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7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宝玉的初次性体验小考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7.2006 14:31:41 | 只看该作者
<br />| 消息来源:文史长廊 | 八阕编辑:2006-07-02八阕 <a href='http://www.popyard.org' target='_blank'>http://www.popyard.org</a><br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小子我初探红楼,百无聊赖<br /><br />中竟发现宝玉的性体验是那么的早---约莫七,八岁上下便与袭人有了关系,觉着不可思议,今天撰文与各位讨<br /><br />论一番,也不知此题目前人是否做过,权当班门弄斧.<br /><br />根据&lt;红楼梦&gt;里前六回书有据可查的内容给出了本人推论的线索,真不知是古人性早熟还是作者曹氏雪芹挂<br /><br />万漏一出了时间上的误差,呵呵... 本人看出了些许荒唐,也应了曹雪芹所言&quot;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quot;.(原<br /><br />)文章资料系采用岳麓书社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之&lt;红楼梦 &gt;.请各位指正.<br /><br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其间说道那贾雨村受了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赶考,中得进士<br /><br />授了个知府职,未及一年便被上司参革,&quot;(雨村)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 <br /><br />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原文,下同)&quot;,又及,雨村偶遇冷子兴,与其人闲聊,从中可得知<br /><br />雨村此番游历大概两年有余---&quot;雨村道:&quot; 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 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br /><br />个异样孩子......&quot;这些闲叙看似平平,却详明的交代了时间经过.<br /><br />转入论证宝玉是何时发生性行为的关键:考证林黛玉什么岁数入的贾府&#33;从&lt;红楼梦&gt;之前三回,可以看出贾雨<br /><br />村是在短暂教授林女学业后,便因为诸多事故---林母病故,从一案参革的同僚的张如圭处得知可以起复原职<br /><br />因而没有诸多逗留,便在林女之父林如海的帮助下进京求官去也,那林黛玉是几岁时跟的雨村读书呢?且看文<br /><br />中这样说道&quot;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 生得一女,乳名<br /><br />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因闻得鹾政欲<br /><br />聘一西宾, 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br /><br />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 .(闲极无聊才遇着冷子兴的)&quot;换句话说,林黛玉自<br /><br />五岁上的学,跟着贾雨村有一年多时间也,也从其后林女入贾府与宝玉的谈话中可以反证----&quot;(宝玉)因<br /><br />问:&quot;妹妹可曾读书?&quot;黛玉道:&quot;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br /><br />玉抛父进京都)&quot;从而得知实际上雨村受林如海之托携林黛玉进京时,林女最多七岁,保守些算实际也就六岁<br /><br />余.<br /><br />那宝玉其时几岁?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冷子兴曾如此提及贾宝玉&quot;子兴冷笑<br /><br />道:&#39;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br /><br />处,百个不及他一个.&#39;&quot;林女在入贾府后与王夫人见面的一番对话也反映了此事实:&quot;(黛玉)因陪笑道:&quot;舅母<br /><br />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 小名就唤宝玉......---第<br /><br />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quot;.从而得知,以林黛玉入贾府时六岁计(保守估计),贾宝玉<br /><br />七岁;林女七岁入贾府,宝玉也不过就八岁,与冷子兴所言两相应证.<br /><br />这时关键点出现了---薛宝钗一家的到来&#33;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如是描述:&quot;如<br /><br />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br /><br />意......&quot;因此宝玉要游走二者之间,不免有了倦怠...问题在于,薛宝钗来贾府有多长时间了?---这点看似无<br /><br />关,其实不然,因为薛家带来的丫环&quot;香菱&quot;可以印证宝玉&quot;偷香&quot;的时间哦.<br /><br />香菱(即甄士隐失散的女儿&quot;英莲&quot;)是薛家儿子薛蟠强买的,也为此惹上官司,主理此案之人恰恰是贾雨村.<br /><br />看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雨村带林黛玉入京后,书中交代, 其人在贾府逗留了<br /><br />至多两个月---&quot;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 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br /><br />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br /><br />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quot;.雨村卜一到任,便遇上了与薛家关联的案子,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br /><br />乱判葫芦案)如是说: &quot;如今且说雨村, 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br /><br />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quot;在文中来算,这贾雨村的办事效率也颇是神速,呵呵... 与原葫芦庙还俗的沙<br /><br />弥(门子)一番商议,次日便了解案件??