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最新试验照片了,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长出嫩芽!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
很快也将成功实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
突破五大难题实现首次生物实验
想要成功实验并不容易,科学家们准备了3年多的试验,突破了生物休眠、“旅途”颠簸、放水控制、密封控制、月面采光五大难题。
为进一步凸显本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科研和科普价值,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不同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为何选择棉花、油菜、土豆等?
“月面微型生态圈”载荷罐是一个高度密封的圆柱形抗压容器,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 “罐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总重量共2.608公斤。
罐子虽然不大,不过搭载的“乘客”却不少。据了解,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
之所以选择这些生物,是因为“罐子”里资源有限,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同时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到-60℃,“罐子”内温度采用物理控制方式,控制在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抗辐射和抗干扰的特点。
同时因为不清楚月面的温度,从生物的多样性上考虑,科学家选择了低温和高温的物种都试一试。
网友为月球生物实验画的想象图,萌萌哒!
素材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转自:新民晚报 xmwb1929
|
|