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oteBegin-叶归林+25.10.2006, 16:58 --><div class='quotetop'>QUOTE(叶归林 @ 25.10.2006, 16:58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问一个关于史记的问题<br /><br /> 在史记的.....(恕刪)....<br /><br />难道由于受腐刑的原因就背离了自己著史记的根本.<br /><br />如果是如此,那么太史公未免担不起千古盛名了!<br />求教各位,不知有何高见?<br />[right][snapback]1141799[/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我提提我的看法,您參考一下便好!!<br /><br />從孔子作春秋以來,史學撰多為私人所撰,而且富有批評精神。<br />司馬遷開創了人物系統的紀傳體通史,提出了[通古今之變]的意義。<br />批評與通變遂成為史學的兩大精神。但是,不是每位歷史學家都有能力去變通,<br />或者有高識去批評的,所以您可以發現,史學著作逐漸以斷代史為正,以堆砌史料為常,<br />這是使史學淪沒的原因。唐朝以後,由官方集體修史,史學便每況愈下了。<br /><br />新`舊五代史都是通史,把梁唐晉漢周五代貫穿來撰述,與一般的斷代史不同。<br />在此以前,也只有司馬遷的史記和梁武帝的通史兩書,才有魄力做此嘗試;也唯有通史體,<br />才能發揮[通古今之變]的功能。<br />所以後來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本通史方式的編年體大著。並由此衍生出另一種體裁----紀事本末體。就不會如您的疑問一般有著太多個人因素影嚮史記呈現的面貌。<br /><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