&#33;---&quot;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雨村便徇<br /><br />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quot;,本人且看此说为&quot;速描&quot;吧,但应该是快在几日内便搞定摆平&#33;有人会料他雨村就任<br /><br />应天知府,办些各项应酬(包括答谢故人甄士隐---虽然他早已遁世去也,纳甄家丫环&quot;娇杏&quot;为妾等)需时二<br /><br />三月吧,此时离贾雨村离开贾府满算也就半年.怎么就如此快就理案?这样分析是有道理的.但莫忘了雨村曾探<br /><br />访过甄士隐的岳父&quot;封肃&quot;.因为雨村再无良也不会在先行得知&quot;香菱&quot;即&quot;英莲&quot;的情况下,仍然让薛蟠把她带走<br /><br />,毕竟作为利益交换,他还是有那么些能力让薛家留下香菱好还给故人甄士隐,他之所以从门子处知道了香菱<br /><br />的情况仍无动于衷(实际上他本身也略有所闻)---&quot;雨村笑道: &quot;我如何得知.&quot;门子冷笑道:&quot;这人算来还是<br /><br />老爷的大恩人呢&#33;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quot;雨村罕然道:&quot;原来就是他&#33;闻得养至五岁<br /><br />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quot;,其解释只能是大概知道&quot;英莲&quot;被拐,但尚不了解甄家如何---因为还没空打听清<br /><br />楚,联系到古时的&quot;重男轻女&quot;,也不好卯然留下香菱.免得开罪薛家&#33;所以,其后见了封肃,不过敷衍了事,拿些<br /><br />银子算是安慰下人家同时也让自己心里减轻些负罪感---&quot;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br /><br />道:&quot;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br /><br />线, 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br /><br />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39;说了一回话, 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quot;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br /><br />感.一宿无话.至次日, 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quot;,当然即便是其人昧着良心,先<br /><br />从封肃口中得知英莲之事,仍然让薛蟠带走香菱,时间上也只是半年大概. 与整体要论证的基本事实---宝玉<br /><br />发生性行为无碍.<br /><br />从上面断案的经过可以看出,薛家入京投靠贾家,也就是和林黛玉入贾府前后脚的事而已.快则三个月,慢则半<br /><br />年,因此宝玉其时仍在七,八岁这个阶段&#33;<br /><br />又回到第五回书,黛玉耍性子,宝玉去安慰,其中分明有&quot;这日&quot;,&quot;是日&quot;等词语(详见原文,不细摘),有人又会<br /><br />说了,这是不是作者的一些类似&quot;蒙太奇&quot;的手法,很难说黛玉与薛宝钗不是在贾府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非<br /><br />也.所以说香菱是印证此事的关键.<br /><br />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里,周瑞家的和金钏有一番对话,表明了香菱来贾府是很<br /><br />段的时间---&quot;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 便上来回王夫人话.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br /><br />妈那边闲话去了.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 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br /><br />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坡上顽.见周瑞家的来了,便知有话回,因向内努嘴儿.(请注意对香<br /><br />菱的描写: 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门,见金钏仍在那里晒日阳儿.周瑞<br /><br />家的因问他道:&quot;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么 ? &quot;金钏道:&quot;<br /><br />可不就是他.&quot;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 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quot;<br /><br />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quot;金钏儿笑道:&quot;我也是这们说呢.&quot;周瑞家的又问香<br /><br />菱:&quot;你几岁投身到这里?&quot; 又问: &quot;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quot;香菱听问,都摇头说:&quot;不<br /><br />记得了.&quot;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quot;--------虽然作者曹雪芹实际上也把香菱(英莲)<br /><br />的岁数搞混了(本人在其后的附录中将说明),但是这里已经很显然说明了香菱(亦即薛家人)才来不久.<br /><br />首先,要了解周瑞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大概读&lt;红楼&gt;的人都不需要我详加叙述了,以她多事的个<br /><br />性,不会在薛家人来贾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再去&quot;包打听&quot;的...<br /><br />其次,香菱是&quot;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 &quot;,只要对古风俗有些了解,就知道说什么,实际上是说香菱已经&quot;成人<br /><br />&quot;了(即&quot;及笈&quot;),前后一印证,周瑞家的又问香菱:&quot;你几岁投身到这里?&quot; 又问: &quot;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br /><br />岁了?本处是那里人?