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oteBegin-AltenWerther+29.04.2007, 01:03 --><div class='quotetop'>QUOTE(AltenWerther @ 29.04.2007, 01:0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他学文的。。做的大学校长么?<br />[right][snapback]1311959[/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弘治十一年,唐寅去参加应天府乡试。二十九岁的唐寅高中第一(解元),而他的好友文徵明却落第。<br /><br />主考官梁储在读唐寅试卷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士固有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唐寅所撰之文受《昭明文选》影响,辞藻优雅,才气风发,他的试卷被梁储一眼看中。 <br /><br />唐寅为此心中不胜快慰,踌躇满志。岂知“福兮祸之所伏”。<br /><br />倘若唐寅是一位行为检点、谨慎的人,本应在应天府科考后,尽快赶到北京,潜心求读,以准备明年京城会试。可偏偏唐寅是不甘寂寞的人,加上与之同船来京赶考的是江阴巨富之子徐经,两人来京后又住在一起。徐经吃喝玩乐惯了,进京会试还带了六名戏子。他认为能否进入仕途,文章学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赢得权贵的赏识,因此,整天奔走于豪门显贵之间。这些人中有同乡前辈吴宽、王鏊、应天府主考官梁储、吏部尚书倪岳、礼部布侍郎程敏政和大文学家李东阳等。 <br /> <br />徐经和唐寅常常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受到其他应试举子的妒恨,在朝廷其他大臣中也引起了非议。 <br /><br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br /><br />因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br /><br />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有一位给事中叫华昶的,他给孝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程敏政受贿把试题泄露给唐寅和徐经,并说程早已内定此二人是本科会元、亚元了。继华昶后又有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事件在应试考生中反响很大,使考生大失所望,对朝廷多有怨言,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br /><br />孝宗皇帝看后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李东阳复阅后才知被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br /><br />唐寅见徐经已经把供,无话可说。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华昶所奏不实,调任南京太仆寺主簿。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竟还要缴“赎徒”之钱。 <br /><br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br /><br />在他给文徵明的信中描述狱中情况说:“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此时的唐寅就像一叶扁舟从应天府乡试的浪尖,一下子坠入无底的深渊。时间前后不到半年,一荣一辱,真可谓天壤之别,从此唐寅绝了仕进之心。 <br /> <br />唐寅出狱后,礼部又判奏“黜充吏役”,发往浙江任小吏。<br /><br /><br />明正德九年,江西宁王朱宸濠突派人来吴地征聘贤豪名士,四十五岁的唐寅不甘于终生埋没于闾巷之间,以为是一次好机会,抱着美好的理想,即乘船去南昌,并得到宁王的热情款待。<br /><br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唐寅发现宁王在乡里欺压百姓,对上密谋造反,才知自己陷于虎穴狼窝,却又不敢提出辞呈,只好装疯,裸形、箕裾、讥诃使者,使朱宸濠最后也觉得“孰谓唐生贤,真一狂生耳”。<br /><br />唐寅摆脱了宁王,回到苏州。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因而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br /><br />此时唐寅生活更贫困。由于年老多病,未能经常作画,且画也卖不出去。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br /><br />至明嘉靖二年(1523)十二月二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在贫困潦倒中离开人世,享年五十四岁。有关他的死因,从《烧药图》上的题诗来看,可能是肺病。 <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