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时报德国版讯,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截至北京时间2月4日13时58分,中国全国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2043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全国病死率高达2.1%。德国联邦卫生部3日宣布,德国已累计报告12例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为欧洲最多。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扩散,一些国家民众开始出现仇华情绪,近日,德国境内也发生了多起针对亚洲人和亚洲面孔的种族歧视事件。毋庸置疑,借机煽动种族歧视的媒体难辞其咎。与来势汹汹的病毒疫情相比,更可怕的是人心。
德国《世界报》3日刊发题为《“黄祸论”死灰复燃》的评论指出,防范病毒疫情固然重要,但因此排斥甚至歧视亚洲人或亚洲面孔人士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就在前几日,法国《Le Courrier Picard》日报竟然以“Gelber Alarm”(黄色威胁)为题,发表了一篇关于法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报道,报纸的封面图片是一个有着黄色皮肤的中国女人,她带着口罩。
这篇对种族歧视毫不掩饰的报道迅速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世界报》评论指出:“gelbe Gefahr”(黄祸)一词,是带有极端种族主义色彩的侮辱性词语。以“黄祸论”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理论成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了给非正义的欧洲殖民主义奠定精神基础,开始鼓吹“黄祸论”,宣扬中国人等黄种人对西方白种人构成威胁。
“现在,针对黄种人的极端种族主义又卷土重来,借着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产生的恐惧,再次死灰复燃。”在罗马特雷维喷泉(Trevi Fountain)旁的一间酒吧甚至明文拒绝接待“来自中国的游客”。
前几日,德国《明镜》周刊将种族主义推上杂志封面,用黄色的醒目字体将“新型冠状病毒”与“致命危险”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背景是一位身穿红色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眼睛和耳朵都被蒙蔽的亚洲人。
在德国,“中国制造”一直被贴上劣质、廉价商品的标签。也正是因为媒体的刻意污名化,许多人对中国产品存在刻板印象,认为这是由一些像“工作机器”般的中国人制造出来的。
《世界报》评论直言:做好病毒防疫工作是一回事,借此鼓动极端种族主义又是另外一回事,种族歧视真是令人反胃!
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ADCG今日也发布了官方声明,强调“制造恐慌正中种族主义者下怀”,呼吁各界为中国提供更多支持,而非排斥中国。
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ADCG在声明中宣布,对所有借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制造恐慌,煽动反华情绪,发表辱华仇华言论的行径表示强烈谴责。
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副主席Felix Kurz指出:“在过去几天内,我们发现,针对中国人的敌对与排斥情绪明显加剧,这是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而《明镜》周刊利用网络和媒体平台制造大规模恐慌,以“新冠病毒——中国制造”为标语,将种族主义推至高潮,
2009年,H1N1猪流感病毒在美国爆发,当时并没有人将H1N1病毒视为“美国制造病毒”。直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中国境内,境外并未爆发大规模疫情。中方正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措施坚决抗击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中方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应急管理举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盛赞。
相关医学研究报告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并不能对拥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构成生命威胁,德国民众无需过度恐慌。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亚洲人和亚裔人士被德国人贴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患”的标签,遭受不公平对待。
杜塞尔多夫德中友好协会副主席Dieter Böning指出:“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对他人的盲目仇恨与歧视,这只会伤害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呼吁德国各界竭尽所能,帮助中国一同对抗疫情。
声明中称:“请您与我们携手,一同制止恐慌,反对种族歧视,请您告诉您的亲戚、朋友和同事,我们的敌人是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中国人。”
“如果您有意向中国捐款,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可以向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指定捐赠账户(IBAN:DE65 6729 0100 0059 1288 17)汇款。所有捐赠款项将被用于购买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和手套等医护物资,支援中国抗击疫情工作。”
(欧洲时报德国版,公众号GermanRepo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