赴新加坡参加国际CEO会议,感受尤其深刻。在与多位CEO的谈话中,发觉一种「企业霸权」文化正在形成,许多跨国企业為了获取更多利润,想尽办法併吞小企业、挑战大公司,导致贫富日趋悬殊。跨国公司主管日进斗金,世界许多边缘地区的人民却是三餐不继,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贫富差距拉大,也导致仇恨增加。我在菲律宾目睹花园豪宅旁,矗立著一间间纸板搭建的违建,我想当穷人见到豪宅主人的奢华生活后,内心除了不平衡外,恐怕还有仇恨。此外,近年备受关注的还有宗教、意识形态不同所引起的纷争,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到最近的以黎战争,都让全世界為之惊恐。

欲化解自私与仇恨,祕诀无他,便是「公益与爱心」,这是放诸四海皆準的法则。「公益」就是不计较一己之利;「爱心」就是能為别人设想、乐於伸出援手。最知名的例子,就是世界首富比尔?盖兹捐出大笔财產成立基金会、致力消灭疾病;美国股神巴菲特也捐出三百多亿美元给比尔?盖兹的基金会。也有愈来愈多身无长物的市井小民愿意奉献一己之力,像德蕾莎修女生前创立「垂死之家」,立志要服务「最穷的穷人」,其「小爱化大爱」的公益精神,吸引无数志工前往。

在恐怖攻击阴影挥之不去的今日,世界各国领袖与人民更应理性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以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彼此的差异,以公益与爱心化解自私与仇恨,「世界和平」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钱復口述/罗芝华记录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6.9.2007 07: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6.9.2007 08: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16:2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