&quot;说明香菱也就是十四岁而已(古时大概以女子十四岁&quot;几笈&quot;),也切合第四回(薄命女<br /><br />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书,门子对香菱的阐述:&quot;门子道: &quot;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br /><br />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 度其容貌, 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br /><br />十二三岁的光景, 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quot;<br /><br />说到这里可以说基本结案了(虽然香菱本身的年岁是错误的)香菱的作用是验证林,薛二人入贾府的时间而<br /><br />已,我且将错就错论,贾雨村断案时香菱&quot;十二三岁光景&quot;,入了贾家&quot;才留了头&quot;,满算是十三岁,也就一年时<br /><br />间...何况几笈本身未必以岁数做实.而周瑞家的与香菱的见面是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之后.<br /><br />所以根据事件发生时间的顺序,可看出.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梦游太虚,与秦有&quot;亲密接触&quot;引发性冲动,被袭人撞<br /><br />破&quot;机关&quot;,遂与袭人发生性行为,都是在薛家来贾府后不久的事,与刘姥姥一进贾府也就前后脚而已,一个是刘<br /><br />姥姥秋尽冬初&quot;打秋风&quot;;一个是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在秦房接受了性教育.<br /><br />这时,按香菱入府一年算,加上贾雨村离开贾府的(最多)半年,可得出结论,其时贾宝玉约九岁半(林黛玉入<br /><br />府时他八岁),满算就十岁而已&#33;&#33;&#33;而袭人因为大宝玉两岁,故初次献身时年仅十二岁&#33;<br /><br />强啊&#33;可以从中看出曹的描述给了未成年人性行为一个绝佳的注解:未成年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不算犯罪<br /><br />&#33;<br /><br />本人从未想过也没有能力对曹雪芹作品提出批评,因为我了解他系出于各种原因对其著作采取多种形式的隐<br /><br />喻,映射,但故事的结构无论如何都应有合理性及完整性.这上面考证出的时间差错令这部伟大作品出现了小<br /><br />小的遗憾:使得其后对于林,贾,薛三人的爱情故事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滑稽...<br /><br />谢谢欣赏...<br /><br />附录:香菱入贾府时的实际年龄<br /><br />前注:因为上文已经详述贾雨村经历的大致时间跨度,所以在阐述&quot;英莲&quot;(香菱)实际年龄的过程中就不再赘<br /><br />述.<br /><br />&lt;红楼梦&gt;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这样描写走失前的英莲的---&quot;因这甄士隐禀性<br /><br />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 膝<br /><br />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quot;那么她走失时会是几岁?<br /><br />从门子与贾雨村的&quot;护官符&quot;对话中, 雨村分明便说: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这基本上可以说符合时间安排.<br /><br />从第一回看,在叙述了甄家基本状况后,行文便以 &quot;一日&quot;一词开始了甄士隐与贾雨村渊源的描写,所以这&quot;年<br /><br />方三岁&quot;还不足以作为她丢失时的实际年纪.考虑到门子与贾雨村的对话,可以做出下列结论来印证英莲在元<br /><br />宵节走失前是四岁左右.<br /><br />文中提到甄士隐见雨村前的时间是&quot;炎夏永昼&quot;,而且根据行文的直线铺排是在当日偶遇僧道后&quot;忽见&quot; 贾雨村<br /><br />的,所以这是一日之内所发生的事.联系到中秋佳节雨村抒发胸怀大志,再看前文的&quot;炎夏&quot;可以证明这时间跨<br /><br />度并无三年两载那么的大.贾雨村在中秋节得资助,次日便上京赶考---&quot;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br /><br />三竿方醒.因思 昨夜之事, 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因使人<br /><br />过去请时, 那家人去了回来说:&quot;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 话与和尚转达老爷, 说`读书人<br /><br />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39;&quot;<br /><br />而英莲是元宵节丢失的---&quot;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br /><br />,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quot;,元宵是(新<br /><br />年的)正月十五日按虚岁的算法,过年长一岁,的确是四,五岁左右的.<br /><br />可以说雨村中进士作官基本上与英莲走失是同步的.因为科举考试时间大约是过完年后进行的---&quot;士隐不待<br /><br />说完,便道:&#39;......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39;&quot;<br /><br />这样看来,时间已然可以确定了&#33;<br /><br />依据时间顺序:雨村做了一年官,其时英莲也长一岁:即六岁;<br /><br />雨村遭到上司参革被罢官,游历了两年(见与冷子兴的谈话),其时可算英莲又长两岁:既八岁;<br /><br />雨村在林如海家教授林黛玉读书,又一年余,可算英莲九岁;<br /><br />得林如海,贾政的帮助,官复原职任应天知府,判断薛蟠与冯渊为争夺英莲导致的命案时,根据上述正文计算出<br /><br />的时间,可以得出英莲(香菱)在进入贾府时满算也就九岁半十岁的光景&#33;<br /><br />但&lt;红楼梦&gt;中,曹雪芹一再出现时间上的谬误:如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分<br /><br />明就说:&quot;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quot;,印证了原文,又何来&quot;八,九年&quot;的别离呢???以这样的推<br /><br />论,势必得出英莲(香菱)其时已经十三,四岁的结论,这固然与周瑞家的遇见香菱时候的描述拉上等号(详<br /><br />见上文), 但显然不合书中原文对贾雨村经历的时间铺排...<br /><br />好了,说到这里就大致以文证文.得出了香菱(英莲)进贾府的实际年龄---(满算)十岁上下&#33;也只有此,在<br /><br />香菱日后委身薛蟠作妾时的年纪才说的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3.7.2006 15: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6.2024 05:0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